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试题。  (1)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 。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 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试题。
  (1)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 。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 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症结的所在。
  (2)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3)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以与米开朗基罗媲美。
  (4)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5)不过,最伟大的人毕竟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过身来______着我说:“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塑,——星期天,你能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吗?”
  (6)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含有激励之意的______,宽释了我的不安。
  (7)在他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来。 
  (8)“这是我的近作。”说罢,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以粘土塑成的女正身象,十分美好。“可以完工了。”我想。 
  (9)他退后一步,______之后,便低声说:“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10)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次。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看了又看。时而, 他的眼睛高兴的发光;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象身上,再刮开一些。
  (11)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正在创世的上帝。
  (12)最后,他扔下刮刀,(        )把湿布蒙上女正身象。于是,他便转身向门口走去。
  (13)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什么,立即回过头来,______着我。他显然为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 先生,我完全把你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
  (14)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到比在学校所有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感受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5)于是,我察觉 到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第(1)段“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中的“症结”指的是(    )
A.“我”“还能写的更好”的症结           
B.“我”不能突破现有水平的症结 
C.下文“一个伟大的认”给“我”的启示        
D.“我”至今不知其所在的那个症结
2.第(5)、(6)、(9)、(13)段的_______处,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凝视 审视 注视 瞠视                     
B.审视 凝视 瞠视 注视 
C.注视 凝视 审视 瞠视                    
D.凝视 注视 瞠视 审视    
3.第(9)到第(12)段的详写有三点作用,请分别说明。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2)段括号处应该填入一个句子成分,最妥贴的一项是(    )
A.象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时那样温存关怀地
B.象一个学生把改好的作业交给 老师时那样喜忧参半地
C.象一个农民把细泥轻轻地撒上幼苗时那 样爱惜期盼地
D.象一个工人 停工后把布蓬遮住机器时那样亲切爱护地
5.对第(14)段划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 一项是(     )
A.人类工作中有一部分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现在知道应该怎样去 做了。
[B.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都有相通之处,“我”的写作同罗丹的雕塑也应该这样。
C.从事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的人们应该有相同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
D.人类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从此有了“必须怎样做”的准绳和榜样。
6.魏尔哈仑同罗丹畅谈之际,“我”觉得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人 。后来在麦东罗丹的工作室里还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1)同“我”原先幼稚的想法作对比。
      (2)使“我”深受具体形 象的教育。
      (3)为“我”总结出启示做铺垫。
4.A    
5.D
6.答:没有这种感觉了。因为:(1)“我”仔细观察罗丹的操作进程,并为他忘我投入、献身艺术的精神所感染。(2)“我”从中认识了自己写作上的症结所在,并为今后学有榜样而十分兴奋。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试题。  (1)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 。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 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 经是人间地狱。  ……     
  (3)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4)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5)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6)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7)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8)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9)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10)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11)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2)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13)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14)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6)——(10)段,简要说出作者先后写了哪些展览内容,以及参观者的哪些感受。 
答:展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观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一处令你最有感触的画面,并简要说明这幅画面为什么触动了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的中间的一张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后一句话表达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然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独特的美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遂觉诗人之言,字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人间词话》),这种独特性既来自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又来自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它体现着作家充分发展的个性和个体意识,因而决不会与别人雷同。陶渊明笔下的意境常常离不开(1甲),它是作者恬淡自然的胸襟的外化;李白笔下的意境往往有(1乙),它是作者化胸中块垒为不平之气的催化剂;苏轼笔下的意境,常常带(1丙),表现出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与追求;陆游笔下的意境时 时有(1丁),显示着作者品格的高傲与纯洁。各人各诗的意境各不相同,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的(2甲),有“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2乙),有“无边落木箫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2丙),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的(2丁)等等。
  意境是作家对自我、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创造,但是这种创造不是靠镂金错采、刻意雕琢得来的,更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和做作,它是在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自然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独特创造。王国维在强调“真景物、真感情”的同时,提出意境的描写必须做到“不隔”。所谓“不隔”,就是真切自然,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写登楼所见与登楼者的心情十分真,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所创造的意境深刻而独特,可谓千古绝唱。
