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妈  嫂黄自林嫂子是村里娇小俊秀的妹子。我们弟妹几个和积劳成疾的爸妈是一张沉重的铁犁,只哥哥一个人拖着。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妈  嫂
黄自林
嫂子是村里娇小俊秀的妹子。我们弟妹几个和积劳成疾的爸妈是一张沉重的铁犁,只哥哥一个人拖着。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村里人劝嫂子,说嫂子肯定会被拖累死的。
  嫂子出嫁那天,她的哭嫁歌唱得又多又好,亲戚大多都被嫂子唱哭了。那时候二角钱一碗米粉,嫂子竟然挣了三十四元三角哭嫁利市钱。村里的哭嫁女没谁能挣到嫂子的一半。
  嫂子嫁来的第三天就是九月开学。两个姐姐读初中,二哥三哥读小学。家里没钱也没值钱的东西,嫂子一分不留地拿出她的哭嫁钱,又拿出陪嫁的几匹的确良蓝布,为我们几个一人缝制了一套新衣裳。还差些钱不够,哥和嫂子就去担柴卖,我们几个也去,大大小小七个人排成一长溜儿,好多人替嫂子流泪,她是才过门三天的媳妇呀!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家乡湄河是一条养人的河。嫂子让我哥在河里捕鱼,她去圩上卖。清早晨雾未散,嫂子就在河边望我哥的竹排,夜里又挑一盏渔灯坐排尾为我哥壮胆。每当捕到一只值钱的鳖或一条河鳗,一家人都要高兴许久。嫂子出奇的倔强,明日分娩,今天还挑一担红薯苗上岭种红薯。嫂子虽苦虽累,却没病,祖宗保佑我嫂子不会倒下。
  没几年,多病的妈妈就去世了。村里有个习俗,在妈妈灵前焚一根竹筷,竹筷倒向谁,妈就最疼谁。我们一齐围着竹筷跪,结果竹筷旋了一圈儿后,倒向了嫂子。妈妈心里有杆秤,嫂子在妈妈心里的分量比谁都重。嫂子哭着向妈妈磕了无数个响头,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冬去春来一晃十年,姐姐和哥哥得益于嫂子也得益于苦难,上了中专、大学。嫂子的青春年华也为我们耗尽了。嫂子老了,我们长大了。
  我们不知怎样称呼我们的嫂子。村里所有的嫂子没人能及我嫂子的零头。嫂子像妈像姐,嫂子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永远不可能分开。
  姐姐从卫校毕业出来工作的那年,有一天,姐姐回来,一进家门看见嫂子的身影,就喊“妈——”嫂子回头看,姐姐才看清是嫂子。姐姐又喊:“嫂——”在这一瞬间,积聚在姐心头多年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姐姐紧紧地搂住嫂子叫:“妈嫂——”姐姐一连叫了几声“妈嫂”。姐姐说:“妈嫂我毕业了,我工作了,就有钱了,您的苦日子也就到头了。”嫂子笑着哭了,说:“我知道的。”
  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我们像敬重我们的父母一样敬重我们的嫂子。作为回报,我们会使才三十多岁的嫂子不再受苦,我们保证。
村里人现在才说嫂子有眼力。嫂子说:“那时,尽管很饿,但他们是村里惟一不偷人家东西吃的一家人,他们的骨气可贵哩!”
小题1:本来,“妈”与“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说为何以“妈嫂”为题?
小题2:小说中同样写人物的“哭”,却带有各自丰富的心理世界,体味下面“哭”所蕴涵的心理活动。
①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②嫂子笑着哭了,说:“我知道的。”
小题3:“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嫂子做出这样的选择,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哪些代价?
小题4:“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你认为这家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题目为妈嫂,其意思就是像妈妈一样的嫂子。像妈妈一样,表现了嫂子有慈母般的心肠,也表现了我们对嫂子深切的敬爱之情。
小题:①妈妈的“哭”,是对嫂子的疼爱,更是一种感激。②嫂子的“哭”,是对姐姐叫她“妈”的一种感动,更是把姐姐培养成功的一种欣慰。
小题:其根本原因是她知道我们一家人有可贵的骨气。她把自己的哭嫁钱和陪嫁的的确良蓝布拿出来给我们当学费、缝制衣服。忘我地付出,为整个家、为我们耗尽了青春年华,变老了。
小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但在回答时,不能抛开原文。我们兄弟姐妹们在嫂子的付出与帮助下,不仅渡过了难关,都长大成人了,而且都学有所成。我们一家人彼此关爱,和睦相处,亲情融融。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妈  嫂黄自林嫂子是村里娇小俊秀的妹子。我们弟妹几个和积劳成疾的爸妈是一张沉重的铁犁,只哥哥一个人拖着。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 民 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 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 民 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
王利发 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 警 走!滚!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 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
巡 警 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
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
王利发 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 警 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 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 警 (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
