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数字图书革命影响深远书籍进入数字世界不是用像素代替油墨这么简单的一回事。我们阅读、写作和出售书籍的方式可能由此发生深远变化。买书将变...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数字图书革命影响深远
书籍进入数字世界不是用像素代替油墨这么简单的一回事。我们阅读、写作和出售书籍的方式可能由此发生深远变化。买书将变得更加容易,但与此同时,停止阅读书籍也将变得更加容易。书籍的海洋将触手可及,阅读这一原本独自一人进行的活动将更加社会化。作者和出版商将有机会卖出更多不出名的书籍。但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500多年来一直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一些重要特性将受到削弱。
数字图书革命有着远大前途和巨大机遇。
能够即时搜索数以百万计的书籍将使找到所需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观点将由此扩散,创新将由此激增。
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建立起一个包括自己所有藏书在内的虚拟图书馆,其中将有你阅读过的每一本书——儿提时代,少年时代,上大学时,成年以后。这个图书馆中的每一个字都可以方便地被搜索到。这将对学术研究产生无法估量的重大影响。
亚马逊网站的数据显示,在使用了电子阅览器“Kindle”后,人们购买的书籍比以前多得多。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不管你去哪儿,书店都跟在你身边。一个朋友随便提到了某本书,你掏出“Kindle”,瞧,这本书就归你了。以前,你还得记下书名,等下次去书店时再买。
对图书销售而言,容量无限的随身书店是个好消息。对知识的传播而言,也许也是个好消息。但对注意力这一21世纪最有限的资源来说,却未必是个好消息。
实体书依然是集中注意力的逐行阅读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区。在线阅读时,你一会儿看看博客,一会儿收发电子邮件,一会儿又浏览电子版的《纽约客》杂志。而当你手中拿着一本实体书坐下来时,自然而然就不会分散注意力了。
因此,我担心读书的最大乐趣之一(完全沉浸于另一个世界)将受到削弱。我们可能会像读杂志和报纸那样读书:这儿看看,那儿翻翻。
将书籍放在网上还会改变我们寻找书籍和讨论书籍的方式。书籍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数字文本的世界,因此,它们也将经历网页15年来所经历的转变。读者会将书中给自己启发或让自己生气的章节摘出来,公开予以评论。可以将其设想为一个永久性的全球读书会。你知道,在你读书时,随时都可以与他人就你所阅读的段落甚至句子进行对话。
搜索能吸引新读者这一事实无疑也将改变作者写书的方式。作者和出版商将开始考虑单独某一页或某一章节在谷歌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情况。
从经济角度而言,电子书也可能改变阅读和写作的惯例。销售电子书意味着,向潜在购买者提供“免费样品”以吸引他们购买整本书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例如,“Kindle”阅览器允许读者免费下载很多书籍的第一章内容。
不难想像,在这种新情况下,书籍的序言将发生何种变化。目前,写序言时的假设是,人们已经买下了这本书。将来,当序言是“免费赠送”时,情况就不同了。序言要用来吸引读者购买整本书。
至于非小说类书籍和短篇小说集,将出现“点菜式”的定价,就像如今市场上数字音乐的定价方式。读者可以花99美分购买某一章节,就像现在可以购买一首单曲一样。
(选自《消息参考》2009年4月22日)
小题1:作者说“对注意力这一21世纪有限的资源来说,却未必是个好消息”的原因是(   )
A.逐行阅读的实体书将成为“濒危物种”。
B.在线阅读的方式很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C.人们会完全沉浸于内容丰富的网络世界。
D.读书会变得像读杂志和报纸那样没有目的性。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数字图书革命造成的影响远比像素代替油墨要广泛而深远得多。
B.数字图书革命会更有利于观点的传播和阅读方式的创新。
C.将来可以先向潜在购买者提供电子版“免费样品”以吸引他们购买实体书。
D.销售电子书籍时都可以采用“点菜式”的定价并能像现在卖一首单曲一样销售。
小题3:结合全文,请分条概述“数字图书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6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1)以往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一些重要特性将会被削弱。(2)能够即时搜索大量的书籍并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3)将对学术研究产生无法估量的重大影响。(4)读书时可以随时就某些段落或句子与他人进行对话。(答对一条给2分,答对三条即可给满分。)
解析

小题1:B(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读实体书不会分散注意力”这一意思。)
小题2:A(B“创新将由此激增”中的“创新”并不是指阅读方式的创新。C不是吸引他们购买实体书,而是购买电子书。D“点菜式”定价只限于某些书籍,而不是全部。)
小题3: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数字图书革命影响深远书籍进入数字世界不是用像素代替油墨这么简单的一回事。我们阅读、写作和出售书籍的方式可能由此发生深远变化。买书将变】;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物入侵:人类社会的另一巨大威胁
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种物种称为本地种。外来种或称非本地种,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的但被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当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时,多数无法正常生存,需要人类特别管护才能维持,但有少数物种到新生境后不仅可以自然生存,而且快速生长繁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这就成了入侵种。入侵种有别于普通外来种的最大特征是它对本地生态系统带来的“入侵”后果。一个入侵种的形成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而且外来入侵物种在原产地没有对当地原有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在多种控制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与当地原有生物处于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但当它们来到新生境后,犹如脱缰之马,摆脱了原来的束缚,尽可能利用新生境资源,挤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资源,构成危害。
能造成入侵的外来物种都具有一些类似的特点。它们的生态适应能力强。许多外来物种适宜生存的范围非常广,有的可以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有的可抵御干旱、低温、污染等不利环境。它们的繁殖能力强。入侵种能产生大量的后代,或繁殖世代较短,甚至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传播能力也是它们的一大法宝,可借助各种各样的力量进入新环境。
外来种的入侵是多渠道、层层攻入的,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危及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如果不注意生态效益,就会造成生物入侵的严重后果。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的增加,许多外来物种常常搭乘人类的“顺风车”,作为“偷渡者”进入新环境。此外,外来入侵生物可以通过风力、水流,以及鸟类等动物的传播自然传入。需要说明的是,外来有害生物也许并不是只通过一种途径传入,可能由两种或多种途径交叉传入,在时间上并非只有一次传入,可能是两次或多次。由此可见,多途径、多次数的传入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定居和扩散的可能性。
