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2分)遗传病的治疗  随着现代遗传学和医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许多致病基因的成功分离,使人类能够深入洞察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并对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2分)
遗传病的治疗
  随着现代遗传学和医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许多致病基因的成功分离,使人类能够深入洞察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遗传性家族性癌综合症、早老性痴呆、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等几百种疾病基因,已经被克隆鉴定出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飞速进展,使许多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与药物学、诊断学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许多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人的寿命将大幅度地延长。
  基因治疗就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病人的细胞中,以取代病变基因,从而使病人能够表达自身不能合成的产物(蛋白质、酶等),或者通过关闭或降低异常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某些遗传病的目的。不过,基因治疗目前只针对体细胞,而不是针对生殖细胞。
  但大部分的人类疾病不是百分之百由遗传决定的,如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糖尿病,甚至大多数癌症等。受遗传决定的只是这些病的易感性。人类基因组的遗传多态性导致了个体的表型差异,引起不同群体和个体对疾病特别是对复杂疾病的易感性不同,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反应能力不同。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飞速进展,预防医学必将从集体预防转为着重个人预防。婴儿出生后,它的大部分重要的基因将会得到检测。通过建立序列变异与表型、序列变异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可把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置于医学遗传学基础之上。于是,不仅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先天遗传缺陷,医生还可以预测他在一生中将容易得什么病、不容易得什么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与提高疗效密切相关的还有药物基因组学。人们过去就知道,同一种药物的同一剂量对每个人的疗效可能不同,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可是究竟体质是如何不同,却不清楚。现在已经知道,人类基因组中有许多基因与各种药物的代谢有关,这些基因具有多态性,即每个人所具有的等位基因有所不同。药物基因组学为提高个体药物疗效和防止出现药物过敏提供了基础。
许多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过去都是不能治的,而现在能治了,而且治疗手段越来越有效。这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福音,使病人解除或减轻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延长了寿命;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本来会在达到生殖年龄前就夭折的人得以繁衍后代。于是,它必然会对人类进化产生影响。具体说来,就是可能使人群中遗传病和决定疾病易感性的基因频率增高。可是由于人类已掌握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所以不会对个体造成严重问题。当然,更好的办法是通过产前诊断,尽量使携带这些疾病基因的人不把疾病基因传给后代,以降低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
小题1:下列关于遗传性疾病的治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飞速进展,使许多遗传性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人的寿命将大幅度地延长。
B.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具体说就是,通过改造病人的某些基因或改变病人基因的某些特性,可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
C.许多遗传性疾病过去都是不能治的,而现在能治了,而且治疗手段越来越有效。
D.有效治疗遗传性疾病虽然给社会个体带来福音,但它也给整个人类的进化产生负面影响。
小题2:关于“易感性”和“多态性”,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易感性是指一个人容易得什么病、不容易得什么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B.一个人的疾病易感性是由其遗传基因决定的。
C.遗传的多态性导致了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的不同。
D.人类基因组遗传多态性决定了预防医学必将从集体预防转为着重个人预防。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遗传性家族性癌综合症、早老性痴呆、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等都属于遗传性疾病,目前人类已经完全有能力治愈这些疾病。
B.随着现代遗传学和医学的迅猛发展,许多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与药物学、诊断学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变化。
C.人类已经成功地克隆出几百种疾病的基因,而且克隆速度不断加快。
D.现在我们不仅知道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对每个人的疗效不尽相同,而且知道它是由某些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基因的易感性和多态性决定。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高血压与遗传有关,所以如果某人的父亲得了高血压,那么某人就一定会得高血压。
B.随着人类对遗传疾病治疗手段越来越有效,人群中遗传病和决定疾病易感性的基因频率也越来越高。
C.人类已经能够通过产前检查诊断,结合针对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有效地使携带这些疾病基因的人不把疾病基因传给后代,以降低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
D.少数疾病是百分之百由遗传决定的,对于这类疾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答案

