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百舸争流的思想 > 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不认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
题目
题型:海南省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不认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
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答案(一)   这个命题不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都是一种主观判断,属于社会意识,而“有”或者“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这个命题实际上是说主观上的信或不信决定了客观上是否存在的状态。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唯心主义观点是迷信的哲学基础。
参考答案(二)    这个命题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是指支撑经验的某种信念(理论),“有”或“无”是指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某种经验。相信鬼神的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用常识解释的现象理解为鬼神支配的超自然现象,不相信鬼神的人,则从无神论的角度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人们尚未认识到的自然现象。
参考答案(三)    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要看如何定义“信”或“不信”以及“有”或“无”的概念。理由是:如果把“信”或“不信”看做是主观意识,而把“有”或“无”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状态,则这个命题属于颠倒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心主义,因而是不正确的。如果把“信”或者“不信”看做支撑经验的信念或理论,把“有”或“无”理解为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则是正确的,因为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经验。
核心考点
试题【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不认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主要考察你对百舸争流的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D、一元论与二元论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世界观是:[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C、心之官则思
D、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庄子日:“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与这一观点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精神不是万能的
B、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题型:0115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公孙龙在一篇关于石头属性的论文中谈到,既坚硬又洁白的石头不存在。他说,当你用眼睛看石头的时候,看见了它的“白色”,但你看不出它的“坚硬”;当你用手摸石头的时候,摸到了即感觉到了石头的坚硬这种属性,可你怎么也感觉不出石头的颜色。因此,“坚”与“白”是互相分离的。公孙龙的观点[     ]
①犯了主观主义错误,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②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③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将“白色”“坚硬”与石头脱离
④强调“实践第一”,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A、①
B、③④
C、①②
D、②
题型:海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