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
题目
题型:吉林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人文精神的固有准则、特别是传统的价值观正遭遇到颠覆性的冲击,诸多迷惘和困惑摆在社会和个人面前。面对物欲横行与享乐盛行,我们却手无寸铁,无能为力――重建我们的人文精神迫在眉睫。重建不是推倒重建,而是面对当代社会现实的重新构建,做到有所坚持,有所担当。      
  要重建,根底在教育。或者说,人文精神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     
  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一个人所要完成的不只是知识性的系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必备的素质――这个素质的核心是精神,即人文精神。具体到个人,它表现在追求、信念、道德、气质和修养等各个方面。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任何知识如果只有专业目标,没有人类高尚的追求目标和文明准则,非但不能造福社会,往往还会助纣为虐,化为灾难。反过来,自觉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可以促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     
  当今中国的大学正在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人文教育,如开设人文讲堂、建立各种艺术组织与文化中心、开展校内外济困扶危的公益活动、招募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等等,旨在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关切社会难点、加强心灵修养与审美素养,同时深化校园里崇尚精神的人文氛围。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已经渐渐看到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这都是十分积极的现象。
  人文精神是人类创造的另一个太阳――照亮自己和照亮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教育,让人文精神的光辉继续照耀我们前进。
1.从原文看,下列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文精神公认为指人类应当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
B.人文精神包括科学、民主精神与平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
C.人文精神可以确保一个人能自由、幸福并且有尊严地活着。
D.人文精神既有利于个人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2.下列对当今中国大学实施人文教育的意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施人文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扩大自己的精神视野,关注社会难点问题。
B.实施人文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身上不可或缺的心灵修养与审美素养。
C.实施人文教育可以深化大学校园里应该有的崇尚精神的人文氛围。
D.实施人文教育可以使各所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得到同步发展。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重建人文精神,就是要推倒原有的人文精神,面对当代社会现实重新构建新型的人文精神。
B.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必备的素质,而这个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C.自觉而良好的人文教育可以促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
D.当今中国大学正在尝试多种人文教育方式,如开设人文讲堂等,这是一种十分积极的现象。
答案
1.A
2.D
3.A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拾叶者言
李国文
  ⑴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⑵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⑶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⑷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⑸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⑹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⑺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⑻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⑼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⑽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数,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⑾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⑿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⒀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⒁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作者在“拾叶”中都获得了哪些乐趣?请加以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拾叶”中都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神韵说是中国古代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王士禛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一类内容。到王士禛,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出来。王士禛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本特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王士禛提倡神韵,自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韵。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曰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王士禛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
  王士禛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认为植根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著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
  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禛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他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轻露”。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息夫人诗的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是“正言以大义责之”,颇不赞成;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禛选《唐贤三昧集》,竟不选李白、杜甫的诗。
  在王士禛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王士禛企图矫正两派之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应清远、冲淡、超逸,在表现上应含蓄、蕴藉,片面强调诗的空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抹煞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选自《诗歌美学》,张国庆著。有删改)
