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生命中的碧伞红灯①《红楼梦》中,一个秋雨的黄昏,去看过黛玉的贾宝玉披蓑戴笠,穿过沁芳桥亭,回到自己的住处。这本是大观园中极平常的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生命中的碧伞红灯
①《红楼梦》中,一个秋雨的黄昏,去看过黛玉的贾宝玉披蓑戴笠,穿过沁芳桥亭,回到自己的住处。这本是大观园中极平常的一个情景。而那一日,侍奉左右的丫鬟撑碧伞,执红灯,在细雨的暮霭中,款步走过小桥。就是这一碧伞,一红灯,使整幅画面意境顿生,平添了无限情趣。
②一种生活,如果我们逃避不了,就想着为它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我们改变不了生活的境遇,却可以改变生活的方式;我们无法左右一生的命运,却可以主宰一天的心情。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碧伞红灯,它可以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觅到富有趣味的闲适,在枯燥的内心中安享盎然蓬勃的恬淡。
⑧2005年“感动中国新闻人物”邰丽华,两岁的时候就双耳失聪。舞蹈,是她与世界沟通和对话的桥梁。在人生的舞台上,她用自己的双臂诠释着生命的蓬勃,勾勒出人性的高洁。她说,假如上帝给她三天听力,她将仔细聆听伴随她这么多年的舞曲和父母关爱的声音。这个世界上,只有时时懂得对生活感恩的人,才会真正找到精神上富庶的归宿。
④一片云彩随风飘了过来,在大地上投射下一块阴影。一位在田间干活儿的老农,备感清爽。
他说,多好的一片云彩,如果总待在天上该多好啊。在池塘里玩耍的一群孩子,却感觉到一阵的阴冷。他们呆呆地望着天空,心里想,云彩啊,你什么时候才会走呢?
⑤又一阵风来,云彩散了,随之而去的,还有老农的舒适以及孩子们的苦闷。
⑥同样,时间的风一吹,什么也都会散去的。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也没有不尽的痛苦,有的只是永恒的精神和创造
⑦有些东西是挽留不住的。这正如落在春天的雪。初看那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遮蔽得漫天都是。可一落到地上,很快就春色三分,一分泥土,一分流水,一分烟女了。
⑧财富留不住,千金终有散去的时候;容颜留不住,美人终有迟暮的时候。不要把智慧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留不住的东西上,那可能会让你的人生颗粒无收。
⑨然而,你给人留下的印象可以留得住,你给人传诵的口碑可以留得住,你给人留下的温暖可以留得住。你不在的时候,还有人传唱你,那一定是你把芬芳留在这个世界上了。于是人们口齿生香,津津乐道。
⑩给自己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你的生命将               !给生活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那时候,满世界将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马德/文,有改动)
小题1:本文题目中的“碧伞红灯”既指现实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指                   
小题2:根据全文内容,概述为自己添加“碧伞红灯”的意义。(不少于两点)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也没有不尽的痛苦,有的只是永恒的精神和创造”,根据第③段内容,邰丽华的事例中所表现出来的“永恒的精神和创造”指的是什么? 
                                                                       
小题4: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全第⑩段的内容,注意与上下文的有机联系。
给自己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你的生命将                       
答案
小题:生活中的感恩之情、积极心态和创造精神。小题:(1)点缀平凡生活,增添生活的情趣;(2)在痛苦和不幸的生活境遇中找到精神上富庶的归宿;(3)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同时,为世界留下宜人的芬芳。(答出其中的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小题:身残志坚,用舞蹈诠释生命的美丽(答“生命的蓬勃\人性的高洁”或其他) 小题:不设统一。示例:因此而绚丽多彩,情趣盎然,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芳香。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生命中的碧伞红灯①《红楼梦》中,一个秋雨的黄昏,去看过黛玉的贾宝玉披蓑戴笠,穿过沁芳桥亭,回到自己的住处。这本是大观园中极平常的一】;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宛如英雄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领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①。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族,是伟大的沉双。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杭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致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巨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这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小题1: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小题2: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
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                                            ”的音乐。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                                                                        
作用:                                                                        
小题4: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  )句赏析:                                                               
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小题5: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以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回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小题1: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
                                                                                        
小题2: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3: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轨迹?
                                                                                      
小题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小草不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主旨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5:探究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40字。
材料一:心理学认为,自卑这一种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格中。
材料二:自卑的最大敌人就是勇于面对自卑的人。
材料三: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张越年少时也曾自卑,现今都有豁达自信的主持风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感悟春天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的诗句。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天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出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唐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小题1: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小题2:从第①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小题3:第②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4:阅读第③段,将其中引用的诗句、诗句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摘录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中,并选取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例诗句,写出喜欢的原因。(要求:最喜欢原因的表述要紧扣诗句要点;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流畅)
读书卡片                     编号:068
引用的诗句
作者
朝代
最喜欢的诗句及其原因
 
 
 
