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在世界众多的城市中,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聚...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在世界众多的城市中,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聚集全球资源、影响全球发展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即世界城市。拥有多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定位和发展问题,如香港一直致力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市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写进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上海市以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聚焦世界城市建设。在学术理论界,关于世界城市的研究方兴未艾,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是否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是不是世界城市的首要指标。强大的经济实力主要表现在城市生产总值总量大、人均水平高,产业结构合理、先进。它具有发达的第三产业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金融业发达,高端企业发展迅速,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世界城市之所以能够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不仅在于它的经济总量大,而且在于它的集聚能力强,吸引着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从而形成巨大的流量和交易量。其中,流量就是控制力,交易量就是影响力。通常而言,世界城市是大量国内和国际移民的目的地、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的聚集地。
强大的国际交往能力也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先进、安全、便捷的通讯服务和发达、现代、立体化、可持续的交通体系,是世界城市具有强大国际交往能力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多元、开放、大众参与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世界城市强大的国际交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在世界城市,不仅休闲文化、娱乐文化等广泛普及,而且高雅文化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准确理解世界城市的内涵,还要把握以下两点:
首先,世界城市与国际城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国际城市是指与世界其他城市之间具有较高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度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而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聚集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高端人才等,是国际活动的聚集地,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与国际城市不同,世界城市在数量上是相当有限的。
其次,世界城市通常都是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其周边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世界城市的影响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其所在的城市群,像纽约、伦敦、东京等人们比较认同的世界城市都是如此。比如,纽约与其周边40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世界第一大城市群;伦敦周围集中了英国最主要的几个产业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东京则是由一都七县组成的首都圈。正是依托于这些城市群,纽约、伦敦、东京才具有巨大的世界影响力。
(选自2011年2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世界城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世界城市是能够聚集全球资源、影响全球发展的综合性中心城市,数量相当有限。
B.与世界其他城市之间具有较高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度的国际化城市都是世界城市。
C.世界城市是国际活动的聚集地,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D.世界城市通常都是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它的形成与其周边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
2.关于世界城市的特征,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衡量世界城市的首要指标,主要表现在城市生产总值总量大、人均水平高,产业结构合理、先进。
B.世界城市具有强大的集聚能力,通常而言,是大量国内和国际移民的目的地、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的聚集地。
C.强大的国际交往能力也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征,休闲文化、娱乐文化等在这里广泛普及,高雅文化也获得巨大发展。
D.拥有多少像纽约、伦敦、东京那样得到认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其它城市,应该像香港、北京、上海这些城市一样,定位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促进自身发展。
B.世界城市具有巨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
C.依赖先进、安全的通讯服务和发达、立体化、可持续的交通体系,世界城市具有了强大的国际交往能力。
D.世界城市能产生巨大影响,不仅在于经济总量大、集聚能力强,也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其所在的城市群。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在世界众多的城市中,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聚】;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近年来,一种神奇的保健品“钛项圈”在市场上热销,“钛项圈”种类、款式不一,有手链、腰带、护膝、颈带等,价格从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这些产品的非法广播宣称,“钛项圈”可以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甚至还能治愈颈椎病。不少消费者也声称,他们戴了“钛项圈”后脖子比以前舒服多了。这些“钛项圈”真的具有治疗颈椎病的奇特功能吗?实际上,这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
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但病人却得到了和服用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的现象。人类使用安慰剂的历史相当悠久。在抗生素发明以前,医生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以安抚那些求生的病人。不过,有些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甚至还平安地度过了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目前,常用的安慰剂有两类,一类是无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如葡萄糖、乳糖、生理盐水等;另一类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与治疗的疾病无关的药物,如维生素类、葡萄糖酸钙、氨水等。虽然安慰剂本身是无治疗作用的或与治疗疾病无关的一些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之后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发现,安慰剂能像止痛药一样促进可止疼的内啡肽的释放,对病人的大脑扫描显示安慰剂“点亮”了大脑中的内啡肽。还有研究发现,安慰剂也会促使帕金森病人多巴胺的释放。2004年,医学专家贝内德蒂发现,经过多次条件反射后,生理盐水和真实药剂所引起的帕金森病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模式是一样的,并且都能减少震颤症状。
