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求索真理的历程 >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高二某班同学以“地震与人类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材料一:在古代,古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政...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高二某班同学以“地震与人类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在古代,古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政治过失有关,地震是惩罚他们的。而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平展的,下面有神象或乌龟驮着,神象或乌龟累了,只要它轻微地眨一下眼睛,大地就会颤抖,这就是地震”。
材料二: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古往今来,人们无不赞美它的雄伟,“稳如泰山”更为许多人所称道。经过研究发现,泰山并不稳定,相对于100万年以前,它已升高了500多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在很多年前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只是由于地壳运动才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地震正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材料三:学生们还对2011年9月20日出庭受审的意大利6名科学家极为关注,他们因为没能对2009年发生在该国中部地区的一次地震做出震前有效预警而面临过失杀人罪指控。地震预测,是地球科学界的老大难问题。这一事件引起世界范围内地震学家的声援与抗议。
小题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一中古人对地震产生上述认识的原因。(7分)
小题2: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7分)
小题3: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的角度尝试为意大利科学家进行无罪辩护。(4分)
答案

小题1:①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古人产生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实践对象、实践手段的限制,具体来说,当时生产工具相对来说极其落后,同时,对他们来说自然界的时刻变化无常难以捉摸,产生这样的认识是正常的。(2分)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古人对地震的发生之所以会赋予神话传说的看法,根本原因是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由于古人在知识结构方面,掌握的自然知识较少,认识能力和水平有限,因而决定他们对自然的认知水平有限,便无法科学解释地震的发生和形成。(3分)
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古人对地震产生之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主要根源于实践水平和条件的限制,因此犯客观唯心主义错误。(或从认识反复性)(2分)
小题2: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使人们常说“稳如泰山” 其实,泰山每时每刻也在运动,相对于100万年以前,它已升高了500多米,只是相对于地球而言,它的运动不明显罢了。(2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们对地壳运用的认识逐步深入。(3分)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经过研究发现地壳运动真相。(2分)
小题3:①地震这一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暴露有一个过程,而且人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及知识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因此认识并预测地震不可能一蹴而就;(2分)
②法官应从科学研究的实际出发,不能夸大人类主观能动性,而应尊重目前研究实际,准确预测地震目前能力有限,是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材料要求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首先回忆哲学中与实践有关的知识点,有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仔细研读材料,材料一中人们对地震的认识有局限性,这是因为当时科学技术很不发达,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有限,这涉及的考点是实践的特点,即实践具有客购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同时也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古人受实践水平的限制,所以没有得出正确的认识。
点评:题目已经给出了知识范围,那就在此范围内找答案。怎么找?以材料来仔细比对,看材料体现的是哪个知识点,以知识点结合材料,就是答案了。
小题2:试题分析:题目有两个要求,一是从唯物论的角度,一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泰山和喜马拉雅山都不是一成不变,这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地震正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也可以说明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古往今来,人们认为“稳如泰山”,即泰山是不变的,后来经研究发现,泰山并不稳,一直在长,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点评:考生一定要仔细的看好题目的要求,题目要求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那就说明这两个范围的考点都有涉及,如果只从一个范围回答,肯定要丢分。本题的材料指向比较明确,只要考生熟记原理方法论,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没有明确给出范围限制,考生要自己定知识点。科学家因为没能对2009年发生在该国中部地区的一次地震做出震前有效预警而面临过失杀人罪指控。题目的要求是“无罪辩护”,而且材料也给出了提示“地震预测,是地球科学界的老大难问题。”本题的关注点应该是“预测”,什么是预测?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地震这一客观事物又十分复杂,其本质的暴露也需要一个过程。法官指责科学家没有有效预警,是不尊重规律的表现。
点评:考生需要仔细的领会材料的主旨,思考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什么。材料的字里行间有着或明显或隐蔽的提示,需要考生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得的有关信息。例如本题的“地震预测,是地球科学界的老大难问题。”就给了考生充分的知识点提示。
核心考点
试题【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高二某班同学以“地震与人类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材料一:在古代,古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政】;主要考察你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是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
A.看到了实践的本质B.未看到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看到了实践具有历史性D.未看到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末,多部贺岁大片扎堆上阵,轰轰烈烈的宣传大战也拉开序幕。徐克拍摄的《龙门飞甲》打的是科技旗号,号称全球首部I—MAX3D武侠巨片;《十二生肖》以老牌影星成龙为亮点;《金陵十三钗》则是王牌导演张艺谋力作。专家认为究竟谁能在当今激烈的影视市场获胜,成为真正的赢家,那得观众说了算,票房收入说了算。材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种经济理论或者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简单。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假设不同,提出的理论也不一样。因此,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对于理论和真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无条件的,理论是有条件的    ②真理是正确的,理论则是见仁见智 
③真理和理论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④真理与谬误相对,理论与实践相对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爱因斯坦曾说:“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对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无法真正掌握真理 
②真理不是绝对的,它总是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告诉人们真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④提醒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给我们的启示

①调査研究,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②深入实际,才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本质
④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