小题:B
小题:A
小题:B
小题:B
解析

小题:B(原文说基因治疗是“取代病变基因”“或者通过关闭或降低异常基因的表达”,而不是改造或改变基因;其次原文说“达到治疗某些遗传病的目的”,B项缺少“某些”这个限制语。)
小题:A(易感性应仅指“一个人容易得什么病”,不包括“不容易得什么病”;另外,易感性是人类基因的某种特性,与“预防”没有概念上的关系。)
小题:B(A项中从原文看,不能完全肯定它们是否都是遗传性疾病;且目前只是克隆了这些疾病的基因,并没有说能完全治愈它们。C项的错误在于,原文并没有提到克隆速度的问题。D项中与基因的易感性没有关系。)
小题:B(A项中结论太武断,因为“大部分的人类疾病不是百分之百由遗传决定的”。C项的错误在于,原文只是说“更好的办法是通过产前诊断”,而不能由此推断人类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其次,第二节说“基因治疗目前只针对体细胞,而不是针对生殖细胞”。D项的错误在于,文章中提到的遗传性疾病包括完全由遗传决定的和不是完全由遗传决定的,那么“许多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也应包括完全由遗传决定的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2分)遗传病的治疗  随着现代遗传学和医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许多致病基因的成功分离,使人类能够深入洞察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并对其】;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题(18分)
逃离
郭静娟
⑴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经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⑵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一次次幼儿园、小、中、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⑶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知道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甚至有时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怦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⑷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彷佛那里到处闪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⑸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⑹于是又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⑻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空旷的世外山谷,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⑼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与其逃离,不如归来。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小题1:从全文看,“我”为什么会 “在暮色里出神”?(4分)
小题2:作者在文中叙写了哪几种逃离?请分条概述。(4分)
小题3:第⑺段中“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以逃离为线索,写逃离琐碎的不快乐的现实生活,去寻找风景地却无法逗留,欣赏寂静却耐不了孤独,以此揭示本文主题:人生就是在不断逃离。
B.文中把逃离校园的快感说成“如山高如水长”,这里越显得快乐,与进入社会实际所形成的反差就越大,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更能有力地凸显文章的意旨。
C.第⑹段表面上看是到陌生环境寻找快乐,其实质是逃离现有的、找不到快乐的环境。旅行至多只有瞬间的惊喜,而无法获得心灵的栖所,这充分说明逃离缺乏现实性。
D.作者引用王维《竹里馆》一诗,描绘了远离尘嚣的自由佳境,但又说无法忍受其背后的寂寞与孤独,想逃离现实,又不愿拒绝现实的诱惑,显示了人性的弱点。
E.文章把独自站立的树作为生活哲理的象征物,展示它的朴拙和奇异与万种风情,用来启示人们,面对现实,不逃离,应象那棵树一样,静静地立在那里,享受美好的生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近日,在一篇题为《一早白垩世鸟类的腿羽》的论文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究所张福成和周忠和两位研究员就生活在1亿2千万年前的既保存有完好的腿羽、又保存有短的尾羽的鸟类化石进行了报道。
据介绍,在现存的飞行鸟类中,尾羽通常非常发达,羽轴粗长、羽片宽大,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是飞行中产生升力的辅助器官,更是重要的飞行操控器官。发达的尾羽一方面可以像翅膀一样为鸟的飞行提供升力,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在起飞、降落和完成空中技巧动作方面发挥重要的操控作用。但是,在迄今发现的成百上千的鸟类化石中,除了有些种类保存有一对长长的、具有装饰功能的羽毛外,其他的尾羽都非常短。这与现代鸟类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原始鸟类是如何完成起飞、降落和一些空中技巧动作等问题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这枚发现于辽宁西部的鸟类化石保存并不完整,头部骨骼仅保存下颌等少量骨片,头后骨骼也仅保存腹面的一半。然而在专家的眼里这件化石却成了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研究材料。它不仅尾部具有短短的尾羽,而且腿部还保存具有空气动力学特性的羽毛。周忠和说,具有空气动力学特性羽毛在原始鸟类腿部的发现,使他们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和灵感。周忠和解释说,在这枚新发现的反鸟(中生代时期最常见的一类已绝灭的古鸟)小腿(胫跗骨和腓骨)外侧,羽毛的内、外侧羽片的非对称结构虽然并不明显,但是它们明显弯曲的羽轴(羽毛的中轴)已经使它们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毋庸置疑。另外,这些羽毛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的长度已经达到了胫跗骨长度的二分之一左右,这样大小的有效负载用于操控起飞、降落及完成空中技巧飞行方面已是绰绰有余。
另外,在飞行起源演化上,新发现的反鸟化石也进一步支持了首先由科学家Beebe于1915年提出的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经历了“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在该假说中,Beebe通过始祖鸟存在廓羽这一现象提出在始祖鸟之前存在一个具有四个翅膀的祖先,存在于后肢上的翅膀具有被动降落的功能。中国早白垩世鸟类腿羽的发现,也支持了始祖鸟具有腿羽的假说。
