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成都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题。送何太虚北游序[元]吴澄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成都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吴澄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曰: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①而已。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称吾职哉!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澄所速事之祖母,太虚之从祖姑也。故谓余为兄,余谓之为弟云。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巷三十四(有删节)
[注释]①衷:善。彝:常,即规律、本性。“降衷秉彝之善”指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智也,适周而问礼适:到……去
B岂有意于称吾职哉称:符合
C盈厌吾欲,囊橐既充 厌:通“餍”,满足
D阖门称雄,矜己自大 矜:庄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劝游赠序。作者借何太虚出游一事阐释了游与学的关系,强调了
开拓见闻扩大生活领域对于人的认识的积极作用。
B.作者虽然肯定了“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的老氏之学,但明确指出读书人要
行万里路,“博其闻见于外”,才能开拓视野,广其学识。
C作者猛烈批评了在游历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游于权门,求取官职;二是
得官后以在官场之名出游,以搜刮钱财为目的。
D本文观点鲜明,运用对比论证手法,论理详尽,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说服
力,至今不乏劝勉忠诫作用,值得借鉴学习。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
尚友古之人焉。(5分)
译文:
 
(2)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5分)
译文:
 
答案

8.D
9.C
10.B
11.(10分)
(1)(5分)交朋友的人,在全乡里觉得不够,就到全国去(结交朋友);在全国觉得不够,就到天下去(结交朋友);(如果)认为天下都还不够,就还要与古人交朋友。
(2)(5分)凭借他已经会的技能,自以为足够用来使自己度过一生直到死都没有遗憾了。
解析

8.D(应为“夸耀,骄矜”之意)
9.C(均为介词,前者表目的,可译为“为了”,后者表对象,可译为“向,对”;
A.均相当于介词“于”,可译为“在”;B均为副词,都可译为“尚且”,表让步关系;
D均为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
10.B(“肯定了‘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的老氏之学”在文中无依据。)
11.(10分)
(1)(5分)大意正确计3分,落实“足”“友”的含义各计1分
(2)(5分)大意正确计3分,落实“挟”“没”各计1分
【译文】
读书人可以出游吗?“不出家门,知道天下的事”,为什么还要出游呢!读书人可以不出游吗?男子出生射六枝箭,表示志在天下四方,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孔子是有上等智慧的人,到周国去请教礼仪,在齐国听韶乐,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雅、颂才得到它合适的位置。孔子如果不去周国,不去齐国,不去卫国,那么还有没有请教的礼仪,没有听过的韶乐,没有得到合适位置的雅、颂。有上等智慧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比不上他的人呢!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那么,那说不出家门能知道天下事的人,是错了吗?我说:那是老子的意思。老子的学说,修养自己的精神道德,而不管天下国家的大事。人的精神道德,天地万物都具备了,那认为我只要在自己的精神道德中求索就足够了,用不着再到别处去求索,这本来就是老子的学说啊。但是我们孔圣人的学说不是这样的。孔子是用不着学就知道的人,但是他所知道的,只是上天所赐予的好善的本性罢了。至于山脉河流、风俗习惯,老百姓的实情、世事生计,名号物色的大小差别,前人的言论和行为,不广泛地在外听取考察,虽然有上等的智慧,又怎么能全都知道呢?因此,见闻贫乏,难免不被人讥笑为学识浅薄。交朋友的人,在一乡里觉得不能满足,因而及于一国;在一个国家里觉得不能满足,因而遍及天下;还以天下不能满足,就上与古代的人交朋友。这就是陶渊明想到中都寻访圣贤留下的业迹的原因。那么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但是后来出游的人,有的目的与此不同。当他出游京城,奔走趋奉于官僚的府第,候望于有权有势的人家中,像狗一样摇着尾巴乞求爱怜,缩敛肩膀来取悦于人,以求意外获得一官半职。等到他得到了,仕宦出游于四方,怎么会有意
  于推行他的学说思想呢!怎么会有意于胜任他的职守呢!如果可以就强行索取于他人,满足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就安详自得地离开了。因此,以往出游的人为了道义,后来出游的人为了私利。同样是游,但游的目的不同。
  我对于弟弟何太虚的出游,怎么能够不说上几句呢!太虚以他聪敏过人的资质,刻苦专心的学习,擅长书法、诗歌,写作文章,研讨经书,提高自身修养,不求被人所知,三十多年了。他口中从来不谈官爵俸禄,眼中从来不注意权威势力,有一天忽然要出游万里之外,这使人们感到奇怪,而惟独我知道他心中所想。现在的读书人,拿起笔来仅仅能够写下姓名,就说:“我擅长书法!”联缀词句成篇,声韵略微和谐,就说:“我擅长作诗!”文辞语句分布安排,大略写得像过去所称的应试文章,就说:“我善于作文章!”关起门来称大王,夸耀自己,妄自尊大,犹如酒甕里的醯鸡,废井中的青蛙,不知道甕外的天、井外的海是什么样子,凭借他所会的微末小技,自以为这一生活到死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这样又何必出游!太虚肯像这样吗?他书法一定要追攀钟繇、王羲之,诗歌一定要并肩陶渊明、韦应物,文章不如柳宗元、韩愈、班固、司马迁不肯休止。并且正窥测直入孔子经典大义,觉得像天一样高广,如海一般宽深,没有办法测量其边际,怎么敢因为平时所见所闻而自以为了不起呢?这就是太虚今日出游的原因。
