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武帝时期官员等级是怎么划分的其职能是什么...
题目
汉武帝时期官员等级是怎么划分的其职能是什么

提问时间:2020-10-14

答案
区分,也不是从禄秩上区分,只是沿袭古称而已,并无实际意义.汉代的九卿,属于国家行政性质的有主管刑狱的廷尉,主管招待外宾的大鸿胪,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其余各卿均负责护卫、车马等皇家宫廷事务.
  太常
  太常,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更名太常.”王莽时改秩宗.
  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署,各置令丞一人;均官、都水两署,各置长丞一人;诸庙寝园食官署,署置令、长、丞各一人.太乐令、丞,掌伎乐;太祝令丞,掌读祝文及迎送神;太宰令丞,掌宰牲及馔具;太史令丞,掌天时星历;太卜令丞,掌卜筮;太医令丞,掌巫医.
  太常机构庞杂,其属吏掾史有:太常掾、太常掌故、太史掌故、史书令史、待诏、大典星、治历、望气、望气佐、高庙仆射、庙郎、寝郎、园郎、礼官大夫、曲台署长、写书官等多至二千人.
  汉朝的诸博士也隶属太常.
  光禄勋
  光禄勋,按《汉书·百官公卿表》:“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光禄勋.”王莽时改司中.秩中二千石.有丞一人,秩千石.属官有大夫、郎、谒者、期门、羽林等.
  大夫
  大夫,无定员,职在议论朝政,评定是非等.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等数十人.朝政多下公卿、大夫、博士集议,法令政策也多由此定.
  郎
  郎,无定员,文武兼有.士人出任者为议郎,秩比六百石.其余诸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执戟宿卫.有中郎、侍郎、郎中等多至千人.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
  中郎分属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统领,三中朗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分属车郎中将、户郎中将、骑郎中将统领,三郎中将秩皆比千石.另有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分统虎贲、羽林诸郎,为皇帝私人卫队,多由贵戚子弟充任.
  其余比较低级的郎称外郎,也称散郎.
  郎经历久者,多出任郡长吏,或出为将军,是汉朝官吏升迁的重要途径. 谒者
  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主之,秩比千石.谒者除了接待职责外,还有守卫宫廷诸门的职责,另外,皇帝常常以谒者为使节传达诏命.
  期门
  期门,掌执兵送从,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置,多至千人,主官称期门仆射,秩比千石.从官有给事期门等.
  羽林
  羽林,也掌送从,位在期门下,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置.始名建章营骑,后改羽林骑.武帝数次征伐匈奴、西域,军中战死者子弟无依者均入羽林抚养,称羽林孤儿,教以格斗、骑射.
  卫尉
  卫尉,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大夫令,后元元年(前143年)复为卫尉.卫尉秩中二千石;设丞一人,秩千石.武帝时李广为未央卫尉,程不识为长乐卫尉.西汉只有未央宫常设卫尉,其他长乐宫、建章宫、甘泉宫等则不常置.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掌守司马门,凡天下奏事,四方贡献和征召均总领之.卫士令、丞,掌守卫护从.旅贲令、丞,专供奔走之役.
  太仆
  太仆,王莽时改太御,秩中二千石,丞秩千石,掌乘舆并主马政,有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置北边、西边,分养马三十余万匹.另有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不常置.属官有骏马监、平乐监、栘中监、厩司御和家车吏.
  廷尉
  廷尉,掌刑辟,秩中二千石.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复名廷尉.宣帝地节三年置左右平,秩皆六百石.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再改大理.王莽改作士.廷尉是审判全国疑难案件的最高机构,除个别特难案件上报皇帝裁决外,有终审裁判权.廷尉属吏有:廷尉史、奏曹掾、奏谳掾、从史、廷尉文学、卒史、书佐等.
  大鸿胪
  大鸿胪,原名典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大鸿胪,秩中二千石,丞一人副之,秩千石.掌诸王列侯与内附部族之封拜、朝聘、宴飨、郊迎之礼仪与接待地方诸郡上计诸吏.属官有行人令、丞,译官令、丞,狱官令、丞及郡邸长、丞.
  典属国,秩二千石,置都尉、丞、侯等官.凡边疆各族降服于汉,仍保存其国号者,称为属国.由典属国掌管其事.武帝元狩三年匈奴昆邪王降,设安定属国、天水属国、上郡属国、五原属国、张掖属国五属国处之.宣帝神爵二年(前51年)为降羌置金城属国,王凤三年(前55年)置西河、北地属国.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废典属国,并其职入大鸿胪.属官有九泽令,主客,大鸿胪文学,大行治礼,大行卒史等.
