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列《丹柯》节选文段,完成小题。(10分)丹柯领着他们。大家和谐地跟着他走──他们相信他。这条路是很难走的!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丹柯》节选文段,完成小题。(10分)
丹柯领着他们。大家和谐地跟着他走──他们相信他。这条路是很难走的!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每一步路都要那些人花掉很多的汗和很多的血。他们走了很久……树林越来越密,气力越来越小。人们开始抱怨起丹柯来,说他年轻没有经验,不会把他们领到哪儿去的。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详。
……
他们站住了,又倦又气,在树林的胜利的喧响下面,在颤抖着的黑暗中间,开始审问起丹柯来。
他们说:“你对我们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有害的人!你领导我们,把我们弄得精疲力尽了,因此你就该死!”
“你们说:领导我们吧!我才来领导的!”丹柯挺起胸膛对他们大声说,“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可是你们呢?你们做了什么对你们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可是这些话反倒使他们更生气了。
“你该死!你该死!”他们大声嚷着。
……
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他高高地举在头上。他的心燃烧得跟太阳一样亮,而且比太阳更亮,整个树林完全静下去了,林子给这个伟大的人类爱的火把照得透亮;黑暗躲开它的光芒逃跑了,逃到林子的深处去,就在那儿。黑暗颤抖着跌进沼地的龌龊的大口里去了。人们全吓呆了,好像变成了石头一样。
“我们走吧!”丹柯嚷着,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
……
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的草原,……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 。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那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
在雷雨到来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来的!
小题1:请分析第一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
小题2:节选部分反映了族人和丹柯怎样的性格?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试从多个角度理解《丹柯》的主题。(4分)
答案

小题1:①渲染黑暗恐怖的气氛,预示着丹柯和他的族人前途的艰难。②为后文丹柯举起燃烧的心为族人照亮埋下伏笔。③衬托了丹柯的英雄形象,突出了他的勇于挑战的大无畏精神和牺牲精神
小题1:①族人:懦弱,愚昧,自私自利,胆小怕事,缺乏斗争精神等。②丹柯:乐观,智慧,勇于实践,富有牺牲精神。(每点2分,共4分)
小题1:①歌颂丹柯式的“乐观、聪明、勇于实践、勇于牺牲自己的大公无私的精神”。②告诫世人对英雄应当理解、尊重、感恩、爱护,无论境遇怎样恶劣,都要保持人的尊严。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每一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1:此题考查对性格的概括能力,注意通过描写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丹柯》节选文段,完成小题。(10分)丹柯领着他们。大家和谐地跟着他走──他们相信他。这条路是很难走的!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20分)
选 择
【英国】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罗?”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为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
“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耄,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小题1:小说中“年轻人”这一人物的设置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表达效果。(4分)
(1)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2)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
小题3:文中多次描写肖夫人家的客厅和夫妻二人的衣饰,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原因。(4分)
内容上                                                                        
结构上                                                                        
小题4:文中的肖先生虽然只有一句不完整的台词,只有一个朦胧的影像,但他却是这篇小说要着力塑造的主人公。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一人物形象。(4分)
小题5:肖夫人选择了学艺术的穷学生最后却拥有了万贯家财,但她却否认这是“幸运”,而强调“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试结合文中肖夫人或肖先生的“选择”探究:怎样才能做好人生的选择。(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 ——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 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 一起往东湖看雪……
小题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
小题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
小题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小题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
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河岸散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美如天仙的新娘。古朴的石桥、平静的河水、清朗的月光,这种充满古典情怀的场景使我对那人产生了好奇。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他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地望着河水。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毫无顾忌地笑着,我想不到他是精神失常者。他与我擦身而过,像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却得不到任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钱、荣誉等等累人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著的东西。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
