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名句名篇默写 > 【题文】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医善吮...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小题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1分)
孔子:                                                 
韩非子:                                               
【小题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答案
【答案】
【小题1】重义轻利 重利轻义
【小题1】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以上“析”) “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以上“评”)(分析2分,评论2分)
解析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题目设置单纯,难度也较低,很明显,孔子把君子和“义”放在一起,把“利”和小人放在一起,重义轻利十分清楚;而韩非子则从“趋利”的角度谈人的行为,得出重利轻义的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的能力
【小题1】试题分析:对不同观点评价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严密性的一个手段,不同的观点一定是站在某一个角度产生的,因而,在评价的时候,我们既要站在原来观点的角度审视其合理性,又要从另外角度思考其弊端或者局限性。这是观点评价的核心所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观点的辨析好评价能力
点评:题目难度较大,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学生只要平时有过训练经历,应该比较好解决。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先师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缺乏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接受。”
医生善于吮吸人的伤口,嘴里含着人的血液,并不是因为有骨肉亲情,是为利益所驱使。因此造车的人制造车,就希望人们富有、地位尊贵;木工制造棺材,就希望人们早夭、死亡。(这)并不是因为造车的人仁爱而木工邪恶。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医善吮】;主要考察你对名句名篇默写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论语》片段,回答小题(6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选自《论语?先进》)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
①方:礼仪;②伐:夸耀、自夸;③施:表白;④怀:关爱。
【小题1】和弟子相比,孔子之志有什么特点呢?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2】子路之志是什么呢?请概括并作简要评价。(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小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小题1】以上选文同时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1分)
答:
 
 
 
 
【小题2】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治长第五》)
子夏②曰:“贤贤③易④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⑤;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第一》)
[注]①邑:村子。②子夏:孔子的学生。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③贤贤:尊重贤者。④易:看轻。⑤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小题1】对上面这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是一个坦率直爽的人,他承认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即使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B.孔子在承认自己不具有忠信的优越性的同时,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好学”。
C.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他却从实行重贤、忠孝和诚信等伦理道德中学习,子夏认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知识高深的人。
D.在子夏看来,评价一个人重要的是看他的德行,而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时代儒家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小题2】孔子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受人愚弄)。”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语言实践(4分,每小题2分)
【小题1】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通“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 颜渊》
请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2分)
【小题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