  这次外出,交游一天天广泛,见的世面一天天深切,识见一天天增长,志向一天天提高。追踪圣贤的业迹,而以圣贤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一定知道读书人之所以为读书人,该不仅仅满足于研读经书、纂写文章、擅长诗歌书法而已。闻见将越多而自己越感到孤陋寡闻,知识将越丰富而自己越感到贫乏,那么天地间万物都齐备于我,真正可以不出家门而知道天下事了。这个知,不是老子所说的知。像这样出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游,我将这样看待太虚。
我所及得上侍奉的祖母,是太虚祖父的堂姊妹,所以他叫我哥哥,我叫他弟弟。
核心考点
试题【成都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题。送何太虚北游序[元]吴澄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道学传序
陈献章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
  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
  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
【注】①芹曝:谦词,谓所献微不足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正不讳言之讳:忌讳。
  B.载于此编者,备矣备:齐备。
  C.更千五百年  更:经过。
D.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徒:白白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积数百千年于天下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B.公复于此留意焉 盖有不得已焉
C.更相讲习而传之 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
D.《六经》,夫子之书也 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
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方法的一组是(3分)
①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②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 
③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④察于动静有无之机 
⑤去耳目支离之用 
⑥乃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A.①②③B.①④⑥C.③④⑤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焚书”虽然是秦王残暴的行为,但也有可取之处,它对于当今学风的背理和有害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B.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方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藉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
C.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吾之本心,至于经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
D.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亲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
②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华师一附中2009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信息卷(二)
狱 中 上 母 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乾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自严君见背见背:离开我。这里指去世。
B.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自分:自己料想。
C.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 大望:非常庆幸。
D.乱且未有定期定期:平定的时候。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3分)
(2)(4分)
(3)(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湖北省襄樊、黄冈、宜昌、孝感、荆州五市2009年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邓先生墓表.
(清)罗有高.
先生讳元昌,氏曰邓,字慕濂,不知其先何族之别也。祖父居赣州府城,为赣人云。先生弱冠,负志气,思以文章自名,为制艺有师法,诸老先生以为能。年十七,得宋五子①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出入禽门②,忍不自反,何哉?”自是澄心默坐以观理;饬言动、严视听以劘③习;博考图籍,约之程朱之遗书,以崇其知;端本于闺门,敦行孝悌睦姻任恤之行以求仁。确然沛然,不沮于俗,不疑于心,澹泊和平,以此自终。.
赣在万山中,文明所被者微矣。宋周濂溪先生过化赣南,未闻从游之士有赣人焉。明阳明王先生讲学章门④,而雩⑤始有何、黄、袁、管四先生出。至养愚李先生,乃粹然一以朱子为宗。其后易堂九子,以气节文章声海内,而中叔彭先生声华至落寞,守学明礼,与程山谢先生相应答。近百年来,高风寥邈矣。而先主独奋发于陈编蠹简之中,成之以勇迈不回之气,佐之以坚苦廉毅之操,内外完朴,挺为伟人。.
初,雩都宋昌图以通家子⑥谒先生,先生器之,馆之于家。昕夕论学,为日程疏记言动相交摘。一日,昌图读朱子《大学或问》首章,先生适过窗外,驻听之,不觉泪下而拜,感动不能起。谓昌图曰:“子勉之,毋蹈吾所悔,永为朱子罪人,偷息天地也。”盖先生为学诚切,日见其不足,且又以为身欲至之,亦愿人之同至之也。身既未至之,而尤愿人之先至之,而己得步其后也。故其友教人也挚,无智愚贤否老耄,苟近之,诱之即惟恐不力。有田在城南,先生尝以秋熟视获,挟朱子《小学》书坐城隅,见贫人子累累拾秉穗甚众。先生招之曰:“来,汝毋然,吾教汝读书,吾自量谷与汝归。”群儿欢,争昵就先生。先生始则使识字,即使讽章句,以俚语晓譬之。夫先生与人之量则宏矣,而未尝杂以意气;孜孜为善,而未尝有干慕名誉之思;自甘朴学,而耻垂空文以眩世,盖庶几乎知至至之者乎?.
