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海豚与人任何一种动物,体型小,便怕我们;体型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人类构成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豚与人
任何一种动物,体型小,便怕我们;体型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人类构成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弋的海豚还把他救起来。它们为何喜欢我们?
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人类的这种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过任何其它动物的东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禁止猎***海豚。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很自然。如果有人对您说捕***了一条鲨鱼,您的反应会很平静。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了呢?那可就不一样了!用鲨鱼的翅烧的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
人类喜欢海豚。这表现在许多小事上,比方说,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第一,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它动物区别开来。第二嘛,驯兽是一种糖果加鞭子的驯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强化的方式才叫训练。
对海豚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训练员突然转身离去,因为海豚喜欢嬉戏和学习。当海豚突然领会到训练员让它做什么,它会欣喜异常,跳跃、欢笑。然后,当训练员离开或在某个角落里观察它时,海豚无需任何命令,全凭自己的意愿,一次次练习刚刚学会的动作,以便第二天施展出来使人们愉悦。
海豚是惟一一种乐于与人在一处而不争自由身的动物。任何一种动物,哪怕是最驯服的,也会伺机逃脱樊笼,然后死掉,因为它们荒疏了(或者根本不会)自己获取食物的技能。而训练有素的海豚,哪怕是习惯了多年海洋馆里坐享切好的鱼肉块,也不会在大海中饿死——它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捕到鱼:海中鱼很多,而能像海豚那样游的可没有。即便是偶尔获得自由,海豚最终还是会回到人那里。在黑海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在卡扎奇耶的军用海豚馆里,暴风雨毁坏了几处铁围栏,撕破了钢丝拉成的防鲨网。于是夜里海豚游到了大海里,而早上它们便全部回来了。
海豚为什么会救那些溺水者?它们是从哪儿知道这个徒劳地蹬脱挣扎的家伙是呼吸空气的,因此需要紧急把他送到他生长的陆地上去?那是因为它们看我们是透明的!救助的概念根植于它们的天性中,而且由于海豚不但具有视觉的,还有超声波方式的接收系统,所以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这种生物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也就是说呼吸空气!比起鱼来,海豚同与自己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更“投脾气”。
除了人类以外,与海豚“投脾气”的还有海豹。海豚也喜欢海豹,当然,程度不及喜欢人类。海豚属于顽皮的一族,它们喜欢捉弄不太聪明的海豹,像玩球一样逗弄海豹,而后者大为光火.
1、“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
  A.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它动物区分开来。
B.这是由于人类喜欢海豚。
  C.这是因为海豚需要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
  D.这是因为人类从感情上没有把海豚列为被惩罚的动物。
2、下列不属于海豚救那些溺水者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救助概念根植于它们的天性之中。
  B.因为它们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
  C.海豚喜欢与它们的内部结构相似的生物。
D.因为人类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需要呼吸空气。
3、对文中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海豚自觉的训练源于它喜欢嬉戏和学习。
  B.卡扎奇耶的军用海豚馆游回来的海豚,回来的原因是它们荒疏了自己获取食物的技巧。
  C.海豚喜欢的人类的程度超过喜欢海豹。
D.人类并非只有在听说海豚被捕***的时候,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静。
答案
1—C       2—B        3—B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海豚与人任何一种动物,体型小,便怕我们;体型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人类构成威】;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3分)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劳动却远远不如为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的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嵋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在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小题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B.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C.文章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D.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以研究建筑美。
小题2:根据本文,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发展。
C.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D.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小题3:第二段加点的“某些特定的内容”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4:们为什么会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9分)
穿旗袍的女人
丁立梅
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
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每日里在街头见到她,都会让人眼睛一亮。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是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笑意姗姗,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她的发型。临了,都会买一件两件小商品带走,心满意足地。
几年后,女人攒足了钱,再贷了一部分款,居然就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了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窗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元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了。
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卖些杂七杂八的日常生活用品。她照例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
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了,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在开。
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
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吗?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儿没见老。
