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精神的旅行肯特·伯纳恩  精神信仰仿佛不可触摸,但它确实存在。它是我们仰望星空,或者凝视傍晚日落的最后一抹余晖时骤然产生的一种感觉...
题目
题型:甘肃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精神的旅行
肯特·伯纳恩
  精神信仰仿佛不可触摸,但它确实存在。它是我们仰望星空,或者凝视傍晚日落的最后一抹余晖时骤然产生的一种感觉。当我们在美好的一天醒来,嗅到空气中洋溢着我们熟知且喜爱,却记不起来自何处的馥郁芬芳时,它是我们清晨的颤抖。它是创始起源背后的谜团,超越了空间的界限。它是一种不同的意识,激活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
  有些人会告诉你,上苍是不存在的。他们会宣称,无法面对现实的人把命当作支柱,在生活中需要虚构信念的人把上苍当作神话。他们会对宇宙的起源作出理性的解释,对大自然的完美运转做出科学的解释。他们会指出世界上的邪恶与不公,列举利用宗教来挑起战争或伤害不同信仰的民众的例子。
  你无法与这些人争辩,也不该与他们争辩。古人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只要你对周边的宇宙怀有神秘感,你就会听到大海波涛的低吟。你该做的就是离开那口井,走到阳光下,向大海进发,让那些想要讨论禁锢他们的围墙的高矮和形状的人去争论吧。
  如果你听到远方大海的呼唤,不要由于周围的幼稚言论和矛盾而改变方向。路有许多条,从每条路上看到的大海都有所不同。你的任务不是评判别人的路,而是找到一条带你不断接近你在内心听到的低吟声的路。
  首先要接受你所处的位置。
  我们都具有特殊的天赋。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具有同情心,另一些人则有自律的能力;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充分意识到人的美,另一些人则充分意识到大自然的美;我们当中的一些人能敏锐觉察到生活当中的不公,另一些人则为我们身边的善良行为欢欣鼓舞。
  这些都是起点,因为他们都是信仰之地。你必须找到你信仰的源头,必须发掘培养这种天赋。如果信仰让你的灵魂的音乐发出了声音,请不要害怕,去加以遵循。信仰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表达了许多人共同追随的精神真理。
  精神的成长只能通过实践来磨砺和完善。如同乐器一样,它必须要有人弹奏;如同道路一样,它必须要有人行走。无论是借助阅读、冥想、崇拜或是善行,你都必须让自己向着精神升华的方向迈进。除非你通过实践自己的信仰来展开精神上的磨练,否则精神的领域不可能深入。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你筋疲力尽,无法继续前行,或者,其他事情显得更为重要。也许,你开始感到自己的信仰只是一时的热情。也许,你会觉得精神日渐萎靡。也许,你根本不在乎。
  如果情况是这样,不要对自己过于严厉。你的整个生命就是一次精神的旅行。你会身处不毛之地,也会踏上充满机遇的土地,只需确保自己能不断迈步向前。再走几步,你就会再次听到海浪的呼唤
  最重要的事,你要对自己的路有信心。尽你所能地遵循它,必要的时候加以改变。但是,不要放弃对大海的追寻。你越是靠近,低吟声越是响亮,你就越会对他的存在确信无疑。你也许没有走上自己预想的路,但你仍然会走在路上。不要因为你无法找到唯一的真理而怀疑公正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只有最刚愎自用的人才会拒绝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真理(无论是精神上的、文化上的、政治上的,还是其他的)。找到那条像晴空朗日一样闪亮的路,找到那条富有记忆中的芳香和承诺的路,然后加以遵循。只有傻瓜才会因为看不到太阳的形状而拒绝走在阳光下。
1.对行走在精神旅行路上的人们,作者提出了哪些忠告?请概括作答。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你该做的就是离开那口井,走到阳光下,向大海进发。
答:                                          
(2)再走几步,你就会再次听到海浪的呼唤。
答:                                          
3.“精神的旅行”这个题目体现了本文写作上的什么特点?请你联系文章对此进行简要赏析。
                                          
4.作者说“生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在历史的天空中,有许多这样的生命,受到了后人的敬仰。请结合文章观点,从苏轼、鲁迅、巴金中任选一人,谈谈他的精神之旅。(字数不少于60字)
                                          