他的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怀旧是否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却是对逝去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恋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么你在怀旧时,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丧失又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憧憬呢?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就是对许多俗世生活的一种丧失。
怀旧和憧憬,这是文学家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良好素质,它们的产生都伴随着丧失。而并不是任何人每时每刻都能怀旧和憧憬的,它需要营养的补充,也就是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一种近于怪癖的艺术家的精神气质。一个八面玲珑、缺乏个性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的,因为他们拥抱一切,缺乏问询、怀疑、冷静和坦诚,因而也就产生不了距离和美。
我又想起了在大理石桥上遇见的那个人。以往我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称他们为精神病患者,但我现在不那么以为了。首先我已经不敢肯定这是一种病,当然就不能说他是患者了。我们是用常人的眼光打量他们的,他们那不顾一切、彻头彻尾的丧失令我们疑惑不解,所以我们认定他们有病。有一个小常识很说明问题,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而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醉的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战胜了抑郁、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打量我们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失常者,或者说是精神漫游者。
小题1:作者说“怀旧”和“憧憬”都是一种丧失,这两种“丧失”分别针对什么而言?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文章写到里尔克,说他“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后又说“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简析这种“孤独感”具体含义是什么?(5分)
小题3:文章以“必要的丧失”为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必要的丧失”含义的理解。(6分)
小题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大理石桥上的精神失常者,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基因并非命运
王小莜
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个性、性格、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但基因的活性和功能又反过来受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调节。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而后天的因素不仅是人的行为,就连环境也对基因的开启和表达有相当大的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整体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较健康的饮食和更多的锻炼不仅能产生更好的体形,而且能导致其基因的开启和巨大的改变。在一项小型研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索萨利托的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迪恩·奥尼希博士等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30名确诊为有低度危险的前列腺癌症病人,这些病人因个人原因拒绝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或激素治疗等常规医疗。
但是,这些人经历了3个月的主要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健康得到改善。  研究人员还获得了意外的发现。
这些人的500多个基因发生了改变,其中有48个防止疾病的基因开启,而有453个与疾病有关的基因关闭。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大量的促发疾病的基因,包括涉及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基因关闭的同时,一些预防疾病的基因的活性得到了增强。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奥尼希研究小组并非初次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在早前的一项对93名早期前列腺癌病人的研究中,他们就发现,如果让病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重大改变,则可能阻止癌症的发展,甚至逆转病情。
不过,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奥尼希等人的研究还没有真正证明是否基因的开启闭合和改变实际上阻止了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
不过,奥尼希等人给予公众的建议是,从小处着手来改变生活方式,有望达到集腋成裘的效果。一是进行小量而逐步增加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每天步行2000步,少吃100卡路里的食物日积月累,这种少量的变化就会成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研究人员还发现,环境对基因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基因学家最近对46位基因结构相似但居住在不同地方(海滨城市、沙漠和山区)的柏柏尔族摩洛哥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些人由于居住环境的不同而有三分之一的基因表达产生了差异。
同一个基因可能在城市中会有所表现,但在农村环境中就不会表现出来。因此在分析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时,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结果并非是首次说明环境对基因的影响。2007年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期孤独的生活方式也会对白细胞的基因表现造成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只限于免疫体系。孤独会影响人类的生物本能,甚至影响到人类最基本的基因活动。
把以上研究结果结合起来,就会得出环境的确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并体现为健康和疾病的种种外在现象的结论。
如果再考虑生活方式,就足以证明,人的命运并非完全由基因结构决定。换句话说,基因、行为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小题1: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个性、性格、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B.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些后天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因的活性和功能。
