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        艺术家喜欢把艺术表达的方式比喻为艺术语言,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然也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
题目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
        艺术家喜欢把艺术表达的方式比喻为艺术语言,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然也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所谓剪纸,顾名思义,一把剪刀,几张纸片,其基本造型手段不过是在一张平平的薄纸上剪出种种形状,其形式的制约性很大。然而艺术形式的特色恰好蕴藏在工具性能的局限性中,从特性中生发出特长来。
        剪剪贴贴的剪纸艺术,由于工具的限制,不长于表现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迎面而来的起伏”的所谓“第三空间”,就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另辟天地。它偏偏是用写实派绘画所忌讳的平面眼光去看世界,以两度空间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物象在作者眼中都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求“近大远小”的透视比例关系的剪影式形象,无限的空间象是被“压扁”在一个平面上。形形色色的造型艺术形式,各有所长,在表现物象时并非面面俱到,而常常是各取几组线条,持两度空间观念的剪纸在观察对象时更注重于其“轮廓”,借体现在轮廓上的形态、动势等富有特征的形象来传达情意。
        轮廓仅是剪纸造型的基本骨架,还需要各种细节,如动物的眼、衣服的花、鸟雀的翎毛等使之充实、丰富、美化。拿农村大娘的话说“先铰个大样,再刻”。剪纸的艺术效果最后正落在这个“刻”上。
        值得注意的是,剪纸的“刻”一方面要用圆卷形、水滴形、锯齿形等近乎符号的程式手法再现诸如动物的眼、衣服的花、鸟雀的翎毛之类的“形”,更着重于各种程式的点、线、面在平面布列错落中求得节奏关系。
        剪纸多以单纯为美。细细品味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单纯中又包含冲突、矛盾和对立,以单纯求丰富,以对比求和谐。单纯而失丰富易单调,丰富而失单纯则紊杂。这是多样统一的艺术辨证规律在剪纸艺术中的体现。
        装饰目的决定了剪纸艺术的装饰性。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剪纸艺术的这一特性。剪人物,很留意衣纹的花饰,它们像一曲曲无标题的音乐,以音律节奏使人陶醉,虽然不一定说出它是什么,而艺术韵味却是无穷的。
        由于以上种种特性,剪纸造型对于“准确”二字就别含新意。常态下的“准确”,是指合乎视觉表象的比例关系,用两度空间的剪纸造型是各种形式在平面布白中的最佳构成,作者功夫深浅就在于能否把握或接近这个最佳值,其次才是合科学性。因此在剪纸艺术造型看来很合适很“准确”的形象,用科学的透视法的眼光看来却是“变形”的。剪纸造型更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更趋于写意而不在写实,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以点、线、面在平面布列关系中的最佳值为尺度,采取意象的、夸张的、象征的、装饰的乃至抽象的手法去直抒其美。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一只眼可以装饰整张脸,生活原型可以完全服从艺人手中那一方小纸片,作适合纹样式的分布。
1.下列选项中关于“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剪纸艺术以两度空间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不长于表现物象的第三空间。
B.作者眼中的物象没有体积和空间,不讲求“近大远小”的透视比例关系。
C.剪纸持两度空间观念,它借体现在轮廓上富有特征的形象来传达情意。
D.剪纸的“刻”用各种点、线、面求得节奏关系,更着重用符号化的程式手法再现物象的“形”。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剪纸造型中的“准确”和常态下的“准确”一样,首先要合乎视觉表象的比例关系,然后再根据需要作适当变形。
B.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在剪人物时,会很留意衣纹的花饰,虽然不一定看出它们就是衣纹,但却求其艺术韵味无穷。
C.剪纸中,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这说明剪纸造型采取了意象的、夸张的手法,在写形、写实中,实现传情、写意的目的。
D.形形色色的剪纸造型艺术形式,各有所长,在表现物象时并非面面俱到,而常常是各取几组线条有代表性地刻之。
3.“剪纸造型对于‘准确’二字别含新意”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①由于工具的限制,剪纸艺术用平面眼光去看世界。
②剪纸多以单纯为美,并且单纯中又包含冲突、矛盾和对立。
③剪剪贴贴的剪纸艺术由于其装饰目的而具有装饰性。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        艺术家喜欢把艺术表达的方式比喻为艺术语言,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然也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回想春天的气味
唐敏
        我常常喜欢看童话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孩子们的故事,依然是让我最高兴的事情。也许是没有孩子的缘故吧,我的生命中的那个孩子就一直留在我灵魂里没有出去,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那个孩子想看。
        春节期间,我在家里休息,拿出《小飞人卡尔松》来看。我很喜欢背上有螺旋桨、会飞的小胖子卡尔松,还有那些描写屋顶上夜景的文字。
