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绵绵土 牛汉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绵绵土 牛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由于我家族的历史与故乡走西口的人们有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一般。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绵绵土回来!”“做什么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朴楞楞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家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1988年10月
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
15.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6分)
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恩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5分)
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
答案
14.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15.(1)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他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
(2)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
16.母体——绵绵土——故乡
17.(1)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
(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绵绵土 牛汉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欣赏的趣味
谢公因子弟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鱼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世说新语.文学》
文艺欣赏实在是没有一定成规的。文艺鉴赏论一类著作,虽然可以说出许多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但它无法也无须为鉴赏规定什么固定的模式。谁想这么做,谁就是傻瓜。所以,我们也无须强制一切人定要观赏什么、定不能观赏什么人,更无须企图要人们从作品里接受一样的教育,得到共同的感受。同一作品对不同读者、甚至对同一读者的不同的时期,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正是文艺鉴赏的魅力所在。
谢安、谢玄(他的小字叫遏)这叔侄俩,论血统是近亲,论才干,谢玄是谢安这位大政治家、大学问家在子侄辈中最为器重的。但是两人的欣赏趣味却迥然不同。谢安喜欢同小辈一起谈天说地,这也是他教育、考察后代的一种办法。他问子弟们《毛诗》中何句最佳,按照诗教,恐怕也是借此考察他们的志向吧——诗言志嘛。
谢玄以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鱼雪霏霏”最好。谢安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才是具高雅人深远的情致。我们很难对他们的不同评价作出裁断,文艺作品的欣赏本来就是极端个性化的思维活动,他同一个人的学养、才干、性格、气质都有极大的关系。谢玄是很有军事才能的。当着东晋强敌外窥,边境不宁,国家需要良将的时候,谢安不避亲,举荐谢玄镇御北方。谢玄也没有辜负叔叔对他的期望,淝水一战,彪炳史册。“昔我往矣”四句,出自小雅《采薇》,是描述“边防兵士出征思归,爱国恋家,矛盾苦闷的一篇杰作”(陈子展先生语)。如果谢家叔侄的这段对话,发生在谢玄出仕之前,那么由于他对军旅之事的关注,可能对于征夫的心境颇多感慨。但我感觉这翻对话应当发生在他镇守北方,经历几场严酷的战争之后。“趋驰十载,不辞鸣镝之险;每有征事,辄请为军锋”。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才能体味这几句诗的深沉厚重。