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美]迈克尔·怀特 约翰格里本 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美]迈克尔·怀特 约翰格里本
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
少提到,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这不论对美术界、科
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在所有的艺术中,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他
尤其酷爱。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
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
最意味深长的动人的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者是量子
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
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
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萧
伯纳的作品。在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大家知道,高斯是18、19世纪的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陀斯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这是因为他深深地懂得它们的伦理价值。爱因斯坦认为,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他
们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确信:“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胜过科学家。
在他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两个闪闪发光,
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从事艺术、科学
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
这些见解无疑充分表述了爱因斯坦同艺术之所以有密切关系的深厚根源。的确,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尽我们的感情渴望。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的和谐的美。“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是相通的、等价的。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美。正因为这样,爱因斯坦才经常把科学的伟大成就化做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把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称之为“艺术家”。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还在于两者都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
背景。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论的原理?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音乐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
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选自《爱因斯坦——一位旷世奇才的一生》)
1.第三段叙述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演奏的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意味深长”的实际上的意思是什么?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他们的演奏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B.他们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上看法相似。  
C.两位著名科学家能在一起配合和谐地演奏贝多芬的作品。
D.他们都是既有科学创见,又懂艺术的人。
2.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他热爱西方古典音乐与文学。
B.因为他懂得艺术的伦理价值。
C.因为艺术比科学更具永久魅力。 
D.因为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种作用往往超过科学家。
3.爱因斯坦认为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其理由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都是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B.科学与艺术体现了一种绝对的和谐美。
C.科学与艺术是相互补充的。
D.科学与艺术都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是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的作用。
B.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要表述生活的美。
C.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尤其强调了艺术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
D.要成为有创见的科学家,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
答案
BDCB
解析
1.B(由第三段“在科学上面……扣人心弦的和声”一句可知。)2.D(信息见第五段)3.C(“相互补充”不是“相通”)4.B(“共同目标”有误,二者都表现了美,但不能称为“共同目标”。)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美]迈克尔·怀特 约翰格里本 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新唐书·龟兹传》:高祖(618-626年在位)受禅,金花王遣使入朝。会死。子苏伐叠(约618-630年在位)立。贞观四年(630年),献马,太宗赐玺书,抚慰加等。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龟兹国:闻诸先志曰:近代有王,号曰金花,政教明察,威龙驭乘,鞭触其耳,因即潜隐,以至于今。
法国学者列维经过考释后,提出了一个令其不解的问题:他认定了苏伐叠在位时应在618年至630年间,“那么玄奘经过龟兹时应已识之,但玄奘未举其名,《西域记》中惟言‘其王智谋寡昧,迫于强臣’。”
但是,列维却没注意到另一个问题。对比《新唐书·龟兹传》和《大唐西域记》的引文,就能发现:唐高祖受禅,龟兹金花王就遣使者入朝。他不久死去,儿子苏伐叠立,贞观四年(脚年)献马。二者相距的时间并不太长。然而玄奘却说:“闻诸先志曰:近代有王,号曰金花。”请注意,《大唐西域记》校注本,校勘四:“先志,《古本》‘先志’作‘耆旧’。”“耆旧”者,年老而有声望的人。看来这个“金花”决不是向唐高祖进贡的那个“金花”。
德国学者吕德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他释读的写在金花王和苏伐叠统治龟兹时的克孜尔石窟梵文残卷中有“很久以前死掉了的、以金花王为首的那一些施主们”的字样。他说:“因此,我们被迫作出结论,有两个龟兹王,都叫金花,其中之一是苏伐叠的前任,另一位则生存在他之前很久,说不定是几百年前。”