当然,安慰剂并非对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有效。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精神状态、疾病性质都各有不同,对安慰剂及环境、语言、文字的刺激也有不同的反应。所以,有时安慰剂的治疗常需要与心理疗法相配合才能收效。安慰剂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疼痛、哮喘、食欲不振、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病、麻醉药品成瘾等疾病。虽然安慰剂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但仍应避免滥用。因为安慰剂本身疗效不确切,治疗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非人人有效。同时,有些安慰剂也会产生一定的副反应,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目前,安慰剂效应已经成为某些医生或者诊疗机构医疗造假的工具。安慰剂到底有没有效果,在临床上是否应该使用安慰剂,以及药物是否通过安慰剂效应发挥作用,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但是,就像很多复杂问题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会是个“一刀切”的结论,对于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疾病,答案各有不同。事实上,这并不矛盾,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了“生物—精神—社会”医学模式,苦涩的药片、冰冷的手术刀的医学时代已经过去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类疾病产生和治愈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共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安慰剂效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慰剂效应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但病人却得到了比服用真药更好的效果的现象。
B.安慰剂效应是通过使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使病人收到疗效的现象。
C.安慰剂效应是让病人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通过心理作用使病人收到疗效的现象。
D.安慰剂效应虽然并非人人有效,但使用的是对身体没有损伤的中性药剂,所以可以广泛应用。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葡萄糖、葡萄糖酸钙、乳糖、生理盐水等安慰剂药物虽然没有特殊治疗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B.安慰剂并非对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有效,它常需要与心理疗法相配合才有效,这与病人的个人差异有关。
C.由于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因而市面上销售的“钛项圈”都能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甚至还能治愈颈椎病。
D.现代医学已进入“生物—精神—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类疾病治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没有发明之前,医生可以尝试用安慰剂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或许会出现奇迹。
B.安慰剂效应不仅仅是心理作用,它还可以通过心理因素对大脑的生理状态产生调节作用。
C.病人的精神状态越乐观、生活阅历越丰富、文化程度越高,安慰剂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越好。
D.安慰剂效应告诉我们,原来“身”与“心”关系如此微妙,生活中不妨多给自己点积极暗示,这有利于身体健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
山 间 小 路     龙应台
① 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野莓,随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②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捄、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③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院落,叫岳麓书院。
④ 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叶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踽踽前行者的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什么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捄会面。他要和张捄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朱张两人来回渡湘江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⑤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⑥ 可是这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弃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的命运。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于是“逆党”变成太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⑦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院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辉煌的时候,皇帝题匾赠书;覆灭的方式就多了:改朝换代的兵火可以将它付之一炬,居安思危的君主可以转念之间“毁天下书院”,或者,阴柔一点地,干脆将书院并入官学,纳入体制。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⑧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白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⑨ 细读书院史,就会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近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慎思明辨”抵制的力量或许更大。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⑩ 我在书院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小题1:文章主要写岳麓书院,为什么却要从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写起?(4分)
小题2:作者认为岳麓书院的兴衰说明了什么?(6分)
小题3:文章第⑦段画线部分的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分)
小题4:文章为什么要以“山间小路”为标题?(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
田  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是只有人类。这话的前半句是说,地球有限,资源有限,承载能力有限。后半句的意思也很明显,这个有限的地球并不是仅属于人类的,而是属于所有生灵的。
我们必须考虑唯一地球中的其他生灵,必须考虑与自然相处的伦理问题,不妨直接提出一个倡议:
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
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夜半归来的时候,要放低声音,因为考虑到他人已经睡了;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狭路慢骑的时候,要靠在一边,因为考虑到他人可能超车;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使在无人看管的瓜田里拿了个西瓜,也会留下半块大洋,而不会心安理得地一走了之。伦理也许是力量博弈的结果,但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有发自内心的做一个好人的自觉。如果你要等着熟睡的人和超车的人跑到眼前来主张他们的权利,并且只有在人家齿利拳硬的时候才肯放低声音,靠在一边,那你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常常在向弱者的妥协中更能显现,比如金庸的小说中的风波恶,当他面对一位不会功夫的农夫,便不肯以武功相欺,于是得到了大侠萧峰的道德认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踢寡妇门挖尸掘坟,才被传统农民视为最缺德的行为,只有最没有道德的人才做得出来。
一个有道德的人,他有道德的前提是承认对方的权利,而与对方是否主张,是否有能力主张无关。如果人类要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前提是承认其他物种具有与我们同等的权利,把长期以来我们认为自己天经地义就应该拥有的一部分利益,交还出去,并改变我们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这种承认必须不是出于外力的压迫,而是出于自己的道德自觉,才能使我们成为有道德的物种。正如解放黑奴,并非是由于黑人的力量强大到白人不得不妥协的程度,而是出于一部分白人的道德自觉。
作为一个有道德的物种,人类必须考虑,他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其他物种的生活。当我们把一座山头剃光的时候,当我们把一条大河拦腰斩断的时候,我们是否会考虑到这会打扰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使它们失去栖身之所,整体灭绝?我们是否考虑到森林也有繁衍生息的权利,河流也有自由流淌的权利?
在进化论之后,人类已经变成了自然演化序列中的一个环节,变成了灵长类的一员,不再拥有支配其他物种的天然权利,人类优越于其他物种的只是控制物质世界的能力,但是能力不能保证权力。如果人类凭借能力来宣称权利,那无疑是说,强国可以对弱国为所欲为。这时,强者越强,离道德越远。
如今,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早已不是出于生存的必须,而是出于贪婪。毫无疑问,在所谓的自然竞争中,人类这个物种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没有任何物种有力量与之相抗衡!
