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价格 > 《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余,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等,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余,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等,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打好时间差”是指(       )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利用市场的供求机制,获取更多效益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D.节约劳动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大好时间差,强调的是商品进入市场的时间点,选择正确的供求关系时机,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巧妙利用时间差就是利用市场的供求机制,获取更多效益,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也没有涉及产品的品质问题,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劳动时间的节约问题,故排除。
核心考点
试题【《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余,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等,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主要考察你对价格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   )
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消费也受主观因素影响的体现
C.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D.供求关系对价值影响的体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而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l小时。如果该国今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1小时,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生产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     )
A.是去年的一半B.是去年的一倍C.与去年一样D.比去年多5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去年一斤6毛,现在一斤8分,新发地农贸市场的大白菜价格坐了过山车”。这则消息里所说的6毛和8分(   )
A.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白菜价值的货币表现
B.充当了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C.反映了白菜价格的波动,传递着市场的供求信息
D.反映了白菜的供求状况,说明白菜处于卖方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13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格兰仕微波炉从1996所至今,在成本下降、质量总体水平相应提高的基础上前后进行了9次大规模降价。10年内,从每台3000元以上降到300元左右。同时格兰仕的产量和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这说明
A.价格的变动影响人们对商品的消费需求
B.价格越低的商品市场占有率就越高
C.价格竞争是市场的唯一手段
D.价格高的商品不具有竞争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