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个人收入的分配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仅相当于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1)有人认为:只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就可以实现公民科学素养与经济发展同步。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12分)
材料二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科学知识,在特定条件下的供需平衡直接决定了一个时期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准。科学知识的转化要求很高,耗时费力,而个人收益太低,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由于科学知识的准公共物品的特点,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国家必须承担部分科学知识转化的工作,而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中用于科普经费的比例严重偏低,加剧了供需矛盾。
以同步)(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一谈应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促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8分)
材料三 有识之士呼吁学普及不足是气功最终国家应在公众尤其是学生中加强有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宣传工作并开展各种活动。活动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学生的客观差异,将讲座、参观等学习性活动与观测、实验等操作性活动相结合,寻找能吸引学生参与的多样化的新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3)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说明在学生中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活动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8分)
答案
(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4分)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能够促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4分)③但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不会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因此题中观点是不科学的。(4分)
(2)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实现科学知识的供求平衡,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3分)
②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增加财政投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科学知识的转化。(3分)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科普知识转化者的劳动积极性。(2分)              
(3)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将讲座、参观等学习性活动和观测、实验等实践活动相结合(2分)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活动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到学生的客观差异(3分)
③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创新原则。要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属于辨析类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该题时一定要注意本题的所要辨析的观点是“只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就可以实现公民科学素养与经济发展同步。对于该观点,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首先说明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为经济决定政治、决定文化;其次要分析说明打俩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促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最后分析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和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因此同步发展的说法不科学。
(2)本题的设问指向是谈一谈应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促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回答时,一定要扣住设问中的市场和政府两个设问主体。根据材料中的“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科学知识,在特定条件下的供需平衡直接决定了一个时期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准”信息,可知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价格机制;其次针对材料中的“科学知识的转化要求很高,耗时费力,而个人收益太低,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科普知识转化者的劳动积极性的角度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中的“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中用于科普经费的比例严重偏低”的问题,考生可以从国家宏观调控和财政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说明在学生中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活动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比较开放。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属于措施类解答题,要落脚在方法论上,不能仅说明原理;其次所提建议的知识范围应该符合“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限定。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主要考察你对个人收入的分配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政府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并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下面是关于上述做法的影响路径,其中正确的是(   )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节过高收入→抑制盲目消费→稳定物价
③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实现社会公平→扩大消费需求→经济增长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中低收入者后顾之忧→保障基本生活消费需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2: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成为最大亮点。推动医保跨省异地结算有助于(  ) 
①推动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     ②促进医疗资源配置平衡
③减少政府医疗保障支出      ④减轻居民异地就医负担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2013年部分经济指标数据。
2013年
总量
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
568845亿元
7.7%
财政收入
129143亿元
1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955元
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8896元
12.4%
据此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有
①要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②要进一步理顺国家与个人的分配关系
③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城乡发展
④需大力发展生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列关于我国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的经济原因正确的是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收入的绝对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C.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实现同时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下列措施有利于从初次分配层面促进农民增收的是 
①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
②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
③建立健全农民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990—2010年广东省城镇化率与全国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平均达到80%。
材料二 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