在这个强者通吃的社会中,如果强者不愿意承认弱者的权利,不愿意让出本不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那么,弱者就只有如鲁迅所说的: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既然是弱者,沉默是灭亡,爆发也是灭亡。
然而,在一个癌症者失去了生命之后,夺去他生命的癌细胞还能够持续并发展多久呢?
所以,承认其他物种的权利,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不仅仅是人类这个物种的道德自觉,也是人类的生存智慧。
小题1:结合文意,下列对文章标题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就是承认其他物种具有与我们同等的权利,把我们自认为天经地义拥有的一部分利益,交还出去,并改变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B.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就是与动物、植物乃至自然中的一切保持一种相互的尊重,在彼此的尊重中,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承认其他生物的权利,而与对方是否主张自己的权利,是否有能力主张自己的权利无关。
D.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既体现人类这个物种的道德自觉,也是人类的生存所必需的,
这是一种大智慧。
小题2:对于文中句子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是只有人类”中的“地球上不是只有人类”,其
实是在承认其他的生灵也是权利主体,与人有同等的价值。
B.“道德常常在向弱者的妥协中更能显现”暗示出道德是力量较量出的结果,强者掌握着道德的主动权,而弱者无所谓有道德或无道德。
C.“强者越强,离道德越远”表达了作者对强者的不满,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国家一旦强大起来就会丧失固有的道德意识。
D.“在一个癌症患者失去了生命之后,夺去他生命的癌症细胞还能够持续并发展多久
呢?”这句话形象地告诫人们要善待唯一的地球上的其他生灵。
小题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承认其他物种具有与我们同等的权利,并非是由于它们的力量强大到人类不得不妥协的程度,而是出于人类的道德自觉。
B.不管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还是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前提都是一样的:拥有发自内心的道德自觉,承认对方的权利。
C.在没有外力的压迫下,把我们人类拥有的利益,交还出去,并改变我们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这样我们就成为有道德的物种。
D.人类作为物种,在自然的物竞天择中,已经成为最强大者,但仍是自然演化序列中的一个环节,是自然的一部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18分)
悲悯的月光
张佐香
有人问托尔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对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这时,你射击还是不射击?这个命题售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了选择的理由。
1877年7月31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博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行:“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如果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会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绝不能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保护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名誉。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这个少女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毅然决然地弯下食指,制止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为。她的食指,担负起了整个时代的职责。在辩护律师的据理力争下,薇拉幸运地得以释放。
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她是真理和道义的承载者。她对犯罪个体的射击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质感、硬度和光亮。
德国的舒和兄妹——汉斯的索菲,为了阴止希特勒的暴行,散发反纳粹传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妹妹索菲在笑赴刑场时说:“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唤醒千百万人民,那么我们虽死何憾?”哥哥汉斯在临死的一刹那,高呼“自由万岁”,青春而高贵的头颅随着黑亮的铡刀落下,定格成为一种永恒的背景。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洒向历史深处。一股血性的力量,在我的心中升腾,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是一首闪耀着人性之光的诗,这是一支响彻行云震撼人寰的歌,永远在人类历史的上空回响。
人类之所以浸泡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的血海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如此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我们有薇拉和舒和兄妹,还有那个“流血请自嗣同始”的人。天下兴亡,干我甚事?!大多数人是这么做的。但是铁肩担道义的他们却永远也不会这么去想,明知以卵击石,却依然奋勇出击替天行道。他们甘愿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分肤色不分种族。
月光静静地悄悄地走来,洗礼着不洁的凡尘,慰藉着苦涩的心灵。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他们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蘖,让生命洒下无边无际亘古如斯的悲悯之光。上帝把月光交给少数平凡而又真正伟大的人,像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望着滴落的鲜血,仍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
小题1:结合全文来看,“悲悯的月光”指的是什么?(4分)                                                                                                                                 
小题2:如何理解“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洒向历史深处”这句话的含意?(4分)
小题3:为了诠释“悲悯的月光”的丰富内涵,文中列举了哪些富有代表性的事件?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小题4:有人说文章的第一句“有人问托尔斯泰……你射击还是不射击?”是多余的,因为托尔斯泰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文章可以由薇拉的事例直接入题。你是怎样认为的?并说明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来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下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螃蟹没有,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父亲的眼睛在夜里睁得很大,白天蔫得很,偶尔睁大了也是白的多,黑的少。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世界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口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苏修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更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一直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儿?”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 “掉到哪里去了?”我说:“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父亲的手很白,冰凉的。父亲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书记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
(选自《上海文学》,2002年第1期,有删节)
小题1: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3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3: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2分)
小题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6分)
(1)我为什么骂父亲是“神经病”?当“神经病”成了我的名字,我为什么非常高兴?(3分)
(2)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