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2012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成为草案的最大亮点。下列选项...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2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成为草案的最大亮点。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进行,这是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 
②意味着农村人口在选举及政治权利的实现上向平等原则迈出了一大步 
③拓宽了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
④可以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此”指代的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人民平等的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意味着农村人民在选举及政治权利的实现上逐渐走向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逐步进步和完善的表现,①②说法正确;材料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没有体现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③与题意不符;该政策变动与人大代表行使权利无关,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核心考点
试题【2012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成为草案的最大亮点。下列选项】;主要考察你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王琳同时也是成都市青羊区的人大代表。“做区级人大代表有更多机会接触老百姓,可以听到最下面的声音”,王琳说,“在人大代表接待日,我们会坐在社区门口或路边,收集大家的问题。”从居民角度看,王琳的做法(  )
A.从根本上保障了居民进行自治的权利
B.是在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C.落实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D.有利于督促政府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639票赞成、160票反对、57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修改过程中,有关部门收到来自各界群众的几十万条意见和建议。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首项修改内容便是将“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在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依法行使提案权、表决权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最高立法权 
④在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②   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2年1月4日,《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要发挥好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组织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服务,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条件,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和睦相处,尽早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决策的重要意义。 (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前社会问题多发凸显,食品安全、社会分配不公、房屋拆迁,交通拥堵、医患纠纷等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对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和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材料二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民意的标尺上,镌刻着民众对政府的评价、对未来的希冀。面对新时期民众的新诉求:物价、住房、分配、上学、就业、养老等问题,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给予了高度关注。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党和政府、社会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要求。(8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社会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理解。(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2011年底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一:人类认真研究PM2.5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PM2.5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10分)
材料三: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有利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都。
(3)结合“北京精神”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为什么把培育弘扬“北京精神”作为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