答案
1.答案示例:①接受自己所处的位置,发掘并培养本性中的信仰之源;②实践信仰来磨砺和完善精神,促使精神成长;③遭遇精神困境时不要苛责自己,只需要坚持信仰,永不放弃自己的追寻。(意思对即可)
2.(1)你应该远离没有信仰的生活,远离局限于现实的人群,沐浴在精神的阳光下,去追寻自己的精神信仰。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形象、生动。
   (2)人们在追求信仰、精神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迷惘时,只要能再坚持一下,就会看到理想、信仰的目标、追求的精神更加清晰,这些理想、目标、精神会再次吸引、激励自己去不懈追求。作者以“海浪的呼唤”比喻精神、信仰的感召力,化抽象为形象。
3.答案示例:化抽象为形象具体。比如把“精神信仰”(精神真理)比作“远方的大海”,把“精神成长”比作“精神旅行”等;又比如,在论说精神成长需要实践磨砺时,作者用乐器需要人弹奏、道路需要人行走来启迪人们等。这些形象性的论说使论述对象具体可感,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4.答案示例:鲁迅追随精神的成长,离开了周围势利的小市民,从学医到从文,从救治生命到拯救国人灵魂。鲁迅不断追寻着自己的精神理想,不断以文学创作实践磨砺着自己的精神。其间也有很多挫折,像辛亥革命后的苦闷。但他坚守信仰,走过了艰辛的精神之旅,到达了精神的大海,成为一代思想家、文学家。(答案要运用原文作者的观点,如“坚持信仰,永不放弃自己的追寻”等来阐释所选人物的精神之旅,注意用文章的观点统率对人物事迹的叙述,用人物事迹来阐释文本的观点。观点准确,事迹恰当)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精神的旅行肯特·伯纳恩  精神信仰仿佛不可触摸,但它确实存在。它是我们仰望星空,或者凝视傍晚日落的最后一抹余晖时骤然产生的一种感觉】;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最佳饮料——白开水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l~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1.为什么说白开水是生活中的最佳饮料?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一句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只要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就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B.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C.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其他饮料的人,一定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D.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贵在养成良好习惯
  ①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何谓习惯?字典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也称为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利的习惯。激励大师金克拉说:“良好的习惯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好的素质,尤其在事业上。”他总结了使他事业和人生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这些素质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
  ③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人后天的全部本性。”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的机能和行为倾向,这是一种生物的内在本性。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因此,人们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一些有益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的、自觉的行为,抵御和避免一些不利的行为。
  ④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命运。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1200名失败人士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几乎95%的人都认为“不良的习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平时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⑤良好习惯需要培养。据说,柏拉图当年曾经因为某件小事责备过一个小孩。小孩委屈地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小事了。”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极其小的细节,都会被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东西便是我们自己所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同一时刻开始读10分钟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当这一时刻即使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你也会进入同样的精神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人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可以说,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本能。
  ⑥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正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年轻人更需严格自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贪玩好乐的习惯。而要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从规范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开始。(选自《成功之路》有删改)
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怎样理解第④段中“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这句话?
                                    
3.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有的同学认为:“人无完人,有点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后面各题。前方遭遇塌方
肖复兴
  ①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②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时间,雨幕和暮色叠加在一起。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压来。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了,而且非常滑。刚才,一辆运木材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滚进了道旁的江里,一眨眼的工夫就淹没在湍急的漩涡中,连影子都找不着了;紧跟着,另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③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等我们开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怕的是靠近江边的一侧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⑤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瘆人。
  ⑥车子在开动之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我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⑦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
  ⑧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了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⑨车子又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急剧旋转着,他的脚不时地踩着刹车,车子像受惊的甲壳虫,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一步步小心谨慎地在蠕动,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时,司机把车紧紧地靠在山的一侧。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两眼紧闭,心想,现在再想下车也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⑩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个危险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就听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地上一连串的欢呼声。
  我不知道以后我还敢不敢再冒这个险,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辆轿子车和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那天夜里到达九寨沟后,我半宿都没睡安稳,总好像还在颠簸的车上一样。第二天晚上,为了给大家压惊,我们在诺日朗旁边举办了晚会,大家的歌声又此起彼伏。不知谁看见我们的那个司机坐在角落里默默听大家唱歌,就喊了起来,请他无论如何也得唱一个。大家热烈鼓起掌来。他没推辞,走到台前,说:“可以,但我得请一个人和我一起唱。”我没有想到,他请的是我。我和他一起唱了一首《草原之夜》,令我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唱得真是非常好听。(选自《品悟》有删改)
1.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40字左右)
                                   
3.请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通读全文,请你说一说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
                                   
