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美好的声誉  (美)比尔·盖瑟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美好的声誉  (美)比尔·盖瑟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这地方真美。”他说,显出沉思和迷恋。
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来历告诉了本吉。
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姗娜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很需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小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向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在银行里消磨他退休的岁月。我们走过了一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进入了一间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坐在一张办公桌的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不卖,”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这块土地许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但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这里定居的人。”他撅起嘴,瞪着眼看着我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盖瑟。比尔·盖瑟。”
“嗯!和格罗弗·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于是我们就坐下来。
“格罗弗·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说,“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事都干了,用不着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尤尔先生眯缝着眼,眼神中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
“让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
一周后我又到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3800美元怎样?”他问。以每亩3800美元计,那我要付出约6万美元,这不明摆着拒绝吗?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
尤尔先生说:“是15英亩一共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
将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本吉,”我说,“这全部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
在爷爷的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起爷爷一生的宝贵品质和声誉。这使我记起了一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宝贝。”我希望本吉将来在这片温柔的土地上散步时,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小题1:尤尔先生破例把土地卖给了我的原因是          ;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概括就是          。(2分)
小题2:作者在文中写到“这地方真美”、“美丽的土地”、“温柔的土地”,前后措辞有些细微变化,这是为什么?(4分)
小题3:“摇摆”是小说情节运行的方式之一,这篇小说在第三、第四两节极力渲染了银行家尤尔先生不肯卖土地,这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现有何作用。(4分)
小题4:这篇小说主人公是“我”的爷爷,小说却没有直接描写“我”爷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4分)
小题5:读完这篇小说,你从“爷爷”和银行家尤尔先生的为人处世上得到了哪些启示?(6分)
答案

小题1:我爷爷在尤尔先生那里有极好的声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2分)
小题2:因为这是“我”情感的逐步升华。由对环境优美的由衷赞美,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爷爷的热爱和怀念,感激爷爷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美好的声誉。(4分)
小题3:①使情节有波澜,与下文尤尔先生不仅卖土地而且低价出卖的情节形成对比, (2分) ②从而也表现了爷爷的美好声誉在这件事中的巨大作用。(2分)
小题4:①侧面描写,凸显人物:通过他人之口介绍爷爷的品质更真实可信。(2分)②突出主题:更能表现一个美好声誉的广泛影响。(2分)
小题5:①“爷爷”:勤劳忠厚、诚实敬业忠于职守;②银行家尤尔先生:富有而善良守信,能以恩报恩;③美好声誉是人生的无价宝(声誉比物质财富重要等);诚实劳动铸造美好声誉。(6分。答案不求一律,只要符合人物性格和主题,有理即可)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小题5: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美好的声誉  (美)比尔·盖瑟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化名人该如何“防爆”
苏显龙
因有阎崇年无锡遇袭的前车之鉴,露脸的文化名人们近日纷纷提高了“安保级别”。为了确保
于丹在北京地坛公园签售的安全,有关部门就出动了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服的贴身警卫。而为新作《小时代》签售的郭敬明,背后也有一位须臾不离的保镖。
