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尊重自然生命    王凤春现代人类已经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据专家的粗略估计,地球生态系统40%多的初级生产力已被人类占有。...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尊重自然生命    
王凤春
现代人类已经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据专家的粗略估计,地球生态系统40%多的初级生产力已被人类占有。人类留给其他生命的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栖息地,它们大多在置于被保护的地位时,才有在自然中生存的机会。很多自然保护者艰苦跋涉难得一见他们要找寻的野生动物;现实中,野生动物几乎难得对人构成伤害。
虽然动物袭人的事件很少,但它毕竟对一些人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样理解和处理相关事宜呢?
我们暂不考虑那些生态中心主义者的关于人与其他生命都有其固有价值、相互平等的立场和观点,不妨从自然为我所用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从人类共同利益、个人利益及人类相应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几个角度看一看。
当前,随着对地球生态系统科学认识的加深,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作为生命支持体系、作为各种潜在资源的价值了。稍有生态常识的人都明白,人类进一步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等于是自掘坟墓。让其他生命生存,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利益。
因此,人类应当不再侵蚀自然生命的栖息地,不再和它们争夺生存空间,留给其他生命一些独立的生存空间。在人们的行为对它们有可能造成干扰和危害时,要谨慎行事,若无充足理由,没有权力毁灭其他生命。这是人类对待已很脆弱的自然生命的道德和法律底线。
现在,有那么多的社会团体专门从事自然保护,有那么多的法律文件专门用于保护自然,要求人们承担尊重自然生命,谨慎行事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已经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了。
人类的共同利益要求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给自然生命独立的生存空间。如果自然生命同人类各有其生存空间,它们怎么会闯入人的家园、对人构成伤害呢?但是,在人类足迹遍及全球的时候,许多情况下人们还要同自然生命共享资源,共同生活在一个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生命可能更加脆弱,需要被置于更加受保护的地位。为此,一些人在正当情况下将因保护自然生命的共同利益,遭受不得利用自然资源的损失,个别情况下还会受到自然生命的侵害。我们找寻的办法不是摆脱约束,报复自然生命,而是由政府对个人正当情况下受到的损害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并采取措施预防意外的发生。正如一些地方庄稼受到大象践踏,人的生命受到大象威胁时,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政府拿钱让与大象争夺栖息地共同生活在自然保护区的农民迁离。大象只有这么一点点自然栖息地了,农民在政府和社会帮助下则可能找到更好的家园。
人们需要坚决维护若无充足理由,没有权力毁灭其他生命这样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否则,将有可能打开滥用和残害自然生命的大门。一个偷猎者丧命于野生动物,人们为他叹息;但如果他声称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打死了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人们仍然不能让他逃脱法律的惩罚。
小题1:下列不属于要尊重自然生命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人类留给其他自然生命的只有很少的生存空间,它们只有得到人类的尊重和保护,才有在自然中生存的机会。
B.其他自然生命与人一样,都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都有其固有价值,和人类是相互平等,没有贵贱之分。
C.让其他生命生存,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利益。
D.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命的支持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各种潜在的资源,具有利用价值。
小题2:作者认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其根据是什么?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科学的认识加深了。
B.有那么多的社会团体专门从事自然保护,有那么多的法律文件专门用于保护自然。C.要求人们承担尊重自然生命,谨慎行事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
道德和法律规范了。
D.在正当情况下受到自然生命的侵害时现在的人们并不是报复自然生命,而是由政府对个人受到损害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并采取措施预防意外的发生。
小题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地球生态系统将近一半的初级生产力已被人类占有,所以现实中野生动物很难对人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伤害。
B.若无充足理由,没有权力毁灭它们生命,这是人类对待已经很脆弱的自然生命的道德和法律底线。
C.作者认为,野生动物是理应受到保护的,偷猎者丧命于野生动物,是咎由自取不值得一提。
D.许多情况下,人还是要同自然生命共同生活在一个空间;在人与野生动物争夺生存空间时,人可以采取撤离的办法。
小题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只是组成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和一个环节;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是自然的主宰,其他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的。
B.为了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对已经很脆弱的自然生命我们要加以保护,而那些数量比较多的自然生命,如果不是特别的需要,我们也不能随意毁灭它们。
C.珍稀的野生动物是我们必须保护的对象,即使我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甚至是被野生动物***死,我们也不能打死它们,否则逃不脱法律的惩罚。
D.现在,有那么多的社会团体专门从事自然保护,有那么多的法律文件专门用于保护自然,说明人类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

答案

小题:A 
小题:D 
小题:C
小题:C
解析

小题: 文章主要从对人类生存有利的角度说明要尊重自然生命
小题: 这是一种希望。
小题:“人们为他叹息”不是咎由自取不值得一提的意思。
小题: 原文用的是“声称”一词,有借口的意思。人如果是自卫,被迫***死野生动物,应该是被允许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尊重自然生命    王凤春现代人类已经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据专家的粗略估计,地球生态系统40%多的初级生产力已被人类占有。】;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类态度提供了思辨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平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
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不过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中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城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颂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7.以下对“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中“二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为中心口号,以佛老思想为思辨外壳。
B.一方面追求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一方面又难免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中。
C.打着“逍遥自在、复归自然”的旗号,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获得生存的东西。
D.既崇尚佛老思想,又看重生存。
8.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彼此构成并列关系。