近读《比丘尼传》,发现了有关金花王的材料:冯尼者……年三十出家,……谓法惠法师言:“……可往龟兹国金花帐下直月(人名)闻,当得胜法。”法惠闻而从之。……(冯尼)年九十六,梁天监三年卒。   
只有国王才能称“帐下”,因此,“金花”就是“金花王”。“梁天监三年”是公元504年,冯尼活了九十六岁,“年三十出家”,据此可推断出,法惠去金花帐下见直月当在438年至504年之间。这肯定就是玄奘所说的“金花”。他说的“近代有王”,可能说的近了一点。
(选自季羡林《龟兹国王金花考》,有删节)
1.文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是指
A.《新唐书·龟兹传》和《大唐西域记》引文的不一致。
B.《古本广先志”作“耆旧”。“耆旧”者,年老而有声望的人。
C.玄奘所说的“金花”并非是向唐高祖进贡的那个“金花”。   
D.克孜尔石窟梵文残卷中“很久以前死掉了的、以金花王为首的那一些施主们”的记载。
2.对原文最后两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冯尼生卒年代,准确推算出了玄奘所说的金花王统治龟兹的时间。   
B.《比丘尼传》中关于金花王的材料并未证实有“先志”所说的“金花王”
C.作者通过对《比丘尼传》中相关信息的论证和推断,得到与吕德斯基本相同的观点。
D.《比丘尼传》中关于金花王的材料,证明了《新唐书·龟兹传》中“金花遣使入朝”的年代是错误的。
3.以下不能作为“有两个金花王”说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闻诸先志曰:近代有主,号曰金花。
B.《西域记》中惟言“其王智谋寡昧,迫于强臣”。
C.克孜尔石窟梵文残卷中有“很久以前死掉了的、以金花王为首的那一些施主们”的字样。
D.作者从(比丘尼传)中发现的有关金花王的材料。
A.虽然列维、吕德斯和作者思考角度和占有材料不同,但是三人对“有两个金花王”的认识是相同的。   
B.按照吕德斯和作者的推断,如果给文中提到的三位龟兹国王排出时间顺序应是:《大唐西域记》中的“金花”、《新唐书·龟兹传》中的“金花”、苏伐叠。
C.吕德斯释读的梵文残卷中记载的“金花”和《大唐西域记》的“金花”不是同一个龟兹国王。
D.作者很善于分析史料,读过《比丘尼传》后,敏锐地发现了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个“金花王”。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宋代的文化艺术比较兴盛,尤其是绘画艺术,在封建社会里也是一个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精品力作。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特点的、不可多得的绘画长卷。   
张择端是山东诸城人,在北宋画院供职。他的作品没有那种士大夫气,而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清明上河图》以梁染为中心,描绘市民生活,社会经济状况,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形象史料。这幅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尤其是他以大量的笔墨、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场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也是作者的可贵之处。   
展开这幅长卷,犹如步入八个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画家以精细的手笔和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严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再看城郊,树木苍苍,古河交纵,新枝吐绿,生机盎然。而整个都市街景,社会活动,繁而不乱,多而有序,并有疏密的节奏变化,反映出画家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据解放后对开封宋城的部分遗迹发掘考证,画中的许多地方,如虹桥、鼓楼、中心街道等,都是互有对证、表现准确的。尽管对“清明”的概念(是时令还是街坊地名等问题)还时有论争,但作品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是无可置疑的,也是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的。
《清明上河图》不但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人人胜。它有界画的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的生动活泼,称得上妙笔神工。
北宋、南宋均设有画院,这种专业创作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已是一般艺术史学界无争的事实。但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还是各有异同的。宋代花鸟画、界画趋向上升,人物画趋向下降。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精品和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名作,都能证实山水、花鸟画的高度成就。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一度兴旺,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得以确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创新之作。与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相比较,张择端把创作的视角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艺术走下神坛庙堂,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的价值取向,转而趋向世俗化,是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飞跃。
【注】:界画,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名称,中国画的画种之一。
1.关于宋代绘画艺术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的精品力作,使宋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绘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B.宋代绘画和唐代绘画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各有千秋,但唐代因为未设画院,故导致唐代绘画的整体艺术水准稍稍逊于宋代。
C.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的一度兴旺,市民阶层的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的确立,这些因素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D.宋代的一些绘画作品在表现帝王、贵族和宗教人物的同时,也关注平民生活,已经具有了突出的民本、民生倾向,这在艺术创作上是一个飞跃。
2.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公元八世纪的繁华都市景象,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形象史料。
B.《清明上河图》反映生活入微,手笔精细,展现的内容繁而不乱,多而有序,规模宏大又不失结构的谨严、工整准确但又生动活泼,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称道的绘画精品。
C.《清明上河图》以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和劳动场面,同时蕴涵着巨大信息量,这两点在我国古代绘画中都是不多见的。
D.《清明上河图》所体现出来的世俗化倾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这种倾向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