就心安了。这样的女人,是应该永远活得如此高贵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高贵,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淹没不了它。
小题1:结合全文,说说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2分)
                                                                              
(2)这样的女人,是应该永远活得如此高贵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高贵。(2分)
                                                                              
小题2:文章题目为“穿旗袍的女人”,这“旗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请你说说穿旗袍的女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分点概括。(5分)
小题4:文中说“她哪里像是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你认同她“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的生活态度吗,为什么?(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风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似黛玉;众人明白,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宝钗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让黛玉和湘云两人都恼怒起来。(《红楼梦》)
B.范博文说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是因为吴老太爷自从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又不幸而渐渐成为半身不遂的毛病后,二十五年来,他就不曾跨出他的书斋半步,也不曾读过《太上感应篇》之外的任何书报。(《子夜》)
C.“这些话一字一字地送进了觉慧的耳里,非常清晰。它们像鞭子一样地打着他的头。他的脸突然发起热来。他感到羞愧。”
这些话是指觉慧的妹妹淑华责骂鸣凤拖拉的话。它让觉慧感到羞愧,因为是他叫鸣凤留下想跟鸣凤多呆一会儿。(《家》)
D.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在看到女儿把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但当他看到太太气得晕死过去时,马上放弃了金梳妆匣。因为如果气死了太太,女儿按法律将继承全部家庭财产,狡诈的葛朗台知道以小失大划不来。(《欧也妮·葛朗台》)
E.卡西莫多把爱斯梅哈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克洛德趁机威胁爱斯梅哈达姑娘,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加西莫多愤怒地把克洛德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巴黎圣母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⑴请简述吕布“白门殒命”的故事。
⑵聂赫留朵夫小声说着,浑身发抖,“你再也想不出来我感到我对你犯下了多么大的罪……”(《复活》)什么事让聂赫留朵夫感到对玛丝洛娃有犯罪感?请简要叙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欧洲的二战反思
黄 晴 
在人类的历史上,爱与恨、生与死,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个人话题。在国家层面,战争与和平似乎也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历史上,欧洲是近代两次世界大战的源头,也是对战争的惨烈感受最深刻的地区之一,因而这里有着丰富的战争文化反思。
对一战,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春秋无义战”,只是新老强权之间一场“竞于力气”的战争;对二战,由于法西斯主义的极端反人类性质,便有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分野,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战后思索。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是与对文明、文化和人性的深层思索相联系的。以德国法西斯主义为例,从表层看,它以种族优越感为精神基础,以反犹主义为煽情手段;从思想特征上看,它具有神秘主义和非理性崇拜的特点;从深层看,它与西方文明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暴力推崇倾向有相当的关联。60多年来,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批判一直在进行,而且越来越深入,以至直指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某种缺失。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省具有一种全民性质。希特勒只是一狂热偏执的煽动者,但民众在狂热中迷失,在狂暴前怯懦,却是他得以登台的背景。历史证明,犯罪行为一旦披上一种“政治正确”的外衣,便是一场社会灾难。反犹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根源之一,但在欧洲,反犹主义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二战后,法国、波兰等国对此也进行过反思乃至道歉,说明反思并不是战败国的专利,而是人类对人性的再梳理和提升。据报载,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儿子找了一个犹太女友,这个犹太女孩竟遭多人羞辱,反映出欧洲种族主义文化的顽固性。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对历史的态度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史上,恩怨之事所在多有,如无宽恕之心,或会化为冤冤相报的“西西里式仇***”,不知伊于胡底。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是非如不厘清,历史的教训如不记取,战争罪犯如不被绳之以法,不仅受害者人心难以平复,加害者还会图谋东山再起,悲剧还会重演。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也是一种良知的拷问,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重建。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二战后,法国出现了对通敌者的街头追打、游街、妇女剃光头之事,法国人对此也进行了反思:如果你反对纳粹,就不能仿效纳粹对犹太人的行事方式。正义的裁判是基于人格尊重的法律裁判,并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今天,在欧洲,人们已安享了60多年和平。但在世界范围并非如此。在二战之前和期间,犹太民族饱受磨难,流离失所;今天,在中东,另一个民族也在饱受磨难,流离失所。悲剧在角色转换后继续上演,令人长叹。6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仍然存在,借用伏契克的一句话: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 
(选自《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5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欧洲的二战反思”特征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欧洲的二战反思比一战更深刻的重要原因是二者的性质不同。
B.欧洲的二战反思带有全民性,既有战败国的,也有战胜国的。
C.欧洲的二战反思是与对文明、文化和人性的思索同步进行。
D.欧洲的二战反思不仅从未间断过,而且越来越深。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欧洲有丰富的战争文化反思,并且是最深刻感受战争惨烈的地区之一,因此说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源头,
B.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儿子的女友遭羞辱,可见欧洲种族主义文化并未消失。
C.对纳粹分子的惩罚也必须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进行报复。
D.如果没有欧洲的二战反思就不可能有现在欧洲人民安享和平的60多年。
小题3:文章结尾写道:“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根据文意,请概述我们应“警惕”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