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材料一: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及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60%10%——5%2007年短缺8000万吨1.6亿吨(进口)...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及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
5%
2007年短缺
8000万吨
1.6亿吨(进口)
200万千瓦时
8—10亿立方米
注: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将有9种严重短缺(依赖进口), 10种短缺。
材料二: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资源综合利用率
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
矿产资源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油耗
工业用水重复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25%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20%
注: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133位。评价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
(2)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11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人均占有资源较少,能源供应紧张,能源短缺现象严重,部分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2分)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低产值、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2分)
(2)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分)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3分)③企业要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分)④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分)
解析
第一问作答时要认真审材料,(包括注解和标题),把材料中的数字作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得出结论,不仅要答出材料所反映的表面现象,而且要揭示其包含的本质问题。回答第二问要建立在正确回答第一问的基础上。从对第一问的回答可知,材料揭示的是资源能源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可以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等角度作答。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及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60%10%——5%2007年短缺8000万吨1.6亿吨(进口)】;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6种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9.7%。我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之一,但石油消耗增长过快,产量远远赶不上用量。现在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原油数千万吨以上,今后依赖程度还会继续加大。石油是一种具有高度投机性、垄断性的特殊商品,其价格若出现剧烈波动,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此外,我国钴、钾盐和金刚石等资源也严重短缺,主要靠进口。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现象较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
材料二:国外历史经验表明,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供应,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和韩国,都制定了完备的矿产储备制度,其中美国更是耗费几十亿美元储备了多达93种的矿产资源。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今年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改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和措施,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会议强调,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又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会议要求,努力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怎样应对气候变暖。(1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以下是这次会议期间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在如何分摊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发达国家如何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等关键性问题上,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意见分歧很大,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中国政府主张,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镜头二: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二百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深深影响到了萨姆索岛生活的方方面面。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小岛的命运会不可避免地在大海中飘摇。
镜头三:身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哥本哈根会议气候使者,来自南开大学政治哲学专业的肖欣每天忙于参加各类组织的会议,并将自己在中国内陆地区采集的气候变化物证展示给参会人员。中国“环保名片”李冰冰也来到了哥本哈根,她给各国与会者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手帕。手帕上画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图案,代表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1)运用政治生活分析说明中美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和中国政府的主张。(6分)
(2)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以及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6分)
(3)请你评价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的文化意义。(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认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我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条。(6分)
材料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2009年8月27日闭幕,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材料二:中国2009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11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就我国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提出合理建议。(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