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李时珍的事迹...
题目
李时珍的事迹
一些故事.
短一点

提问时间:2020-10-19

答案
  李时珍的故事
  1、一天,李时珍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李时珍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李时珍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于是人们都传言李时珍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这就是李时珍开棺救母子的故事.
  2、还有传言李时珍“活人断其死”的故事.传说李时珍在以一根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 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3、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曼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李时珍在做曼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4、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5、李时珍出生在明代一个医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他自幼也喜欢医学,长大后当上医生,并钻研医学,成为中国伟大的医学家.
  当时,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长生不老.方士看准了皇帝的心意,便大炼不死仙丹,取悦皇帝,因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炼丹热潮,但不少人服用仙丹后中毒死亡.
  李时珍知道仙丹多用水银、铅、丹砂、硫磺、锡等炼取,含有毒素,于是大声疾呼:「丹药能长寿的说法,决不可信!」
  他列举服食丹药后死亡的例子,但有方士反驳说:「古代药书上说,水银无毒,服食可以成仙,是一种长生药.」
  李时珍说:「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可以参考,但一定要经过分析,我们不能尽信书上所说的.古书上也说过,『食黄金能成神仙』,但有谁见过有人成了神仙呢?秦始皇、汉武帝都是吃仙丹望长生,结果还不是死了吗?所谓仙丹的成分,大多是有毒的物质,吃了不但不能长寿,反而会令人中毒死亡呢!
  李时珍虽然坚决反对服食仙丹,却以科学的态度应用炼丹的方法.他亲自研制水银来医治疮疥等病,又利用炼金术烧制外用药物,他还把研究的数据记载在《本草纲目》里,对后世影响深远.
  6、1518年,李言闻的第二个儿子李时珍出世了.当时,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个瘦弱的男孩,日后会成为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李家后院,种着好多药草,都是喜欢研究药学的李言闻采来的.李时珍从蹒跚学步之日起,就和这些草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喜欢看这些花草发芽、开花、结果;喜欢看父亲怎样把它们制成草药,为别人治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这些草药的性能日渐了解,越发如痴如醉,整日消磨在庭园之中.当时,医生被豪绅贵族视为“下九流”,社会地位十分卑微.李言闻对所受歧视刻骨铭心,自然不愿让聪慧的小儿子重蹈覆辙,而把改换门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时珍身上.
  李时珍虽酷爱医学,但为了不辜负父亲的厚望,只好把心思暂放在那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上.他聪明颖悟,才智过人,14岁便考中了秀才.李言闻乐得心花怒放,以为这下儿子升腾有望了.谁知事与愿违,从 17岁起,李时珍接连3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严峻的现实,教育了李言闻,使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子,强扭的瓜儿不甜啊.从此,李时珍放弃了功名,一心一意当起了郎中.
  还在李时珍少年时代,李言闻就常把两个儿子带到自己充当诊所的道士庙“玄妙观”中,一面行医,一面教子读书,不时让孩子们帮助誊抄一下药方.李时珍耳濡目染,对行医的知识技能越来越熟,兴致也越来越浓,常常偷空放下八股文章,翻开父亲的医书,读得津津有味.《尔雅》中的《释草》《释木》《释鸟》《释兽》等篇,他都背诵如流.
  一天,李言闻应病家之邀,带着长子出诊去了,玄妙观中只剩下时珍一人.这时,来了两位病人,一个是火眼肿痛,一个是暴泄不止.李时珍思索了半晌,说道:“父亲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要不,我先给你们开个方子,试试看能不能治好.不行的话再找我父亲.”那泻肚子的病人难受极了,迫不及待地说:“好,好,郎中的公子开方子还能有错?”另一个病人也捂着红肿的双眼,连连催促时珍开方.李时珍便果断地开方取药,打发病人走了.李言闻回到家中,发现了小儿子开的药方,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忙问:“这是你开的?”时珍小声回答:“是的,不知道对不对?”然后,把病人是什么症状,为什么要用这些药,这些药有什么性能等等,一股脑儿说了一遍,讲得头头是道.李言闻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这才知道,儿子不仅读了不少医书,还能在治病实践中加以运用,对症下药,确实是块当大夫的材料,心中不觉又惊又喜.这时,做兄长的果珍在旁边听着弟弟大谈药性,十分羡慕,暗自下决心定要干件漂亮事,让父亲看看谁的医道高明.