先生以乾隆三十年闰四月四日卒,昌图以有高夙尝被先生之教,以墓道之文属。有高闻命恐惧,不知所以为辞。屏气定息,思先生为学大旨,粗有明于心者,谨诠次之,以表于阡。后之君子,将必有兴感于斯文者。.
(选自清代罗有高《尊居士集》,有删改).
作者介绍:罗有高(1733—1779),字台山,江西瑞金人。乾隆举人。年轻时慕豪侠行为,习技击拳术,治兵家言。后与宋昌图交,从其师邓元昌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三十多岁结交彭绍升、汪缙后,又长斋礼佛,遍读佛经。诗文皆刚劲峻健。有《尊居士集》。.
邓元昌一生以倡明程朱理学为己任,尤在“躬行”上下功夫,学生很多,影响赣州一带的士学风气。作者就是受其教诲由尚武而转向儒学的。这篇为师长写的墓表,可作为明清哲学史料来读。文采质朴,其人形象迂拙可掬。.
注释:.
①宋五子:指宋代五名理学家。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②禽门:情欲之门。此指非理学礼义范围。《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③劘(mó):切磋,磨。.
④章门:江西赣县的古城门。.
⑤雩(yú):雩都,县名,属江西。今改称于都,在赣县东。何黄袁管:王守仁在赣州的四名弟子,都是雩都人。何廷仁、黄宏纳、管登。袁,生平不详。.
⑥通家子:指世代有交情人家的孩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禽门,忍不自反反:通“返”,返回.
B.约之程朱之遗书,以崇其知崇:推祟,推重.
C.群儿欢,争昵就先生就:靠近.
D.即使讽章句,以俚语晓譬之讽:诵读.
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沮于俗,不疑于心,澹泊和平,以此自终。(3分)
(2)雩都宋昌图以通家子谒先生,先生器之,馆之于家。(3分)
(3)孜孜为善,而未尝有干慕名誉之思;自甘朴学,而耻垂空文以眩世。(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来临
“目前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数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因此可以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10月18日做出的最新判断。
曾光在此间闭幕的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上强调:随着季节变化,甲型H1N1流感北半球的疫情开始迅速扩大。中国的疫情与北半球的趋势一致,近来一天发生的病例数相当于一月前的十天病例数的总合,特别是九月以来,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同期出现暴发趋势,这预示甲型H1N1流感在中国进入了快速传播期,即俗称的“第二波”传播。他认为:当前疫情发展凶猛,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快速传播之势已成;且不同于过去由境外输入为主的模式,流感往往由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搭乘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广泛传播;某些地区缺乏防控经验,且各地区间没有任何防线,再加上往往是疫情在某社区严重暴发、流行后才被发现,所以可能出现病例迅速增加的现象,危重病例也可能成批出现;一些防范薄弱地区,很可能成为与甲型H1N1流感决战的主战场。
为此,曾教授提出,过去“外堵输入”的成功经验已不适应当前防控形势的需要,应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应重视研究建立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卫生防治救助体系,实施“对当地第一例病例早隔离、对当地第一起暴发流行的社区早控制、对当地第一例重症病例早救治”的三位一体的对策。但是,目前医院对流感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严重不足,它是中国最突出的“软肋”。他担心:有些地区同时出现较大数目的危重病例,超出当地医院的救治能力,而又不能组织外来援助。预防这种情况的办法是坚决贯彻综合防治措施,延缓流感传播速度,使危险情况不在不同地区同步发生。他已制定出“中国流感大流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并就此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由曾光主持的一项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调查发现: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是飞沫。该调查在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杂志《新发传染性疾病》发表,该调查称:流感患者讲话或咳嗽时,会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飞沫是流感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未发现经空气传播病毒而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证据。
曾光说,这增强了人们对抗甲流的信心,人们不必戴防护级别较高的口罩,也不必对空气进行消毒,可通过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保护自己。应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人与人之间谈话不要直面,尽量保持二米防飞沫的“安全距离”;勤洗手、勤换洗衣服;打喷嚏时用手纸遮掩口鼻。针对“第二波”甲流更容易在社区传播流行的特点,要求患者在第一时间主动报告,并自觉休息、隔离;学校、工厂、公司、军营、看守所等人群聚集部门要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坚持晨检,早报告、早控制;该停课停工的单位要果断及时地停课停工,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小题1:下列关于“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就是指疫情进入暴发流行、快速传播期。
B.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根本原因是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冷。
C.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意味着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将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转移。
D.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传播方式不同于过去境外输入为主,而主要是在国内的城市间广泛传播。
小题2:下列不属于针对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疫情防治策略的一项是
