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下题。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背景:从2005年起,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开展素质教育系统调研,...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下题。
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背景:从2005年起,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开展素质教育系统调研,于2006年9月形成了约几百万字的调研报告。《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是《总报告》的第二部分,本文节选自该部分的第4点“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面临诸多障碍”。
招生制度与评价制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近30年来,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考制度改革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但激烈的考试竞争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调研表明,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多方面的制约。以往的一些改革措施,如建立高中会考以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减少考试科目以减轻学生负担、设立保送生制度以增加选择性等,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分析其原因,一是社会诚信观念与制度建设跟不上,改革的实施缺乏必要的现实社会条件;二是相关配套措施和管理手段跟不上,导致改革在实施中走样、变味。当前,全社会对公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育公平寄予很大希望,高考是至今为止老百姓最为认可的公平的选拔制度,许多老百姓存在着强烈的“分数最公平”的观念,对扩大学校自主权疑虑重重。因此,为确保教育公平,高校招生不得不更多地采取分分计较的办法,素质教育的很多要求难以得到体现。
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其内动力、创新力和生机活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校长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缺乏明确的责任和权利,也缺乏实施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学组织仍然受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地方甚至通过层层考核的办法将升学率细化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作为规模最大的专业技术人才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对其师德和专业化都有特殊的要求,其特点在整个人事制度改革中考虑得还不够充分。
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缺乏制度保障,社会各方面还不能为素质教育提供有办支持。无论是德育还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系统地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资源。但从总体看,公益性设施对向学生开放还缺乏制度保障,企事业单位缺乏承担校外教育的义务,学生的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岗位实习往往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学校开展的各种素质教育活动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缺乏必要的保障;社区功能尚在发育之中,校园周边环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课后和假期学生往往只能困守家中,这些都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这些困难和问题,既反映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又反映出教育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新的视野,不能局限在传统教育领域的框架内,而要深入到整个经济社会的领域。这是因为,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更加社会化、开放性的教育模式。上述领域所遇到的体制性障碍,既有教育内部的问题,也有教育外部的问题,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从社会层面来看,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责任仍然处在政策引导、倡导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体制的建立,有利于教育改革的社会和舆论环境的形成,公共教育资源的开放,企事业单位对实践教育的承担,社会对校外教育的责任等,都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安排。从教育层面来看,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促进学校制度的完善,系统地规划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教育工作评价制度,进行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人事制度改革等。从教育监管方式来看,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教育督导力量薄弱;另一方面,其他职能部门从不同角度对学校的监管也需要进行统筹规范,否则容易形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情况。
(节选自《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总报告》)
小题1: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遇到哪些体制性障碍?(4分)
答:                                                                         
小题2:为什么说“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建立能保障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的条件是什么?(6分)
答:                                                                        
小题3:进一步深化传统教育领域改革能否解决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障碍?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

小题: ①缺乏一种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导向作用的高考制度; ②学校缺乏实施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③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
小题:因为高考制度改革,不但要涉及社会诚信观念和制度建设,还要涉及相关配套的措施和管理手段,所以它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
建立能保障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的条件是在高考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各项机制。
小题:不能。因为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是更加社会化和开放性的教育模式,需要全社会其他制度的全力支持与配合,而目前素质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受到社会其他体制的制约所致,所以,如果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完善,而仅仅依靠进一步深化传统教育领域改革,也还是不能解决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障碍。
解析

小题:此题考查学生对信息整合,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小题:此题考查学生对结构的把握,6分。两个“涉及”各2分,“条件”2分。
小题:此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5分。 “不能”1分,“社会化和开放性”2分,“受到社会其他体制的制约”2分。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下题。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背景:从2005年起,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开展素质教育系统调研,】;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篇访谈,完成下题。
慷慨的慈善家
——巴菲特访谈
记者:去年你作出了重大宣布:在有生之年将所有资产的85%捐献,请问你对这个决定是否后悔过,是否夜里曾醒过来问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
巴菲特:没有,我睡得像婴儿一样甜。这个决定对我而言非常坦然,在财富如何分配问题上这正是我想要做的,因此我不会改变这个决定。
记者:你已经决定不会将全部财富留给子女。
巴菲特:是的,我会留给他们足够的钱使他们还能做其他事情,但不是太多的钱让他们不会做任何事。
记者: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呢?是不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富人的孩子的境况?
