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采药人 李汉荣终年出没于深山林莽,你身上有草木的气息,有岩石的气息。我站在你面前,怀着敬意和惭愧的心情感受你。我觉得你不同于一般的乡...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采药人 
李汉荣
终年出没于深山林莽,你身上有草木的气息,有岩石的气息。我站在你面前,怀着敬意和惭愧的心情感受你。我觉得你不同于一般的乡下人,你的朴实里又多了几分坚韧。我觉得你已不大像是我们这种被严重污染却又自以为是的社会生物,我觉得你是一株纯真的、带着野性、滴着露水的植物,你不善言语,你的每一片叶子都是语言,无声地透露了你的山水岁月。
你不善言语,大约是你在山中听惯了溪的语言泉的语言鸟的语言,以及风和树叶的交谈,月光和涧水的交谈,你觉得那些语言很好听,万物都在与你说话,没有你插嘴的机会,也没有插嘴的必要,于是你习惯了倾听。万籁俱寂的夜晚,你就抚摸那些草药,听它们诉说一些苦涩的话,说一些心里的苦和世上的病。
浅山已采不到药了,必须到深山更深处,才能采到人世的处方里急需的药。浅山里也多了农药、化肥,和从城市里、工厂里弥漫来的废气尘埃。你知道世上的病越来越严重,而山上药物的药性已不如从前了。是不是药也有病了,药把自己的药性用于治自己的病,就没有多余的药力治世上的病了?
你到深山更深处采药,腰系绳索,手握药刀,在悬崖峭壁上寻找尘世已失踪的草药。好药都生长在云雾中,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峻处。在远离人境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药才能看清人世的真相。我们在低处害病,你在高处采药,多高处的药才能治愈我们这些低处的病人?你爬的山越来越高了,人世的病越来越重了。低处的病追着高处的药。云在你身边聚散,星在你肩上起落。当山下的某位文人望着高山上的白云雅兴大发的时候,你正在白云中,在陡崖上,抓着死神的衣襟,打听那一株药的去向。那药也不愿下山吗?也怕多病的尘世吗?
谁让你是药呢?谁让我是采药人呢?
方圆数百里的连绵群山,你都攀缘过了,最高的山峰你也去过了。好药越来越少,人世的病越来越多。最高的山都有已采过,要根治世上的重病,怕只有到天上去采仙药。你老了,爬了一生的山内外已老成一架山脉。
我站在你面前,望你,如望一座高山,山上有树木、有泉、有云雾,山顶是一片积雪。
你这座高山上,藏着多少药啊。看见了,我觉得你就是一副五味俱全的中药。
1.作者在第一节中写“怀着敬意和惭愧的心情感受你”,这里的“敬意”是指_________,“惭愧的心情”是指________________。(2分)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三节中认为“必须到深山更深处,才能采到人世的处方里急需的药”?(3分)
3.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4.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地说“人类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从中能表达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要根治世上的重病,怕只有到天上去采仙药”,实际作者已在人间找到了一种五味俱全的“药”,这是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

小题:对采药人朴实而坚韧的性格的敬仰   作者作为染上世俗习气的世人之一在纯朴的采药人面前感到渺小
小题: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因为浅山的药好采,几乎被采光;一是浅山即使有药,也已染上人世的俗气,而不具备药物的功能;一是世人病情加重,浅山上药物的药性已不足以治其病了。
小题:作者从采药人身上看到了质朴、纯真、务实、执著、有社会责任感的美德,这是治疗当今社会不少人身上存在的浮躁、虚伪、无责任感的疾病的处方,所以觉得采药人是一副“五味俱全的中药”。
小题: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地说“人类的病”“越来越严重”了,表现他对现代社会充斥虚伪,
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忧虑之情。
小题:这句话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人类所得社会病之重,药当然不可能到天上去采的,因为作者已在人间找到了一种五味俱全的“药”,从而突出了采药人精神的可贵之处。
解析

小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应结合上下文来把握,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小题:此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画线句子是这一节首句,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下文讲原因。此题答题指向不光在文中第三节,还包括第三节以下的内容。
小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该句是文章中的总结句,点明了文章的题旨,要理解其含义,必须结合全文。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采药人 李汉荣终年出没于深山林莽,你身上有草木的气息,有岩石的气息。我站在你面前,怀着敬意和惭愧的心情感受你。我觉得你不同于一般的乡】;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树木的美感
李汉荣
  在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树的手语真是太丰富了。我们内心的许多情感,我们自己也未必能找到妥帖表达的语言,而树,它会用微妙的手语帮助我们表达出来。
  那用力的挥动,是表示拒绝吗?那轻轻一颤,又向怀里收去,是表示接纳吗?那很快地举起,又垂下来,停留在一个迟疑的角度,那是在痛苦地沉思吗?那么轻轻地摇着,没有任何含义地摇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树也有物我两忘的时刻?
