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地震可以预报吗我们脚下的地球,是一个不平静的星球。它每年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500万次,即平均每分钟就有10次左右的大小地震。尽管大陆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地震可以预报吗
我们脚下的地球,是一个不平静的星球。它每年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500万次,即平均每分钟就有10次左右的大小地震。尽管大陆地震仅占全球地震灾害总数的15%,但由于大陆是人类的居住地,因此它所造成的灾害占全球地震灾害总量的85%。仅20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的总人数就有110万之巨。面对恐怖的地震,人们多么希望科学家能提供准确的预报!
可是,满怀殷殷希望的人们,昕到的却是两种大相径庭的回答:“地震,是无法预报的!”“地震预报,卜次预报九次准!”那么,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呢?
若说不能,国内外有过许多预报成功的例子。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7.3级地震,大大减轻了地震的损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人史册。1997年4月新疆伽师6级以上地震,我国地震系统事前也发出比较准确的短期临震预报。美国人艾伦•林德则在1988年预报了次年的洛马曾利特大地震。若说能,为什么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7.2级)、1997年伊朗霍拉桑大地震(7.1级),2008年汶川大地震(8.0级)都没有短期临震预报?
显然,这个问题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回答的。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地震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不同的是,前者发生在天上,丽地震则发生在地下。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表层的地壳一刻不停地运动变化,导致地壳不同层次块体之间发生多种形式的相互运动,挤压和作用,正是这种强烈的运动、挤压和作用才产生了地震。频繁的地震,给预报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科学家把地震预报分成4种:长期预报(几年至几十年预报);中期预报(几个月至几年预报);短期预报(几个月以内的预报);临震预搬(震前几天内的预报)。人们最关注的.是短期、临震预报,丽科学家最感困难和棘手的,也是短期、临震预报。
人们都有一个感觉,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道理很简单,有云才有雨,卫星云图是气象专家的好帮手。地震预报与天气预报有颇多相似之处。地下应力场分布图,便是地震专家期盼的地震“云图”。有云才有雨,有应力才会有地震。哪里应力最大,哪里就有可能发生地震。目前最常用并被公认为最有效的预报方法是通过观测地壳变形的所谓力学方法来预报地震,其方法是利用卫星激光测距定时测量地面某点与空间卫星之间的特定距离,若距离改变,说明地壳正在变形或发生相对运动。但这只是地表应力的变化,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一种技术把地下应力的分布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如果地震专家对地下10千米、20千米、30千米乃至更深处应力的分布情况了如指掌,预报地震也许就简单多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天文学家看到了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间发生的事,可是人类对自己地球的了解却是十分肤浅,在地表以下10千米、20千米深处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是茫然不知。在这不平静的星球上,设有地下地震观测网的只有日本的东京,而且这些地下探测器的深度极浅——仅3千米。地震预报难,难就难在没有地震“云图”。
预报地震,在尚没有地震‘‘云图’’的今天,大多是靠积累的经验来进行预报,诸如地表应力的变化、地磁场异常、大气中的次声波、地热异常及地光、大地的微小振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异常、鸡飞狗跳的动物异常等。地震预报的困难就在于,科学家无法仅凭这些经验式的地震记录就作出何时何地发生地震的推断,而且根据现有的理论也难以找到一种能预示地震的特征信号。
人们期待着,地震预报不断走向成熟。当然,这种成熟需要时问。
小题1:下列关于地震预报难的原因,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地球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每年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500万次?频繁的地震给预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B.现在人们只能看到地表应力的变化,但对地下应力分布的情况知之甚少。
C.目前只有日本设有地下地震观测网,但地下探测器的深度极浅。
D.地下应力场的分布,是地震的“云图”,哪里有应力,哪里就将会发生地震,目前,尚没有地震“云图”。
小题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之前总有一定的的征兆,因此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理论找到一种预示地震发生的特征信号。
B.如果日本的地下探测器达到20-30千米深,那他们对地震的预报会更准一些。
C.如果我们利用卫星激光测距定时测量地面某点与空间卫星之间的特定距离,若距离改变,就说明那里要发生大地震。
D.地下应力场分布图,是地震专家预报地震的“云图”,因此,我们目前只需专注研究这个“云图”。
小题3: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频繁而恐怖的地震,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准确作出短期临震预报的先例。
B.地震预报与天气预报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地震发生在地下,人们无法掌握地下应力的分布情况,所以很难准确发出地震预报。
C.地下应力场的分布图,是地震专家预撮地震的“云图”,如果有一种技术把地下应力的分布情况看清楚,那么准确预报地震就简单多了,
