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材料一:材料二:与我国GDP逐年增长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相反的是,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逐年降低,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3%...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材料二:与我国GDP逐年增长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相反的是,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逐年降低,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而国际平均水平为50%左右。
(注: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国民支出总额或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公式为:消费率=消费基金/国民收入×100% 其中,消费基金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材料二中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双重影响。(6分)
答案

(1)从05到09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不断提高。
(2)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能确定。近几年,我国物价持续上涨,房价调控不下等。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储蓄作为投资的品种具有资金的安全和使用的便利等特点,都是制约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如学生能从决定和影响储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入手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3)A、高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可以预防不测用于急需,存款的利息收入也不失为投资理财的良好途径。
B、高储蓄额和低消费率说明居民的有效需求不足,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会增加银行的利息负担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贫富分化差距,不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材料二:与我国GDP逐年增长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相反的是,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逐年降低,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3%】;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05—09年我国GDP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及能源消费增长率情况表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我国政府在明确“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目标之后,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指标。
(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说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7分)
(3)请举一个上海世博园区贯彻低碳理念的事例(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材料二:围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各项的财政工作中央一方面积极扩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另一方面,中央还要扎实地实施结构性的减税政策,全面地实施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型的收费,对住房转让环节的经营税暂行一年减免政策,进一步提高纺织服装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1.6及以下的排量家用车,按5%减征车辆购置税。第三,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全面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
(1)材料一中的两个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个图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财政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早60%左右,目前我国81%的居民消费每增长1%,即可带动GDP增长0.5%。
请你简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6月13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向记者通报,2009年7月22日中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时间可超过6分钟。这次日全食发生在中国人口十分密集的长江流域,全食带覆盖人口将达到3亿。这次日全食的发生,不仅为2009国际天文年增添了一次“天文盛宴”,更为世界各地的天文工作者提供了一次科学观测良机。同时,由于日全食期间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湿度上升,会对交通运输、生产作业、通信安全、社会治安等带来一定影响,也可能在部分人群中产生迷信猜测和心理恐慌。
针对日全食发生期间因天空亮度骤暗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要求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完善相关预案和应对措施。同时,各有关部门应加强科普宣传,避免人们的心理恐慌,避免造成观测人员视觉损伤。
气象部门目前已启动加密观测,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做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推出精细化天气预报,及时更新精确的观测日天气信息。
运用相关的哲理,分析上述材料。(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被学者们看成是城乡实现“同票同权”的曙光,城乡“同票同权”体现了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材料二:最早的选举法是1979年7月1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经历了1982年、1986年、1995年和2004年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修正。据目前选举法中第十二条、十四条、十六条规定,全国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选举中,代表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些条款被外界称为“农民1/4选举权”。
  材料三:“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人口比例也有较大的变化,应当根据新的情况,缩小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10月27日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个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根据草案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
(1)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知识?(6分)
(2)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什么重要意义?(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