        我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到冬天北京的黄昏——覆盖着白雪的城市,显得很灰色,从地面、屋顶到天空。在一片无法让人愉快的灰色里,一轮太阳黄澄澄地贴在西边的天上,很稀薄的感觉。尽管下了雪,空气还是那么干燥,这与我从小生活的潮湿的南方真是不同啊。到了深夜,再去遥望夜空,在彻骨的寒冷中,月亮光虽明亮,却毫无灵动的水气,三两孤星也呆滞不动地嵌在空中。没有足够的水分,月光不会流淌,星星不会闪烁,美丽也就不会诞生了。
        我想,北京这个地方,春天即使回来,也是干巴巴的,树叶也会生长,绿色也会满目,但是不会有水灵灵的活力。北京城里的杨柳树,那些绿色的枝条和细长的叶子,很像是用纸剪出来,很干很脆,不带水分。
        回到屋子里读卡尔松,书中的小男主角小弟,在夜晚耐分凭窗眺望——
        “这是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好像在向春季空中闪亮的小星星挥手致意。”
        读到这儿,好像春风已经拂面吹过了。
        “这是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明亮的原因是月光融融,气温也暖融融的,因为“窗子敞开着”,说明气温宜人。至于“美丽”么,那是小弟的感觉。
        “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那是春风在吹拂。
        “空中闪亮的小星星”,说明了空气是多么湿润,星星才有可能闪烁起来。
        这是春季多么好的画面,藏在一本给孩子看的书里。很多人使劲地赞美春天,用尽华丽的辞藻,却写不出如此真实的春天的美感。
        就在那一个瞬间,我忽然回想起了小时候记住的春天的气味。那是童年时代,每到春天来了,寒冷消除,夏季还未到来时,在暖融融、湿漉漉的空气里,那种浓烈的春天的气味,让我一下子“回到从前”——南方的城市多雨,春季里总在下雨,过分的潮湿让小孩子们经常长疮,因为他们总是喜欢把脚泡在淤积着雨水的坑里。还有很多很多成长的烦恼,让孩子们忽略了春天。但是春天的气味真是太浓烈了,到黄昏与夜晚交接的时刻,那气味就灌满了大地和我们居住的房子的每个角落。
        在温水般的气温中,那气味是潮湿的,带着野蛮的青草的生涩气息,带着各种树木散发的汁液的气味,带着阴暗水沟里闷闷的臭味,池塘里发出腐烂的腥味,这腥味保留在池塘的鱼虾身上,使我很不爱吃它们。还有一种咸咸的气味是从高空中往下倾倒的,当时不明白那是什么味道,成年后才知道,那是大海的气息。
        当我闻到春天这种混合的气息时,觉得自己像糖块一样在溶化。厨房里传来做饭的气味,食物正在散发香气,使得空气更加混乱。天色昏暗,看不见纸上写的字了。于是就坐在那里闻春天的气味,晕乎乎地停止了大脑的活动。
        接着,感觉到心在动了。那是一阵子被彻底消融的感觉,要过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还在。
        于是藏在记忆深处的、儿时的春夜又回到脑海里——
        依稀可辨的是树冠的弧线,分出了天空和大地,带着红晕的黑暗里,穿过门前树木的枝叶,看到不远处亮起了一些昏黄的灯光,这些不够明亮的灯光在池塘里扭动,拉出长长的线条,微风带来炒菜的声音和孩子们的叫喊,他们在为吃饭高兴呢。
        回忆在慢慢变形,模糊,那混合的气味也变得不太确定。恰好因为记忆的模糊,使得春天更加美丽,不可形容。
1.请理解第1段中“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那个孩子想看”这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描写了“我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到的情景,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回想”的“春天的气味”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话里的春天和记忆里的春天表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请结合全文内容对作者的生活态度作出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
  “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 
  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其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挟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之辨”转变成“中西之辨”。在中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知识相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知识界对国学的基本看法。 
  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的“传统派”便出现了分歧。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而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相反,“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 
  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除“反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代的官学、还是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
  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学,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的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秦诸子、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 
1.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心。
B.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 
C.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是涵盖“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在内的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并将其提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