D.地震是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地球表层的地壳不停地运动变化,不同层次之间强烈的运动、挤压和作用产生地震。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小题1:D(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是“哪里应力大,耀里就有可能发生地震”)
小题2:B(A原文是“难以找到”;C与原文表述不符,距离改变,只能说明地亮变形或发生相对运动,不一定会发生地震;D原文没有。只需专注研究”的意思)
小题3:A(原文说“国内外有过许多预报成功的例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地震可以预报吗我们脚下的地球,是一个不平静的星球。它每年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500万次,即平均每分钟就有10次左右的大小地震。尽管大陆地】;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
刘铁芳
今天的儿童发展正在遭遇过早地被技术化的危险。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被渗透在这种技术化的生命结构中,过早地把生命空间用一种粗糙的缺少精神滋养的教育形式所充塞,这样的结果便是个体生命空间发育的整体萎缩。
杰出的大家的杰出人生往往直接奠基于年少时期。丰富的情感无疑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对自然、他人,对人世间的爱,是一个人创造性的最重要的基础,同时还为我们的创造性提供一种方向的保障。只有当个人稚幼的生命开始了一种与周遭世界共同存在的意向,一个人才有可能免于孤立的生存,从而培育起对他人和世界的无比的爱。发达的想象力乃是提升人生创造品格的羽翼。一个人的生命空间是通过想象力来拓展的,想象的边界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存在的边界。个人在与自然、艺术接触,以及在广泛的阅读中开启的这种发达的想象力,实际上拓宽了人生存的边界,当然也是创造的边界。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求知的兴趣则是创造人生的根基,杰出的创造实践更依赖于持久的兴趣与专注。在人生历程中,只有发自天性的兴趣才可能是持久的,这就意味着持久的兴趣,必须是植根于人性的自然与自由。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现实,狭隘的知识训练,以及个人主义的生活取向,正在一步步的削弱教育中个体的心灵生活空间,并使我们的教育模式,沾染上了一种浓烈的功利主义倾向,而不是指向儿童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越多,心灵世界反而越狭窄,这直接导致个体人生中很难出现持久稳定的兴趣,以至于我们很难有一种为求知而求知、为探究而探究的生命姿态,缺少伟大创造所需要的持久和高度的专注。这意味着我们正越来越多的用一时的、可见的成绩取代对个人人生整体成就的关注,那么他者世界在人的生命世界中就全然成为工具性的存在,这样要对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因为我们年少的教育已经先行的打下了平庸的烙印,正如柏拉图所言,无论如何早期的教育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方向。我们带有浓郁功利性的奥林匹克竞赛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成功的把一些优秀的学生送入优秀的大学,而他们对其所荣升的学科从此不再有任何兴趣。
(选自语文必修二读本,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的思考很有现实针对性,既暴露了问题,也进行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
B.丰富的情感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心中有爱就能免于孤立的生存,就能创造杰出人生。
C.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思是,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意味着我们的生命空间开拓出新的疆域。
D.作者以奥林匹克竞赛为例说明奥林匹克竞赛体制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功利化的、平庸的教育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12. 文中说“杰出的大家的杰出人生往往直接奠基于年少时期”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对杰出大家的杰出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6分)
13.作者说“我们年少的教育已经先行的打下了平庸的烙印”,那么“年少的教育”除了要吸纳“杰出的大家”成长之道外还应该注意哪几点?(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亡人逸事
孙犁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19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崔家的姑娘不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我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我们结婚四十年,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笑容
(有删改)
14.本文写了“亡人”的哪些“轶事”?这些“轶事”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6分)
15.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亡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16.文中的“亡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分)
17.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天作之合”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现代生活使儿童易患“自然缺失综合症”
到安蒂奥基亚参观洞穴遗址的游客大部分有再来一次的***,但11岁的波哥大男孩埃内斯托似乎对这里的风光和动物并不感兴趣,他要求导游:“给我点儿事做吧,我好无聊。在“动物世界”和“探索”栏目上我能看到更有趣的动物。”就在当天晚上,一只不足一厘米大的蜘蛛钻进帐篷,把两个孩子吓坏了。
很多成人对于今天的孩子们如此远离大自然感到惊讶。甚至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一次远足活动中,老师问学生,牛奶从哪里来,孩子们回答:从超市里。