  在正午时分,太阳、树、树的影子垂直在一个浓缩的黑的瞬间,树的每一根手指,都全神贯注,仿佛要紧紧抓住这深不可测的一瞬。
  树的语言是如此丰富。这丰富来自于它多汁的内心。你不信吗?你见过树的年轮吗?那一圈一圈的,树一生都坚持写着内心的日记,写着成长的经历。风雨、雷电、阳光的教诲、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语,它都仔细聆听,然后收藏起来。
  甚至,那曾经使它痉挛和疼痛的伤痕,它也保存下来。你瞧,那棵树,在我们望它的时候,它也在注视我们,那伤痕成了它的眼睛,它用伤痕深沉地注视我们。树的姿态是这样丰富。树,没有一种姿态是丑的,是不好看的。树,随便一个姿态,都是美的。摇曳是美,静立是美,在雨骤风狂的时候,它的愤怒和悲伤,也有一种感人的美的力量。
  你注意过月光下的树吗?你知道月光下的树布置了一种怎样美丽、神秘的意境?让我们走出房门,去看看月夜的树。
  是午夜了。东张西望的星子们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过来,它有些累了,停在大槐树上那个喜鹊窝旁边,月亮看见,这是多么简单温暖的窝啊,豪华的天堂也未必有它温暖,有它美。月亮也想躺在窝里孵出一只鹊儿。它真的躺进喜鹊窝里了,可惜只有一会儿。就这么一小会儿,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滴露珠都帮助着月亮,成全着月亮,让它做圆这一小会儿的梦。你看,树,一动不动,它静穆庄重得像一幅古典版画,贴在深蓝的天上,贴在月亮行走的路旁……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2月16日)
 小题1:.“在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请你说说这个“手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小题2:.文章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作者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小题3:.在作者看来树木的美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概括。
 
小题4:.读过本文后,你觉得文章在写作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小题5:.树木是美的,它可以给人美的享受,我们应该爱护树木。请你写一则爱护树木的公益广告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念小白
李汉荣
  我怀念那条白狗。
  它是我父亲从山里带回来的。刚到我家,它才满月不久,见人就跟着走。过了几天,它才有了内外之分,只跟家里人走,对外人、对邻居它也能友好相处,只是少了些亲昵。
  我发现狗有着天生的“伦理观”和“社交能力”。不久,它就和四周的人们处得很熟,连我也没有见过的大大小小的狗们也常在我家附近的田野上转悠,有时就汪汪叫几声,它箭步跑出来,一溜烟儿就与它的伙伴们消失在绿树和油菜花金黄的海里。看得出来,它是小小的狗的群落里一个活跃的角色。我那时在上高中,学校离家有十五里,因为没钱在学校就餐,只好每天跑步上学,放学后跑步回家吃饭,然后又跑步上学,只是偶尔在学校吃饭、住宿。我算了一下,几年高中跑步走过的路程,竟达一万多华里。这么长的路,都是那条白狗陪我走过来的。每一次它都走在我前面,遇到沟坎,它就先试着跳过去,然后又跳过来,蹭着我的腿,抬起头看我,示意我也可以从这里跳过去。到了学校大门,它就停下来,它知道那是人念书的地方,它不能进去。它留恋地、委屈地目送我走进校园,然后走开,到学校附近的田野里,等到我放学了,它就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亲热地蹭着我,陪我从原路走回家。我一直想知道在我上课的这段时间里,它是怎样度过的。有一天我特意向老师请了一节课的病假,悄悄跑出校园观察狗的动静。我到食堂门口没有找到它,它不是贪吃的动物;我到垃圾堆里没有找到它,它是喜欢清洁的动物;我到公路下面的小河边找到它了,它卧在青草地上,静静地看着它水里的倒影出神。我叫了它一声“小白”(因为它通体雪白),它好像从梦境中被惊醒过来,愣愣地望了我一会儿,突然站起来舔我的衣角,这时候我看见了它眼里的泪水。那一刻我也莫名其妙地流出了眼泪,我好像忽然明白了生命都可能面对的孤独处境,我也明白了平日压抑我的那种阴郁沉闷的气氛,不仅来自生活,也来自内心深处的孤独。作为人,我们尚有语言、理念、知识、书本等等叫做文化的东西来化解孤独升华孤独。而狗呢,它把全部的情感和信义都托付给人,除了用忠诚换回人对它的有限回报,它留给自己的全是孤独。而这孤独的狗仍然尽着最大的情义来帮助和安慰人。这时候狗站在我身边,河水映出了我和它的倒影。
  后来我上大学了,小妹上高中,仍然是小白陪着妹妹往返。妹妹上学的境遇比我好一些,平时在学校上课、食宿,星期六回家,星期日下午又返回学校。小白就在星期六到学校接回妹妹,星期日下午送妹妹上学,然后摸黑返回家。我在远方思念着故乡的小白,想着它摸黑回家的情景,黑的夜里,它是一团白色的火苗。有一次我梦见小白走进了教室,躲在墙角看着黑板上的字,它也在学文化?醒来,我想象狗的脑筋里到底在想什么,它有没有了解人、包括了解人的文化的愿望?它把自己全部交给人,它对人寄予了怎样的期待?它仅仅满足于做一条狗吗?它哀愁的深邃目光里也透露出对人、对它自己命运的大困惑。它把我们兄妹送进学校,它一程程跑着周而复始的路。也许它猜想我们是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情。我们识了许多字知道了一些道理,而它仍然在我们的文化之外。它当然不会嫉妒我们这点儿文化,但它会不会纳闷:文化,你们的文化好像并没有减少你们的忧愁。
