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伏尔泰     【法】雨果(本文为1878年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讲话)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伏尔泰     【法】雨果
(本文为1878年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讲话)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是最艰巨的历史责任,那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在咒骂与祝福声中溘然长逝;被旧时代所诅咒,又受到未来的祝福。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在他弥留之际,一方面,他受到同时代人和后世子孙的欢呼赞美,另一方面,像其他曾经和旧时代搏斗过的人一样,那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也得意洋洋地发出了叫骂声。他不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曾尽己任,完成了一项使命。他已完成的工作显然是天意选派他去完成的,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都同样明白地体现出上天的意旨。
这位伟人所生活的八十四个年头,经历了达到顶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丝晨曦的革命时代。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他的襁褓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则投射着从大深渊里透出的最初光芒。
在这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时世下,伏尔泰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让我再说一遍,伏尔泰独自一人,向社会上一切邪恶的联合力量宣战,向这茫茫的恐怖世界宣战,并与之搏斗。他的武器是什么呢?是那轻若微风而重如霹雳的——一支笔。
他用这武器进行战斗,用这武器赢得胜利。
让我们一齐向伏尔泰的英灵致敬吧。
伏尔泰胜利了。他发动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一场以一敌众的战争,一场气壮山河的战争。这是思想向物质作战,理性向偏见作战;这是善之战,仁爱之战。伏尔泰有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他教化、慰抚、播撒文明。他为西尔旺和蒙贝利而战,也为卡莱斯伯拉·巴利而战。他承受了一切威胁、辱骂、迫害、毁谤。他还遭到了流放。但是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的自命一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战胜无知。
我刚才说到微笑,我要在这里停一停。微笑!这就是伏尔泰。
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这三个民族曾经用人的名字来总结和命名时代,使这些时代具有某种人的品格。我们说,伯里克利时代,奥古斯都时代,列奥十世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时代。这些称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民族享有以人物来命名时代的特权,这正是文明的最高标志。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高,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已从伏尔泰开始。从此我们感到,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性思考。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杖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这就是说,权威已经变换为自由。自此以往,高于一切的是人民的法律和个人的良心。作为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权利;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克尽职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进步是明确分开的。
……我们要面向伏尔泰那伟大的死亡,伟大的生命和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在他神圣的墓前鞠躬致敬。他在一百年前与世长辞,但他曾造福人类因而永垂不朽,让我们向他请教吧。让我们也向其他伟大的思想家请教,向让·雅克,狄德罗和孟德斯鸠请教,他们是光荣的伏尔泰的辅翼者。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让我们在人类所流的血上再加上我们自己的血吧。够了!够了!暴君们。既然野蛮冥顽不化,好吧,让文明激起义愤吧,让十八世纪来帮助十九世纪吧。我们的先驱哲人都是真理的倡导者。让我们唤起那些光辉的亡灵,请他们在策划战争的君主们面前公开宣布人类生存的权利,良知争取自由的权利。请他们宣布理性支配一切;宣布劳动神圣;宣布和平应受到祝福。既然黑暗来自帝王的宝座,让坟墓中放出光明吧!                                                          
(有删减)
1.在作者的眼中,伏尔泰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4分)
答:                                                                 
                                                                     
2.作者在文中说,“他发动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一场以一敌众的战争,一场气壮山河的战争”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战争”的含义。(4分)
答:                                                                 
                                                                     
3.作者认为,“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这三个民族曾经用人的名字来总结和命名时代”,而且作者认为“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高”,这是为什么?(6分)
答:                                                                
                                                                    
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伏尔泰作为一个巨星陨落了,但是他又是永生的。他是在咒骂和祝福之中溘然长逝的,一方面旧时代痛恨他,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同时代人和后世子孙的赞美。
B.伏尔泰不仅用笔向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发出挑战,而且亲自投入到战争去。他发动了一场战争,最后战争失败了,他被流放了。
C.鉴于伏尔泰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后世的人用“伏尔泰时代”来评价他,表彰他为社会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D.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始终以微笑来面对生活,面对那些反动的统治力量。