巴菲特:我认为这对社会不好,对孩子们也不好,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的意思是我是个格外幸运的人,在合适的时代出生在合适的地方,要是我早出生几千年,我一定会成为某种动物的午餐,因为我既不比别人跑得快也不比别人跳得高;如果我出生在孟加拉国或者是其他地方,也不会成为现在的我。我能得到现在所拥有的,很大程度上说是这个社会的结果。和我的付出相比,我得到的物质财富多到不成比例。但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是良民,他们或者前往伊拉克战场服役,或者在自己的社区中辛勤服务,但是都不像我一样被“疯狂”回报,我已经拥有了生命中想要的一切。一想到巨额的回报不是回到社会而是仅给予少数几个人,原因是这几个人正是从我太太的子宫里钻出来,这个念头会让我发疯,我绝不相信某一个人的子宫具备这样的“神圣性”。
记者:你是否也认为把巨额财产留给孩子会造成“毁灭性”结果?
巴菲特:的确,有些时候会造成这样的后果,这并不是没有先例。我将给孩子们留一定的钱,他们有的优势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和我一样,他们在正确的时机出生在正确的地方,这样他们就有了一切优势。美国要在这个世界上竞争就必须相信机会平等的道理,如果有人因为自己的姓氏就能轻易得到几百亿美元,何来机会平等可言?
记者:赚钱和花钱之间,哪个更有乐趣?
巴菲特:赚钱非常有趣,就好像参与一个擅长的游戏,这样能保证腿脚灵活,耳聪目明。尽管这个游戏对我来说并不需要手眼的精密配合,像很多其他的工作那样,但是我想像不出更有趣的游戏了。当然,知道这些钱能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也是很不错的感觉,我经常收到人们的来信,不仅是感谢我的捐款,他们还在信里详细告诉我因为这些捐款,他们的生活如何被彻底改变。当想到可能有数百万人因为捐款而免于患上疟疾,或者站在小一点的角度,某个人的私人问题因为我的捐款而解决了,这都是非常美妙的感觉。
记者:从捐款角度说,你是世界上最慷慨的人;同时也是最贪婪的人,那是从赚钱角度说,如何看待这个矛盾?
巴菲特:我只是非常幸运而已,获得了疯狂的回报,但即便没有这么多回报,我还是会做我做过的一切,因为我喜欢投资。我不是那些赚到100万美元就高兴收手的投资人,赚得越多我越开心。
记者:你从来不将自己的名字贴在医院墙壁上,也不曾在慈善聚会上坐在最前排的显眼位子上,你是否觉得类似的东西很无聊,或者……
巴菲特:我的确觉得有点无聊。如果我的名字占据了某个医院墙壁上的位置,就不会有其他人为此捐款了。如果一家医院找我捐款,能获得的不会因为我的名字是否在墙上而有所不同,因此他们最好将这个机会“卖”一个更好的价钱。在慈善捐款方面也有一个市场体系,将自己的名字放在建筑物上有一定的价格,总有人愿意比我出更高价格。
记者:对于一个工薪阶层但是稍为富裕的人而言,如果他希望对慈善事业加以支持,你的建议是先投资然后捐献,这样能捐献更多,还是直接捐献但是金额有限?
巴菲特:我有很多很多学生,有31个大学邀请我上课,其中大部分在美国,一些在加拿大,因此同样的问题我的学生们曾不止一次问过我。我的回答一贯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从来没有人能断定苹果比梨好吃或者梨比苹果有营养,因此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想法。如果你想捐款,这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应该自己体验,很多人在体验之后会改变想法,对于慈善事业,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想法。
记者:很多时候慈善事业被认为是富人的奢侈品,富人才享有通过金钱改变他人命运的专利。
巴菲特:我不知道,但是在美国如果深入统计数据,你会发现国民生产总值的2%都进入了慈善领域,而中产阶级的捐款相对他们的收入其实比富豪更加慷慨。在大众关注和受益的领域,例如医学研究的投入上,中产阶级的捐款所占比重最大。总体而言美国人是非常慷慨的,如果按照收入衡量,在全球富豪榜前400名的人恰恰是最不慷慨的。
记者:很多人注意到你的仁慈和低调,你的生活非常俭朴,你经常以别人的名义捐款,对于你来说仁慈是轻而易举的还是你努力想做到的?毕竟在这样巨大的财富前,诱惑是难免的。
巴菲特:在这方面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很多人批评我说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捐款,但是我自己知道应该做什么,要如何做,因此不会受到困扰。对于公司所取得的业绩我从来都不谦虚,但是对于我的名字是否出现在捐款名册上或者某个纪念碑上,我认为毫无意义。这并不是谦虚或者仁慈的表现,而是从心里我根本就不在乎。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投资取得骄人财富是一项成就,但是利用这些财富在建筑物上刻上名字或者让别人感激你、赞美你则谈不上是成就,对我来说这些东西丝毫没有意义。
记者:能具体说说来自父亲的影响吗?