  宗正
  宗正,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更名宗伯,秩中二千石,有丞一人,秩千石.掌序录王国适庶等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者,先上宗正,由宗正上报后执行.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都司空令,掌治宗室罪人;内官长,掌诸公主家令、门尉等.
  大司农
  大司农,本秦官,称治粟内史,主管财政,凡各地田祖口赋之收入、盐酒专卖、鼓铸的统制、平准、均输与漕运的管理,以及各地物产的调度,国家的开支等,均属治粟内史管辖,有两丞.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大司农,秩中二千石.两丞秩千石.平帝元年(公元1年)置大司农部丞,州各一人,劝课农桑.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诸郡国诸仓农监、都水等均隶属之. 少府
  少府,秩中二千石,有丞一人,秩千石.凡皇帝衣食起居,医药供奉,园林游兴,器物制作,皆归少府所领.其属官甚多,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阳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戈、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等十六官令丞;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等.
  武帝以尚书、中书谒者拆阅章奏,受公卿奏事,传达诏命,所以尚书、中书谒者虽名列少府属官,实为内朝官.
  列卿 汉朝十二卿,除前面所说的九卿之外,有列卿三.
  执金吾
  执金吾,即秦中尉官,掌京师门内屯兵,为京师巡逻以备盗贼,皇帝出巡则为前导.有两丞、候、司马等属吏.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秩中二千石,丞千石.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
  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本秦将作少府,主治宫室、宗庙、陵园、土木等事,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秩二千石,丞秩六百石.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校、右校、前校、后校、中校七令、丞.成帝阳朔三年(前22年)罢中候及左右前后中校五丞.
  水衡都尉
  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置,掌上林苑,有五丞.秩二千石.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锺官、技巧、六厩、辨铜九官令、丞.
  内朝官
  中朝官自大将军以下,至于侍中,常侍,散骑常侍、黄门侍郎以及光禄勋所属,谓之宿卫.宿卫近在皇帝身边,颇受皇帝信任.这些中朝官都是没有实际职掌的加官.加官是武帝发明的官制,虽无职掌,但因为皇帝所亲信,讲议朝政,奉诏治事,逐渐获取了原属丞相府的决策会议的权力.按《汉书·百官公卿表》:“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大臣、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
  侍中
  侍中,古官名,相传黄帝时代即有此官.秦朝丞相置史五人往来奏事殿中,号侍中.汉武帝以此为近臣加官.《齐职仪》载:“汉侍中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就是说侍中是皇帝近臣,掌管皇帝的车、轿、衣服、器物等,甚至还负责给皇帝端尿盆!
  左右曹
  左右曹,《汉官仪》载:“左右曹受尚书事.”沈约《宋书》云:“汉使左右曹诸吏分堂,尚书奏事.”因为尚书是在皇帝左右处理文书的官员,左右曹实际上就是分科办事的尚书.
  诸吏
  诸吏则是受特别委任有权监察、纠举不法的官员,凡加诸吏者,虽非御史,也有和御史一样的权力.
  散骑常侍
  散骑常侍,其实是散骑、常侍两个官名.职务是“骑从乘舆车后,献可替否”,所任有宦官、也有士人.
  给事中
  给事中,加号,凡加此官者,得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位次常侍.
  领尚书事
  因丞相权势发展,皇帝收其权于近臣,于是尚书权势日增.但尚书权重而位卑,不能与外朝官抗衡,故常以大将军、大司马以下诸将军领尚书事,以参决政事.
  尚书令
  尚书令,汉承秦制,置六尚,即尚书、尚冠、尚衣、尚沐、尚席、尚食.尚书掌收受章奏,出宣诏命.六尚均为少府官,但尚书负责处理政务,实际上是中朝官,不受少府节制.诸臣上书,要另写一份作为副封先上尚书,尚书审阅副封后,对于文辞不便者可不予上奏.朝廷颁发诏令,须以副本存尚书.大臣上奏,由尚书读奏,大臣有罪,由尚书问状.初以尚书四人分判四曹,常侍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民曹尚书主庶人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事;成帝时增置三公曹主断刑狱.
  中书谒者令
  中书谒者令,宦官.汉初为中谒者令.武帝后期以宦官掌尚书,改称中书谒者令.
  符节令
  符节令丞,掌虎符竹符.文帝二年(前178年)颁铜虎符、竹使符与诸郡国.调兵用铜虎符,其余征发用竹使符,各分其半,左与郡国,右在皇帝.遣使至郡,持半符节勘合以验真伪.
  黄门令
  黄门令,宦者,掌省中宦官.有给事黄门,小黄门,皆以宦官任之.职掌传递书奏,并关通禁省内外.给事黄门,黄门侍郎,位在郎将、大夫下.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