  后来小白死了,据说是误食了农药。父亲和妹妹将它的遗体埋进后山的一棵白皮松下面,它白色的灵魂会被这棵树吸收,越长越高的树会把它的身影送上天空。那一年我回家乡,特意到后山找到了那棵白皮松,树根下有微微隆起的土堆,这就是小白的坟了。我确信它的骨肉和灵魂已被树木吸收,看不见的年轮里寄存着它的困惑、情感和忠诚。我默默地向白皮松鞠躬,向在我的记忆中仍然奔跑着的小白鞠躬。
  (选自《西安日报》2008年4月15日)
小题1:.文章说“我发现狗有着天生的‘伦理观’和‘社交能力’”,其中的“伦理观”和“社交能力”分别指的是什么?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3:.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结尾句“我默默地向白皮松鞠躬,向在我的记忆中仍然奔跑着的小白鞠躬”的?
  
小题4:.读过本文,体味作者怀念小白的情感,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转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大,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一转身,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速度,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面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穷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读者》2008年第11期,选文有删改)
小题1:.“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2:.从描写的角度看,第4段写到的那个“年轻人”与上文提到的“她”“少妇”“老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小题3:.第5段开头对“秦岭山路”相关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4分)
答:                                                                   
小题4:.“一转身”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哪些表达效果?(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月光下的探访   
李汉荣
①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音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单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③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④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天堂。
⑤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朱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蒹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选入时有改动)
小题1:.说作者探访了哪些对象。(6分)
【示例】弹奏单弦吉他的蝈蝈
答:                             
小题2:.第②段和第④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4分)
第②段:            第④段:                
小题3:.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3分)
答:                                                             
小题4:.一次月夜探访,竟让作者产生了做一只鸟的奇特想法,说说产生这种奇想的原因。(4分)
答:                                              
小题5:.选文中有两个画波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评析。(4分)
①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诗意和美感的源泉
李汉荣
我理解,所谓写作者,就是内心里漾溢着丰沛的诗意又善于领略诗意、内心里充盈着美感又善于发现美感的人。写作,就是呈现诗意和美感的一种方式。
诗意和美感,在每一个人的天性和情感里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显或隐地存在着。
人,活在天地间,活在万物的怀抱中,活在无限苍茫神秘的宇宙中,也活在文化和历史中,活在对已知事物的感受中,也活在对未知领域的想象中,活在对生的感恩对爱的感动里,有时也活在对死的遐想中。
哲人说:活出意义来。