3.下列与原文相关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来人们认为算盘的出现在宋代以后,后来人们在《清明上河图》中一商店的柜台上发现了一个算盘,从而推翻了以前的判断。这一点可以说明,《清明上河图》可以为后人提供研究宋代科技的史料。
B.《清明上河图》为后人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提供了形象的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特殊地位也得到了后人的重视和认可。如今,有关该图的所有问题都有了一致的看法。
C.文中提到了“界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几个概念,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断它们是不同的画种。
D.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的视角没能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是当时没有相应的经济、文化背景。 
4.下列叙述或判断,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宋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而《清明上河图》是文中的重要论据。 
B.本文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既有整体的介绍,也有局部的说明;既介绍了艺术成就,又介绍了研究价值;同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做了必要的说明。
C.宋代设立的画院,在制度上保证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也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
D.张择端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在这方面,《清明上河图》无疑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2题。(18分)
太阳岛上
包利民 
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
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
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
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
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
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
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
(《中外读点》 2009年第1期)
19.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4分)
20.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21.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有何具体作用?(4分)
22.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节选)
邹阳从梁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狱,将***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①,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勿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②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夫晋文亲其仇,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砥砺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③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注】①昴,mǎo,“昴”是星宿名。《天文大象赋》有‘自胃仓而昴毕,实赵之交衢’,昴即指赵国。②白圭,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将军。③堀,同“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  画,划分。B.义不苟取比周于朝    比周,结党营私。
C.然则荆轲湛七族  湛,通“沉”,灭。D.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  寥廓,气度宽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阳乃从狱中上书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B.少加怜焉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为燕尾生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则桀之犬可使吠尧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11.以下是对本文的评论,指出有失偏颇的一项
A.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然其所语,多亟力称忠喊冤,吁天而自白心迹,而不能辩其所以忠耳。纵使奸邪之人,临危之际,亦能作斯语。
B. 本文辞藻丰赡,文采熠熠,使人读之目眩,却不免失于做作,由于其辞婉而善辨,终使“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
C.文章历举史实,借古喻今,雄辩地揭示了人主沉谗谀则危,任忠信则兴的道理,充分显示了邹阳的“抗直”“不苟合”的性格。
D.邹阳被系狱中,身罹***身之祸,因而一再迎合媚上,哀求乞怜;同时,上书中继续谏诤,字里行间,虽有些“不逊”(司马迁语),但这是他“有智略”的表现。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2)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3)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13.梁王想当皇帝,邹阳因上书劝谏而蒙冤下狱,于是邹阳上书自白心迹,但文中不直接反对梁王继承皇位, 而是大谈自己如何受到委屈。请结合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陈述的委屈内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了。(《三国演义》)
B.吴荪甫雄心勃勃,总想扩大自己的事业。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几个小厂,并准备加以扩充。他希望自己生产的灯泡.肥皂等日用品将来能销往乡村。(《子夜》)
C.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工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
D.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娃伸冤,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复活》)
E.老葛朗台的葡萄园这一年收成非常好,他十分高兴,于是从太太的衣柜里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送给了一直为主人效忠的拿侬。这是老葛朗台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中最贵重的一件。(《欧也妮·葛朗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