5.请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填写完整。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黑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书卡片
篇目:《前方遭遇塌方》          作者:肖复兴
摘句: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兽国黄昏 
【美】艾伯特·马尔兹
  十三岁的查理掌心里掂着一枚手榴弹。等汽车离开,他就把那枚致命的飞弹高高地投到空中。飞弹正落在汽车顶上,爆炸开来。查理满意地笑了,又抓起雪去做第二枚手榴弹。他是个矮小结实的孩子,面色苍白。他一心盼望能买些糖吃。他有个法儿能把一块奶油糖吃上半个钟头,那就是把糖放在舌头上去舔。他还想要不是星期天就好了,因为星期天工厂都关了门,他家周围冷静得像一片墓地。
  他一口气跑到家里。“妈,给我三分钱,行不行?”话里含着命令的口气,“有人掉了钱在地下道通风孔里。要是我有几块橡皮糖就能把它粘上来。”法仑太太给了他仅有的两分钱,说:“这两分钱你也得还我。”“没错。”他已经忙着找绳子去了。 
  “唉,真是,”他妈妈说,带着他听惯了的久经患难的哀叹声。“从前,你向爸爸或我要一分钱,我们就会给你五分钱,你要五分钱就会得到一毛钱。可现在你爸爸残废了。赚钱虽少,他已经感激不尽了。”
  在公共汽车停车牌旁边,他伏在冰冷的铁格子上。水门汀的沟底上布满了垃圾、雪和一小滩一小滩的水。他开始把贴在铁格子上面的身子一寸一寸地挪动,心兴奋得乱跳,而面包房橱窗的影子也在他脑中闪动。
  他看到了那枚银币。他紧闭着的嘴唇上带着微笑,他把绳头儿绕了好几道,打了个结,于是把嚼得又软又湿的橡皮糖的橡皮胶缠在结上,又把底面弄得宽宽的、平平的。然后再把橡胶放进嘴里最后湿了一下,才小心翼翼地放到沟底去。
  他在聚精会神地工作。有人从他背后走过来,生得痩小,衣服破烂,约四十五岁。查理还没看见他就听见他的声音了,那人呼吸很吃力,仿佛在沉重负担下挣扎似的。查理匆匆望他一眼,又集中力量去做最困难的工作。那人默默观望了一会儿,在查理身边跪下去,用沙哑的声音说:“咦,五角钱哩?”他低头望望那摇摆在钱币上面的绳子。“那么搞太费劲,是不是?”他轻轻问道。查理没有理他。
  “天这么冷,橡胶当然马上就冻硬了。”他说,“而且天渐渐黑了,你得有顺手的工具。”那人站起来往四下迅速扫了一眼,一个人都没有。他后退几步解开大衣,他上衣里有四根皮带系牢的细竿子,他熟练地把它们接上。最末一根尖端还有小小的吸盘。他走上前很利落地把竿子插入铁格子,跪下把竿子伸到沟底。“我让你看看,一个行家是怎样干的。”他若无其事地说,“另一种办法是用胶油,用胶油连镯子都能粘得上来。”“滚开!”查理用左手死拖那人的手臂。“滚开!”
  那人把他挡开,一面哑声地笑,很无趣地。“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你弄不上来。何必留给别人来捡呢?”
  查理站起来,走到那人背后,照他的背心猛踢一脚。那人痛叫起来。他们之间相差三十岁,但两人都矮小、枯痩而倔强。
  那人前后左右瞟了瞟那寂无行人逐渐暗下来的街道。“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吗?,,他突然问,“你以为我乐意和你这样一个小孩子争夺这五角钱吗?”可是一颗几乎被捏得变成冰块的雪球正打在他额上,他用一只手按住了头,又痛又气,快要哭出来。“天快黑啦。没有顺手的工具,你弄不到手,我和你平分吧。”现在那人在哀求了。
  “不干!那钱是我的!”查理气得浑身发抖。
  “老天爷,我总得分一些呀!”那人叫道,声音都给羞愧和痛苦弄涩了。“这就是我的职业,孩子。我一整天什么都没有找到,你一定要分点给我,说什么也得分!”
  “不分!”
  那人摊开了两只手。“你这孩子!”他绝望地喊道,“如果你大十岁的话,你就会明白了。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吗?”
  查理的嘴唇绷得紧紧的,冻得青一块白一块的脸上满是怒容。“要是我大十岁的话,我就会把你的脸打扁。”
  那人痛苦地弓下腰去捡起竿子。他手按着背心,脚微跛着走了开去,不禁哭了起来。
  查理站在那里浑身发抖,他的脸却像石头一样亳无表情。
  天已经黑了。 (有删改)
  【注】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查理用含命令的口气向母亲索要三分钱,表现了查理的蛮横无理;而母亲法仑太太要求儿子归还那仅有的两分钱,则表现了家庭生活的拮据。
B.查理把贴在停车牌旁边冰冷的铁格子上面的身子一点点地挪动着,他看见五毛钱后心兴奋得乱跳,而面包房的面包也在诱惑着他的胃口,说明查理急于用这即将到手的五毛钱来改善家里的生活。
C.当约四十五岁的男人捡起竿子哭着走开时,查理站在那里浑身冷得发抖,他的脸“却像石头一样毫无表情”表明查理不想表露出胜利的喜悦。
D.《兽国黄昏》是一篇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无论是其具体的情节安排,还是每一处精致的细节描写,都是真实而准确的。
E.小说从小空间的铁格子四周、短时间的黄昏、极少的人物、简单的情节和穷人生活的小插曲下笔,以小见大,反映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生活。
(2)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对查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概括文中约四十五岁的男人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查理是被社会扭曲成的一只野兽,也有人说查理体现了男孩儿的天性。你同意哪种看法呢?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作者 卞毓方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节选自《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C.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婉拒了。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请简要概括季老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请简略分析“心迹”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