巡 警 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大 兵 屌!
巡 警 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 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 警 (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 兵 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 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
大 兵 屌!揍他个小舅子!
巡 警 快!再添点!
王利发 (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 兵 屌!(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巡 警 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 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 警 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
王利发 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巡 警 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王利发 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
小题1:分别从难民、巡警、大兵三个方面概括故事内容并指出社会状况。
小题2:简要分析巡警这个人物形象。
小题3:对下面两句舞台说明,结合人物形象进行解释。
  a.大 兵 屌!(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b.王利发 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节选自《父亲不写信》
“第2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陈独秀曾说过,在新文化运动中,“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陈独秀不仅肯定了蔡元培是其时三位最主要的主持者之一,而且也肯定了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独具个性。
新文化运动虽肇端于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刊,但它真正得以发抒,并进而掀起洪波巨澜,却是始于1917年初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将陈独秀诸人及《新青年》引进学校。“五四”前的蔡元培,没有直接介入新旧派的论战,甚至也没有发表过直接表态支持新文化运动的文章;但他却顶住了旧势力攻击所谓“覆孔孟、铲伦常”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勇敢地保护了陈独秀诸人。人所周知的蔡元培著名的分别致《公言报》和林琴南的公开信,以及他为保护陈独秀不惜拍案而起,反映了这一点。惟其如此,梁漱溟以下的论断便自有其合理性:“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足见,“五四”前的蔡元培,其主要的贡献之一,便在于充当了新文化运动的庇护人。
值得注意的是,1920年初蔡元培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短文《洪水与猛兽》。他将新思潮即新文化运动形象地比作洪水,将军阀比作猛兽,以为中国现状可算是洪水与猛兽斗,“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伏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胡适在发表是文的“附记”中强调,这是“很重要的文字,很可以代表许多人要说而不能说的意思”。罗家伦则称之为“光芒万丈的短文”。笔者以为,是文公开号召支持新思潮以反对军阀,固属难能可贵;但它以洪水比喻新思潮的“洪水”论,同样值得重视。在蔡元培看来,新思潮似滔滔洪水,来势勇猛,把旧日的习惯冲破了;同时,犹如水源太旺了,泛滥岸上,难免冲毁了田庐。对付洪水,禹用导法,使归江河,结果不但无害,且得灌溉之利。对于新思潮,也不能湮,只能导,令其自由发展,自然有益而无害。蔡元培的“洪水”论,耐人寻味:既将新思潮比作洪水,他实际上便是预设了它难免有自己误区的前提;强调“来帮同疏导洪水”,很显然,他也不单是强调支持新思潮的自由发展,而是同时强调了积极引导的必要性。要言之,强调对新思潮即新文化运动要加以积极正面的引导,这是蔡元培“洪水”论的根本取向。
“五四”后的蔡元培接连发表了诸如《新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何谓文化》《东西文化结合》等一系列的文章与演讲,就新文化运动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直抒胸臆。这表明,蔡元培的角色正悄然发生了变化,即由庇护人进而转变为积极和正面引导新文化运动的“疏导洪水”者了。“五四”后,蔡元培对“洪水”即新文化运动的“疏导”,主要表现有三:其一,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其二,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应持分析的态度。其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主张东西文化结合。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所认为《洪水与猛兽》一文的主要意义的一项是
A.该文以洪水喻新思潮,以猛兽喻军阀,以二者的搏斗喻当时中国社会状况。
B.该文公开号召支持新文化运动以反对军阀,确属难能可贵的重要文字。
C.该文认为“洪水”虽冲破了旧习惯但难免有其误区,其思考耐人寻味。
D.该文强调“来帮同疏导洪水”,表明了对新思潮进行积极引导的必要性。