苏东坡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尽管他从这两句诗中化出了“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这样清丽的词章,比之原诗仍然显得过于轻飘。谢安的地位与生活经验和谢玄不同。他是东晋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担任过尚书仆射、中书监、司徒、征讨大都督等要职,人们以为他功比王导而文雅过之。以他的地位与抱负,他对诗经中那几句诗的欣赏,就不是没有因由了。“訏谟定命,远猷辰告”,加上后面“敬慎威仪,维民之则”,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就是“有伟大的计划就定为号召,有远大的政策就随时宣告。谨慎于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是人民的模范、他们要效仿。”(陈子展先生译文)“诗言志”,本来就包含赋诗言志的内容。谢安所谓雅人深致,正是他的抱负与理想。
欣赏者的趣味,不能依赖评论家的导向,也不能依赖排行榜和发行量,更不能靠行政的命令来划一。懂得这一点,对于得奖不卖座、卖座不得奖;流行无雅致,雅致不流行一类现象,也就无须愤愤不平了。
1.   翻译“昔往我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为谢玄称颂这两句诗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  作者于本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问采用了______          论证方法。
3.  文中引述了苏轼的诗,但认为比原诗轻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下诗句你比较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天生我才必有用,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洪湖水,浪打浪
熊召政
①我曾在雨雾迷蒙的四月,航行在烟波浩淼的太湖,听忽远忽近的渔歌,看雁落平沙的远景。渐行渐远而略无歇泊,乃是因为,我觉得江南最好的花汛和鱼汛,总在桨橹不及的前渚。我亦在天高云淡的八月,翻越雪花飘飘的念青唐古拉山口,千里万里,怀着朝圣的心情,我来到地球上最高的湖泊纳木错湖,面对千万顷纤尘不飞的澄碧,我眼含热泪跪下去。在那里,我不可能得到舣舟的乐趣,但是,我知道了什么叫圣洁,什么叫宁静。它们有着溶解一切喧嚣的空灵,有着翡翠一般的冷润的颜色。
②然而现在,在这红叶摇落的暮秋,我记忆中的这些湖水,突然像风中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散去了。一只古铜色的的臂膀,奋力地摇着桨板,把我带进另一片苍茫的波心。
③映日的荷花,被炎热的夏天带走了;夕照中的芦苇,兀自用大片大片的空翠,抵抗日重一日的秋寒。突然,一只鱼鹰飞起了,被它勾起的晶莹的露珠,又飘然而下,就在溅落的那一刻,风起了。平静的湖面顿时推起层层怒涛,在这蕴蓄着闪电飘雷的雪浪中,一曲熟悉的旋律像湖鸥一样掠起:洪湖水,浪打浪……
④听着这优美的歌声,一些早已久违了的诸如苏维埃、农会、暴动、赤卫队等等词汇,顿时像眼前的浪涛一样,沉重地撞击着我的心扉。这些词汇在七十多年前,就像今天的改革、科技、WTO、民族复兴等词汇一样,组成了一个时代的全部生活。
⑤风烟滚滚的历史已经凝结成了国旗上的五颗金星。民族的爱恨情仇已经永久镌刻在烈士纪念碑雄浑的基座上。但是,共和国的子民们,却是须臾不能忘记——苏区——这一个闪光的字眼。
⑥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洪湖给予人们的记忆,首先不是水的定义,而是革命的概念。湖边的村落与老街,曾经红旗漫卷,戈矛林立;湖上的苇丛与荷荡,曾经孕育过共和国的最初的春梦。
⑦大凡成为历史的东西,有的,令我们生发久久的惆怅;有的,其辉煌的光晕会眩迷我们的眼睛。洪湖不是这样。当它的波浪,不再随着战士的碧血一起荡漾;当它的船头,不再站立着戎马倥偬的将军,它仍是那么粗犷地承载着壮丽的日出,那么闲适地浸浮着中天的霜月。晚霞起时,它的水面,就会铺着一层火焰;大雪落下,它的苇花深处,仍会孵出冰清玉洁的童话。枪挑冷月的战士们走了,他们留下的空旷,又被采菱少女的笑声填满;剑啸惊涛的将军们走了,他们留下的故事,已成为扳罾老汉传唱的歌谣……
⑧桨声欸乃,我已在洪湖中走得很远,很远。暮色苍茫,团团野鸭,逐渐与水波合为一色,犹如芬芳的诗韵消失在唐代的酒香里;丝丝荇草,正在等待着三颗两颗渔火,犹如沙漠的旅客,正在等待甘洌的泉水。而我,也正伫立在船头等待,等待寒秋的明月破云而出,等待清朗的月辉下,另一只小舟自深浦荡出,船头上清丽的渔姑,为我再唱一遍:洪湖水,浪打浪……
小题1:.作者开篇为什么不写洪湖,却从太湖和纳木错湖写起?请概括说明。(4分)
小题2:.文章的第7段中说:“大凡成为历史的东西,有的,令我们生发久久的惆怅;有的,其辉煌的光晕会眩迷我们的眼睛。洪湖不是这样。”结合全文的内容,请阐释“不是这样”的含义。(4分)