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
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来的,它以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
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

20080417


 
9.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多少作用于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注重礼教伦常的传统,就是乡镇文化的教化作用的结果。
B.“侠士”讲求江湖义气,中国古代作品中描写其侠肝义胆,敢作敢为,正好迎合了市民心理,因而诸如荆轲、鲁智深、李逵等形象深为人们喜爱。
C.宋明时代,由于理学的兴起,促进了传奇、话本、演义小说的兴盛与发展。
D.中国古代都市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因此,都市文化必然的具有媚欲性,《金瓶梅》、《红楼梦》就是这种土壤中产生的文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
我们有iPod和黑莓手机,手指轻轻触屏就可以选项。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变得机械化了,什么东西都分门别类。而时尚设计师也开始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
近年来,背包里开始设计有专放iPod的口袋,手袋一般也都有专放手机的小袋子。如今,前卫的时尚业开始将新科技置于衣料中,而不仅仅是为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提供存放空间。
这种新科技服装有时看上去像是来自科幻片,有的像是情绪戒指,这种服装可以依据穿衣者的举止来感觉和判断他的心情,并据此播放适当的mp3歌曲。创新是不受限制的,有时看起来也可能很荒唐。荷兰乌得勒支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埃里克设计出一种高科技牛仔裤,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电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这种在大腿上敲键盘的方式有点儿不雅,但它凸显了这种高技术在推动服装技术的发展。还有人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就像是它们在呼吸,有点儿像珊瑚随潮水移动一样。
英国服装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被公认是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他两次荣获“年度最佳英国设计师”的美称。伦敦设计博物馆正在举办一场有趣而诱人的展览,其展出的全是卡拉扬的杰作。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他15年的设计生涯。其中的一件作品是由水晶和激光制成的服装,可以产生艳丽的光影闪烁的效果,还有两件带液晶显示屏的衣服,上面显示的是水底世界。卡拉扬认为,将科技融入时装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高科技服装设计师并不期望他们的作品很快会在大街上流行,但他们认为他们的努力正在慢慢引导时尚业的创意思维。纽约的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了一款皱褶叠层服装,它可展现出一幅纽约市地图。生产防寒服的奥尼尔公司研制出一种内置GPS定位系统的导航滑雪服。其袖筒上装有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滑雪者的坐标和地理信息,还可以导航。
(《参考消息》摘引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4月20日一期文章,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服装设计行业设的专放iPod的口袋,以及专放手机的小袋子。
B.埃里克设计出的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电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的牛仔裤。
C.纽约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的一款皱褶叠层服装。
D.奥尼尔公司研制出的内置GPS定位系统的导航滑雪服。
小题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当今时尚服装设计师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是为了取悦消费者。
B.有的服装设计师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给人以动感。
C.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侯赛因•卡拉扬曾两次荣获“年度最佳法国设计师”的美称。
D.高科技服装设计师期望他们的作品能够很快在大街上流行,并能够引领时尚。
小题3:下列各项中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可以判断并调节穿衣者的心情。
B.埃里克设计的那种时尚牛仔裤很不雅观,不会有发展的市场。
C.当今时尚的创意思维正在为高科技服装设计师的这一努力所引领。
D.奥尼尔公司研制的那种导航滑雪服,可以用于到寒冷荒芜地带探险的人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山东人独特的“酒文化”
本报  “我开车,不喝酒”系列报道推出以来,交警部门和市民均表示劝酒与遵守交规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也说明山东人独特的“酒文化”与法律法规的冲突比较严重。
对此现象,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马广海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人情酒”明显增多,而劝酒并非酒文化的真正内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劝酒的旧俗需要革除。
谈感受:“开车”挡箭牌不好使
“现在,一遇到酒场,我一般都会说‘我开车来的’,这基本上算是拒绝劝酒的最好挡箭牌了。”马广海教授开门见山地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酒不是被作为一种单纯的饮料来看待,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中国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
马广海认为,敬酒、劝酒的风俗产生于物质匮乏的时代,酒是稀缺商品。“但是现在,人们并非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喝上酒,酒已经走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谈原因:公德和规则意识缺位
既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酒不再稀缺,为什么还是有人执意劝酒,甚至有些车主不劝也喝?马广海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山东人自古就有豪爽的性格特征,讲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尤其是主人,更在乎客人是否吃好喝好;二是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的缺位。
对于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的缺位,马广海进一步解释说:“现实情况是,一些规则被人为打破。不管是请人也好,还是被人请也好,人们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往往放松警惕,把行车安全置之脑后,这就是欠缺规则意识。”
“一些车主明知开车来,还是要喝上几杯,甚至酩酊大醉,这就没有考虑到开车时不但对个人安全有威胁,同时也不利于别人的交通安全,这就是欠缺公德意识。”
谈对比:推杯换盏未必“全干”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类似于这样的劝酒词在民间有很多,这在许多外国人眼里感到不可思议。谈到中西方酒风的对比,马广海认为,推杯换盏未必非要全干。
“我省敬酒劝酒的氛围一直比较浓厚,而在南方,许多地方并不是这样。尤其是在香港,一些宴会上甚至没有酒。”
马广海举例说,在西方国家的宴会上,经常出现半杯红酒敬好几圈也喝不完的情况,很多时候,赴宴者把酒纯粹当作沟通交流的工具。
“事实证明,酒风不浓的地方,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而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劝酒、敬酒的习俗也有可能被破除,但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谈对策:别让酒风成正面形象
马广海谈到,只有破除酒风的陈规旧俗,车主才不会有如此大的酒场压力,才能在行车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马广海建议,要破除陈规,最重要的是要从两点入手:首先是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以往,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抽烟喝酒的形象,是一种风度、气派,或者是地位的象征。这种耳濡目染的宣传效应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判断。媒体不应将此树立为正面形象。”