C.环境也是一种后天因素,对基因的开启和表达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D.人的命运北非完全由基因结构决定,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是相辅相成的。
小题2:下列表述属于奥尼尔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通过对因个人原因拒绝常规医疗的病人的研究,证明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实际上阻止了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甚至使病情发生了逆转。
B.对93名早期前列腺癌病人的研究中,他们就发现在大量的促发疾病的基因关闭的同时,一些预防疾病的基因的活性得到了增强。
C.对柏柏尔族摩洛哥人的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同一个基因可能在城市中会有所表现,但在农村环境中就不会表现出来。
D.长期孤独的生活方式也会对白细胞的基因表现造成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只限于免疫体系。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尼尔研究为治疗癌症找到了一条新途径,癌症治疗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病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阻止癌症的发展。
B.针对现代人们的亚健康状况,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起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来找回应有的健康。
C.从小处着手,小量而逐步增加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体健康才是有效果的。对疾病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D.排除孤独,走出封闭状态,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获得健康增强疾病抵抗力的有益选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信子的花语
彭小妮
①有一种叫风信子的花,我原以为它是一种类似蒲公英的花。今天,我才知道关于风信子的传说。美少年海辛瑟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植物神,他因被误伤而失去了生命,在他的鲜血染红的土地中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这种花就是风信子。它的花茎上,长着一串串小铃铛似的花朵,风吹过时,每一朵花都有飞翔的姿态!海辛瑟斯用鲜红的血化成鲜艳的花朵,他的生命没有消逝,风信子是他的化身,他还在为这个世界呈现着美,分享着美,风信子是他怒放生命之花!所以,人们赋予风信子的花语为“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这是一个凄美的神话故事,让人心碎,又给人力量。风信子盛开之时,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美的延续,它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象征。
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一次意外,一次灾难,就会让我们遭受失去生命的威胁。我们不能如海辛瑟斯将生命化成风信子,所以,我们必须在生命之灯亮着的时候,就百倍珍惜,无比坚强。这有爱的世界不会遗弃每一个人,哪怕带着伤痛,哪怕只剩下一丝意念。因为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希望重燃生命之火。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千万双手在寻找,千万人在呼唤生命重归,所有的人都在为遭受苦难的生命祈祷,坚持、坚持、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是啊,这有情的人间,值得你万分留恋,让你保留着生命微弱的火种,直到寻找到你。多少人还在等待着将更多的爱给你,要在更长久的日子里与你同享生的欢乐。在苦难之后重生的生命,必然如风信子一般,获得了永生。那开放的风信子,是美和坚强的化身,是永不凋谢的爱创造的奇迹。所以,经受苦难而重生的同胞,也一定更懂得感恩,懂得感恩废墟中将你高高举起的双手,懂得感谢每一颗为你关切的心灵;感谢从地球上的四面八方,为你汇流的爱和援助。
③而我们也看到了那些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支撑,护卫着幼小生命的伟大母亲。看哪,这里没有悲痛,没有泪水,这娇小的乳儿,他还在安睡,在梦中微笑。在母亲的血流尽的地方,长着一株绿色的风信子,它告诉我们,生命在此延续,生命将生生不息。无需多言,人间大爱也将无限延续,给予更多的慰藉、温暖、勇气和力量。有一天,我们会看到,风信子花开了,它开得如此灿然,用它生命的亮彩展示它的美,告诉我们它的存在,与我们分享它的快乐、幸福和感恩——这是多么美的世界,所有的生灵都互相关爱,彼此报答,生生不息。
④许许多多生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去了没有灾难的天堂,得到了永远的安息;也有许许多多的生命在黑暗中艰难地守望救助,获得了重生。灾难降临,鲜血染红了这一块土地。而我们相信,灾难过后,风信子会开满这里,它会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哀歌,噩梦将成为过往,逝者安息,生命还在延续。它会告诉我们,它曾承受过巨大的苦难,也倾听过壮丽的爱之歌,有了这些,才有它今天的盛放。是的,风信子开满了这片土地,它由无数的生命鲜血化成,它是生命之花,为的是带给人们新的启示:生命值得珍惜,有永不放弃的意志,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成为开不败的花朵;生命的意义在于相互的温暖,在于困难和危机之中,相互的鼓励,互相的依靠,互相的关照。它还告诉我们,驱走一切的阴影,就可以像它一样,经历过黑暗的一刻,也还是可以盛开得无忧无惧,可以为这世界展现它的美与坚强,在全世界传递爱和温暖,诠释生命最深刻的含义。
⑤“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生命是赐予每一个生灵的厚礼,有了生命,也就有了坚强,有了精彩,有了这丰美的世界。
⑥愿生命如花,愿风信子的花语永远传递:珍惜生命,同享人生。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植物神海辛瑟斯即使被人误伤了生命,但也毫无怨恨,还是化为鲜花为人类呈现美,可见风信子的花语中包含宽容和谅解的内涵。
B.文中不断出现“有一天,我们会看到,风信子花开了”“ 风信子会开满这里”“ 风信子开满了这片土地”这类的话,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美好与坚强的信心。
C.②段末尾作者说“经受苦难而重生的同胞,也一定更懂得感恩,懂得感恩废墟中将你高高举起的双手,懂得感谢每一颗为你关切的心灵……”是作者推衍出的一层内涵,其实感恩不是风信子的花语。
D.作者从一朵花的花语切入阐释生命的意义,运用对比、层递等多种手法,以简驭繁,切口小而内涵丰富。
E.全文写花写生命,花与生命交融辉映,难分彼此,这是作者感情真挚感悟深沉的结果。
小题2:文章开头为什么先从风信子花的传说写起?(4分)
小题3:第②段中,作者说“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结尾部分第⑤段又说“生命是赐予每一个生灵的厚礼”,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6分)
小题4: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 试结合本文的内涵,对这句话中的“同享”两个字,谈一谈你的感触和认识。(不少于100字)(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