小题3:.你认为作者在文中两次引用歌词“洪湖水,浪打浪”的用意分别是什么?请分条说明。(4分)
小题4:.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小鸟,你好
陆星儿
①车子开出医院大门,我立刻摇下车窗,探出头,心飞翔了,是一只冲出笼子的小鸟。
②华山路、常熟路……这些再熟悉不过的马路和路边的大店小铺,仿佛都焕然一新,我像个好奇的孩子一头扎进偌大的玩具世界,看什么都新鲜、都兴奋。
③住院一个月,我似有脱胎换骨的感觉,以前那个总在埋头赶路、急急匆匆的我不见了。每天清早下楼去散步,扶着楼梯一步一步往下挪,脚步踩不稳,摇摇晃晃的,如同刚会走路的孩子。而最像孩子的,是眼光的变化。一些在过去很少引起我注意的东西,一一进入了我的视线:首先是楼外靠围墙的那排冬青,由于低矮,以前根本不在我眼里,但在出院第二天,我试着下楼,刚迈出门,迎面所见的就是那排齐腰的冬青己笼着一层鲜润的新叶,油嫩油嫩的,嫌得像婴儿的心,嫩得让人不忍走开。我停在树丛前,像碰摸炫目的肥皂泡一样小心地捏了捏那遥自民的嫩叶,我的指尖如过电似的被那饱含新生的“嫩”触动了,有一股热热的、流动的东西从手指一直通到心底,我感觉,那是一种生命的东西。
④弯过冬青,有一大簇细密的枝条,没吐叶子,却已爆出层层叠叠的小花。一片片小巧细润的金黄花瓣,蓬蓬勃勃,耀眼夺目。走过花丛,我驻足不前,好像有一股引力悄悄地包围我,吸住我的脚步,我知道,这是一股生命的力量。
⑤在晨风的吹拂中,新吐的嫩叶和初放的小花,隐隐地飘散着清纯的气息,这不舍丝毫尘浮的清纯,是生命最新鲜的时刻,一年只有一次,就像婴儿的满月在人生中只有一次。我又回身,再缓缓地扫视那些新叶,并用力呼吸。这些难得的“新鲜”和“清纯”,对我受损、虚弱的身体都是最好不过的养料。我需要新生,需要成长,需要冥冥的神力助我一臂、推我一把啊。而当我走过这些在早春、在晨曦里饱含希望的小树和小花时,我的心顿时被启迪,豁然开朗:“冥冥的神力”就存在于天地之间,就是大自然的赐予,也就在我们身边,看你是否能发现、是否能感受。
⑥这时,有几只小鸟从半空斜着飞下,雀跃地掠过冬青和小花,并“叽叽啾啾”地啼啭,轻快、清脆、单纯,这是天籁之声,如同深山里“叮咚”的泉吟。我屏息凝神,仔细静听,“叽啾——叽啾”,这是一种生命的声音,在这嘈杂喧闹的世界里,无论风霜雨雪、电闪雷鸣,小鸟们却始终如一地雀跃、欢叫,用那么纯粹单一的声音过滤一切。我的心也顿时被过滤了,沉淀下所有的杂念。
⑦在鸟语花鲜的清晨,我的心空了、净了。
⑧过去的日子里,虽然天天与这排冬青擦肩而过,也常见小鸟在窗外的树木间飞来飞去,我却熟视无睹,根本不可能留意这些花花草草,与听而不闻的鸟叫,更不会产生共鸣。心,没有一刻是“空”的“净”的,还自以为很充实、很强大,无所不能。而有了“空”与“净”的体验,我才理解了“清静以养神”的涵义,只有清虚静定,才能真正发挥人的潜能,表现出更大的智慧。战胜疾病、重建生命,尤其需要智慧与潜能。大自然真的对我无比恩爱,帮我推开了心灵的又一扇窗户,让我发现“新叶”、“小花”和宛转的“鸟叫”,体会“空”与“净”的境界,并领会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爱与大爱。
⑨从那以后,我似乎懂得了感恩,对每一片阳光,对每一阵清风,对每一朵白云,对每一排绿阴,对草丛里被我看到的每一茎野花,我都会欣然地表示感谢,是它们带给我好心情,是它们让我体会自然与生命的美妙。其实,只要活着,在我们身边时刻都有美妙的东西存在;其实,只要能真心看待身边这些美妙的东西,并能融为一体,我想,我就能好好地活着了。这就是所说的“天人合一”吧。
⑩初春果然给了我“复活”的灵性,我每天早早醒来,在晨光乍明时便振作精神出门去听鸟叫、去呼吸新鲜空气。清晨的风爽爽的,仿佛被水洗了一夜,面临风迎霞,怡然地走到大树下,我会仰起头向大树问好,然后,再对小鸟们说一声:“小鸟,你早啊!”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说自己病后初愈,“最像孩子的,是眼光的变化”,这里的“眼光”,不仅指看待外物的视角,也指一种感受、一种心境和一种态度。
B.作者从小鸟“用那么纯粹单一的声音应对一切、过滤一切"”感悟到面对世界的嘈杂、生活的灾难时应保持坦然和平静。
C.“初春果然给了我‘复活’的灵性”一句中,“复活”加了引号,目的只是强调自然万物的新生给了作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D.本文用娓娓的语调述说着作者在这次生命休整中所获得的惊奇和快乐,告诫人们要懂得感恩,要关爱自然,珍爱生命。
E.本文行文自然流畅,从眼前景物的鲜嫩、清纯到心灵的“空”与“净”,由实到虚,形神一体,文意隽永。
小题2:.怎样理解“在鸟语花鲜的清晨,我的心空了、净了”中“空了、净了”的含义?(3分)
小题3:.从全文来看,本文以“小鸟,你好”为题,有什么妙处?(5分)
小题4:.作者说“其实,只要活着,在我们身边时刻都有美妙的东西存在;其实,只要真心看待身边这些美妙的东西,并能融为一体,我想,我就能好好地活着了。”这句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200字左右)(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井    (沙爽)