E.伏尔泰虽然已经逝世了,但是他的“伟大的死亡、伟大的生命、伟大的精神”却仍然在激励着后人,他的丰富的思想对十九世纪的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答案

1.伏尔泰是一颗巨星,他陨落了,但是他却永生;他著述极为富有;他独自一人,用笔向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宣战,并且取得胜利;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时代被称为“伏尔泰时代”。( 4分)
2.这场战争是思想向物质作战,理性向偏见作战;这是善之战,仁爱之战。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他教化、慰抚、播撒文明。(4分)
3.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这三个民族曾经用人的名字来总结和命名时代,使这些时代具有某种人的品格。这正是文明的最高标志。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已从伏尔泰开始。从此我们感到,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性思考。(6分)
4.B 、D
解析

1.无
2.无
3.无
4.(B“他发动了一场战争”的理解有误;D“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说法不当。)(4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伏尔泰     【法】雨果(本文为1878年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讲话)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造血液
人体中流动的红色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全血。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在临床使用上很多情况不需要全血,只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来治疗。因此,人造血液也不需要与全血成分完全一致。现在已有血浆代用品上市,血小板代用品也已经开始研究,目前许多国家着重于开发红细胞代用品。血液中红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携带氧气。如果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人造血液的关键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既然是救命的血,安全自然是第一需要。由于人造血液制备工艺中加入了病毒去除或灭活工艺,所以输入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源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此外,输入人造血液可以不必再考虑不同血型的匹配问题。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膜上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因为用血红蛋白组成的人造血不具有红细胞膜,没有抗原就不会与体内已有的抗体产生交叉反应,所以人造血适用于任何血型,人体不会对它产生排斥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一血通用”。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医生只需直接为病人输入人造血液,而不必先检测患者是哪类血型,然后再费时去寻找与之匹配的血液,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人造血液的优越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大量地制造,保障医疗用血的充足供应。以动物血红蛋白作为造血原料的人造血液,有丰富的原材料来源。我国目前研制的人造血液以牛血红蛋白为原料,而法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名为海蚯蚓的沙滩小虫的血液也适合制造人造血液。另外,人造血液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它能够长时间地保存。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普通血液在专门的储存条件下只能保鲜42天,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血液就有可能变质,而人造血的保存期可以长达数年。以血红蛋白为基质的人造血液是红色溶液,冻干后为红色或暗红色粉末。如果有需要,只需将干粉状的人造血溶解在特定的液体中便可以向病人输注。由于不需要血型匹配,并且携带、保存方便,因此在发生战争或者大规模灾害时,人造血特别适合于紧急医疗救援。
1.下列对“人造血液”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包含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的血液制品。
B.人造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血液制品。
C.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取代人体内的红色血液的血液制品。
D.人造血液就是人工制造的用于医学治疗的血浆代用品。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还不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
B.不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代用品就无法研制出来。
C.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是制造人造血液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D.如果攻克了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这个惟一的难题,人造血液就可立刻制成。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成分输血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B.由于制造过程中加入了病毒去除或灭活工艺,因而输入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液污染而导致的疾病的传播。
C.人造血液能长时间地保存而永不变质,携带和保存都很方便,特别适合于紧急医疗救援。
D.输入人造血液可以不必再考虑不同血型的匹配问题,人体不会对它产生排斥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一血通用”。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源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因此能有效地杜绝目前时有发生的因输血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医疗纠纷。
B.因为人造血液可以大量地制造,不远的将来,人造血液也许会成为普通患者都可以输得起的放心血。
C.人造血液可以以动物血红蛋白作为造血原料,这种原料来源十分丰富,使得人造血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D.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随着人造血液技术的提高,今后在临床上不再采用全血输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需要转基因水稻吗?