D.“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是动态的、变化的,但人们大都认为其内核仍是儒学传统。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才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国学”一词由此出现。
B.由于对“国学”内容及目的的理解不同,产生了许多派别,但都是与“西学”相对立而存在的。
C.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是为了寻找与西方现代学术的契合点,来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
D.尽管名称从“中学”改变为“国学”,但是它们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自古至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而对它的传承和发扬十分重要。 
B.“反传统派”想通过对西方知识的接引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说明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失去了信心,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
C.“国学”侧重于对个人及民族价值观念的塑造,在充满功利性的现代社会,“国学”前途堪忧。
D.章太炎的“国学”观是根据中国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弱势地位提出来的,如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他的观点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人 生 的 初 秋
欧阳斌
  南方的初秋,是个异常美丽的季节:青黄相间的原野,展示着一大片一大片渐趋成熟的诱惑;天空是那样晴朗、恬淡、高远,犹如一泓无痕的秋水,透出蔚蓝至极的深邃;风儿已经开始清凉,让人的心境好不宁静;好不宁静的心境让你从从容容地想到生命的许多事情。
  生命的季节也一样。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夏秋交替之间初秋悄然来临了。生命的初秋季节,便开始自自然然地透出生命最高峰值期间所具备的某些特质。爱好的转换,生活方式的变幻,某些感悟的结晶,都是表达这种特质的具体形态。
  爱好的转换是不知不觉的。比如说,我曾经酷爱过诗歌,翻阅旧日的笔记本,竟有一大摞中外名著的手抄本:从诗经到宋词;从荷马到艾略特;从艾青到朦胧诗……工整的手迹,详尽的注释,读背的痕迹,连我自己也大为感动。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诗歌便为散文和哲学替代了。哲学书籍潮水般地涌向我的书柜,将昔日盘踞正宗的诗集挤到一隅;散文则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成为了我灵魂独白与对白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写作起来,也再没有写诗写歌词那种要死要活的“苦吟”,而纯粹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无拘无束行云般的流动;散文中又尤对随笔小品情有独钟,一点感悟,一点哲理,一点心绪,均可滴滴入笔,不要开头,也不要结尾,信手录之即可。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诗歌是青年的情人,而散文与哲学则是中年的伴侣,仅从这一爱好的转换看,我的生命的初秋之到来是确定无疑了。
  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由嗜动到嗜静。学生时代,知青岁月,龙腾虎跃于篮球场上、你追我赶于田径场间的兴致已一去不复返了。篮球也还是打,但多半是“意思意思”,当起“板凳球员”来绝不面红耳赤;至于跑步则几乎完完全全让位于散步,在清凉的秋晨或火红的夕照间随意无拘地散步,悠悠然然地边散步边看风景胡思乱想且自得其乐;旅游似乎也还有些吸引力,但到得一个地方决无马上一睹为快的冲动,看景点时步子一慢再慢直到将眼镜凑近被岁月侵蚀的字碑看清楚了再作新的移动,决不搞“到此一游”。至于家居生活,下班之后的秋夜和凌晨则成了沉思的乐园。
  沉思是人生初秋的一大特征。生命到了初秋便不再那么富有激情,而更多的转向沉思——沉思当然也要激情,但那是另一种激情。沉思是生命内在力量的显示,沉思的结晶则是一种内宇宙的外化。从收到的刊物和读者的来信中隐隐约约地感到了生命到了初秋则意味着负有某种使命,隐隐约约感到工作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写作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当工作与写作的枝头同时结上果实时,人生的初秋才会呈现出一种令人欣慰的气氛。
  生命到了初秋,最大的惶恐莫过于时间的匆逝!在这种季节,时间以一种无法挽留的加速度匆匆逝去,不知不觉之间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岁岁月月就这样永不回头地过去了。紧跟着妻子从你的头发上惊异地发现若干白发而你则注意到妻子眼角有了细细的密纹;孩子则一天不同于一天地拉面般地长高。于是你的心中不能不充满着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完成使命的紧迫感。甚至不惜以生命超负荷的运转为代价,过度的磨损使生命变得愈来愈娇贵,一感冒就发烧就拉肚子就吃药打针甚至上吊针,中午不睡下午就没精打采如病过似的,生命因之进入一种需要调养和整修的状态。
  初秋,人生的初秋,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让人惶恐。人生的初秋,一种澄澈如秋水的生存状态。生活犹如流云,心情犹如秋空,生命之果则高悬于枝头,炫耀着一个即将采摘的季节。
  意识到生命的季节是极其重要的。到了初秋,人不必过于匆匆地赶路,有时需要停下来,才能细细地品味风景与人生。人生不是竞技场,不必最早到达终点;人生没有回头车,过去了就永远不回头,倘不留点什么便只有永远的遗憾。
  那么,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味人生初秋的滋味吧!既然春天已经流逝,既然夏天不再复回,既然一切的一切都那样的稍纵即逝,那么我们的唯一选择便是认认真真地把握现在——把握人生的初秋,这生命中最美丽的季节!