1.下列关于“神韵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神韵说是清初王士禛倡导的在清朝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
B.神韵说强调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要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C.神韵说推崇“冲淡”“自然”“清奇”的创作风格,反对“雄浑”“劲健”“豪放”等风格。
D.神韵说导致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这抹煞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  
2.下列诗句中,符合“神韵说”的创作主张的一项是( )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B.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C.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王士禛认为只有诗歌中的逸品才具有神韵,这是不全面的,是神韵说的不足之处。
B.在诗歌创作主张上,王士禛和严羽有同有异,相同点如都主张含蓄蕴藉的创作风格。
C.在王士禛看来,诗中“逸品”要具有“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特点。
D.同是咏息夫人,但王士禛认为,从诗歌的主旨考虑,杜牧的诗歌比不上王维的诗歌。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文学应放射出理想的光芒
  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通过开掘、提炼,生发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这才有了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超越性,就失去了创作意义,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
  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这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超越性意义。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文学超越性。作者写道:“这部长篇出来后,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吗?我可以说,是,也不是。虽然这粒种子萌生在那里,但它作为小说成长起来以后,早已改变了形态。虽然有些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我并不满足和拘泥于这些,我还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故事——虚构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一些鄂伦春人的故事。”作者巧妙地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植株与种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来源于重大的创造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人搞“原装引进”,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一些作品横移“本体烦恼论”,着力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一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蜂拥出现,作者们认为生活烦恼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似乎看到生活像一个宏大的虎口在吞噬我们……”一些作品横移“非人性化”,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不仅使文学艺术苍白、平庸,而且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凡此种种,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在这方面,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在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坚持长跑。奔跑的意象展现了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弗罗姆认为,所谓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动的生存态势,人总是不甘心成为环境的奴隶,力求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向着自己开拓的路线前进。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突破常规展现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非常难能可贵,激发了读者大众的强烈美感。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规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极为个别的特殊性,往往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未来,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杨宏的《热血家族》以高有才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孙铭的《铁流》以罗泰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其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多侧面的对立统一体。这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选自2010-11-16《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其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B.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出现。
C.文学作品中的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会使作品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D.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
2.下列不属于“文学艺术超越性 ”的表现的一项是( )
A.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
B.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的生活,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
C.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虽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坚持长跑。
D.孙铭的《铁流》中的英雄群体的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的对立统一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是不具有艺术超越性的作品。
B.我们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否则会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C.不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也许会使我们的视野狭窄,但“原装引进”则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D.只要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就能让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就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问题 。作为符号的丧家狗(节选)
  北大教授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这一惹眼词汇,引起热烈争论。不管是否懂《论语》,不管是否读《丧家狗》,以骂李零为卫道者有之,以骂儒家为捍卫自由者有之。
  事实上,这种把孔子双重符号化的结果,便是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而在各自的符号泡沫中进行言辞争执。以至于“丧家狗”也成为一个符号,标出崇儒与反儒两种立场。而“丧家狗”的说法,不但解构了孔子作为“至圣”的形象,甚至解构了“先师”的价值,乃至把他降格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公共知识分子。
