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蒲公英情人【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
题目
题型:云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蒲公英情人
【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为什么?”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萨拉靠给一家餐厅提供菜单维持生计。她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萨拉每天忍受着相思之苦,还得坚持工作。
B.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表现一对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对他们寄寓深深的同情。
C.本文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匠心独具的结尾,以及让人读后产生“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魅力。
D.本文中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正是这种爱让沃尔特终于和他的蒲公英姑娘重逢。
E.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2)小说中的萨拉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部分关于早春环境的描写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有人译为“菜单上的春天”你认为哪个题目好?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C
(2)萨拉的美好品质:①聪慧、真诚、有爱心,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还能替人着想,顺手打菜单;②珍视爱情、执着地追求爱情,对恋人的思念,对爱的渴望,竟然能让她打错了菜名;③坚韧、勇敢地面对艰苦的生活,在寒冷的冬日里,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依然努力工作、生活。
(3)①渲染早春时节春寒料峭,点明萨拉生活处境的艰难。
   ②引出下文、暗示结尾,为爱人的重逢做铺垫。
   ③刻画人物、展现主题,艰难的环境更加展现出真诚与爱的可贵,以及萨拉的坚韧。恋人的重逢才显得那样的热烈。
(4)示例1:以“蒲公英情人”为题好。①蒲公英具有推动情节的作用,“蒲公英”见证了主人公的爱恋,他们又因蒲公英而重逢。②刻画人物形象,“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能映衬出女主人公的美丽。③展现主题,“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不仅是爱情的象征,而且凸显了主题,“蒲公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战胜困难。
   示例2:以“菜单上的春天”为题好。①菜单为线索串联情节,文章因打菜单而起,恋人又因菜单而重逢。②“菜单上的春天”,能够展现女主人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坚韧、执着、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精神。③“春天”暗示了主题,春天能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特别是经受了严冬摧残之后的生灵,能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蒲公英情人【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日等惊天动地的事件。
  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其日益加深忧患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如果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避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触犯军阀,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他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最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是《历朝通俗演义》。他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国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辛亥革命爆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撰者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对“洪宪帝制”作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历数民国以来的动乱不宁,明确表达正直的史德:“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借说部之体载,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司马迁“善善恶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法是后世正史的典范。蔡东藩所著虽是通俗演义,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亦使他直追司马遗风,颇有良史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虽以“演义”为名,并不相沿所谓“演义体”。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说:“若罗氏所著作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处不少也。”蔡氏著“新演义”,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于通俗历史别开新途。蔡氏著书博览群籍,广搜史料,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通俗史类,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B.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否则,《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 ,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这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关羽崇拜
李国文
  ①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②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③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④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
  ⑤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一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来降魔压邪,扶善反恶。
B.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三国演义》对这个人物的塑造,跳出小说了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推崇与造神。
B.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类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国的普遍程度。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功效。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的风情以及里弄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年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广州市近年新建的建筑,有新电视塔,广州人昵称为“小蛮腰”,有大剧院被称为“大磐石”,还有十层高大楼叫“水桶哥”,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却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这些高楼铜塔放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可以。从前广州的建筑是以岭南特色而著称的,广东的骑楼、岭南派的花园庭院……广东的老建筑有开敞的平面,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以及高天窗、趟栊门、方式廓檐、门楣,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也出现了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中庭,兰圃的深廓和白云山庄,从化温泉的内外庭园的结合,这些都是当时广州人引为骄傲而引领了中国的建筑新潮流的,而现在没有人提起了。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比着新奇、怪异,殊不知要烧多少钱,要产生多少碳!而从深层次上说,这就是根本不管城市文化了。(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
1、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和历史环境,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
B、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无论北方还是江南,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和天井等,讲究有天有地。
C、中国建筑很早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这与西方一直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
D、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传统技术和艺术精彩不该被遗忘,中国建筑中的优良传统应该得到回归。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木结构房屋能抵御地震灾害,与中国人造房子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具有减震功能密切相关。
B、从中国的传统民居来看,中国人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人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
C、本文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主要因为现代中国建筑既缺少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又有被西方文化迷失了方向的可能。
D、如今中国各地建造的新公房、居民小区、别墅群等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是失去了传统的融洽的邻里关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城市建筑要有城市文化,广州改革开放初期和近年的建筑就充分凸显了这一理念。
B、北方的四舍院,江南的厅堂和上海的石库门都是中国的传统民居的代表。
C、中国现在的许多建筑讲究新奇、怪异,却很少研究和运用木结构的技术。
D、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建筑不仅要有个性特色,还要有传统风格或地方特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一头牛 
 马卫
  岳步云活了六十二岁,家里来的最大的官就是村长,这回村长说这是县长,吓得他差点尿裤子。不为别的,就为他岳步云是我们黑水村的老落后,全村都脱贫了,只有他家还没有脱贫,害得村长年年受批,乡长年年挨骂。这些是小,最关键的是乡长升不了官,常把村长的祖宗八代拿出来骂。
  县长真是个好县长,朴实得就像地里的玉米。他看了粮仓,看了猪圈,特别是看到有一头肥硕的牛,嘴里赞不绝口:“不错嘛,这牛不就值五千多吗?还有五头猪,这一加起来不就脱贫了吗?”
  随行的记者忙着记录。
  乡长、村长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第二天,村长正儿八经地把红红的“脱贫户”铁牌牌牢牢地打在岳步云家的门楣上。
  “老岳啊,你家脱贫了,这牛也该还给人家了吧?”村长心情很放松。
  “村长,啥子牛?我家可没有租人家的牛啊。”岳步云摇着脑袋说。
  “就是昨天县长看过的那头黄牯牛。” 
  “嘿嘿,村长,你真会说笑话,那头牛是我喂了几年的了,怎么会是别人的?” 
