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这种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内审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的超越。正是这种超越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超验与非超验上。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享乐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老子讲“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庄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荀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一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愉悦相联,产生“心平愉”,则“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言,但正是追求“内圣”的内在功夫,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出来,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出来,从而出现“孔颜乐处”和“吾与点也”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第三,由于内乐、内审美是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需要外力解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内心的悦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
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审美的健全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资助,是我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内审美”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内审美是指一种古已有之的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
B.内审美表现为人对物质***的超越和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C.内审美是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D.内审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小题2:下列关于中、西方古代内审美的区别,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和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
B.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的超越。
D.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力来实现。
小题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
B.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崇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
C.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格理想的完善,有效改变现实。
D.从柏拉图开始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征。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解析
词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个分析各题的选项,要求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是不是与原文意思相同;注意选项中有没有该选项所表达的意思。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时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燥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根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 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百日之后成仙。此后,还有人为吕洞宾和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身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以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坐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岁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的不知有多么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小题1:文章首段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古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小题2:对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四个词语加以概括。(4分)                                                                         
小题3:文章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老态女子生孩子的故事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根据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而看这藤,乃真气色”。(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最美,冰凌花
杨国桓
冰凌花,是冬日里因为屋里的暖气和外面的寒气碰撞在玻璃窗上,在这个寒与暖的临界之处结成、开出的奇异绚烂的花朵。如今,在城里,早已居住在楼室里面,已经用地热和空调取暖的人们,大概淡忘了冰凌花;如今的孩子们更不知冰凌花为何物了,连听了这花的名字都感到陌生新奇。
这冰凌花出身寒苦,它是盛开在我们这些从上个世纪走过来的人们眼前、身边和心中的花。想起冰凌花,就想起我们经历的许许多多。
在我的心中,从坎坷、艰难、尴尬的煎熬之中,留下美好回味和记忆的东西很少,但冰凌花算是此生每每魂牵梦萦的一个,我在最难的时候,曾经终日望着寒窗上的冰凌花发呆出神,心游八荒万仞,今天我每每忆起这段心路历程,就从心底里油然而生一种凄美而纯真的感慨:最美,冰凌花!
我的记忆中,过去的冬天真冷,要比现在的冬天冷上许多倍。尤其是在我的少年时代,每到冬天,那数九隆冬的老北风,那漫天的鹅毛大雪,老人们叫它北风烟雪,那滴水成冰的气候,我和我们是怎么活过来的,如今想来,都如同神话,没有冻死在那些个冬天里连自己都觉得万幸。
那时,冰凌花就开在我们家那四扇巴掌大的单层小玻璃窗上。我家住的老式房子,只有向阳的南面四扇玻璃窗,上面的窗户阁子是糊的窗户纸。每到冬天,为了防寒,妈妈领我们选一个暖洋洋的日子,打糨糊,溜窗户缝。妈妈说:针鼻大的窟窿能透进斗大的风,一定要糊严实;外面冷,屋里热,玻璃窗上才开冰凌花呢。就这样,每天我们除了上学,淘气,就在家里的炕头猫冬。
那时,从屋里向外看的视野只有这四块小玻璃窗,我们的眼界真狭小啊。待到开出了冰凌花的季节,更是什么也看不见了。大雪封门的严冬里,家里取暖,除了烧炕的地炉子或者闷灶子外,就是几节铁皮卷成的炉筒子连起来的站炉子。
那时,我有很多的时间专心致志观赏这小窗上盛开的美丽的冰凌花。因为我病和残的缘故,每天早上,父母也不让我起来生炉子,我就有了赖在热被窝里,掖好被角,晚起的坏毛病。父母如何为生活愁苦,我不知道体会,但我视线里赏心悦目的冰凌花,真给我止痛解忧。
冰凌花真美,真是大自然赏赐给人们的珍贵艺术品。我从心里折服赞叹大自然的妙造神功。你看,每天盛开的冰凌花,每一块玻璃上盛开的冰凌花,决不雷同,决无克隆和抄袭之嫌。它千姿百态超凡脱俗,样式、花色、品类、版本层出不穷,美不胜收。有时,它开得毛茸茸的,像北极熊的皮毛,那是因为天太冷了,窗户上的霜太厚的缘故;有时像美丽的凤尾竹,像芹菜叶;有时像天上的云卷;有时像海里的浪花;有时像梦幻般难以形容的奇异的图案,再好的画手也很难描绘这晶莹如雪,鬼斧神工的冰凌花!
