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名句名篇默写 > 【题文】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小题1】根据第①则文字,总结一条交友原则。(10字以内)(3分)
                                                               
【小题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5分)
                                                                         
                                                                  
                                                                  
答案
【答案】
【小题1】(3分)①严己宽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小题2】(5分)不同意。(1分)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2分)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2分)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
解析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孔子子总结的交友原则是这样的,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交友原则。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了。
考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点评:本题首先要理解选段中的第一个句子的含义,然后才能根据孔子的论点总结出自己的交友原则。所以本题的关键是能准确理解文段的含义,但是也要善于总结,语言要简练,不要超出字数限制。
【小题2】试题分析: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交友原则,他认为有道德的人应该为人庄重矜持,从不争强好胜;总是谦逊合群,决不拉帮结派。有人不认同,认为不符合现代社会。在解答本时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主要考察你对名句名篇默写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应谨慎选择。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D.如不选择与仁德为邻,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小题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孔子对“择友”和“择处”的观点。(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小题1】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1分)
                                                                            
【小题2】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5分)
①求也退,故近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辱矣。
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小题1】以上三条材料,可以用论语中的哪一个思想贯穿?(2分)
.                                                                             
                                                                           .
【小题2】选择其中一则材料对所体现的思想加以简析。(3分)
.                                                                   
                                                                .
.                                                                   
                                                                .
.                                                                   
                                                                .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小题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小题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5分)
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①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注】,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注】故:事故,指灾患病丧。
(1)解释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王                  ②怍               
(2)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君子的三乐。
一乐                 二乐                三乐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