签售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互动交流机会,如今却搞得草木皆兵。无论读者还是业内人士,都不由感叹:“学术暴力”该停一停了。
从去年以为打着“孔子很生气”旗号的抗议者在《于丹<庄子>心得》的签售活动中大出风头,到易中天与《水煮三国》作者成君忆的“口水战”,从北师大的季教授因自己的学术成果被学者批评而通过博客恶语相加,再到阎崇年签售中遭年轻男子辱骂掌掴,“学术暴力”近年来大有愈演愈
烈之势。“学术暴力”之所以从恶语相向,发展到今天的肢体冲突,出手伤人者自应该受到谴责和制裁,但学术界和“学术明星”们似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随着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等电视节目的播出,严肃的学术讲座“飞人寻常百姓家”,这对于繁荣学术,弘扬文化,开启民智,本是件大好事。但是由于当前学术道德有所缺失,正常的学术批评日渐稀缺,加之被媒体捧红了的文化名人掌握着话语权,很容易出现“一捧就笑.一骂就跳”的状态,也就难免成为众矢之的。据说,袭击者曾向阎崇年提出过自己对他某些观点的不满,均未得到回应。而今年3月饱受网友“口诛笔伐”的百度“阎崇年帖吧”也正式关闭,这使得学者和读者的沟通渠道断绝,意见表达最后发展成了一种暴力。
随着传播渠道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空间的开放,我国目前学术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学术方面有争议,本无可厚非,相互争论反而有利于促进学术的繁荣。若学者的一家之言被媒体强势包装成一种铺天盖地的灌输,就很容易激起话语弱势方过分的文化焦虑和非理性抗争。所以,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集体“防爆”事件,不应视为只是一次娱乐事件或治安事件,而更应该看作一起文化事件。当“阎崇年被打”被六成网友解读为一次学术压抑的喷发,施暴者被奉为挑战权威的叛逆英雄时,应该深刻反思的就不仅仅是文化界和学术界了。
对于愈演愈烈的“学术暴力”事件,冲突双方之间都应该采取包容和自省的心态来化解,任何对于暴力的合理化解释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当下,建设严谨务实的学术环境和公平畅通的传播环境,让持有反对意见的人有更丰富、更广泛的发言平台,使更多的观点可以理性地正面交锋,这才是文化名人“防爆”的有效途径。
(摘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产生“学术暴力”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被媒体强力炒作的文化名人的签售活动,很容易激起话语弱势方过分的文化焦虑。
B.文化名人与读者的交流渠道不畅或断绝,读者的意见或压抑无从正常表达或排除。
C.被媒体捧红了的文化名人掌握着话语权,他们很容易生产喜捧厌批得不健康心态。
D.当前文化界、学术界有些文化名人学术道德有所缺失,正常的学术批评日渐稀缺。
小题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严肃的学术讲座“飞人寻常百姓家”,这有利于繁荣学术,但受众批评、相互争论也有
利于促进学术的繁荣。
B.对于“学术暴力”事件,“施暴者”及支持者们与文化界、学术界以及“学术明星”们都应
该进行深刻反思。
C.“阎崇年被打”被六成多网友解读为一次学术压抑的喷发,从学术民主讲,施暴者确是
挑战权威的叛逆英雄。
D.给露脸的文化名人派出庞大的保安队伍“保驾护航”,提高“安保级别”。不利于交流,也
非“防爆”的好办法。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术有争议,相互争论有益于学术的繁荣发展,非理性抗争,无益于学术的发展。
B.建设严谨务实的学术环境,建立平等沟通的机制,这才能使文化名人有效“防爆”。
C.“学术暴力”事件,冲突双方都应该采取包容和自省的心态来化解,而不应该激化。
D.净化学术环境,开展学术批评,学术界就会出现百花齐放、和谐繁荣的大好局面。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18分)
满架秋风扁豆花
孙凤山
①秋风不好惹。稍一撩拨,就能卷起乡愁,横飞肃***,抑或连接秋收的景象。此刻,秋风吹拂的不仅是我的思绪,更是那满架的扁豆和扁豆花里的故乡。
②农人总是闲不得房前屋后的空地,一点一滴的栽种技艺世代传承。我是种过扁豆的,就在门口的矮墙边。它从出复叶长起,侧生斜菱状小叶,后来缠绕着往上攀援,直至总状花序腋生,终修成正果:扁镰刀形或半椭圆形,淡苋白色或淡黄色。一年年吃它的鲜嫩,一回回尝它的甘甜,才知道它所含的蛋白质多于白菜、番茄、柿子椒、黄瓜等,称得上是蔬菜中的“肉类”。难怪清诗人黄树谷这样《咏扁豆羹》:“短墙堪种豆,枯树惜沿藤。连朝童仆善,采摘报盈筐。”穿过秋风的,是扁豆一种未经雕琢的新鲜;秋风打结的,是扁豆一生的清新和优雅。望着一架垂涎欲滴的扁豆,我真舍不得离开一房老屋。
③“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郑板桥流落时的这副对联,居然把失意抛弃得无影无踪,把农家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秋风吹来,扁豆花开,姹紫嫣红,匍匐一片。尽管如此,人们不会感到妖娆艳丽,即便是那粉红色,也仿佛是沉浸在悠远岁月里的那种积淀的美丽,掩盖不住些许的惆怅。扁豆不求空旷沃野,好像永远跟房前屋后和矮墙篱笆结了缘。扁豆一生追求攀援向上,哪怕是一架朽木,它也拾级而上,勇攀高峰,探望一片片的云蒸霞蔚,把生命定格在探求的空间里。扁豆眷念家园,更青睐故人。房前屋后的扁豆象征着家园的温馨,恪守着季节的轮回,于是便生了怀念,长了乡愁。乡愁其实是一种寄托和感恩,是对生命的思索与磨砺。心灵的自由放逐久了,难免要寻觅归宿。扁豆之于我,恰如风筝的引线,牵动我的乡愁,总能给生活平添几多温暖。
④扁豆不仅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而且还能入药,主治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暑湿内蕴、脘腹胀痛等。清朝学者查学礼这样写过扁豆:“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后人有的从中读出凄凉、有的读出寥落、有的读出欢喜,我却读出它的功用:一架扁豆,不畏贫瘠,甘于寂寞,饱人口福,泽被人间。当然,扁豆也有个性,人们食用不当,也会中毒。这与它含有的两素有关——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只有加热到100℃并持续一段时间后,两素才能被瓦解。这倒恰如人生一场,理应壮志酬怀,有益于人民和社会,倘若没有把握正确走向,便会误入歧途,甚至毁于一旦。因此,记取秋风和秋风吹拂的扁豆花,时时呼唤美好,未必不是一件幸事。“庭下秋风草欲平,年饥种豆绿成荫,白花青蔓高于屋,夜夜寒虫金石声。”尽管扁豆在甘甜中夹杂着些许苦涩,在温暖中捎带着些许肃***,但那份远离喧嚣浮躁的鲜活、远离功名利禄的清新却是掩盖不住的,一如花开向外的美。