A.防治策略不再以“外堵输入”为主,而是重视研究制定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防治救助体系。
B.改变不良的个人卫生行为,真正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C.落实人群聚集部门的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在社区传播流行。
D.制定流感大流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坚决贯彻综合防治措施,延缓传播速度,使危重病例情况不在不同地区同步发生。
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困难之处,主要是目前医院对流感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严重不足。
B.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搭乘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广泛传播是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难以防控的根本原因。
C.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和较大数目危重病例的出现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的标志。
D.流感病毒不是经空气传播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点氢成油”的石头
①用氢气作为燃料有很多好处。但是,要将氢气作为一种燃料,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寻找一种方法,可以使氢气成为一种有用的燃料。
②要安全地贮藏和运输氢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氢气重量轻,而且难以捉摸。微小的氢分子喜欢不知不觉地从裂缝和封口处跑出,并且一旦释放出来,它们就会很快地四处弥漫开来。如何能够很好地将氢气贮藏起来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③液态氢体积小,容易储藏,但是它也能惹出麻烦。氢气在大约20K(—253℃)左右液化。为了保存满满一罐液态氢,就需要有一套体积很大的低温系统。而且,液态氢温度很低,它足以将空气冻结,这会导致阀门堵塞和形成不必要的压力。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增加储气系统的重量。
④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呢?很简单,只要在你的汽车油箱内放上石头就可以了。但要放的可不是普通石头,而是沸石。沸石是一种多孔而坚硬的物质,在沸石的晶形中,遍布了小小的隧道和笼状结构,它们相互连通成为一种网状结构,就像蜂巢似的。一个油箱与这样的晶状物相连,可以使氢气处在“一种类似液体而温度不很低”的状态下。
⑤沸石的取名源自希腊的单词“沸腾”和“石头”,这是因为沸石在受热的时候可以释放出它们中间储藏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了将近50种不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沸石,并且化学家们已经弄清楚如何合成更多的沸石。现在研制的沸石能够贮藏相当多的氢,但是还不够。
⑥如果科学家能够培育一种沸石晶体,它可以容纳相当于自身重量6%~7%氢气的话,那么满满一箱沸石的氢气与普通满满一油箱的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基本相同。但是,现在最好的沸石也只能容纳相当于它们重量2%一3%的氢气。
⑦1995年,美国科学家萨科作为一次太空任务的专家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到太空旅行。他参加飞行的目的是在太空培育更好的沸石晶体。在地球上生产的沸石晶体较小,通常横断面是2—8微米,大约相当于人的头发厚度的十分之一。可是在微重力状态下,材料可以更缓慢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大、更有序的沸石晶体。萨科在航天飞机上培育的沸石晶体不仅相当于地球上的10倍,而且内部结构更加有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2002年初,萨科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了一台沸石晶体培养炉。国际空间站第6宇航组的专家已经使用培养炉培育了一些晶体。
⑧在萨科的一生事业中,他一直想将氢气变成燃料,沸石可能是实现氢燃料的关键。或许不久的将来,一座氢燃料加油站就会出现在你旁边。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3期)小题1:对关于“沸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沸石的取名源自希腊的单词“沸腾”和“石头”,这是因为沸石在受热的时候可以释放出它们中间储藏的物质。
B.沸石是一种多孔而坚硬的物质,它如果与油箱相连,可以使氢气处在“一种类似液体而温度不很低”的状态下。
C.沸石的晶形中,遍布了小小的隧道和笼状结构,它们相互连通成为一种网状结构,就像蜂巢似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氢气的贮藏。
D.沸石可以容纳相当于自身重量6%~7%的氢气,所以满满一箱沸石的氢气与普通满满一油箱的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基本相同。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化学家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了50种不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沸石,并且已经弄清楚如何合成更多的沸石。
B.氢气难以捉摸是因为它的重量轻,微小的氢分子喜欢不知不觉地从裂缝和封口处跑出,并且一旦释放出来,它们就会很快地四处弥漫开来。
C.氢气体积小,容易储藏,它在20K(—253℃)左右的温度下才能液化,为了保存满满一罐液态氢,就需要有一套体积很大的低温系统。
D.美国科学家萨科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到太空的目的是在太空培育更好的沸石晶体。萨科在航天飞机上培育的沸石晶体不仅内部结构更加有序,而且体积相当于地球上生产的沸石晶体的10倍。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最好的沸石也只能容纳相当于它们重量2%一3%的氢气,可见利用沸石安全地贮藏和运输氢气很难实现,因此,要使氢气成为一种有用的燃料几乎不可能。
B.沸石是实现氢燃料广泛应用的关键,在不久的将来,一座氢燃料加油站就会出现在你旁边。
C.萨科在航天飞机上培育的沸石晶体可以证明,人类应该可以在地球上培育出比现有的更好的沸石晶体。
D.在微重力状态下,材料可以更缓慢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大、更有序的沸石晶体。这也就是说,只要改变地面的重力状态,就可以在地球上生产出更好的沸石晶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