   这下轮到村长鼓眼睛了。为了让县长参观,更为了脱贫致富的牌子,县长还没有来之前,村长找到在邻村的表弟,那是个养牛专业户,让他借头牛来装门面,事后再还他,顺带给他点补助。表弟当然同意。
  “岳步云,你可不能耍横啊,这牛明明是为了应付县长的检查借来的,怎么会成了你的?”
  “村长啊,这牛在我家的牛圈,不是我家的还是你家的?”
  双方说红了眼,撕破了脸。村长气得吐血,想不到这老实巴交的岳步云,要昧良心,吞了这头牛。村长想:你也太胆大了,也不想想我是谁!
  岳步云真是十头牯牛也拉不回头,坚决不承认这牛是别人的。
  村长心里很冒火,路过红红酒楼,抬腿就跨了进去。
  红红给村长炒了他爱吃的椿芽鸡蛋,炖上香菌排骨,再开一瓶本地的崇阳大曲,生意也不做了,二人对酌起来。
  村长说出他的痛苦。
  红红嘻嘻笑起来:“真是笨,不就是一头牛吗?”
  “你个蠢婆娘,也敢侃大话?那是一头牛,不是一只鸡,一只兔!”
  “一头牛就把你难倒了?”
  “你有啥子办法?”
  红红说出了她的妙计,村长也不得不佩服。
  村长第二天早早地起来,对直来到岳步云家中。他要看看那头牛还在不在。
  岳步云看到村长来他家,心里不爽,但没发作。
  “村长,你有啥子事哟?”
  “还不是那头牛!”
  岳步云早料着了,很坦然:“你去牛圈牵嘛!”
  村长真的去牛圈,可哪里有?只有几泡牛尿还热乎乎地冒气。
  村长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原来,红红给他出的主意很简单——晚上找人把牛偷回来,不就得了?本来就不是他的牛,他岳步云也不敢报案。可现在牛上哪儿去了?
  转天,村长还在纳闷,毕竟心里有事,老是放心不下那头牛,不料乡秘书风风火火地闯进来。
  “你个背时砍脑壳的还在做梦,乡长叫你快去,出了大事!”
  “出了大事?”村长心里迷糊了。
  骑着自行车到了乡里,乡长一脸的怒火——
  原来县里打电话来说,我们黑水村的岳步云牵着头牛到了县里上访。牛背上写着:村长借来一头牛,我们全家熬出头,脱贫就是块铁牌牌,不信大家问这头牛!
  县城轰动了,电视台的,报纸的,杂志的,广播的,嚷得个不得了。
  岳步云回来了,不过不是一个人,当然还有那头牛。
  跟着岳步云回来的小车上,坐着调研组。乡长陪着,村长没资格陪,只有端茶递水的份。那个戴着眼镜白脸白皮的什么科长,亲自把“脱贫户”的铁牌牌摘下来,然后对岳步云说:“大叔,你说了真话,这牛归你,钱由县里出。”
  岳步云说:“我不要牛。我只想要上面晓得真相!”
  乡长、村长全垂着脑壳。
  村长还是不明白:那天,这岳步云为啥不当着县长的面揭穿他呢?不过他已不为这个操心了,因为他的村长当不成了,连累得乡长也当不成了。好在村长的表弟还是得到了县里赔的牛钱,不会来找他的麻烦了。
  后来,岳步云成了养牛专业户,很快就脱贫了,起因就是那头借来的牛。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岳步云家还没有脱贫,害得村长年年受批,乡长年年挨骂。村长急得帮岳家借了头牛,瞒天过海地给他家“脱了贫”,钉上了红红的“脱贫户”的铁牌牌。
B.村长的表弟愿意借牛给岳步云,一方面是因为村长允诺给他一些补助,另一方面他也怕由于表哥管辖的村里还有个别贫困户的存在,而影响表哥的政绩。
C.此事轰动了县城,调研组查清事实真相,岳步云家虽被摘下“脱贫户”的铁牌牌,但领导说“谢谢你说了真话,这牛归你”,实现了他不还牛的目的。
D.这篇小说语言平实,口语化,如话家常,具有浓郁的乡村特色,同时又极具个性。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用语简省,但性格跃然纸上。
E.这篇小说写村长为溜须讨好领导,乡长为了升官,合起伙来造虚假业绩,结果弄巧成拙。小说对社会上弄虚作假、搞虚假政绩之风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2)小说前四段的交代和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步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步云一开始给人的印象与后来的行为构成了巨大反差,你认为这种反差是否合理?请从人物形象或情节设计中任选一项,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下坡或者上坡
侯德云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老周的心情也很不平静。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那个黄昏有交通事故发生,我会拒绝老周来接我。也就是说,我会避免让老周的奥迪轿车从那个下坡路或者上坡路经过。只要避免了这件事,我们两个就会在晚上六点钟准时走进农家菜馆,点几个可口的小菜,比如小葱拌毛虾、干煎黄花鱼、酱焖海兔什么的,再来一钵“王妈疙瘩汤”,好好地小酌一番。可惜,交通事故这东西不像地震,事先还能给你个预兆。交通事故不是这样,一点说法都没有,咔嚓一声,就发生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好,奥迪便缓缓驶出县政府的大门。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老周先把奥迪开回了家,然后我们打车奔向富丽华大酒店。看老周的架势,真的要一醉方休了。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节选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2期)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2)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一句有什么含意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