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王祖远①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
王祖远
①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红柳木。我心血来潮,给他们封了个绰号,叫抗旱防沙的“戈壁三杰”。
②为了揭开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若羌县以东120公里的楼兰故城之谜,我从天山南麓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首府库尔勒起身,沿一路沙尘,把自己交给了一辆全身散了架似的陈旧的老爷汽车。
③九月的南疆,天地间干焦欲灼,或许一根火柴足可以把大自然烧为灰烬。这里年降雨量不足三毫米,但蒸发量却超过三千毫米。在这样一种人类难以想象的环境里,我所敬慕的“戈壁三杰”却依然生存,是它们在我来回l200里的行程中,不时地在路边闪现,安慰和鼓励我这位初涉沙漠的远方人。
④“戈壁三杰”个个可称为大西北的英雄好汉,它们给了大西北一身豪气与阳刚,顽强地表现着高原上的力量和希望,世世代代向人类传递着大自然内心的激情与信息。
⑤别看那些骆驼刺矮趴趴的,但每枝每叶都坚挺地刺向天空,在飞沙走石的狂风之夜,也从不低头屈服。骆驼刺遍布大漠戈壁,若是没有这些小生命的存在,缺少了这一抹抹绿色的点缀,大西北会增加更多的一片片的和尚头和招来更多伤感的泪水。
⑥汽车在南疆一段死寂寂的沙地上行驶。车行的左方闪过了上千亩的胡杨林,但早已全部死亡而干枯。高矮错落,几乎望不透哪里是林子的尽头。其中一株高挺伟岸,顶尖微微后仰;两根一样粗细的枝桠分别向左右前方伸出,形成了历史的定格。它在仰天长啸,倾吐悲愤与不平。显而易见,数百千年以前,这里一定进行过一场自然界与历史岁月之间惨烈的旷日持久的大搏斗,最终,在“适者生存”的历史进行曲中,这片胡杨悲壮地倒下了,给大自然留下了一片珍贵的遗迹。站着的,仍然那么英武,即便倒下,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尊容。人类从这里看到的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遥想若干年前,这片胡杨林曾给无边的沙漠戈壁带来多大一片绿荫,它们头上的枝叶呼唤着云雾,脚下的根系滋生出清泉,紧紧傍在古丝路的一侧。西行的驼队在此歇脚,东进的商旅在树下炊饮,凡是跋涉丝路在此受过荫护的人,谁能忘记那大漠中的绿荫之梦!
⑦然而,我的这次西行考察,印象最深的还数红柳木。
⑧这些红柳,有的一丛只有巴掌那么大,零散地趴伏在平坦的沙地上,如镶嵌在黄褐色古老大漠身上的绿斑,为干焦焦的大地带来一丝生气。稍大一点的,细枝底下便有一堆沙。我远近细看了一下,发现哪里有沙堆,那上面必有一丛红柳,二者之间有着这样一种不可分割的缘分。在有些区域,二者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凝聚与表现。沙向红柳聚拢,红柳又依沙堆成长增高。路经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沙包,个个圆溜溜的,高一二十米,周长三四十米,上面均有一丛挺直腰杆、成了气候的红柳木,二者都是日积月累、点点滴滴长大成形的。它们这种自然而默契的配合,也正是人类在艰苦的生存环境条件下挣扎奋斗的写照。为了生存,地球上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叹的奇妙现象。
⑨红柳能在沙漠里繁衍生存,当然也依靠自己的本能与特性。我特意留神了一下:若朝着西南方向望去,沙海里全是蓬蓬松松的绿堆;倘若再掉头向东北方看,则那些沙丘全是秃秃的半边光头。红柳避开了沙丘承受烈日的西南面,牢牢地占据着稍稍背阴的东北侧。向下,拼命地把根扎向深处,这是存活的根本;向上,勇敢地与烈日进行抗争,这是与生俱来的品德。日日夜夜,岁岁年年。红柳就是这样生活着。即便是在那倒下的千亩胡杨林的身旁,又有一丛丛红柳成长起来。
⑩红柳不是花,但每一丛的上半截,均呈紫红色,远望,如一顶顶紫红漂亮的花冠,点缀美化着这灼烤人肤的戈壁滩。
⑩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人的生命不长,也就是那么一段外出的旅程。如果我们能像红柳那样,永不放弃,人生在艰苦的逆境中也能增添无限风光与意义。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但却生长着骆驼刺、胡杨树和红柳,可见这三种植物生命力之顽强。
B.作者在第⑤段中综合运用了拟人、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骆驼刺的坚挺、毫不屈服,表达自己对骆驼刺的敬仰、赞美之情。
C.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本是安静的植物,但作者却赋予它们以动态美,可见作者对它们的喜爱程度之深。
D.作者在文中重点描写了红柳木,因为红柳木与其他两种植物相比,生命力更顽强,更值得人类学习。
E.纵观全文,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句式变化多样是本文一个重要特色,这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对大自然观察之细致。
小题2:文章第①段和第③段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一种巨大的力量”指什么?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答案

小题1:B  D
小题2:辽阔、荒凉、凄清、荒无人烟、干旱无雨。(2分)这样描写为下文写三种植物作了铺垫,烘托出三种植物顽强的生命力。(2分)
小题3:指红柳木身处绝境但不绝望,勇于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精神。(2分)自然界中不凡、不屈和高贵的生命都能给我们太多的启示: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爱情等都可能会不顺利,人生也会陷入绝境,但不必悲观,不要绝望,只要一息尚存,一切都会好起来,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平命运的勇敢挑战和蔑视,人生就要像红柳一样,身处逆境却能点亮美化世界,赢得敬畏和尊重。(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项,在本段无夸张。D项,说红柳木“生命力更顽强,更值得人类学习”文中无据。
点评:本题B、D两项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主要内容概括的鉴赏能力,只要仔细阅读全文,把各个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设题的范围和指向性都十分明确,同学只要在制订的答题范围内搜寻自己的需要信息即可。在这两节里,有效的信息只有“一望无际”“干焦欲灼”其他的要考同学的感受和概括能力,“难觅生命迹象”——荒无人烟,至于作用一问,比较简单。