  井。说出这一个词,仿佛同时说出了幽居地下的水阴凉的气息,还有形容不出色泽的光影浮动在这个词里。是谁?先是探一下头,继而慢慢搅动了这个处在冥想中的词语和它周遭的大气,用一条绳索和一只木质或金属的桶状容器。当桶的底部触到了水面,井的面容受惊一样洇开了层层疑问,而桶的身体情不自禁地倾倒下来,一如亲吻或膜拜。桶把积攒多日的饥渴和烟尘之气吐出来,像一个热爱水的人,闭上眼,纵容自己深深地沉潜……
  这样的情景被我一遍遍记起。木头箍制的辘轳有了年岁,正随着桶的上下行走吱吱呀呀,像一支来自古旧时代的伴奏曲。我这样熟悉它们,好像我无数次身临其境。
  在我的老家郑屯,家居的院子里泊进一眼井,它所传达的意味,不只是丰衣足食那么单纯。这是我成人以后才明白的。此时我已置身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从郑屯蜿蜒流淌的那条不知名的小溪开始,我经历过的河流越来越宽广深邃。我想到早年的人群逐水而居,足够深广的河流才能擎起足够多的人。而一个没有河流可以凭藉的城市仿佛丢失了存在的前提,不只丧失了灵动之感,更被抽走了底气和依据。一条古老的河流蕴涵着它所有过往年代的光彩和证词。而一眼井正是一条隐蔽的河流,它使一户人家有了源远流长和根深叶茂的意思。   
  井。我最喜爱的汉字之一。仅仅是这样的字形:像一架水车在等待水流。其余时候,井期待,等候,井似乎天生有一副良家女子的表情。幽深,安静,内心的潋滟和汹涌不为人知。这样的一眼井守候在家里,生活朴素的调子上面,很容易就泛出了从容润泽的比喻。一眼细水长流的井和一个精打细算的女人,构成了一个家庭最安定的部分。鸡鸭鹅狗奔跑在上面,黄瓜和韭菜生长在上面。桃树和梨树也正葱茏起来。这时候,井的四个笔划像框架支撑起一个家的屋脊和庭院。
  以上是关于井的诗意想法。而实际上,一眼无遮无拦的井,正如同山腰上那一座时隐时现的水库,在我的童年疯长了如此浓密的诡谲和惊恐。在祖母的严厉警告和村庄里四下飘荡的可怕传闻中,我远避这两处禁地。我按捺着砰砰作响的心,像抱紧一只不听话的小猫,它随时准备挣脱我,蹿上水库边那条长满艾蒿的小道,蹿过篱笆和井台。而水库和井的深处随时可能伸出一只手来,把它凭空拽下。早在六岁以前我已经被村庄培养起对水最充分的敬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帝王的哲学。水滋养生命又索要生命,这是村庄的哲学。而比之水库或者河流,一眼井与村庄结合得如此紧密,它就是村庄的一枚骨刺,卡在村庄的骨头与骨头中间。当我在村庄的血管里漫游,一抬眼就与它狭路相逢。我无数次远远窥视那些大人汲水的姿态,他们面目平静,间或还和旁边的人说笑着。他们心里不害怕吗?在村庄一茬一茬长出的故事里,一些想不开事的人跳到了井里,大多是些女人,似乎女人天生与井相互热爱。许多年来我对这些投身于井的人心怀厌憎,他们使井水在我的想象中变成了另一种事物,使一团团阴森的雾气从井底升起,像一只空荡荡的翅膀,凉丝丝地从村子的这头扇到那头,让村庄里的人面色冰凉。
  在听懂祖父关于井的故事之前,我以为井的下面有一座宫殿,或者是与一个我想象不出的世界相连。而祖父的故事让我不得不脚踏实地。祖父说的是我家院子里的那口洋井。隔了这么多年,我甚至想不起它的颜色了,好像是一种旧旧的铁锈红。祖父说,当初挖这口井的时候,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我父亲理所当然地下到井里。因为是洋井,井的直径大约仅一米左右,刚刚容得一个人在底下挥动锹把。挖出的泥沙装在筐里被帮忙的人吊上来,就堆在井的四周。同时堆在四周的还有垫井台的石头。挖到第二天,开始出水了,再挖一两米就可以完工。变故是忽然间发生的。一块大石头突然松动,祖父拦阻不及,石头径向井中坠去。祖父讲到这里,目露惊恐,望着我。我没有惊呼,我当然知道我父亲还好好的活着。彼时我父亲在井底平静地挖起一锹泥,刚刚直起身子,一块石头紧贴着他的后脑呼然落在泥水里。祖父长舒一口气,说,真玄啊,如果偏上几厘米——几厘米,这就是一眼井和若干年后我得以抵达人世的空间和缝隙。 (选自《钟山》,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开篇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格描写了在井中打水的情景,语言优美,既引出了下文对家乡的井的描写,又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B.“从郑屯蜿蜒流淌的那条不知名的小溪开始,我经历过的河流越来越宽广深邃”一句的含义是,“我”离开了老家郑屯,看到的河流远比家乡的小溪宽广深邃。
C.“当我在村庄的血管里漫游,一抬眼就与它狭路相逢”一句中,“狭路相逢”写出了井带给童年的“我”的很多惊恐。
D.从童年到少年到成年,“我”对老家郑屯的井的感情经历了“惊恐——思念”两个阶段。