⑤“民以食为天,食以绿为优”,扁豆是蔬菜中的佼佼者。尝起扁豆,我就尝起随秋风一路的日子;想起扁豆花,我就想起一架秋风的往事。一架扁豆不复存在了,我们只有勇敢地往前走。一旦跨过往事,人生就会轻松许多……
——(选自《散文百家》总第二七二期2010.2)
小题1:作者在标题中说“满架秋风扁豆花”,文章开头又写到“秋风不好惹”,文中还多处提到“秋风”,请简要分析“秋风”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2:理解划线文句的含义。(4分,每小题2分)
(1)扁豆眷念家园,更青睐故人。
                                                                               
                                                                                   
(2)一架扁豆不复存在了,我们只有勇敢地往前走。
                                                                                 
                                                                                  
小题3:本文可当抒情散文来读,在文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呢?本文又可作哲理散文来读,在文中,作者阐发了什么哲理呢?(6分)
                                                                                      
                                                                                     
                                                                                   
小题4:文章语言婀娜多姿,请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两方面稍作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大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维修工程的性质。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的、加支撑等附加构筑物应急的安全措施;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的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如屋面除草、零星的小修小补、室内油饰、粉刷以及零星的补配等;维修工程,又可分为一般性维修和重点维修工程。一般性维修包括:少量的大木修补和墩接、屋面局部揭瓦、墙体修补、局部拆砌、地面修补局部挖补、油饰彩画以及化学保护等;重点维修工程包括挑顶打牮拨正,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①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
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技术规范(1)中强调的“损坏程度超过规范(2)应优先考虑加固”的这一环节,只注意强调“超过规范(3)必须更换”,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经过大修甚至一般维修,文物原构件及价值损失量就已很大,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更换,就可能使修缮后的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很多。
在古建筑的维修工程中,勘察柱子是否糟朽时,普遍的现象是,工程涉及的柱子,凡有包砌,都要拆开检查。这种比较盲目的常见检查方式,会使许多古建筑中没有问题柱子两侧的墙体也同样被“开膛”,所以,应采取钻探等一些更科学的办法,尽量减少因对古建筑的修缮而给文物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修缮方案中,常见到的一句话就是“糟朽严重”,好一点的,描述一下糟朽高度和深度,未做勘查的则在说明中注明“待施工中进一步勘查后再定”,在实际修缮中这类方案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给工作带来难度。所以,需要仔细研究、具体分析,查清糟朽原因、深度、高度和具体位置,同时说明结构的安全状况,尽可能用数字量化。
选用维修木材也是文物保护工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木材含水率普遍较高,如果使用这些含水率较高的构件,日后木材易变形糟朽,从而给古建筑埋下新的隐患。即使修缮时木料含水率符合要求,但修复中由于施工和天气的原因,还会出现二次含水率超标的问题。所以不要只看木材表面干了就进行油饰封护,应该恢复隔年开春油饰这种好的传统,以确保古建筑百年大计。
注解:①落架:将建筑各部件按照严格顺序拆下,然后再按拆时顺序逐一组装的维修方法。
小题1:据《北京日报》报道,举世瞩目的故宫太和殿维修工程,工程性质为“现状保护维修”,具体项目有:墩接、修补腐朽的木柱;更换破碎琉璃瓦、恢复瓦面釉色,清洗加固装饰构件;复原外檐彩画……从上述描述来看,这一工程最接近文中提到的哪一类工程?
A.抢险加固
B.维护保养工程
C.一般性维修工程
D.重点维修工程
小题2:下列对第二段划线语句中三处“规范”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1)与(2)不同,(2)与(3)相同。
B.(1)(2)(3)都相同。
C.(1)与(2)相同,(2)与(3)不同。
D.(1)(2)(3)都不相同。
小题3:作者所强调的“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这一观点,主要针对以下哪种操作误区?