小题2:结合全文来看,蔡元培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独具个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
小题3:蔡元培先生“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应持分析的态度”,请举一实例对本观点进行阐述。120字以内。(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古希腊的石头
冯骥才
①每到一个新地方,首先要去当地的博物馆。只要在那里边呆上半天或一天,很快就会与这个地方“神交”上了。故此,在到达雅典的第二天一早,我便一头扎进举世闻名的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比传说还神奇的英雄时代所特有的光芒照得发亮。  
②我承认,希腊人的文化很对我的胃口。我喜欢他们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与艺术。由于石头上的文化保留得最久,所以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埃及人、玛雅人、巴比伦人以及我们中国人,在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这些深深刻进石头里的文字与图像,顽强又坚韧地表达着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③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石头并非坚不可摧。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永远。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④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厅,我看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虽然只是这么一段残臂,却依然紧握拳头,昂然地向上弯曲着,皮肤下面的血管鼓胀,脉搏在这石臂中有力地跳动。我们无法看见这手臂连接着的雄伟的身躯,但完全可以想见这位男子英雄般的形象。一件古物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历史并不因为它的残缺而缺少什么。残缺,却表现着它的经历,它的命运,它的年龄,还有一种岁月感。岁月感就是时间感。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历史中穿过,它便被一点点地消损与改造,因而便变得古旧、龟裂、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劲、深厚、斑驳和朦胧起来。  
⑤于是一种美出现。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事——复原。
⑥在一座名叫阿雷奥斯·帕果斯的小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雕着神像的纪念碑。由于历时久远,一半已然缺失。石碑上层的三尊神像,只剩下两尊,都已经失去了头颅,可是他们依然气宇轩昂地坐在深凹的洞窟里。这时,使我惊讶的是,它竟像是两尊佛像。与敦煌和云岗中那些北魏与西魏的佛像酷似!如果我们将两个佛头安装上去,也会十分和谐的!于是,它叫我神驰万里,一下子感到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希腊人在犍陀罗为原本没有偶像崇拜的印度人雕刻佛像,再到佛教东渐与中国化的历史——陡然地掉转过头,五彩缤纷地扑面而来。 
⑦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由此,我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 
⑧我便到处去寻访古老的文化的石头,从那一片片石头的遗址中找到时光隧道的入口,钻进去。
⑨然而,我发现希腊到处全是这种石头。从德尔菲的太阳神庙到苏纽的海神庙,从埃皮达洛夫洛斯的露天剧场到迈锡尼的损毁的城堡,它们简直全是巨大的石头的世界。可是这些石头早已经老了。它们残缺和发黑,成片地散布在宽展的山坡或起伏的丘陵上。数千年前,它们曾是堆满财富的王城,聆听神谕的圣坛或人间英雄们竞技的场所。  
⑩尽管无情的历史遗弃它,有心的希腊人却无比珍惜它。他们保护这些遗址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十分奇特,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一棵石柱在一千年前倒在哪里,今天绝不去把它扶立起来,因为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就是不更改历史。当然他们又不是对这些先人的创造不理不管。常常会有一些“文物医生”拿着针管来,为一些正在开裂的石头注射加固剂,或者定期清洗现代工业造成的酸雨给这些石头带来的污迹。他们做得小心翼翼,好像这些石头在他们手中依然是活着的需要呵护的生命。  
(11)他们使我们认识到,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们犹然带着昔时的气息。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龄的刻度。认识到这些,便会感到我们已身在历史中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  
(12)迈锡尼遗址给人的感受真是一种震撼。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废墟,被时光磨砺得分外粗糙的巨大的石块与齐腰的荒草混在一起。然而,正是这种历史的原生态,才确切地保留着它最后毁灭于战火时惊人的景象。  
(13)今天,入夜后如果我们在遗址点上篝火,我们的想象还会进入那场以情***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中去。于是我想,如果把迈锡尼交给我们——我们是不是要把迈锡尼散乱的石头好好“整顿”一番,摆放得整整齐齐;再将倾毁的城墙重新砌起来;甚至突发奇想,像大声呼喊着“修复圆明园”一样,把迈锡尼复原一新。如若这样,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离而去
 