(摘自2004/10/25新华网,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反鸟”和“反鸟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鸟可能生活在中生代时期,属早白垩世。
B.这枚新发现的反鸟化石保存不够完整,头部骨骼仅保存下颌等少量骨片,头后骨骼也仅保存腹面的一半。
C.过去发现的鸟类化石和新发现的反鸟化石都有短短的尾羽,但只有后者能自由的飞翔。
D.新发现的反鸟化石的腿羽可以帮助反鸟轻松地完成起飞、降落及空中技巧。
小题2:关于这枚新发现的反鸟化石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从未发现过反鸟化石,这次发现有助于研究反鸟的生活习性。
B.这枚反鸟化石属于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在专家眼中非常珍贵。
C.这枚新发现的反鸟化石是在辽西发现的,它能够说明辽西的古生态环境。
D.这枚新发现的反鸟化石腿羽有空气动力学特征,这点在以前的鸟类化石中没有发现。
小题3:关于“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假说的内容是关于鸟类飞行起源演化方面的假说。
B.这一说法是科学家Beebe于1915年提出的,周忠和的新发现也支持了Beebe的看法。
C.Beebe认为在始祖鸟之前存在一个具有四个翅膀的祖先,存在于后肢上的翅膀具有被动降落的功能。
D.中国早白垩世鸟类腿羽的发现,证实了鸟类飞行演化经历了“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是正确的。
小题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枚反鸟化石是由科学家张福成和周忠和发现的。
B.以前也发现过反鸟化石,但其骨骼形态与本次发现的不同。
C.这枚反鸟化石的发现,初步揭开了古代鸟类虽然尾短、但能够顺利完成飞行活动的谜底。
D.现存鸟类的飞行速度,主要靠发达的、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的尾羽控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共9分,每题3分)
缎类服饰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之高,花色品种之丰富,在丝绸织物中当属首位。缎的质地较厚,由于丝线交织的特殊结构,其中的一面具有平滑光泽的效果,所以在《红楼梦》中又极其形象地称之为“闪缎”。《红楼梦》中丫鬟媳妇穿的背心的通用面料是青缎,这是一种黑色的普通缎料,运用最广泛。另外,青缎也是制靴的主要面料,据《清稗类钞》载,“靴之材,春夏秋皆以缎为之,冬则以建绒”,第三回中贾宝玉脚蹬的靴子就是“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蟒缎,如宝玉身着“秋香色立蟒白狐箭袖”,北静王穿“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贾母的屋内陈设有金钱蟒缎靠垫、引枕和大条褥等套具等。第56回,江南甄府送给贾府的礼物中也有“上用的妆缎、蟒缎”,蟒缎是妆缎中织有龙蟒纹的一种。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记载,雍正三年三月十五日内务府奏折中,有皇帝用满地风云龙缎、大立蟒缎等名目。可见蟒缎属于高档富贵的服饰用料,非普通人家所能享用。
妆缎就是妆花缎,是元明清以来宫廷专用丝织品,在当时是“上用缎匹”的一种,也称为云锦。据清孙佩《苏州织造局志》卷七载,上用缎匹品制繁多,其中妆缎有五爪大龙满妆、葫芦团龙妆,团龙火焰圈有云妆、纯圆金团龙金焰圈无云妆等,蟒缎有四爪大蟒缎,圆金四则团蟒等。曹家历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曹雪芹对于上用缎匹极为熟悉。据南京云锦研究所编写的《云锦简介》:“妆花和织金锦,是南京传统丝织品工艺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明清以来,妆花和织金锦在御用贡品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帝王后妃的御用服饰,到宫廷帷幔垫榻的装饰;从内廷书画、寺庙佛经的装潢,到对外国君臣使节的赠赏,都大量地使用这两个品种。”《红楼梦》中,曹雪芹栩栩如生、如数家珍地描绘的雍容华贵的云锦服饰,出现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主持人倪萍、周涛、朱军、李咏等,身着用南京云锦制成的礼服,为亿万观众所瞩目。目前,南京云锦已被列为中国向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推荐的“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候选项目之一,因其完全符合代表一种独特艺术成就的标准,有望继昆曲后,成为中国又一“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洋缎在书中也屡有出现,第三回中,王熙凤初见黛玉时上穿“大红洋缎窄裉袄”,宝玉则穿着“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洋缎就是倭缎,据《天工开物》记载,倭缎系日本国织造,后漳、泉海滨一带仿造,《大清会典》记载有江宁织造局每年织倭缎六百匹。倭缎只被贵族服用,与平民无缘。
小题1:下列关于“妆缎”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妆缎就是妆花缎,也称为云锦。元明清时,妆缎是宫廷专用丝织品,主要用于御用服饰。
B.《红楼梦》中贾宝玉穿的“秋香色立蟒白狐箭袖”,北静王穿的“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都属于妆缎服饰。
C.《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和清朝孙佩的《苏州织造局志》中都有关“妆缎”的记载。
D.妆花和织金锦是南京云锦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在明清以来的御用贡品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小题2: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缎类服饰材料的特点或用途的一项是           (   )
A.质地较厚,由于丝线交织的特殊结构,其中的一面具有平滑光泽的效果。
B.除了制作服饰外,还可用于宫廷帷幔垫榻的装饰,寺庙佛经的装潢、馈赠的礼物。
C.春节晚会主持人穿上用南京云锦制成的礼服,既显得雍容华贵,又可增添喜庆色彩。
D.倭缎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大清会典》有江宁织造局每年织倭缎六百匹的记载。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出现频率最高、花色品种最丰富的服饰是缎类服饰。
B.青缎的主要用途是制靴,春夏秋穿的靴子主要是用青缎制作的。
C.缎的种类十分丰富,《红楼梦》出现较多的是闪缎、青缎、妆缎、蟒缎、洋缎。
D.蟒缎服饰为帝王后妃、达官贵族所享用,并不是普通平民可以享用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动物细胞生长繁殖的规律是左右对称发展。细胞系统左右两侧细胞的生长繁殖总是互相竞争,右侧增长引起跟左侧不对称不平衡,促使左侧细胞生长繁殖;其生长繁殖的惯性使其超过右侧,又促使右侧细胞生长繁殖以趋于平衡,就是在这样的“对称——不对称——对称”中,两侧竞相生长繁殖,直至成形。动物进化是由机体的不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而两侧对称发展正是从低级动物通向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在为多数人所知的最早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在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1909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了2.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证明现生动物界的所有门类在寒武纪时已经出现。