巴菲特:我总是以父亲的标准来衡量言行,做一件事情之前会想想父亲会给我打几分,我的所作所为一定要是父亲能够接受的。
(根据网上材料整理,有删改)
小题1:这篇访谈全文主要围绕着慈善问题展开,请问它谈了哪几个方面?(4分)
答:                                                                        
小题2:除了慷慨以外,你觉得巴菲特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据材料回答。(5分)
答:                                                                          
小题3:人物访谈中的记者提问其实是很有技巧的。除了直接发问外,你觉得在这篇访谈的提问中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举两个例子加以评述。(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题。
奥运传奇人物杰西·欧文斯传
10.2秒的男子百米纪录,19年内无人问津;8.13米的跳远纪录,沉睡长达25年之久;1980年,美国政府设立“杰西·欧文斯奖”;1984年洛杉矾奥运会开幕式上,欧文斯的外孙女吉娜·汉菲尔手持火炬跑进会场。杰西·欧文斯缔造了一个传奇,但他的传奇始终离不开那一抹神秘的“黑”。
欧文斯1913年9月12日降生于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黑奴后裔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排行第七的他从小遭受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各种疾病的折磨,但其运动天赋却在体育课60码短跑中得以发掘,他被邀请加入田径队,通过系统训练,欧文斯成为所在高中的田径明星。19岁那年,他以9秒4的成绩跑平了100码短跑世界纪录,凭借这一出色的成绩,欧文斯敲开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校门。
运动成绩的优秀并不能让周围的人忽略欧文斯身上的“黑色”标签。1933年的美国被种族隔离制度的阴霾所笼罩。田径场上,师生为欧文斯热情呐喊;但走出田径场,欧文斯与所有黑人学生只能住在校外;外出时,他们被隔离在“黑人食宿区”。
1935年5月25日,美国召开第十届安阿伯大学生运动会。欧文斯背部受重伤,但他仍在短短45分钟内创造了三项新的世界纪录,平了l项世界纪录;下午3点15分,100码跑9秒4,平世界纪录;十分钟后,3点25分,跳远8.13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又过了九分钟,3点34分,220码跑20秒3,又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下午4点整,在220码低栏这个项目上,他又成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成绩22秒6。
“要知道,大部分人的生活就像一个大衣柜,里面装着一件体面的外套,但更多的是些互不搭配的脏旧衣服。而我,毕生的训练只为了那10秒钟。”在欧文斯看来,体育成为他的全部。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纳粹操办下臭名昭著。希特勒想借这届奥运会大肆宣扬“雅利安人至上”的种族优越论,但可惜事与愿违。
男子百米决赛,一名黑人运动员,像离弦利箭,首先到达终点,扩音器宣布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打破了世界纪录。但更让希特勒震惊的是,这个黑人竞囊括了一百米、二百米、跳远三块个人金牌,而且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金牌。欧文斯成为该届奥运会的头号英雄,媒体把这届奥运会称为“欧文斯运动会”。
大失所望的希特勒看着百米金牌被一名黑人运动员轻易夺走,情绪失控,忘记了东道主首脑应有的风度,气急败坏地离场,赛后甚至回避为冠军颁奖和握手祝贺的仪式。对此,欧文斯的回答镇定自如:“我到柏林不是来跟什么人物握手的,我是来夺金的,现在我已达到目的,这就足够了!”