 
 
 
 
 
 
 
小题5:第④段开头写到,“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请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揣摩这句话,谈谈你的感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小题1: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
                                                                               
                                                                                
小题2: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小题3: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为一棵香樟树感谢
这个依山傍水的小镇,有很多香樟树。那天下午,我们在小镇上遇见了其中一棵巨大的香樟树。对于这座小镇来说,这棵香樟树的来历可能太早了。根据记录,那时候,还没有这座小镇子,但香樟树已经在这儿。香樟树目睹了小镇的兴起,衰败,以及再兴起,再衰败,如此循环,都贮存在它的沧桑记忆的年轮中。小镇显然有了这棵树的存在,而有了自已存在的凭据。因此,对于这个闻名江南的小镇来说,这棵巨大的香樟树,是牢固的,不可撼动的,撼动它的一片叶子,都有可能破坏了小镇历史的完整。
但我们是一些外来者,我们慕名来到这个小镇,并非为了小镇上的这棵香樟树。像所有那类游客一样,我们在小镇里不停地游走。我们走过小镇所有街道和巷陌。我们看到临街的烧饼炉里正在烘烤着香脆的烧饼。我们看到芋艿在盐开水里冒着咸咸的气息。我们看到一家竹器铺,年轻的竹匠正在做一只精致的竹盒,这种手艺在小镇仍然代代相传。我们看到溪水从小镇前面流过,石码头上上下下的是提着莱篮米箩洗衣桶忙碌的媳妇和姑娘们。我们看到门楼子边一个悠闲地吸水烟的老人,老人身后是一条长长的过道,幽幽通向里面的天井和木楼。是的,我们看到了小镇全部生活。这样的生活,太简单庸常,不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可是小镇如此呈示的生活形式,毋宁说,因为它的简单和庸常而反过来拒绝我们的眼睛,拒绝我们的心情,甚至拒绝我们的感受力,最后使我们的行走盲目而空洞。作为匆匆过客,我们在这座小镇一无所得。这样,我们就必须遇见这棵生长在小镇中央巨大的香樟树了。这样,我就自觉站到了香樟树的面前。我意识到,这是我们在小镇上一次真实的停留。
因为这样的停留,我在这棵香樟树前暗生虔敬。我想,这棵千年巨树,一定是小镇的神癌。在神癌一样的香樟树下,我的虔敬让我在它面前的站立成为了一种仪式。想起来,这之前我也曾对某一棵树表示过自已的虔敬。那是和友人一起在荒风雪岭之上,面对一棵孤独肃杀的山榉的惊悚;与现在相比,我对这棵香樟树的虔敬,却是一种安静中的亲切之意。现在我要从这棵香樟树的根部,看它的根脉深入泥土中的所有走向;我要抚摸着它的主干,仔细辨认上面的每一道纹路,每一处虬结,我要仰起头,倾听树枝上每一片叶子发出的簌簌语声,然后,我还想进一步知道,这棵树生长经过了多少岁月,多少岁月中它的生长对于小镇怎样的庇佑。我相信,在有了这座小镇以后,这棵香樟树后面一定有一座叫做“社”的祠祈之所。人们愿意这棵树像土谷神一样,保护他们的生活,并给他们带来俗世的幸福。这就是说,小镇的生活后面,实际上一直隐藏着一种超然的灵性力量,这个灵性力量的象征和负载者就是这棵香樟树。现在,叫做“社”的祠祈之所,已经因时而废,可是看不见的岁月深处,这棵香樟树仍以它巨大的生长,和千年修练的灵性,将福祉源源不断降临于小镇。因此,我们看到的小镇上的日常生活,它蕴含的内容和意义、实际上远远超出我们的肤浅之见。于是,我知道,这棵香樟树的长久存在,并不是偶然的。由于小镇时时刻刻的依赖,它将永远保持着一种庇佑者的神信,给予小镇平安,给予小镇兴旺,给予小镇阳光与雨水,给予小镇繁衍和绵绵生息。什么叫做日常的幸福,这就叫日常的幸福。
为了这个关于幸福生活的想法能够成立,并且能够传递给我远方的亲人,我在此时此刻虔敬的站立中,对小镇这棵巨大的香樟树充满了谢意。
小题1:香樟树对于“小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联系全文,分两点说明其中的原因。
                                                                               
                                                                                
小题2:任选两句,说说你对加横线词语或者短语的理解。
(1)因为它的简单和庸常而反过来拒绝我们的眼睛,拒绝我们的心情,甚至拒绝我们的感受力。
                                                                               
                                                                                
(2)这个灵性力量的象征和负载者就是这棵香樟树。
                                                                               
                                                                                
(3)我们看到的小镇的日常生活,它蕴含的内容和意义,实际上远远超出我们的肤浅之见
                                                                               
                                                                                
小题3:作者对香樟树的态度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小题4:结合你对幸福的认识,说说你对文中幸福生活的看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