其次,职能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对酒后驾车的行为约束尚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有些政策和规定制定了,但不一定能始终彻底地贯彻执行。当然,职能部门可能有警力资源、工作强度等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摸索。”
(摘自《齐鲁晚报》)
6.马广海教授认为,不属于山东人“酒文化”内涵的—项是           
A.酒不是一种单纯的饮料来看待,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
B.中国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
C.赴宴者应把酒纯粹当作沟通交流的工具。
D.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抽烟喝酒的形象,是一种风度、气派,或者是地位的象征。
7.在马广海教授看来,对山东人独特人情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讲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尤其是主人,更在乎客人是否吃好喝好。
B.“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C.破除酒风的陈规旧俗,车主就不会有如此大的酒场压力,就能在行车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D.在西方国家的宴会上,经常出现半杯红酒敬好几圈也喝不完的情况。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敬酒、劝酒的风俗产生于物质匮乏的时代,酒是稀缺商品。
B.酒风不浓的地方,物质生活水平就较高;酒风不浓的地方,物质生活水平相就低。
C.劝酒、敬酒的习俗完全可以被破除,这不并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D.要破除陈规,最重要的是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对酒后驾车的行为约束尚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保持文化的定力
仲  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交融的步伐正在加快。然而,由于族群、传统、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然而,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不同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可能只是个善良愿望。那种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很容易陷于观念的误区。比如,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一些人关于评审公允与否的诘问,当然,表达一下泱泱大国与诺奖无缘的遗憾实属正常,然而,有些人却以此为由,全盘否定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成就。其实,只要想到人家的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意识形态化的评判标准,心态或许会变得平和很多。因为这个奖项的国际影响并不代表它的“世界级”权威,所以,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有必然关系。再比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削尖脑袋花大笔钞票进去演出,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岂不知,靠与市场无关的运作,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反倒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其结果得到的不仅不是尊重,甚至还可能是讥笑。这种依托洋人认可来装点门面的动机,恰恰是弱者自卑心理的反射,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因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如何保持健康的文化心态和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的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明的古国,我们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气魄的新文化,才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良好形象的基础,才是我们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不断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保障。如果我们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本位,盲目纳入他方设就的文化范式,势必就会丧失与别人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有个汉学家流沙就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而无中国文学特色的当代文学创作,比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对外国读者难有吸引力。而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可以说,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自己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决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同化弱势文化,并影响弱势文化的发展,甚至连强势文化衍生的流行文化也比弱势文化更容易受人青睐。弱势的一方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一种时髦的、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的妄自菲薄、随波逐流,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迎合西方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可能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还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文野随意划线。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无论是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目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族群间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一个以西方世界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是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去探索和奋斗,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平等的自觉意识,不断在世界文化交往的舞台上生动展现自己美丽的舞姿,民族文化就会显示出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
人类文化正面临着同质化的巨大风险,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7日,有改动)
小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常会有一些人对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的公允性提出诘问。
B.削尖脑袋花大钱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靠人情和赠票换来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而无中国文学特色的先锋文学、美女文学。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西方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评可以说毫无益处。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在国际文化交往中,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民族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D.只有增强平等意识,保持文化自信,头脑清醒,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彰显其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才能保持文化的定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网瘾”是不是病?