尽管奥运会上攻破了纳粹的种族歧视,然而,载誉归来的欧文斯却无力反抗本国潜藏的歧视目光:“当我回到美国故土,除了希特勒的那些故事,我还是得从公共汽车的后门上车,不被允许坐在前排。希特勒拒绝和我握手,但白宫总统一样拒绝和我握手。”
欧文斯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他和其他黑人运动员一样没有逃脱失业的命运:“当我带着1936年4枚奥运金牌回到美国,我得到前所未有的赞誉,人们纷纷邀请我参加各种活动,但没有人提供给我一份工作。”
欧文斯的家庭还是一贫如洗,大四时他不得不退学,随后以跑步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屈辱地与汽车、摩托车赛跑,甚至为配合主办方和赛马比赛:“奥运冠军的头衔成了个负担“为了谋生,我不得不和动物赛跑。”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欧文斯的生活才渐有起色,1955年他受邀担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体育运动的官员。1976年国·藤奥委会授予他银质臭林匹克勋章。五大洲20家著名报刊评选他为“本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排名仅次于球王贝利)。1980年3月31日,欧文斯因肺癌去世。
(本文有删节)
小题1:文章开头就写欧文斯骄人的成绩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小题2:种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该文也涉及到了这一话题,并通过传主欧文斯之口表明了作者的看法。请结合画线句子,对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评价。(5分)
答:                                                                 
小题3:奥林匹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欧文斯个人一生的经历,也可以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诠释。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触?请结合文章自选任一角度进行具体的阐述。(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西医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西两种医学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到了近代。
尽管西医的实验研究有着巨大的先进之处,但是当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正以崭新的手段横扫中世纪西方医学的陈迹,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时候,在揭开疾病微观奥秘的欣喜之中,在事物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却又孕育着一粒不祥的种子。人们的思路由微观到超微观,由细胞到细胞核、线粒体、核糖核酸,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脱离整体调节作用的客观事实。这一倾向一直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医学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伤。于是在西方医学的营垒里,便相继出现了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塞里氏的应激能学说,1937年哈里斯发现了丘脑垂体——内分泌的全身调节作用。他们的研究和观点旨在使西方医学由局部再回到全身,由微观再兼顾到宏观。这种观点通过近30年来免疫学方面的长足发展,同样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再看中医的近代发展史,虽然不像西医那样显明,但隐约中也可看到有识之士试图把认识由宏观移向微观的尝试。吴有可的“戾气说”,王清任的“解剖学”,唐宗海、张锡纯的“中西汇通”,都是这一尝试的具体表现。
综观中西医近百年动态,双方已各自开始了针对自身缺陷的纠偏。一切事物,但凡发展,都是以逐步纠偏、逐步完善为前提的,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西医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中,为了自身完善的需要,向一切可以提供营养的对象全力索取,从而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
近年来西方世界掀起了中医热,虽然临床治疗的需要也是其原因,但是更深层的含义则是西方已开始向中医借鉴,必欲取其精华而用之。可以断言,蕴藏在中医宝库中的整体观点、天人相应观点等当是西医首先掘取的内容,然后加以实验研究,在短期内为其所用,力图出现西医学术的再腾飞。时至今日,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观推向微观已是当务之急,这是当前发展中医的惟一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络系统,中医至今沿用推理思辨的古法缓缓行进。这种局面的形成源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个体农业和分散手工业没有给中医发展提供向微观进展的机会,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但是时至今天,中国当代工业已跻身于世界行列,中医向微观推进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当代中医工作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大胆地把思维推向微观,把西医的实验手段接过来,为我所用,发展自身,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期达到保住中医特色,并且开创现代中医的新局面的目的。在当前条件下,发展中医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向西医索取,因为西医之长正是中医之短。中西医结合是向西医索取(当然也包括中西医互相索取)的主要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的内涵中,作为中医工作者应该始终把握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展中医的目的。
小题1:根据原文,下列属于“中西医互补”的历史发展必然的一项是
A.近代,巴甫洛夫、塞里氏、哈里斯等人的研究和观点旨在使西方医学由局部再回到全身,由微观再兼顾到宏观。
B.虽然不像西医那样显明,但吴有可、王清任、唐宗海、张锡纯等近代中医的有识之士试图把认识由宏观移向微观。
C.近年来西方世界掀起了中医热,一方面是其临床治疗的需要,另一方面表明西方医学已开始借鉴中医的精华。
D.时至今天,中国当代工业已跻身于世界行列,当代中医工作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为今用,保住中医特色。
小题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说以崭新的手段开创了中世纪西方医学的历史新纪元。
B.脱离整体调节作用这一客观事实,是近代西医发展过程中埋下的一粒不祥的种子。
C.针对自身缺陷逐步纠偏、完善,中医正在向一切可以提供营养的对象全力索取。
D.当前,发展中医的有效途径就是做到洋为中用,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观推向微观。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医如果能够借鉴中医的整体观点,着眼于宏观,就可以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伤。
B.现代科技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络系统,中医至今沿用推理思辨的古法不利于自身发展。
C.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给中医发展提供向微观进展的机会,因此,望、闻、问、切等古法有着先天的局限性。
D.西医之长正是中医之短,中医之长也是西医之短,二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述匹克威克先生旅途中的一件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克罗德灵魂丑恶的具体表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