这就是美国儿童发育问题专家、记者理查德·洛夫所说的“自然缺失综合征”。这种病症虽然没有出现在心理学刊物上,但洛夫在《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童: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自然缺失综合征》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作者认为,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人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最后一代人。从那以后,人与自然的距离就渐行渐远,如今只有一半的孩子还会参与户外活动。洛夫指出,在与自然的联系受限的环境下成长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与周遭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是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建议将回归自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因为探索会激发创造力,提高与他人共处的技能。
认识到亲近自然的重要性之后,哥伦比亚生物学家们在1998年创建了教育和保护环境组织,在教育部的支持和各院校的合作下,让4-19岁的孩子回归自然,作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
这一项目的负责人、生物学家塞尔希奥·利亚诺说,近10年来孩子们远离自然是城区发展带来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结果。以前的孩子们喜欢到户外玩,因为在家里没什么意思,但现在留在家里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上网、听音乐、玩游戏。
此外,电视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比直接接触更可信、更舒适的看世界的窗口,如今的孩子们能认出80种电器品牌,却叫不出5种树木的名称。
此外,父母的教育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大自然是陌生的、危险的,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教师卡米洛·阿吉雷说,家长们常常这样说:“我女儿从来不玩土,她不喜欢,而且玩土还可能会生病。”
这种情况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出人意料的。阿吉雷说:“孩子们对一切都很敏感,他们没有抵抗力,因为他们从来不接触细菌或病原体,因此他们一出门就会生病。”
利亚诺指出,教育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努力方向不是为儿童治病,而是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他指出,同大自然进行过接触的年轻人一般很少会虐待动物和植物;或者说,他们很难去伤害自己认识的对象。
户外教育的目的还在于让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都去感受属于自然环境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户外教育行动的口号是:“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你让我看,我可能会记住;你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行动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阿吉雷说,之前还需要吸入法治疗的孩子,在看过蝴蝶破茧而出之后,甚至会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哮喘病。
(选自《参考消息》2008年10月5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自然缺失综合症”现象的一项是(   )
A.波哥大男孩埃内斯托对自然风光和动物并不感兴趣,他觉得在“动物世界”和“探索”栏目能看到更有趣的动物。”
B.到安蒂奥基亚参观洞穴遗址的游客中大部分人有再来一次的***。
C.在一次远足活动中,学生说牛奶是从超市里来的。
D.一只不足一厘米大的蜘蛛晚上钻进帐篷,两个孩子被吓坏了。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父母的错误教育使得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一些孩子的“自然缺失综合症”。
B.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就是没有与周边环境进行联系。
C.只要让4-19岁的孩子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就可以完全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D.城区发展带来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结果便是孩子们远离了自然。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大自然有过接触的人不会虐待动植物,不会伤害自己认识的对象。
B.户外教育的目的,既是为儿童治病,又是增进儿童对大自然的认同感,还要让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们都能感受属于自然环境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C.因为探索会激发创造力,提高与他人共处的技能,所以解决儿童“自然缺失综合症”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归自然”。
D.在与自然的联系受限的环境下成长的人,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昌乐骨刻文
中国考古专家最新考证表明,4年前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昌乐县集中出土的100多块兽甲骨上所刻的600多个符号,结构和布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应为距今约4500年的中国早期文字。参与这项研究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兽甲骨上所刻的神秘的“行列整齐”的图案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二者应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是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据。