然而,2004年11月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瓮安县北斗山区的岩石层中,发现了1.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的化石。这一新发现在古生物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为我们翻开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册的重要一页,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
北斗山区发现的化石中的这种多细胞动物非常小,它的体长只有0.2毫米,还不及两根头发丝的宽度,肉眼无法看清,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尽管这一古老动物躯体很小,科学家还是辨别出了它内部的几个器官: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消化道前端有向腹部开口的口部和紧接其后为多层构造的咽壁所包绕的咽道等。它的形状像是压扁了的龟壳,机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完全中胚层组成。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
由于这种两侧对称动物很小,它所生存的时期又非常特殊,相当于地球演化过程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的瞬间,于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将这一化石命名为“小春虫”,并冠以化石产地名,称为“贵州小春虫”。
小题1:下列关于“贵州小春虫”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贵州小春虫”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发现的1.8亿年前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
B.“贵州小春虫”是在比多细胞动物大规模演化的寒武纪还早的岩石层中发现的。
C.“贵州小春早熟”化石是根据这种动物的体形特点和它生存的时期、季节、地点来命名的。
D.“贵州小春虫”这种动物的外形像压扁的龟壳,它虽然很小,但已经有了三胚层的构造。
小题2:关于发现“小春虫”的化石的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可以作为否定“寒武纪大爆发”理论的一个有力的例证。
B.翻开了地球生命进化史研究的新的一页。
C.验证了动物细胞生长繁殖总是左右对称发展的自然规律。
D.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推到了。1.8亿年前。
小题3: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介绍了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小春虫”的有关情况,包括它的组织构造、命名由来以及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
B.1909年加拿大落基山脉发现的2.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大爆发”理论。
C.称“小春虫”为两侧对称动物,是因为它的外形、内部器官呈对称状态,其内部器官的对称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
D.“小春虫”这种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组织构造相当复杂,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表明这种动物已经生长成形。
小题4:根据中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以“小春虫”为代表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将有助于我们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
B.“小春虫”已经具有了原始状态的感觉器官,表明它具备了对外界的感应能力。
C.“小春虫”可能是通过位于消化道前端的口部和紧接其后的咽道来获取土壤中养料的。
D.“小春虫”的发现,表明真体腔可能是两侧对称动物的一个特征,这将为研究真体腔动物的起源提供重线线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21分)
西 风 胡 杨
潘 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愤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以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飙忽在天边的如诉如泣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金黄之美,属于秋天。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它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④胡杨,是我生平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草、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个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
⑥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他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争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今天,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⑧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2004年10月7日,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2:文章第二段说“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联系全文作答(6分)
小题3:作者写胡杨的同时,也写了红柳、红树林,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小题4:如何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4分)
小题5:文章结尾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全文作答。(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