1.文中(1甲)、(1乙)、(1丙)、(1丁),应分别填进哪一项?(只填序号)
A.雪 B.梅 C.梦 D.月 E.酒 F.菊 G.松 H.莲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
2.文中(2甲)、(2乙)、(2丙)和(2丁)应分别填进哪一项?(只填序号)
A.豪放 B.淡泊 C.婉约 D.悲慨 E.雄阔 F.缠绵 G.悲怆 H.朦胧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引用王国维的几句话是为了说明意境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的独特发现和创造。
4.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仅创造了____________的独特意境(不超过4个字) ,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的雄心(限六个字),更告诉人们一个朴 素的真理:____________(限填一个成语)
5.本段所阐析的意境审美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②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_____a_____。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 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③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_____b_____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④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c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⑤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在画线的a,b,c处填上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易旗    冉冉    消逝
B.易旗    慢慢    消失
C.易帜    冉冉    消失
D.易帜    慢慢    消逝
2.②③自然段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时间为序,并且精确到小时、分钟,这充分展示了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严肃性、重要性。
B.文中的对比手法不止一处,都表现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C.作者在记录这一历史事件时,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自豪感。
D.“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表现出大英帝国156年前气势汹汹地从海上袭来,现在又从海上灰溜溜地逃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家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 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 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 ,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1.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列了大量的数据,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揭露 。
B.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揭露了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
C.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
D.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
2.对第一段中加横线句子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 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B.这 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 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C.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D.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3.对第二段文字表达效果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段整句,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 工作 ,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 关切与同情。
B.这是一段散句,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C.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 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 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D.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 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9月11日:为了忘却的纪念
吴鑫
  ①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一名发言人9月5日称,“9·11”事件后纽约世贸中心大楼废墟上升起的第一面美国国旗竟然不翼而飞。
  ② 去年9月11日发生恐怖袭击当天,三名纽约消防员麦克威廉斯、约翰逊和埃森格林从停在附近的库佩拉奇斯夫妇的游艇上取走了一面美国国旗,并在世贸中心废墟上升起。这次颇有历史 意义的升旗仪式被抓拍下来,成为纽约消防员救助恐怖事件遇难者的标志图片。随后,这面国旗于去年10月随“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开赴阿富汗反恐战争前线,直到今年3月被送回到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办公室。据悉,布隆伯格已经下令有关人员对此进行调查。
  ③这似乎是“9·11”周年纪念活动中的不协调音。进入9月以来,伴随着媒体的大篇幅报道,纪念活动开始升温,世贸中心的残骸几乎走遍了美国的每一个州的展览中心,唤起人们对一年前悲情时刻的记忆。
  ④9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将9月11日定名为“爱国者日”,号召全美国永远铭记在“9·11”中牺牲的人们,向他们的英雄事迹致敬。
  ⑤9月5日,介绍纽约警察在“9·11”中英勇表现的展览在纽约警察博物馆开幕,其中有23名殉职的纽约警员的相片和遗物,以及从世贸中心废墟中寻获 的摩托车残骸、警察巡逻车的后车箱和被损坏的警报器。
  ⑥9月6日,美国国会在距离世贸中心不远的联邦礼堂举行会议。这里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200多年前宣誓就职的地方,1789年美国国会的第一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美国国会经过200多年,首次回到它的“发源地”开会。会议50分钟主要是演讲、颂诗以及音乐。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格普哈特表示:“我们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同我们的悲伤基本相称。美国正在从事一项使命,不是为了报复,也不仅仅是为了打败恐怖主义,而是再一次显示:正义终将战胜邪 恶,自由终将战胜狂热。”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达施勒表示,历史将记录下恐怖分子的失败,他说:“美国的实力不是钢铁或水泥,而是我们对宪法和人权法案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信仰。”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说:“袭击事件发生后,我们的国家就陷入了战争。我们的自由是用很高的代价获得的,我们不准备让它流逝。”会后,议员们参观了“零地带”。那里,摆放着大量的鲜花,以纪念在“9·11”中丧生的2819人。
  ⑦9月7日,纽约的孩子们在中央公园参加一个呼唤“和平”的活动。9月8日,纽约圣帕特里克大教堂会举行一个大弥撒,分别代表美国51个州的51架小飞机当天上午飞越纽约原世贸中心上空,以示悼念。
  ⑧9月10日晚,纽约的多个地方都会举行烛光守夜活动,还有纪念步行活动,与第二天纽约隆重的纪念仪式相连接。
  ⑨更重要的活动当然在9 月11日。这一天,布什及夫人劳拉早晨将首先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一个非公开的宗教仪式。在美国东部时间8点46分,即一年前第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时刻,白宫将举行默哀仪式。然后,布什将前往五角大楼参加纪念仪式,然后赴宾夕法尼亚93号航班坠毁的地点献花圈。据推测,这架航班当时正欲前往袭击华盛顿的另一目标。下午4点30分,布什将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安放花圈。当晚9点零1分,布什将从纽约向全国发表讲话。
1.本文主要记叙“9·11”周年纪念活动,①②段先写国旗丢失的事件,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为什么引用了很多人物的言论,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罗列了六件“将”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事件,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闻是客观冷静地让事实说话,但文中依然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文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好吗?请谈谈自己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