简 岩
民以食为天。眼下,值得中国人特别关注的是,大多数国人每日三餐必得消费的稻米可能变成转基因稻。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着,美国的《科学》杂志在最近的报道中指出,如果最近获得农业部的批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和消费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
中国可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稻,主要是抗螟虫、抗蛀杆虫、抗白叶枯病和其他植物疾病的品种。这些转基因稻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稳产增产,少用***虫剂,因而使稻米更绿色和环保。
对于中国人来说,转基因稻的生产则意味着国人至少需要担负三种风险:是否对人自身的安全有保障;是否对环境和生态有影响;是否会影响到中国人赖于生存的水稻品种和质量。
转基因作物包括水稻的安全性测试基本上都是在短时间(如三个月)内,用转基因稻米和天然的稻米分别喂养老鼠并比较结果而获得的。因此,这并不能保证人们今后长期食用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
国外即使有转基因食品,也是非常特殊的。比如,转基因棉花不用于食用,转基因大豆则要经过多次加工,制成食用油或食品后才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相对安全。
由于基因漂流问题,水稻更容易受到基因污染。而中国既是栽培水稻的发源地之一,又是稻米品种多样性的集中地,野生稻资源和地方品种资源都相当丰富,一旦基因污染出现,中国天然的稻种资源宝库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中国水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也将荡然无存。另外,转基因稻米的种植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危害非靶标生物、产生新的更严重的病毒、造成超级害虫等问题。因此,在这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能不能召开一个听证会,听听农民和公众的意见呢?
水稻是中国人的生命线,让“不懂内情不懂科学”的人也听听转基因稻的来龙去脉,这至少也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同时也是一个预警,在将来万一出现问题时还有一种心理上的缓冲。
科学家还得向公众解释:一旦出现基因漂流,危及公众的安全或损害中国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还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阻止和逆转。然而,目前所能预测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发生损害,就如水银泻地,就是不可逆和难以修复的。
对中国需不需要转基因稻进行科学论证,这不是不要科学,更不是反科学,而是为了让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节选自《百科知识》2005.1.)
1.下面属于文中所说的“转基因稻生产可能影响环境生态”的一项是
A.危害人体的健康           B.影响水稻的质量
C.祸及非靶标生物           D.损害转基因棉花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基因稻的种植事关国计民生,面临多重风险,备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B.解决转基因稻商业种植问题的关键,是延长其测试时间和增加测试对象。
C.稳产高产和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是试图种植转基因稻的主要原因。
D.中国应否种植转基因稻,目前人们的意见仍不统一,仍需进行科学论证。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国外虽然也有转基因食品,但一般都不直接用于人的食用,因此中国也不宜进行转基因稻种植试验。
B.基因漂流可能会造成植物基因污染,如果中国种植转基因稻,必然会使中国水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C.尽管转基因稻具有稳产高产、少用***虫剂的优势,但在其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之前,仍应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D.如果安全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我国的传统农业将可能向现代农业跨越,进而找到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的新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6一8题。
何为虚拟型的文化?首先我们来看波德里亚关于模拟和仿像的理论。在他看来,模仿是再现存在的东西,而模拟则是臆造尚不存在的东西。前者意味着对真实的再现,后者意味着虚拟的事物;模仿是确证现实原则,因为真假之间的差异很明显,模拟则相反,它“威胁到真与假、真实与想像物之间的区别”。
那么,什么才是模拟性的仿像呢?波德里亚认为,仿像就是没有原本的可以无限复制的形象,它没有模仿的特定所指,纯然是一个自我的指涉的自足符号世界。典型的仿像就是迪斯尼乐园。“问题不再是真实的虚假再现(意识形态),而是遮蔽了真实因而不再真实这一事实,所以这是一个挽救现实原则的问题。”由于我们越来越依赖于媒介,人为的形象符号成为我们接触世界的主要方式,表征比现实本身更为重要。这就导致了更加严峻的问题:形象和形象所表现的真实之间的界限断裂了。
依据波德里亚的看法,这样的状况并不是德波所说的景象社会,也不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社会,而是一个模拟(虚拟)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经历将终结,主体也将消失,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领域面临终结的结局。他所描述的是虚拟的文化,虽有过激之嫌,却也道出了当代真实情境。结合波德里亚的看法,模仿的文化乃是接近现实的文化,复制的文化与现实拉开了距离,而虚拟的文化则与现实的关系断裂了。换言之,符号不再作为实在世界的再现和表征,其指涉物与实在世界无关或相距甚远。这就意味着,当代艺术家不同于传统和复制时代的艺术家,他们更多地遭遇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由电视、电影、广告、互联网、电脑、超文本、多媒体等新的技术手段构成的世界。