1.本文写“人生的初秋”,可开头为什么要对南方的初秋进行描写?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沉思是生命内在力量的显示,沉思的结晶则是一种内宇宙的外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秋,人生的初秋,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让人惶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请简要分析“人生的初秋”有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你读这篇文章有何感悟?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科技说明文,完成1——3题。
  除了浪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证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的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就会对此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
  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显得微不足道,它还和太阳一起使地球稳定的作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全球的环境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也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这也可能就是火星上无生命的原因。因为目前火星自转轴的倾角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俩个像摩天大厦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以抵消其他行星的影响。
  据此,在宇宙空间来寻找卫星人的范围就可大大减小。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远到不能再控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他行星对火星的影响比对地球的影响大。
B.火星自转轴的倾角变化很大。
C.火星没有像月球那样大的卫星。
D.火星没有地球那样分明的四季变化。
2.文中“据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是(     )
A.地球有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
B.月球对地轴的稳定作用
C.月球是比较大的卫星
D.地球有稳定的运动,稳定的黄赤交角变化
3.对文章内容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     ) 
A.月球尽管无空气又无水和生命,却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B.没有了月球的稳定作用,地球将不再出现四季变化。
C.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就是由于黄赤交角变化超过了1.3度造成的。
D.月球离开地球的速度是缓慢的,对地球无大的影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专家有很多理由害怕“禽流感”,这种病毒已经在亚洲地区引发健康警报,并使人们回忆起20世纪最大的瘟疫。
        虽然病名不起眼,但禽流感要比非典更致命,因为只要发生小的基因改变,禽流感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传播;最严重的情形是,它甚至能变成一种致命的疾病,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上千万人丧生的那种疾病。
        此次爆发的禽流感代号是H5NI,是A型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在1997年以前,研究人员认为H5N1只感染禽类。但是,那一年,情况彻底改变。香港爆发的H5N1越过物种界限,造成6人死亡,12人感染,死亡率为33%。其中9名患者为10岁以下儿童。两年后,另一类型禽流感H9N2在香港爆发,感染两人,2003年12月再度爆发,感染1人。2004年2月,H5N1在香港再度出现,造成两人感染,其中1人死亡。
        所有证据显示,禽流感能由禽类传染给人类,但人与人之间不互相传染,而且不是轻易就能感染该病的,人只有在与活家禽密切接触,并且检疫标准差,出售和屠宰活禽的市场不卫生的情况下才会感染该病。因此,通过排查病禽,通常能根除传染源——至少是暂时的。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J.S.N.佩里斯在2002年底警告说:“或许在1997年阻止了一场瘟疫的流行,但一定还会再度爆发禽流感。”
        坏消息是,已知的H5NI致死率要比非典高得多。2003年爆发的非典造成8000人感染,其中,每10名感染者大约有1人死亡。
        据佩里斯的小组于2002年1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导致H5N1如此致命的原因似乎是它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近乎自***性的反应。病毒复制得越多,人体释放的细胞活素就越多。细胞活素是一种微小蛋白质,能引发免疫反应增强,在发炎时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说,随着病毒激增,细胞活素充斥血流,导致对人体组织的严重自我伤害。
        让专家格外担心的是,如果H5N1与另一种流感病毒发生杂交,形成一种能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喷到空气中的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类型,那么乘飞机旅行将引发全球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彼得?科丁利今天在马尼拉说:“如果H5NI病毒附着在普通的人类流感病毒上,而且如果因此得以有效传播,那么它就有可能导致广泛的伤害。”
        (摘自《参考消息》2005年1月16日)
1、下列能作为“禽流感比非典更致命”的理由的一项是(     )
A、禽流感这种病毒已经在亚洲地区引发健康警报,并引起了专家们的担忧。
B、人一旦感染上了禽流感,比非典更容易丧命。
C、禽流感将发生小的基因改变,并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轻而易举地传播并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D、禽流感甚至能演变成一种致命的疾病,使上千万人丧生。
2、根据原文内容,对禽流感的有关情况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曾爆发过大规模的禽流感,并发展成20世纪最大的瘟疫。
B.如果H5Nl与另一种流感病毒发生杂交,形成一种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类型,那么它很可能由乘坐正机的旅客引发全球大流行。
C、今年爆发的禽流感病毒由于附着在普通的流感病毒上并得以有效传播,因而有可能导致广泛的伤害。
D、在1997年以前,H5N1只感染禽类。但是,在此之后,情况彻底改变。
3、对原文内容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代号为H5NI的禽流感曾于1997年在香港爆发,2003年12月又再度爆发。
B、去年在亚洲爆发的禽流感病毒是在香港发现的,并引起了专家的高度重视。
C、人类不会轻易感染上禽流感病毒,但一旦感染上,将是致命的。
D、H5Nl越过物种界限,并似乎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近乎自***性的反应,从而使病毒感染者致命。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禽流感病毒有很多种类,今年爆发的是A型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已使多人丧命。
B、香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J.S.M.佩里斯在2002年底曾对今年可能爆发禽流感发出过警告,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
C、细胞活素是一种微小蛋白质,病毒激增时,它释放得越多,对人体组织的伤害就越大。
D、禽流感已在亚洲部分地区流行.如果控制不力,它造成的危害将超过非典。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