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本部分共1小题,共14分)近年来,中国多地的持续的大雾天气使得“PM2.5”这一陌生的专业术语,成了民众口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本部分共1小题,共14分)
近年来,中国多地的持续的大雾天气使得“PM2.5”这一陌生的专业术语,成了民众口中的热词。某校高二(1)班的5名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对PM2.5的成因、检测和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一同参与。
信息点击
2011年秋季对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来说是一个多雾的季节---先后共发生15次较大范围的大雾天气过程。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无PM2.5的相关限值,这也造成了环境部门发布的评价结果与老百姓主观感受不太吻合的现象。在公众对大雾天气的持续关注过程中,一个原本陌生的词汇PM2.5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为网络热词。2012年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简要说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
观点碰撞
同学甲:据我了解,一台PM2.5检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5万元,一个监测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2.5的检测还有一定难度。
同学乙:但是在全国推广PM2.5的检测,也意味着大量检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还是应当尽快在全国推广PM2.5的检测工作。
(2)请你站在同学甲或同学乙的立场上,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论证该观点。
参与行动
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汽车尾气、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只是第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才是关键。
(3)请你提出两条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建议。
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3分)
(2)①同学甲立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PM2.5的检测要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考虑投入、成本等客观因素,反对唯意志论。(4分)
②同学乙的立场: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在全国推广PM2.5的检测有很多有利条件,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分)
(3)例答: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出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节约用电,减少浪费;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认识论、唯物论等有关知识点,第(1)问:体现类试题,角度是认识论,考生根据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角度作答。第(2)问:考查的是唯物论,考生注意仔细审题,可以站在甲或者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甲角度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分析其观点的合理性,乙角度考生可以从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分析。第(3)问:考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出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节约用电,减少浪费;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角度作答均可。
点评:哲学试题考生首先要确定考试的范围以及知识点,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哪一部分,然后结合本考点的知识作答,注意答题模式一般是世界观+方法论+材料的模式,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论、唯物论,认识论的主要几个原理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反作用、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主要有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点,考生只要立足该知识点的内容作答即可,难度适中。
核心考点
试题【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本部分共1小题,共14分)近年来,中国多地的持续的大雾天气使得“PM2.5”这一陌生的专业术语,成了民众口中】;主要考察你对探究世界的本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近年来。物价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注: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3%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经济政策的正确性。(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些年,世界华人青少年经常举办中国民间艺术、礼仪、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等活动。他们深情地说: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终不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静止意味着事物没有任何的变化
③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    )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B.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C.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住房是民生的重要部分。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我国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商品房房价进行调控,初步抑制了商品房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同时,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住房难,住房贵”的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时是如何坚持一切实际出发的。(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