当前位置: > 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
题目
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

提问时间:2020-10-30

答案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在《孟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