在人类文明史上,物种的引进曾推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世界面貌并造福人类社会。餐桌上美味可口的“洋庄稼”,公园里姹紫嫣红的外来花木,动物园里形态各异的外来动物,林林总总的外来生物,为我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然而,外来物种却是一把“双刃刀”,也常常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1.下列对“生物入侵”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生物入侵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的物种被人类活动所直接引入。
B.生物入侵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的物种被人类活动所直接或间接引入。
C.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中可以自然生存并且生长繁衍。
D.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后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2.选出属于入侵种共同特点的一项
A.繁殖世代较短。
B.可抵御干旱、低温、污染等不利环境。
C.传播能力强。
D.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
3.下列对“一个入侵种的形成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并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不存在。
B.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并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
C.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时,多数无法正常生存。
D.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时,需要人类特别管护才能生长。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物种没有了原产地各种生态因素的制约,必然会反客为主,形成对新生境产生很大危害的入侵种。
B.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因可能是生物入侵。
C.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的严重后果。
D.从外来入侵种的原产地把抑制它的天敌引进来,就有可能消除生物入侵的危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不同的花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渗入其中,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民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由单幅剪纸组成的窗花图案,常见的题材有"吉祥喜庆"、"五谷丰登"、"贵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或传统故事,还有一些表现动物、神仙、花卉等与节庆有关的内容。它们虚实相生、简练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要。比如旧式窗格多,便有"窗越"(越过窗格的窗花)与"气眼"(窗户糊纸时留一孔,贴此窗花以便透气)等品种,虽然灵巧又优美,但在当今宽大的玻璃窗上则不再有用武之地。再比如现代妇女多有社会职业,不善针线,作为刺绣用的剪纸"花样子"也就逐渐绝迹。而且,旧剪纸模式较为单一,花样已显陈旧,如果总是"门花"一对,"肥猪拱门",千载不变,便很难与现代家庭的气息和谐起来。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便要消亡,若能顺时应变, 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④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尤其时下人们切盼富有,剪纸艺术投其所好,契合其心态,注重盼富、图利、求吉和祈安的内涵。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这也是目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审关心理上的反映。此外,新剪纸增加了生肖内容的画面,龙蛇马羊,年年更换,甚至将传统的"马上进宝"图案也改为相应的生肖属相。比如今年是鸡年,便是"金鸡进财";明年是狗年,便改成小狗拉着装满财宝的车子跑来,成了"爱犬送宝"了。这种生肖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⑤新剪纸的另一特征,是借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年兴起的国画样式的剪纸,从形式(中堂、条幅、扇面等)到内容(花鸟、人物、山水等),类似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特别是在贴年画的传统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缸鱼、门神、婴戏娃娃等,这些工艺精关的剪纸就容易被接受,甚至招人喜爱。
  ⑥新剪纸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新剪纸不仅雕刻要求精工,有的细若发丝,曲若流水,千变万化,而且以大红和金色的纸张为主要材料,配以彩纸衬托,艳丽多彩,益显华贵。在设计上融入现代工艺设计趣味,具有时代性,与现代家庭的室内装潢能够协调起来。那些高档和豪华类型的剪纸,不仅平添节庆气氛,更增加了室内的富丽感,受到现代家庭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特别是年年都有一大批新图样出现,加上彩色剪纸和"梅兰竹菊"等类似文人画的幽雅题材的画面,这对人们就更有吸引力了。
  1.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2分)
  A. 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         B.社会艺术情趣的需求
  C.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         D.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剪纸艺术遍及我国城镇乡村的主要原因是表现了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
  B.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的题材是由于当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C.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D.传统剪纸中的窗花如"窗越"、"气眼"等,已难以适应当今民居的窗户结构。
  E.第③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题材,阐述了传统剪纸需要革新的原因。
  F.生肖属相是传统剪纸艺术的主要题材,如"金鸡进财",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3.通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3分)
(1)                                                                               
(2)
  4.从全文看,民间剪纸在两方面"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  (3分)
  内容:
  形式:
  5.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春雨 (节选)
梁遇春