诗人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我想,诗意、美感,应该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当然,人活着,还有责任、义务、道德和事业。但我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感到诗意和美感的时刻,那些令我们陶醉、沉浸、升华的时刻,那些让我们变得纯洁、高尚、美好的事物,常常让我们感到活着的珍贵和可爱,每每在这时候,我们会感到活着的意味和意义。
人生的最高欣慰和快乐,不是在物质的追逐和满足中能够获得的。人,不过一百来斤的重量,在无穷宇宙面前无疑极其渺小,对物质的享用终归有限,而且,人在与物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时刻,并不是人“最有意义”的时刻,因为我们知道,任何生物都能与物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
人生的最高欣慰和快乐,来自心灵的感动,当我们向万物敞开怀抱的时刻,当我们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相遇并投去深情凝视的时刻,我们感到欣悦和幸福;有时,我们也会与痛苦的事物和不幸的命运遭遇,我们因此感受到世界的另一面,看到(1)蓝色海水后面那幽暗的深渊,我们的生命体验由此获得深化,在对痛苦的感受和承担中,我们会在喜剧甚至闹剧后面,发现世界的悲剧本质和生命的悲剧美。我们同样会感到灵魂被净化后的深沉幸福,对人、对生命、对万物,我们会更多一些同情和热爱。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发现了生存的诗意和美感。
诗意何处寻?美感何处寻?
中国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里的“造化”即是大自然,“心源”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不妨把无边的大自然叫做“外宇宙”,把无边的内心叫做“内宇宙”。诗意和审美,即来自人的“内宇宙”和“外宇宙”相互吐纳、相互映照的时刻。
我凝视静夜的星空,星空也凝视我,星空也进入了我的内心,有限的我与无限的宇宙星空融为一体,我常常被一种“无限感”所震撼,这个时刻,我感到我与万物同在。与永恒同在,我的内心变得澄明浩瀚无际无涯。我的一本诗集《驶向星空》就记录了我的这些体验。
我常常漫步于山间、田野、林中、水畔,有时就静坐在溪水边或仰躺在树林里,看白云倒映于水面,耐心地洗涤着它们各种样式的衣衫,我的心也变得清洁透明;我从瀑布的声浪里感受到一种壮烈的情怀;我从野画眉、布谷鸟的叫声里学到一种说话和写作的方式。这就是:率真和自然。我喜爱一切鸟,我觉得鸟语是值得推广的“世界语”;我爱青山,尤其是雨后的青山。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两句词说出了我对青山的感觉。他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我爱白雪,我爱虹,我爱夜空中的月亮,我爱蜻蜒和蝴蝶,它们是花和草的知音和伴侣,它们款款的影子,出没在大自然,也出没在古今中外的诗文里;我爱动物,牛马羊狗猫松鼠,世上没有卑*的动物,你仔细注视,会发现它们的体态神情是那样美那样和谐,而它们目光中的忧郁和感伤,又令人同情,我常常痴想着,它们能与我交流一点什么,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命运的看法;我爱一切植物,植物以它们无尽的绿色和果实美化了这个世界,也喂养了这个世界,我写过许多关于自然界的散文和诗歌(包括《山中访友》等等),当我写自然界的任何事物的时候,内心里总是充满感动和感恩,一片落叶也会在我笔下呈现它亲切细密的脉纹,我像是看到了大自然的隐秘手相,甚至,一片雪,一声虫鸣。一阵雨打玻璃的声音,都会在我心底溅起情感的涟漪,我总是努力用语言挽留这些微妙的、深切的、诗意的时刻。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便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深深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写作就是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诉说和万物诉说。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的动人的表情和语调,就这样,(2)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每当这时候,我感动,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语文学习》2005年第2期)
小题1:.根据文意,指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蓝色海水后面那幽暗的深渊。
(2)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
小题2:.文中作者说“在对痛苦的感受和承担中”,人们会“发现世界的悲剧本质和生命的悲剧美”。这里的“悲剧美”指的是什么?(请分条简答)(6分)
小题3:.结合全文看,作者认为“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是什么?为什么?(6分)
小题4:.作者在文中说,“诗意,美感应该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你是否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为什么?(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