A.维修工程中,木制构件的更换量往往过大。
B.勘察柱子时,对柱子包砌的拆开范围过大。
C.制定方案时,对糟朽细节未做详细的勘查。
D.常选用含水率较高的木制构件,埋下隐患。
小题4:从全文看,修缮从哪些方面给古建筑带来损失?请分条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6——19题。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这是一封读者来信,从一家杂志社转来的。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读者,都会收到读者的来信,这很平常。我不经意地拆开了信封。可是,读了信,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
请允许我把这封不长的信抄录在这里——
“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您,每一种尝试都令自己沮丧,所以就冒昧地开口了,实在是一份由衷的生命对生命的亲切温暖的敬意。
“记住你的名字大约是在七年前,那一年翻看一本《父母必读》,上面有一篇写孩子的或者 是写给孩子的文章,是印刷体却另有一种纤柔之感,觉得您这个男人的面孔很别样。
“后来慢慢长大了,读您的文章便多了,常推荐给周围的人去读,从不多聒噪什么,觉得您 的文章和人似乎是很需要我们安静的,因为什么,却并不深究下去了。
“这回读您的《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恍若穿行乡村,沐浴到了最干净最暖和的阳光。我是 一个卑微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愿意静静地听这个生命说:"我愿意静静地听您说话…… "我从不愿把您想像成一个思想家或散文家,您不会为此生气吧。
“也许再过好多年之后,我已经老了,那时候,我相信为了年轻时读过的您的那些话语,我 要用心说一声:谢谢您!”
信尾没有落款,只有这一行字:“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吧,我是,你是。”我这才想到查看信 封,发现那上面也没有寄信人的地址,作为替代的是“时光村落”四个字。我注意了邮戳,寄自河北怀来。
从信的口气看,我相信写信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刚刚长大的女孩,一个生活在穷城僻镇的女孩。我不曾给《父母必读》寄过稿子,那篇使她和我初次相遇的文章,也许是这个杂志转载的,也许是她记错了刊载的地方,不过这都无关紧要。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所以,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又有谁 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连,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无论对己对人,生命的感觉都日趋麻痹。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作为一个称谓活在世上。即使是朝夕相处的伴侣,也难得以生命的本然状态相待,更多的是一种伦常和习惯。浩瀚宇宙间,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仔细想想,我们是怎样地本末倒置,因小失大,辜负了造化的宠爱。
是的——我是,你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么普通又多么独特的生命,原本无名无姓,却到 底可歌可泣。我、你,每一个生命都是那么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完全可能不降生,却毕竟降生了,然后又将必然地离去。想一想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每一个生命的诞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遇是一种奇迹呢。有时我甚至觉得,两个生命在世上同时存在过,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因缘。我相信,对于生命的这种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你说你爱你的妻子,可是,如果你不是把她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爱,那么你的爱还是比较有限。你爱她的美丽、温柔、贤惠、聪明,当然都对,但这些品质在别的女人身上也能找到。惟独她的生命,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她,却是在普天下的女人身上也无法***或再生的,一旦失去,便是不可挽回地失去了。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惟独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复,所以,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
既然如此,当另一个生命,一个陌生得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远远地却又那么亲近地发现了你的生命,透过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观,向你的生命发出了不求回报的呼应,这岂非人生中令人感动的幸遇?