我曾经有过看着小窗上变幻莫测迷人心魄的冰凌花痴痴发呆的经历。这冰凌花,让我消融了多少心中的苦痛和寂寞、孤独的时光呵。许多时候,我人都在课堂上了,心里还念记着小窗上的冰凌花,我的笔记本上经常出现当天看到的最新版本的冰凌花的临摹习作,大家看不懂我画的是什么,我也始终没有画出一幅超越自然的杰作,于是,我依然继续顶礼膜拜如醉如痴地观赏每天都是新版独家原创的冰凌花。
如今,奇美的冰凌花已经从我的眼前消失许多年了,但却一直盛开在我的心中,而且依然是每天一个版本,依然千姿百态,生机盎然。
冰凌花陪伴着我度过艰难的岁月,苦涩的心路历程,它是我无言的好友;它授我美的要义,让我开启心灵深处智慧的大门,种下美的种子,开出善的花朵;在新的世纪,我依然痴心不改:我心中的冰凌花最美,最美,冰凌花!
小题1: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解释“这冰凌花出身寒苦”中“寒苦”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2)解释“它是我无言的好友”一句在文中的含意。(3分)
答: 
小题2:围绕冰凌花,作者回忆了和自己有关的哪几件事情?试加以概括。(4分)
答: 
小题3:简要分析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4分)
答: 
小题4:综观全篇,文章多处写道“最美,冰凌花”,是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在太空中生活,要求宇航员必须具备极佳的身体素质,因为用困扰宇航员身体健康的有噪声、宇宙辐射、高真空、剧烈的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其中最困扰他们的是失重。专家发现,在失重环境里生活10天,人体骨钙的流失率达到了3.2%,那些返回地球的宇航员体重都要减轻5%左右。宇航员在描述失重的感受时说:“胃里的食物在向上涌,脑袋因为充血而晕沉沉的,四肢无助地散在躯干周围,你要不是看上一眼,都不知道它们正处于什么姿势。要想既保证宇航员的健康不出大的问题,又要节省发射经费,让宇航员在太空中作生活半年是最佳的选择。
为了太空飞行对宇航员身心的影响降到最低,1985年,美国空间实验室引及了“太空跑步机”。这种“跑步机”采用弹性“束带”把人固定在跑台上,提供模拟重力,宇航员在锻炼时获得一定压力,从而可以达到类似在地面的锻炼效果。事实证明,长期飞行的宇航员,由于有效地将锻炼和加强营养相结合,已经可以控制体重的减轻,这说明跑台锻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后,国际空间站都专门设置了包含有跑台的锻炼场所。
创造了太空生活最长纪录的俄罗斯人伯里亚科夫,便是空中健身房的受益人。他在太空中待了438天,返回地球时,他没有像其它宇航员那样虚得需要人抬出返回舱,而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得益于他按照制定的计划,每天都花费两个小时进行包括跑步在内的锻炼。
不过,在太空中寂寞的滋味远比生理不适更严重。在太空环境中,因为长期远离人群,情绪激动,多梦、幻觉和失眠等精神症状时常困扰着守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的漫长时间里,宇航员已经开始琢磨各种新型的太空体育运转来丰富娱乐生活了,传统单调的跑步训练已经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尝试着将地面竞技搬上太空。
心理学家认人,宇航员的太空生活需要创造性,他们要学会如何就地取材、自娱自乐,这些活动对身体的锻炼作用可能是次要的,但对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很有作用,这非常有助于鼓舞士气,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在现有空间站6-12人的基础上,加倍增加每次执行太中任务的人数,这样使在太空成立多人竞技小组成为一种可能。
(取材于《太空里的无重力运动会》)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胃里食物上涌,脑袋晕沉,甚至无法控制自己四肢的活动。
B.为保证宇航员的健康,节省发射经费,目前宇航员一般都不在太空工作生活半年以上。
C.因为跑步训练已达不到宇航员强身健体的需求,所以他们开始尝试新的太空运动方式。
D.每天两小时的跑步锻炼帮俄罗斯的伯里亚科夫创造了在太空生活438天的最长记录。
小题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只要骨钙流失率不高于3.2%,体重不降低,宇航员们就能在太空工作半年甚至更久。
B.“空中健身房”将会使宇航员在长期的太空生活中保持在陆地上的体重甚至增加体重。
C.目前生活工作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很有希望成为太空足球联盟的第一批成员。
D.从空间站把高尔夫击到遥远的太空,这将成为现实,不再是人们头脑中美妙的幻想。
