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围绕主体,抓住主线 >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最大的亮...
题目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最大的亮点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某校高三学生以“文化强国”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文化建设历程】 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1)依据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文化产业】 同学们通过登录江苏省政府网站得知,“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产业立项投资规模超过3400亿元,文化产业增速连续5年达30%,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文化产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2)结合材料,分析江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正在行动】 同学们还认真学习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建议。该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江苏要加快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为此,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
(3)你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设计一项可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阐述理由及其认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根据文化建设的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实现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实现防腐发展。③注重量的积累,促进质变。从十六大“发展先进文化”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是逐步积累的过程。
(2)经济意义:①有利于满足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②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有利于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略”(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能够将举出的例子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包含的关键词:实践、创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认识论依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核心考点
试题【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最大的亮】;主要考察你对围绕主体,抓住主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2年是“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这一规划的主线。为确保“转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坚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     ]
①按劳分配向依靠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转变
②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
③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④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速为11.2%。
材料一:近几年,我国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产能增加了30%以上;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1)上图和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很轻,被污染的空气很重,治理空气污染的经济负担更是重上加重。减少空气治理的经济压力,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应如何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3)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4)结合材料三,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     ]

A.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盲目性
B.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C.必须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D.企业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益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有这样一种观点:统观当今世界经济,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国人靠力气,只好在底端干苦力。改变这一格局的关键在于  [     ]
A.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B.大量引进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C.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省2010年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措施有
[     ]
①关闭全部化工企业,发展环保产业
②开发推广节能和治污的先进实用技术
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