E.在文中,作者借“井”抒情,既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又含蓄表达了对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的厌倦。 
小题2:.文中说“以上是关于井的诗意想法”,从上文看,作者写了哪些“井的诗意想法”?请分条概述。(4分)
小题3:.在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叙述祖父关于井的故事?(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故 乡
林贤治
①我不只一次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他们没有故乡。
②故乡的一切——田野、林木、农舍,饲养和吆喝牲畜的语言,是人类的摇篮。我来大都市将近十年,故乡犹自温柔着,在暗暗老去的心中…… []
③我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粼光如荧光,而荧光又是别一种风味。月夜的笛声是好的,难怪帕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吗?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字……
④故乡!那里像土地一样浑厚,牛一样勤劳,野草一样生生不已的人们,是我所怀念的。我一直在生活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
⑤为我所熟悉的土地,多年来渴望着农机、化肥、优良的管理。偶尔回乡,却见阡陌纵横,界标林立,若抹去几根电线杆子,直是走在陶渊明和范成大的诗行里了。笔直的机耕道固然不得见,连几年前铺就的石板路也日见颓废,运河桥原有的两道护栏,因为少许的钢筋被盗,已经彻彻底底地坍没了。未来的管理人员,成批地中辍了读书的机会,而提前进入了庞大的劳动队伍之中。殷实的庄稼人,收入都靠出售有限的粮食和鸡豕。有的人家,甚至连半条牛腿也没有,一到农忙,只好以人力换畜力,幸好庄稼依然茁壮——神农的后裔呵!
⑥都市是富足和享乐的象征。芸芸众生,充满人性的弱点,怎么可能抵御都市文明的巨大诱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留守家园?如果有可容劳作和享受的地方,何处不可以成为故乡呢?与其为故乡贫困地活着,不如抛弃故乡赢得自由、幸福的生存!
⑦我不禁暗自吃惊于这个结论,然而,不管如何深爱着故乡,也无法推翻本身生活固有的逻辑。好在农民们都是生活的忠实儿女,无须恪守任何教条,只要周围有一个缺口,他们就会充满幻想,充满活力,邀呼着聚集着喧哗着从故乡出发,向陌生的城市。他们所到之处,旋即形成“盲流”,形成“丐帮”,形成建筑大军,形成保姆市场……
⑧看一眼矗立乡野的大风车,或是盘挂悬崖的行人道,可以知道农人所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他们何尝安贫乐道呢?农民即使“安贫”,乃系不得已;“乐道”也是自嘲。在他们的名字中,除了阿猫阿狗,尚有不少叫做阿福阿运阿改阿变之类,便可窥知他们意欲扭转命运而不能的时代相传的痛苦情结。
⑨此刻,农民以和平的方式改变命运的历史性尝试已经开始。这实在很可以鼓舞祝祷的。然而,我们所见的是:农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最后不免潮水般地退回乡村,在不断地潮汐涨落之间,劳动者角色遂时时得以替换,且得继续替换下去。乡村中最精锐的劳动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给了城市,由是,城市永远年轻。
⑩为什么农民不可以一次性地选择城市呢?为什么出发点总是成为终点?纠缠的社会问题,如何是我可以数说明白的呢?但我已经自觉,精神还乡是一种奢侈;而表同情于离乡,也不过“忏悔贵族”的心情罢了。除了这些近乎无聊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选自《平民的信使》,有删改)
小题1:. 文中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农民并不安贫乐道?请分条列举。(6分)
小题2:.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小题3:.“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这些叙写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6分)
小题4:.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者对“农民”、“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请根据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