 
 
 
 
 
 
 
 
 
 
 
 
 
 
 
 
 
 
 
(14) 这是希腊人给我们的启示。
(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8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2分)
答:历史的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在第(11)自然段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阅读第⑥到(13)自然段,说说作者发现了哪些非同寻常的细节?感受到了哪些历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作者在文中第(13)自然段设想了“我们”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在第(14)自然段空格内填写一句话,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能概括启示,不超过20字。(2分)
 
 
 
 
 
 
 
 
 
 
 
 
 
 
 
 
 
 
 
 

 
小题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文中第4自然段进行赏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应有自己的坐标轴
●[日]池田大作/文
①大地有地图,海洋有海图,在纵向坐标轴及横向坐标轴中,可以找出自己的位置,决定准确的方向。那么人生之旅又如何呢?
②斯托夫人写出刻画农奴制悲惨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在她四十岁的时候。但创作这部小说的出发点,据说是她二十一岁的时候。
③那是她从东部迁到与南部搭界的辛辛那提来时的事。当时她实际看到了买卖奴隶的可怕景况,这个体验成了她写作的动机。
④“奴隶法,对我来说,是难以置信的、令人吃惊的和可悲的。如能把这个罪行和不幸沉入大海,那么我会愿意和它一同沉入海底。”
⑤“一想到我国的人们在对待奴隶问题上的残酷和非正义,我的心就痛苦得几乎破碎……”从这样深刻的思想出发,她终于在四十岁时拿起了笔。这样,她给反对奴隶制的美国舆论点燃了熊熊烈火。作品引起了极大反响,甚至被认为是造成后来决定美国社会结构的南北战争的起因。据说第十六任总统林肯也接见了斯托夫人,并说过这样的话:“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
⑥的确,斯托夫人在社会上只是一个藐小的存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但是,她的人道主义的勇敢信念,构成了那次壮烈的历史大变动的原动力。这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
当一个人的真挚的一念,捕捉到成为时代底流的“心”的时候,该发挥出多么大的力量
⑧在人生遭遇到的事件中的某一场面,有时会像用照相纸洗印出来的一张照片一样,鲜明地刻印在胸中超越时间的流逝,决定人生旅途的方向。当人们沿着某一信念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的时候,通过与世俗价值观的对抗以及与种种考验的搏斗,就会加深原初的体验,升华成为从深层推动自己的“原动力”。在介于历史变动之间的人的行动的轨迹上,那经常构成原动力的“信念之核”,就会闪烁出光芒。
⑨那种为世上的评价或名声等等飘浮不定的价值观所左右的人生,总会有一天衍变为索然寡味的空虚的结局。而那种尽管经受着人生狂涛的播弄,但却始终凝视着自己的坐标轴──那宛如在苍穹中始终不动的北极星一样的坐标轴,径直按自己所信的道路前进的人生,肯定会获得真正满足的充实的荣冠。
⑩一个具有人生坐标轴的人是强者。遇到什么情况也不会迷惑,也不会失败。不具备坐标轴的人,当他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时就会变得软弱,是十分靠不住的。
11现代是容易为浮华所动的时代。而且任何人都有颗憧憬华丽世界的心。但是缺少标轴,就好像奔向漫长的人生幸福之路时没有指南针一样。我想,这种坐标轴,在真挚求有意义的人生的道路当中,是会被发现的,是会被深深刻印在心底的。
小题1:通读全文,概括人生坐标轴的两个特点,每点不超过5个字。(4分)
小题2:“当一个人的真挚的一念,捕捉到成为时代底流的‘心’的时候,该发挥出多么大的力量!”从上下文看,“时代底流的‘心’”指什么?(不超过16个字)(4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本文开头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提出问题的?其好处是什么?(3分)
(2)本文第⑨段的议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请举出能体现这一方法的两个关键词语。(3分)
小题4: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如能把这个罪行和不幸沉入大海,那么我会愿意和它一同沉入海底。”体现了斯
托夫人年轻时就愿意为推翻奴隶法而献身的精神。
B.林肯总统赞美斯托夫人的话运用了映衬的手法:一场巨大战争的导火线竟然是一
位身材矮小的女人,因为这位身材矮小的女人有着伟大的信念。
C.“在人生遭遇到的事件中的某一场面,有时会像用照相纸洗印出来的一张照片一
样,鲜明地刻印在胸中。”说明这个印象是清晰的,多彩的,美好的。
D.“那宛如在苍穹中始终不动的北极星一样的坐标轴”,这个比喻极为生动形象地赞
美了一种伟大的人生信念。
E.作者认为“现代是容易为浮华所动的时代”,任何人如果“有颗憧憬华丽世界的 心”,就一定会迷失方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