我们耳闻目睹有很多人由于沉迷于上网而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会凭直觉认为这是心理有病,但是为什么有些心理学专家反对把网瘾当成一种心理疾病呢?
一个理由是,沉迷于某种活动并不等于就是一种病态行为。比如,有很多人整天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也会因此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是不是该认为这些人得了“电视瘾”,必须加以治疗呢?
另一个理由是,有网瘾的人往往有其他心理疾病:青少年沉迷于上网,可能是由于有严重的心理发育问题,例如患有注意力缺乏症(即俗称的多动症)或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忧郁症或焦虑症患者把上网聊天作为一种释放心理紧张的手段;有人上网赌博难以自拔是由于有赌瘾,等等。上网过度是这些疾病的表现,但是其本身不是病。对这些患者,应该针对他们患的心理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对沉迷于上网赌博的患者,应该让他们戒掉赌瘾,而不是试图去戒掉网瘾,否则他们即使不上网,也会在网下继续赌博。
既然学术界目前对有没有网瘾这种心理疾病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并没有权威的诊断标准,又根据什么判定某人是否患有网瘾需要治疗,如何治疗,治疗的效果又是如何呢?提起网瘾,人们很容易想起毒瘾、酒瘾、烟瘾、赌瘾。但是网瘾和它们有着显著的不同。毒品、酒精、香烟和赌博都有害无益,戒除它们的目标是做到彻底告别它们,而不是减少使用。例如,酗酒者在戒酒时,往往要记录自己已有多少天滴酒不沾,如果某一天又开喝了就前功尽弃,必须从头开始戒。但是互联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通讯工具,戒除网瘾的目标显然不是要完全放弃上网,否则反而会对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不便,何况对许多人来说,上网是其谋生手段,整天泡在网上是常态,排斥上网反而不正常。
有一项研究认为,大部分沉迷于上网的人在一年后都自觉减少了上网时间,表明这是一种可以自我纠正的行为。有些人认为,自己上网过度,主动寻求心理治疗,当然这也是其权利。但是这样的治疗都带着试验性质,所以医院应该遵循医学临床试验的规范和伦理,对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作恰当的评估。国外治疗网瘾的方法和治疗酒瘾的类似,比如提供心理辅导和采用认知行为群体疗法。这些疗法至少不会对寻求帮助的人造成伤害,符合“首先要无害”的医学伦理。
国内一度采用电击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瘾,便违反了医学伦理。电击疗法被用来治疗心理疾病,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也是最有争议的疗法,并有显著的副作用。目前电击只被用以治疗少数几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用以治疗严重的忧郁症,经临床试验研究认为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对脑部施加电击诱发抽搐并改变大脑功能,其机理至今不明,但已知能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于网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一般人会认为,网瘾是指由于沉迷于上网,整天坐在电脑前消磨时间,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的行为。
B.有不少的心理学家认为,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患有此病的人应该根据其患病的程度,到医院接受临床治疗。
C.青少年沉迷于上网,可能是由于其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患有注意力缺乏症或缺乏交往能力。
D.网瘾和毒瘾、酒瘾、烟瘾、赌瘾有着显著的不同,后者的治疗目标在于完全戒除,而前者则不能完全放弃。
E.因为互联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通讯工具,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戒除网瘾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很多人来说,上网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如果完全放弃上网,则会对其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不便。
B.某些患有忧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把上网作为一种释放心理紧张的手段,对这些人应该针对其所患心理疾病进行治疗。
C.有些认为上网过度的网瘾患者,自己主动到医院去寻求心理治疗,这是其权力,别人不应该加以干涉。
D.虽然采用电击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瘾违背了医学伦理,但到目前为止,电击疗法仍然是治疗青少年网瘾的一种最有效的疗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