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等,并开展相应活动。将从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予以支持。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依据。(12分)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分)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4分)   
③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09年8月14日,作家冯骥才来到云冈石窟所在地,参加“中国雕塑之都”新云冈计划时表达了下列观点:
“作为历史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如果老百姓都不知道先辈创造的文化艺术,那我们的文化传承就会断裂,就会失落,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悲哀。作为今天的社会文明建设者,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的历史文化香火传延下去。”
在他的提议下,大同市已经开始实施“中国雕塑之都”新云冈计划:体现“传承”与“创造”的双重特征,创造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媲美、相传承的现代雕塑艺术城市。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教育的知识,结合上述观点,说明我们该如何把“历史文化香火传延下去”。(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4年前,一名普通战士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纵身一跃,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实现了自己的豪迈誓言:“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一个伟大的名字——王杰,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万万不能缺少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是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英雄王杰用生命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亿万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1)王杰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4分)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在国际文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
针对这种现象,高二某班同学以“有必要抵制洋节吗?”为主题,准备组织一次辩论会。
(1)假定你是正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陈述你的理由。(10分)
(2)假定你是反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陈述你的理由。(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材料二: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科学分析我们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1)结合材料一,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
(2)材料二中,“创业的倍增效应”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高举“以人为本”大旗,第一时间发出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志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赞歌,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1)请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分析上述材料。(8分)
(2)请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取得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给我们的启示。(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