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材料一 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09年我国的财政可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09年我国的财政可能“非常困难”,但民生仍然是财政投入的关键点。中央财政在20 09年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0元的标准,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资金。
材料二 2009年1月,某市政府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学校中小学生等8类人员共67万人发放消费劵、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消费劵可以在400多家商家使用,不但能抵用同等面额的现金,还可以享受程度不等的让利折扣。
(1)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责?(8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具体职能?(8分)
答案
我国的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因此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在当前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投入,注重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8分)
支持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是通过经济调节、经济服务等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关注“三农”、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增加扶贫资金等,属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8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09年我国的财政可能】;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成为热门话题,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方式。
材料一 生活中很多习惯往往都和低碳“背道而驰”:几步远的路宁可打车也不愿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为了够“酷”,要“面子”,买车一定要买大排量的;下班后人走了,电脑还开着;办公室里“长明灯”、卫生间里“常流水”;大夏天,开着空调披着外套;宁肯在健身房跑步机上“挥汗如雨”,也不愿到附近的公园散步、跑步……
材料二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杭州市上城区关工委、少工委、社教委和教育局联合发动全区少先队员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号召孩子们过健康低碳生活,动手制作“我家的低碳年历”,以提醒每个家庭成员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开展合适的低碳实践。实践已经证明,“小手拉大手”,家家户户过“低碳”生活,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让孩子们倡导“低碳”生活,家长一定会全力配合支持,更容易把低碳从纸面落实到行动。此外,让孩子们成为家庭“低碳”生活的倡导者、主角,从小培养他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低碳意识、主人翁意识,从而为长大成为绿色环保人士、低碳生活实践者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你减碳了吗?”,请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高中提出:一要安排预算内资金,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实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同时,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四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消费知识,说明广大居民如何实现低碳生活?试举例。(10分)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那些观点?(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走低碳经济之路,应对气候变化。(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成为热门话题,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方式。
材料一:中国农业信息网显示:当前全国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3月18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9736万亩,有2054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材料二:旱灾发生后,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2010年3月19至21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他强调,做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中去;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麻痹,不懈怠,坚决打好这场抗旱救灾的硬仗,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实。(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党和国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生活的道理。(10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带领人民抗旱救灾的依据。(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图1)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图2)少数民族八省区GDP增速
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            与全国GDP增速对比地区
材料二: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谱写了共和国繁荣富强的壮丽史诗,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
(1)材料一、二反映什么政治内容?(5分)
(2)多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形成这一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什么?(10分)
(3)从政治学角度看,如何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大团结的良好局面?(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2000年11月,中国***在第四次中国—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
材料二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这片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19亿人参与,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双方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和东盟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合作,乃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1)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对我国的经济影响。(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所反映的政治道理。(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等。要深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做到学习理论与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二: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面对这样的世情、国情、党情,“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1)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所学的政党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