  事有凑巧,没过几天,又有两个眼痛和痢疾病人前来就诊,而那天正好只有果珍一人在诊所.他一见这两人和弟弟说起过的那两人病情-样,便不假思索,依照弟弟的方子作了处理.不料,第二天一早,这两个病人就找上门来,说服药后病情反而加重,要李言闻看看是怎么回事.果珍在一旁不敢隐瞒,只好如实相告.李言闻一听就连呼“错矣”.果珍还不服气:“同样的病,同样的药,为什么弟弟对,我偏错了?”李言闻答道:“有的病症看上去差不多,实质却不一样.”接着,把为什么那天时珍要以艾草为主药,而今儿这两个病人却应该以黄连为主药的道理讲了一遍,把个果珍说得心服口服.李言闻总是这样,从医理和病情两方面给孩子们灌输全面的医学知识,使两个儿子都大得裨益.
  7、李时珍20岁那年,蕲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滔滔洪水如猛兽般冲决了江堤,蕲河两岸的千顷良田顿时化作一片汪洋.乡亲们流离失所,到处是一片哭声.洪水刚过,瘟疫开始蔓延,病魔无情地吞噬着无辜的生命.李时珍目睹惨景,心如刀绞,和父兄一道,没日没夜地救护着病人,不知把多少濒临死亡的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诏修国史,命令中外贡献四方文籍,建元将父亲遗表及本书《纲目》献予.天子嘉许,朝廷命礼部誉写,分两京、各省布政刊行,从此“士大夫家有其书”.本草之学从这以后才算是集大成了.李时珍遗书上皇帝的表,大略是说:历代,经久远年代后,许多的药物有同物不同名的,有同名不同物的,有难以辨识的,有些分类不对的,有些药物有毒却和那些无毒的药形态相似,增加采药困难,这都影响治病的效果.还有些历代发现的新药,以前的书中还未记载,于是增补、订正了许多药物.旧籍记载的一千五百多种,在《本草纲目》书中,增加三百七十四种.分为十六部,共五十二卷.根据药物的“正名”为纲,而“附释”的则为目;再加上以集解、辨疑、正误,详细的将其出产地、药物的气味、主治都记载于书中.著作本书的参考书籍非常多,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只要有攸关者,都收掇在书中.虽然称之为医书,实际是将万物以及药物的理讲明了.希望皇帝能“特诏儒臣补注,成昭代之典”,如此,本书便能成为指导医生们使用的很好的参考典籍.李时珍晚年之时,自号“濒湖山人”,著作有《所馆诗》、《医案》、《脉诀》、《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因为他的儿子建中当官,所以他被封为“文林郎”.李时珍不只是一位好的医生和本草家,他还是一位修神仙之术的修炼人,每晚都打坐炼功,以神仙自命.观顾景星《李时珍传》即知:“余儿时闻先生轶事,孝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岂偶然与?” 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有一段评述张紫阳八脉经的记载:“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 ,其言必不谬也.”正说明了修仙家所观察到的奇经八脉和医生所认知有所不同的秘密,就是反观而照察到的.
  另外,作为精通医学和修仙者的他,很重视“奇经八脉”之秘要.所以在他的《奇经八脉考》中,认为医生和修仙者一定要知道“奇经八脉” .他说,“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医而知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牡幽微窍妙得矣.”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科学遗产.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药物知识,大部分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中.由于本草学中对一些药物的来源、性质、鉴别、制法及配方的叙述,涉及广泛的化学知识,因而本草学成了中国古代及中古时代化学的一个丰富内容和源泉,是我国化学史中辉煌成就的一个侧面.对本草学做出伟大贡献的是卓越的药物学家李时珍.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