①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因此也略带了一些人的气味,不像好天气时候那样望着阳光,盛气凌人地大踏步走着,颇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们,黯淡的日子可说是他们惟一光荣的时光。苍穹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他们觉到四围都是同情的空气。斗室中默坐着,想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浪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洁净的白莲花了。“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朋友倒上一杯热茶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心境。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很可以象征我们孑立人间,尝尽辛酸,远望来日大难的气概,真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阑干,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田园,泪眼里仿佛模糊辨出龙钟的父老蹒跚走着,或者只瞧见几根靠在破壁上的拐杖的影子。所谓生活术恐怕就在于怎么样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罢。无论是风雨横来,无论是澄江一练,始终好像惦记着一个花一般的家乡,那可说就是生平理想的结晶,蕴在心头的诗情;可是同时还能够认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的步骤,不管这个异地的人们是多么残酷,不管这个他乡的水土是多么不惯,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好似狂风中的老树。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仿佛楼前的春雨,悄悄下着,遮住耀目的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
②可是春雨有时也凶猛得可以,风驰电掣,从高山倾泻下来也似的,万紫千红,都付诸流水,看起来好像是煞风景的,也许是别有怀抱罢。生平性急,一二知交常常焦急万分地苦口劝我,可是暗室扪心,自信绝不是追逐事功的人,不过对于纷纷扰扰的劳生却常感到厌倦,所谓性急无非是疲累的反响罢。有时我却极有耐心,好像废殿上的玻璃瓦,一任他风吹雨打,霜蚀日晒,总是那样子痴痴地望着空旷的青天。我虽然不会跳出人海的波澜,但是拳拳之意自己也略知一二,大概摆动于焦躁与倦怠之间,总以无可奈何天为中心罢。所以我虽然爱蒙蒙茸茸的细雨,我也爱大刀阔斧的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雾,使我们想起也许此后永无风恬日美的光阴了,也许老是一阵一阵的暴雨,将人世哀乐的踪迹都漂到大海里去,白浪一翻,什么渣滓也看不出了。
③可是最妙的境界恐怕是尺牍里面那句烂调,所谓“春雨缠绵”罢。一连下了十几天的梅雨,好像再也不会晴了,可是时时刻刻都有晴朗的可能。有时天上现出一大片的澄蓝,雨脚也慢慢收束了,忽然间又重新点滴凄清起来,那种捉摸不到,万分别扭的神情真可以做这个哑谜一般的人生的象征。记得十几年前每当连朝春雨的时候,常常剪纸作和尚形状,把他倒贴在水缸旁边,意思是叫老天不要再下雨了,虽然看到院子里雨脚下一粒一粒新生的水泡我总觉到无限的欣欢。可是那时我对于春雨的情趣是不知不觉之间领略到的,并没有凝神去寻找,等到知道怎么样去欣赏恬适的雨声时候,我却老在干燥的此地做客,单是夏天回去,看看无聊的骤雨,过一过雨瘾罢了。因此“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快乐当面错过,从我指尖上滑走了。但是我始终喜欢冥想春雨,也许因为我对于自己的愁绪很有顾惜爱抚的意思;我常常把陶诗改过来,向自己说道:“衣沾不足惜,但愿恨无违。”我会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罢。
——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春雨》
注:梁遇春(1904—1932),现代小品文作家。
小题1:“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作者描述了哪些愉快的情形?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生平性急”,“有时我却极有耐心”。作者的这两种心境是不是相矛盾?理由是什么?(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认为春雨缠绵是“最妙的境界”?(4分)
小题4:文章以“我会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罢。”结尾,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用意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榜样
秦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挺疑惑地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安排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这破村?
  因为学校里少了老师。
  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泡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地发慌: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许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说是学校,其实不过是一座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边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也就一个老师,教了快四十年了。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用沾了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亲见面,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嘟囔:上了大学又怎啦,还不照样回家种地……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跑了几天,来报到的孩子没见增多。倒是县教委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
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15字)(5分)
小题2:父亲与峰子交谈时各有其心理活动?请对父亲的心理活动作简要梳理概括。(6分)
小题3:这篇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形成了哪些对比?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赏析。(6分)
小题4:秋天开学,“报到的学生竟暴减”,有分析文章认为这暴露了“村里人骨子中的那种忽视知识和轻视知识的顽劣本质” 。请就村里人弃学的行为和这则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
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一一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
B.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
C.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D.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
来。
小题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 展
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C.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
D.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小题3:本文认为项羽输给刘邦是有道理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理由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