科幻小说家吉布森在1984年提出了“赛博空间”的概念,在他看来,未来世界将是有多重虚拟现实构成的,随着电脑业的发展,这种虚拟的现实日益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左右着我们的观念和意识形态。另一位法国思想家魏瑞里奥注意到,技术的进步一是导致了时间对空间的征服,二是空前地提高了速度。由于速度的提高,图像传输优于文字阅读,这便导致了深刻的文化转变。电视直播改变了电影将过去延时记录下来的做法,把远处发生的事情同时呈出现出来,使写作这种古老的方式变得过时了。
魏瑞里奥坚信,真实的速度会导致一种虚拟的速度出现,因而时间被都市化了,这种都市化进一步产生了个体身体的“都市化”,个体的社会交往可以进入各种界面,从电脑键盘、屏幕,到数据手套和数据服等。整个世界在瞬间被远程地呈现出来,而关于这个世界的幻想也毫无限制地迅速传播开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灾难性的图景:个体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被接收器、传感器和其他远距探测器所控制。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23期《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一文,作者周宪)
6.下列关于“模拟性的仿像”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模拟性的仿像”就是模仿客观存在物而塑造的具有特定内涵并可以无限复制的符号性形象。
B.“模拟性的仿像”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根据主观想象塑造的与真实无关或相距甚远的形象。
C.“模拟性的仿像”不是模仿某一具体物象而是以对客观世界的概括理解为基础进行模仿而塑造的形象。
D.“模拟性的仿像”就是主观想象的可以无限复制的具有特定内涵且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形象。
7.对第二段中“这是一个挽救现实原则的问题”这句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虚拟型的文化”可以为人类提供克服社会危机、拯救现实的方针、策略和准则。
B.“虚拟型的文化”彰显了现实世界存在的诸多问题,昭示了拯救现实的必要性。
C.“虚拟型的文化”的模拟方式可以弥补传统现实主义方式的不足,解决其问题。
D.“虚拟型的文化”的特征之一是难以分清其形象与真实的界限,而这将导致现实问题。
8.根据原文,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
A.虚拟社会的艺术家不同于传统和复制时代的艺术家,他们更多地遭遇一个由电视、广告、互联网、超文本、多媒体等新的技术手段构成的世界,从而能够获得更强的写实能力和更大的创作自由。
B.吉布森在1984年提出了“赛博空间”的概念,指出未来世界将是虚拟的而非真实的,随着电脑业的发展,这种虚拟的现实日益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左右着我们的观念和意识形态。
C.在法国思想家魏瑞里奥看来,虚拟社会形成的原因在于技术的进步,这使得速度空前提高,图像传输优于文字阅读,最终导致了深刻的文化转变乃至使写作这种古老的方式变得过时。
D.魏瑞里奥坚信,真实的速度会导致一种虚拟的速度出现,个体的社会交往因此而可以进入各种界面,从电脑键盘、屏幕,到数据手套和数据服等,这就拓展了个人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年   感   —时间小札之一
①钟声一响,已入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夺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教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②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③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革”的年代,整日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没有什么。
④但在有的地方,却是重重的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下班的铃声突然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它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在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悠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而当我一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时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是要过的。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个年头的岁末。我怅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划下了一笔。
⑤想来孔夫子把四十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然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的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来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已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做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就是最合算的。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了生命的交易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轰轰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吸饱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苦寂变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真无义: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一分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了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酌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了胜利。
