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材料一:2008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主要原因在于煤炭供应紧张上。因此,从2008年7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但对于居民生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2008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主要原因在于煤炭供应紧张上。因此,从2008年7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但对于居民生活用电和农业生产、化肥生产用电价格不作调整。同时发改委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的监督检查,督促煤炭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电煤价格政策。自2008年8月20日起,国家发改委又将全国电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不作调整。
材料二:电力行业有其特殊性,电力工业供应与需求的矛盾是电力运行中的基本矛盾。2009年2月19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准确、及时地把握电力供需形势,合理地规划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到未雨绸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再次抓住电力供需进一步缓和的机会,下决心调整电力发展的思路。采用“分时定价”方式;坚持在结构调整中加快电力的发展,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电力建设规划适度超前;消除所有制歧视和行业歧视,以更开放的姿态实现电力工业的第二次创业。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开源与节流并重;推进农村电气化,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国家的电价调整方案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力供需矛盾?(10分)
(3)、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电力供求矛盾。(14分)
答案
(1)影响:电价调整有助于限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能源资源节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分)电价调整有助于缓解煤炭供应紧张给电力行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有利于缓解电力企业经营困难;(2分)居民生活用电、农业和化肥生产用电价格不作调整,有利于减轻居民和农民负担,有利于稳定粮价,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3分)。
(2)①解决电力供需矛盾,要根据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合理规划发展,分时定价,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②解决电力供需矛盾,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电力生产和消费的规律,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2分)③解决电力供需矛盾,要合理规划,未雨绸缪,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中,要提高预见性;(2分)④解决电力供需矛盾,坚持在结构调整中加快电力的发展,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要学会优化结构,(2分)并坚持适度原则(2分)。
(3)我国政府是履行国家职能、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必须履行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2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能的充分发挥;(2分)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重要的公用事业,(1分)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强化监督,引导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解析
解析见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2008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主要原因在于煤炭供应紧张上。因此,从2008年7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但对于居民生活】;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



 
  



 
 

 
 

 
图1 
图2
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小题1:(1)图1、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并据此说明要促进我国当前经济平稳发展应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
小题2:(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人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推动经济发展。
小题3:(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注:同比增长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较;产业增加值反映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1)分析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材料二 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到“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再到当前为应对金融风险,防止经济衰退而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政策的调整都传递出中央稳定经济、保持增长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合理性。(10分)
材料三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四个“核心数据”中,七大“民生指标”非常抢眼。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20亿元促进就业;为企业居民减轻税负约5千亿元;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美国《侨报》对此发表评论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领导层今年的决策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笃行“为政之要首在利民,为治之道重在安民”。
(3)结合材料三,逐一分析上述民生指标的实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
(4)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应怎样实施经济职能才能更好实现“安民”、“利民”。(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 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定。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适时作出决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使“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央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结合材料一,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1978年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迫切要求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简要说明中央出台允许农民土地流转政策的哲学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三:目前,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材料四: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小题1:结合材料说明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有什么经济意义?
小题2:(4)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简要说明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12分)
小题3:(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扩大农村需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义。(6分)
小题4:(6)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