小题3: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空间站中的宇航员要想顺利完成太空任务需要注意些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庸”辨义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子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义”“礼”“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辨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它要求将“中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B.“中庸”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C.“中庸”是人们做事要“ 走中间路线”,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
D.“中庸”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
小题2:下列不属于能使人达到“中庸”境界的条件的一项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C.破除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D.根据个人气质禀赋等去理解“仁、义、礼、孝”等伦理问题。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
B.对“中”和“庸”二字的望文生义,是大多数人误解、误用“中庸”的根本原因。
C.孔子认为“中庸”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对达到“中庸”境界感到绝望。
D.黑格尔对《论语》及孔子都不够认同的原因是,《论语》缺乏概念、范畴和思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
天幕上的舞蹈
刘明霞
当单位门前那可硕大的木棉树一马当先,开的热热闹闹纷纷扬扬的时候,我就知道春天来了,春天匆匆地、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来了。
上班下班从树下走过,不经意间,“啪”的一声,一朵红艳艳的木棉花就会砸在你的脑袋上、脖子上或脚边。躬身捡起那多水灵灵的花儿,它肥厚丰腴,娇艳无比。我不由伫立仰望:那伸向天空的树枝上,点缀着红彤彤的艳丽,如舞女的长裙凌空飞起,姿态翩然,在天幕上飞舞、摇曳,挑逗着阳光。哦,木棉,如果说那些低矮的灌木开出的叫花的话,那么,天幕上开出的你定是花的精灵了。我想,大喜大悲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有的时候,灵魂的震撼既不是喜也不是悲,而是一种晕眩,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我与木棉只是萍水相逢啊,而我却仿佛等了她很久很久······
木棉在晴空里蕴足了那种如梦如幻的气质,点染出闹春的意境,这个时候,该有一首曲调轻柔舒缓、歌词婉约优美的歌来伴随她的舞蹈的。木棉,这所有的魅力是源于哪一天呢?是谁亲手把你中在这的?在狭窄的街道上,在对视着屋顶与屋顶之间,你显得独立又不会太孤寂,但你似乎总是在超脱。也许,人们不理解你为何总要高高在上,难道华丽高尚的你喜欢这样曲高和寡?你独树一帜,是不想与俗颜争宠,还是喜欢独自享受孤独?这里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只是一树艳红。红花还要绿叶配,你是真正的红花,真正的红颜,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娇艳没有丝毫造作。你违反了花与叶的辩证关系是想证明自己没有依附心理,还是为了宁缺毋滥呢?你独挡风雨的侵袭又守住生命的质量,你是花中的君子啊!当我看到你舞动长裙在风中吟唱时,我终于明白了你的选择。
把蓝天当背景,把白云做道具,你的舞姿梳理着时间和音乐。木棉,你实在是一个高洁而空灵的舞者啊!
也许,人间意味浓烈,世俗气息浓郁的灵魂,终是不能升入天堂的,所以,你摆脱世俗,奋不顾身地冲向云天。当春风吹开尚在沉睡的你的惺忪的双眸时,你张开一朵朵圆润饱满鲜活生动的花儿,在天幕上跳起优美的舞蹈,一会儿如慢板徐缓轻悠,一会儿像快板恣意奔放。你那独特的舞蹈词汇是在诉说生命的故事吗?生命的初始该蕴藏着多少的神秘而动人的细节啊!你这活泼灵动、伸展舒畅的生命,你的舞姿搅动了生命的奥秘和底蕴,平淡而单调的生活因了你而有了一丝亮彩,你告诉了我一个关于生命的秘密、关于岭南的秘密、关于花的秘密。那“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上的,是你的红舞鞋吗?木棉,你的人生如此脆弱又如此美丽,花开花落,全是自己的热闹。伴着风儿翩翩起舞的你,舞出的是现代还是古典?
小题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木棉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段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联系全文,说说木棉花具有哪些特点?(6分)
小题3:文中说“我与木棉只是萍水相逢啊,而我却仿佛等了她很久很久······”,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小题4:作者在最后一段说:“你告诉了我一个关于生命的秘密、关于岭南的秘密、关于花的秘密”请探究木棉“生命的秘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