  李零在自序中这样概括孔子形象:“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在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曾经被文学家披上“素王”的华衮,被专制皇帝戴上“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危冠,被康有为和孔教会推上“教主”的宝座,被冯友兰等哲学史家“祛魅”为“老教师匠”,到了李零的笔下,孔子被褪去一切神秘性、神圣性,变得时髦如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如果仅此而已,尚不引人注意,李零接着又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在现在的那些“怀抱理想”,却“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之中,恐怕没有太多的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丧家狗”这样一个“桂冠”。任何一个词语,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语义环境中彰显其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语境的变化,词语的语义也会产生变化。比如《论语?公冶长》里面,孔子赞扬宁武子,说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并评价他:“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愚不可及”一词的源头。今天如果有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夸某人“愚不可及”,肯定要挨嘴巴。
  孔子一生,心怀周政,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其道不彰,退而修六经。他的很多言论和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成为汉语人共同的思想源头。从这一角度来看,孔子即便不是孔庙中皇冠龙衣的孔子,不是教堂里神圣无比的孔子,但其圣贤先师的地位,却是无可否认的。
  解《论语》之书,起名为“丧家狗”,到底是为“丧家狗”一词正名,还是矮化孔子,一目了然。如果解《圣经》的,因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就理直气壮地起一个《死囚犯》的书名,解佛经的,因为佛陀四方行乞,便来一个《老乞丐》的书名,无论如何,都是解构过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邦无道则愚”中的“愚”是指装傻充楞,与“邦有道则知”的“知”正好相对。
B.“愚不可及”一词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继承了孔子彼时彼地的思想内涵。
C.在孔子眼中,“邦无道则愚”的境界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D.孔子评价宁武子的典故告诉我们,时至今日,李零所言的“丧家狗”已不再是本原面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今天,孔子直接引发了崇儒和反儒两种立场之争。
B.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这说明人们把孔子符号化了。
C.以李零为代表,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知识分子均认同孔子是他们的鼻祖。
D.孔子已经被褪去神秘性、神圣性,被重新定位为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3.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文章补充一个合适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周杰伦和感伤时代林如玉
  这个世界纷纷扰扰,创造了许多机遇和光华,也诞生了几多无奈和感伤。
  在别人面前强作欢颜和练达,回头独处一隅,欲泣却无人顾怜。打开电视,尽是些你痴我狂的情感纠缠,似乎在情字面前,没有一个人是清醒、狡黠的,而现实中,又有谁的胸膛可以终生依托?推开窗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似乎人世间从来都可用繁华来形容,只是自己一直置身其外,更无一双慧眼识得自己的孤独和失落。于是,日复一日,晚霞续写着朝霞的辉丽,自己心房的那个角落依旧钝暗。灿亮的露珠揣着绿叶的温情,吧的一声,醉倒在大地;待到秋尽,那片泛黄了的绿叶禁不起思念的重量,伴着和风,悠然舞下,陶醉地吻了露珠栖身的大地……那一刻,自己恨不是露珠或落叶。
  多少年来,独自行走在大街上,经常能听到从两旁店铺里飘出流行歌曲,若是巧与当时心境相契,那种年轻的忧伤就会沉渣泛起,足足够我体味些日子了。几年前的夏天,朋友帮我下载了一批歌曲,其中有周杰伦的《七里香》。方文山写的词,“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几句是非,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极尽诗的温婉与绮丽,从周杰伦口中唱出,含糊不清,也无阳刚之气,倒有几分感伤的情调。想起我烂漫的情感,和情感外水泥块般冷硬的现实,歌曲散发的异香,无意中抚慰了我几年的心怀。
  后来,又听了《东风破》、《菊花台》和《青花瓷》,虽不能与《七里香》比肩,却也别有韵致。这个时代,没有普遍性的大悲,却有不同的浅愁,方文山用他很古典很雅致的美笔,点染中国文化元素,说出了人们心中那些莫名的浅愁,让它们通过周杰伦的曲调和吟唱自由传染,在不同年龄的人心中产生共振。一群高中女生课下小声谈论周杰伦,一个女生辩到激动处,跳起来大叫:“谁要说周杰伦不好,我就跟她急!”在歌厅里,一帮四十多岁的哥们竟也争着点唱周杰伦的歌曲。
  平心而论,周杰伦小眯眼,瘦瘪的脸,按照东方人的审美标准,算不上帅气,却迷倒了包括少女在内的几个年龄层的无数Fans,这不能简单地用“盲目崇拜”来概括,而应该说,周杰伦用他的歌曲,简练、直白地抒写了这个时代众多人内心埋藏的情感,最具有象征性地传达了年轻一代的生存状态。近几年,台湾“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美誉在褪色,民众彷徨;大陆的城市出现了年轻的失业人群,许多昔日的“天之骄子”寒窗之哭尚未饮尽,象牙塔、玫瑰园里的憧憬未及回味,就迷失在求职的茫茫人潮中;投来的都是柔情蜜意,却感到其背后波诡云谲,于是绕树三匝,仍无枝可栖……这个充满幻象的时代,并不是精英的人们,有许多情感要倾诉,歌曲可以打破性别、地域、职业、文化层次等藩篱,成了不二选择;帅哥靓女似乎都轻薄,而相貌平平的周杰伦,恰是这类情感的代言人,他真的以略带感伤的曲调,完美地演绎了无数带伤族的心路历程。
  实际上,港台周杰伦式的艺人还有李宗盛、罗大佑、赵传、刘若英等,他们各领风***,风靡大陆,那种深情和细腻,打翻了大陆那些大腕们粗俗、干瘪、毫无根由的歌词,炫耀般无病***的演唱,以及无所适从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装饰。大陆有许多方文山、周杰伦,他们的才情被一道道门槛挡在了深闺,只惜至今人未识。
  浮华不可能绵亘一生,露珠与绿叶的平淡,却诠释了心灵相识的渴望。也许,我的日子就像脚下的一条条石板,没有人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只有自己谛听的时候,才觉得每天有着不同的声响。而记刻在年轮上的歌曲响起时,就如同路旁多了赏心悦目的花与树,或幻想的知音,陪伴自己走过这个时代,让我不感寂寞。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现实世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作者认为人世间似乎一直都可以用繁华来形容,但是这一切的繁华却似乎与自己无关,自己依然感到孤独与寂寞。
B.不管有些人对周杰伦有什么样的不好的评价,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周杰伦以及他的歌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少男少女们对他的追崇已经不能简单地形容为“盲目崇拜”了。
C.“灿亮的露珠揣着绿叶的温情,吧的一声,醉倒在大地”;这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露珠从叶面落到地上的美丽瞬间。
D.这是一个物欲横流充满幻象的时代,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太多的感情需要倾诉,而周杰伦的歌曲却能冲破性别、民族、阶级等方面的限制,与人们内心的所有情感要求契合。 E.本文中,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道出了当今社会许许多多少男少女的心声。
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露珠”和“绿叶”,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社会实际,探究周杰伦和感伤时代有什么样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