⑥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的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
1986年2月6日
16.作者为什么说“年”是个“教我无可奈何的家伙”?请分条归纳。(4分)
17.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请分条概括“浅浅的一痕”的具体内容。(6分)(不超过40字)
18.作者在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的不惑了”?(4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第三段中说“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地赶走了” 说明“这许多岁月”浪费了我的生命,我只有暗暗地诅咒。
B.在第四段作者说“我怅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怅然”表明作者对时间的无情流逝有如失恋一般的绝望的痛苦。
C.在第四段作者说“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这里用“绿波”和“水”比喻,表明我对时间的渴求和珍惜。
D.作者结尾用“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这两个问句感叹自己年老无成,巧妙诅咒“年”这个无可奈何的家伙。
E.作者在第五段中提到“乱轰轰的日子”“那寒夜的苦寂”既照应了第三段的有关内容,也表明了作者对过去“赔了生命的交易”的后悔心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父爱无价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和他那年轻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艺术品。他们一起环游世界,并且只把最好的艺术珍品添加进他们的收藏品中去。它们被挂在他们家中的墙上,装饰门庭。当这位日渐衰老的鳏夫看着他那惟一的儿子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品收藏家的时候,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尤其令他引以自豪的是,当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收藏家进行交易时儿子那高超的鉴赏力以及敏锐的生意头脑。
那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因此,这个年轻人离开了家,奔赴前线,为国而战。才过了短短的几个星期,这位老人就收到了一封电报,说他那至爱的儿子牺牲了。心神狂乱的老人孤独寂寞地独自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神情沮丧的老人。他打开房门,看见一位手里提着一个非常大的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
士兵向老人自我介绍道:“我是您儿子的一位朋友。我有一些东西要给您看。”
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露出一张纸。他轻轻地把它展开,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的正是他那至爱的儿子。虽然,这幅画不是出自一位天才画家之手,自然也称不上是天才之作,但是它对那个年轻人脸部的细节特征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
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他最为珍贵的财产,它使得他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无价珍品的兴趣也黯然失色。他还经常对邻居们说,这幅画是他迄今为止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春天到了。可是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所有的绘画珍品将在新的圣诞节那天拿出来拍卖。
圣诞节终于到了。那些艺术品收藏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了拍卖现场,热切地盼望着竞买那些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绘画珍品。
拍卖会由拍卖一件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上都没有的绘画作品开始。它就是那个老人儿子的肖像画。拍卖师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的底价,但是会场里却像死一般沉寂。
“有谁愿意出价100美元买下这幅画吗?”拍卖师问道。
仍旧没有人说话。又过了一会儿,从拍卖厅的最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谁要买那幅画啊?它只不过是他儿子的肖像画。快把那些珍品拿出来拍卖吧!”
顿时,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
“不,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拍卖师答道,“现在,谁愿意买下他儿子的肖像画?”
最后,老人一个并不富有的朋友说话了:“10美元你愿意卖吗?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买下它了。”
“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拍卖厅里越发安静下来。片刻之后,他喊道:“10美元一次,10美元二次……好,成交!”
拍卖槌重重地落了下来。顿时,拍卖厅里人声鼎沸,庆贺声不绝于耳,有人叫道:“现在,我们可以竞买那些珍品了吧!”
此刻,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观众,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按照这位老人,当然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儿子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小题1:第一自然段提供的信息,对小说情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是一位富有的且日益衰老的鳏夫
B.儿子是一位具有生意头脑的收藏家。
C.父亲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D.父子俩热衷于收藏世上最好的美术品
小题2: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4分)
小题4: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