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名句名篇默写 > 【题文】文化经典阅读(4分)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文化经典阅读(4分)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4分)
答案
【答案】①养亲。即子女在生活上要赡养父母。
②敬亲。即子女在人格上要尊重父母。
③顺亲。即子女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
④显亲。即子女要建功立业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可逐一分析所给语段,分别得出每则语段的要点,再根据题干要求,组织答案。本题涉及四则语段,从第一则语段看,要做到“孝”,既要懂得“养”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第二则语段则表明“孝” 要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第三则语段,孟子认为,“孝”中最重要的是尊敬父母。第四则语段中则指出子女要通过建功立业,扬名后世,光宗耀祖,这才是完满理想的孝行。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
①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②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违反父母的意志。
③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④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让父母之名得到显扬荣耀,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终极目标。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文化经典阅读(4分)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主要考察你对名句名篇默写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万章)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上》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②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
[注]①错:通“措”,放置 ;②枉:不正直、邪恶。③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有子曰:“孝弟①也者,其为仁②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
[注]①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②为仁:践行仁德。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2分)
答:                                                                     
(2)对同一主张的阐述,上面两个选段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做法是不足取的:( 2分)
一是:                 ,二是                   。
(2)简要谈谈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该怎样培养?( 4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而》)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
【小题1】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4分)   
【小题2】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140字左右。(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