2004年,昌乐县一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昌乐县袁家庄古遗址上采集陶器标本时发现,当地农民在施工挖掘时,丢弃了许多亚化石状远古兽甲骨,经过清理,可见上面有许多明显刻画痕迹的图案符号。今年7月底,来自北京和山东的7位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了专门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认定,这些兽甲骨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显,为人工刻画。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刘凤君发现,这些符号都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多为弧笔和曲笔,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专家对兽甲骨上的符号进行归类,发现符号中类似太阳的符号有5到6个,三角符号有4到5个,小鸟符号有4到5个。“重复的符号是人有意识的刻画行为。”王宇信说。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王室用于占卜的殷墟甲骨文,这一发现使中国与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最近几十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现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包括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的刻画或彩绘符号,还有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石器、玉器等上面的符号。王宇信说:“在甲骨文之前,现已发现的许多新石器时期晚期陶片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说是汉字萌芽,但都是单字且无规律。”考古人员发现,昌乐骨刻文字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此前这一地区附近也曾发现过早期文字,说明这次出土的骨刻文字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这批骨刻文字主要出土在昌乐古遗址,又被昌乐爱好者收藏,故专家将其暂定名为“昌乐骨刻文”。虽然目前尚不能破译,但其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过程,复原当时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宝贵的佐证。
(节选自2008年10月23日《新闻网》,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昌乐骨刻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被刻在兽甲骨上,不再只是单字,并且行列整齐。
B.它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兼有画和字的双重特点。
C.它距今约4500年,被确定为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文字。
D.它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以弧笔和曲笔为主。
小题2:本文认为昌乐县出土的兽甲骨上所刻的600多个符号为早期文字,下列不能成为其佐证的一项是
A.这些兽甲骨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显。
B.这些符号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
C.类似太阳的符号、三角符号以及小鸟符号都多次出现。
D.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且之前昌乐附近曾发现过早期文字。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符号)因为与字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所以成为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据。
B.中国得以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原因是甲骨文的发现。
C.继甲骨文发现之后,昌乐骨刻文的发现又一次对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D.从昌乐骨刻文命名来看,考古学上对考古发现的命名一般是依据其出土的地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他顽强、严酷、冰冷,像一座石头。"
这一句话的背景是:葛朗台每逢新年都有把玩女儿积蓄的习惯,他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她把钱送给了堂弟,于是葛朗台大发雷霆。他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无论谁来讲情,他都置之不理。《欧也妮•葛朗台》
B.“这独眼巨人放眼一看,畸形脚底下尽是人头,个个眉清目秀,昂首挺拔,五官端正,他那忧郁的脸上顿时眉开眼笑,流露出一种苦楚而又轻蔑的喜悦表情。”
这是巴黎全民众最激奋的一天,进行选举愚人王的怪相竞赛。笑声,快活的跺脚声,始终不绝于耳,并且一阵高过一阵。这情景给人某种飘飘然的特殊感觉,具有一种令人陶醉和迷惑的力量。最终选出了独眼巨人卡西莫多。《巴黎圣母院》
C.《红楼梦》的第三回。作者借林黛玉的眼睛描述了三春的肖像和外貌;“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这里写的是探春。“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这里写的是惜春。
D.他说:“我应当由我自己作主。现在我还年轻,正是应该读书的时候,我不愿意成家。”
这是觉民抗婚的经典语言,觉民和弟弟觉慧在外开展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当家里要决定他的亲事时,他冲破来自高老大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从此离家出走,去了上海。《家》
E、“学着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接见小国外交代表叶的态度,他想用这种独裁者的成风,压倒和吓退鸿浙。”
说的是留美学生赵辛楣,他爱着苏文纨,但苏却不爱他。由于他误把万鸿渐当作 “情敌”,于是就醋意大发,两人初次见面,赵辛媚就摆出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围城》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