所以,我要感谢这个不知名的女孩,感谢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拨了我的生命的性灵。她使我愈加坚信,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惟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很想让她知道我的感谢,但愿她读到这篇文章。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散文语言质朴,虽无华丽的辞藻,但却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最本真的认识,启人心智,发人深思。
B.“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中“名字”在文中具体指“头衔”“职位”“身份”“财产”“俗物琐事”“世俗功利和文化外观”“浮华功名”等。
C.文章由生活小事——一封普通的读者来信展开,引出“生命”话题,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真实,亲切。
D.著名台湾诗人席慕容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写道:“如何才能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诗中对生命中美丽的邂逅相遇表达的极为真挚感人。而本文作者也认为“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可见作者未能与读者邂逅相遇,未免有点缺憾。
小题2:写信人在信中说要“谢谢您”,作家在文章最后说要“感谢”写信人,他们都分别要感谢对方什么?(4分)
答:                                                                             
小题3:文章引录了“这封不长的信”的全文,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小题4:从信中内容看出,“写信人”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用通用方法治疗所有癌症的治疗方法已经时日不多:大量新研究指出,应该根据肿瘤的基因采取针对性化疗和其他疗法。
现在,结肠癌晚期患者在接受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前应该进行基因检测。这是上个月一项研究发现艾比特思(Erbitux)和维克替比(Vectibix)等昂贵的药物对40%的患者不起作用之后,肿瘤学家-的治疗方法发生的重大变化。   
科学家们正努力试验对乳腺癌和肺癌进行适合特定基因的此类治疗。大量研究显示:当前的大多数药物最多只对约一半的患者有效,但通常需要进行反复的试验才能作出确切判断。这意味着很多人会无缘无故饱受副作用之苦,而且这些药物还贵得惊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建议对结肠癌患者KRAS基因进行费用300美元的检测。该机构估计,通过使患者不再服用价格高达每月1万美元却对他们无效的药物,这样每年能够节省惊人的6亿美元。   
这对消费者来说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急需这种个性化的药物,基因检测没有受到严格的规范。实验室经常刚有行得通的希望就推出新的检验方法,而不是等待最终的证据。迄今为止,很少有检测能够赢得像癌症治疗专家机构美国临床肿塘学会这样的大型医学团体的支持。这种检测不是为了确定人们是否携带使他们容易患病的所谓癌症基因,而是为了寻找肿瘤基因的一个特征——一种基因和蛋白质活动的模式,这种模式预示着癌症发展的快慢、复发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是否对治疗敏感。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马修·埃利斯博士是一种不同以往的乳腺癌基因疗法的发明者之一。他解释说,进行基因检测的最终目标是确定“对这些患者来说,适合的药方是什么”。一项不太精确的检测已经能够确定某些乳腺癌患者旧病复发的风险高低,帮助医生作出是否进行化疗的决定。但是采取哪种化疗方法呢?社克大学的凯利·马克姆博士.对即将接受术前化疗的近300名刚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乳腺组织活检。其中一些患者接受了两种标准鸡尾酒疗法之中的传毒一种;其他患者则接受适合她们的肿瘤类型的鸡尾酒疗法。现在确定根据基因决定治疗方法有助于肿瘤缩小还为时过早。
上周公开进行的试验性检测没有采取专n的基因识剐,而是检测了50名乳腺癌患者的基因以确定该妇女患上的是4种亚型中的哪一种。如果成功了——而且计划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这种乳腺生物分类检验法会改变乳腺癌的多称。。小组在《临床肿瘤学杂志》发表的报告中指出,在对保存的以往肿瘤样本进行研究之后,小组成员发现,一些女性可以安全地避开化疗,她们的亚型对术后激素疗砖响应较好。一种发展较快的肿瘤对大多数化疗敏感,但是对激素疗法不敏感。还有一组患者采用两种疗法都没有效果,这组患者迫切需要新的选择。       
下一步是治疗肺癌。全国各地的医院正在招募1200名患者,研究他们是否携带引发
肿瘤的基因EGFR的额外副本。他们将接受特罗凯(Tarceva)或力岿素(AIimta)这两种主要疗法的其中一种,看看哪种疗法最适合哪种基因状况。
(选自2008年2月《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对“根据肿瘤基因采取针对性疗法”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
A.用通用方法治疗所有癌症的治疗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用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针对性
治疗将成为新的方式。
B.通过基因检测确定人们是否携带癌症的基因。并且确定这种基因的一个特征一种基因和蛋白质活动的模式。
C.从患者身上采集基因,寻找肿瘤基因的特定模式,从而确定对该患者使用最适当的
治疗方式。
D.检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确定该患者患上的是4种亚型中的哪一种,从而安全地避
开化疗。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当前治疗乳腺癌和肺癌的大多数药物最多只对约一半的患者有效,且要经过反复的
试验才能作出确切的判断。
B.基因检测研究人员的最终目标是减轻癌症病人的经济负担.并且使他们免受药物的
副作用之苦。
C.尽管通过基因检测已经能够确定某些乳腺癌患者旧病复发的风险高低,但说基因检
测已规范成熟还为时过早。
D.手术后使用激素疗法还是化疗,或是其他新的选择,都取决于该乳腺癌患者肿瘤所属的种类。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顼是                       (   )
A.对乳腺癌、结肠癌等部分癌症的基因检测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突破,预示着对其他癌症的基因检测也有望问世。
B.肿瘤基因的一种模式预示着癌症发展白的快慢、复发可能性大小以及是否对治疗敏感,那么准确地寻找到它就能治愈癌症。
C.当前出现的刚有行得通的希望就推出新的检验方法而不待最终证据的作法,也是科研中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
D.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能够节省6亿美元的估计,可知全世界癌症患者服用价格昂贵、作用无效药物的花费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