点评:主要思考角度,一是设题范围的确定,二是适当的整合和梳理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设有两问,应该说,这两问的难度都不大,对于西部植物的描写,并在描写的基础上阐发人生启示的文章太多了,学生对这类文章整体解读的能力也是较高的,需要提醒的是,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一定要注意文章表现出的观点或者情感倾向,不要另起炉灶,自立门户。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筛选概括要结合上下文,不能脱离文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王祖远①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黛玉性格忧郁,因晴雯不开门和宝玉送宝钗出门的误会触动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在沁芳桥畔,称为“花冢”,她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辞》,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
B.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
C.《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分别写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海棠社,其中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林黛玉)、蘅芜君(薛宝钗)、怡红公子(贾宝玉)、蕉下客(贾探春)、菱洲(贾迎春)、藕榭(贾惜春)。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对有关《红楼梦》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惜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
B.《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宝玉。
C.姑苏城的乡宦甄士隐同情寄居在葫芦庙的穷儒贾雨村,便赠银让他赶考。不久后,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后来的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
D.李纨带领众人在芦雪庭里依题即景联句。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句开了个好头。随后大家争先恐后,大展其才。其中,尤以湘云、黛玉、宝琴三个表现突出。而怡红公子再次落第,于是李纨罚他到栊翠庵求一枝梅花。宝玉果不负众望,取来一大枝梅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竟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她们留刘姥姥参加了宴会、游园,把她当着“玩物”来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老太太开心,丑态百出,令黛玉等人笑得喊肚子痛。
B.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受到严重挫伤,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膝,眼睛含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C.《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句分别是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写照,预示了二人未来的命运。
D.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丫鬟莺儿说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名著任选一题作答。(5分)
小题1:“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红楼梦》第十五回)
这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小题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便伸手先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红楼梦》第五回)
这说的是哪一位女子?她的“灵巧”最突出表现在哪件事上?她最终是什么结局?
选(   )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按要求答题(共15分)
盯着雨靴的人    (哲· 仁勤)
多年以来,镇中学数学老师查戈德尔的梦想是拥有一双自己的雨靴。
一到雨天,他就会看到校长夫人,还有土产店老板巴拉丹的妻子,穿着锃亮的雨靴从屋里进进出出。雨靴是橘黄色的,靴口上印着漂亮的花纹,真是让人羡慕。每当看到她们穿雨靴,查戈德尔就瞧不起自己。他想,人家有好几双雨靴换着穿,我却连一双都没有。如果有一天,我能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哪怕是一双最普通的雨靴,就能在别人面前昂首挺胸地走路了。再下雨时,也不会因为怕弄湿鞋子,而在泥泞里蹦来蹦去,找干地方了。他简直害怕下雨。每当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读《雨》这一课时,他就听不下去,总是悄悄溜掉。去年大旱,人们都在为田里的秧苗就要枯死而着急,他的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舒坦。查戈德尔多年以来的梦想,就是不管什么颜色、什么质地,只要拥有一双自己的雨靴便可。特别是中午那会儿,黑云密布,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水一样蔓延开来时,他的脸色也会跟黑云一样阴沉起来。他不知如何对付这难熬的雨天。学校大门口的地面,是条土路,雨天自然就和上稀泥了。他为此专门去找学校的后勤主任,提供解决的方案。
“抹上水泥或铺些煤灰吧。”
“好的,好的。我会向上面汇报的。”
唉,怎么说呢?这么多天过去了,还是老样子……一下雨就……特别是雨后的中午……
又下雨了。这次查戈德尔不打怵了,希望雨下得越大越好。他穿着崭新的黑雨靴与同事们有说有笑地走在校园里,学生们看着他的新雨靴,指指点点的样子很让他开心。一声惊雷,查戈德尔从睡梦中惊醒。唉!又是雨,他没有忘记叹息。
查戈德尔所在的办公室里,除了一个代课的老头之外,就数他还没有雨靴。老头身体不好,老伴又常年卧病在床。如果这老头也穿上雨靴了,就只剩查戈德尔一个人没有雨靴了。查戈德尔真怕代课老头不知哪天穿着雨靴走进办公室。自从他那天听说老头已经向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之后,他想,要是再不赶紧买一双雨靴的话,简直没法活下去了
没过几天,学校放假了。对于查戈德尔来说似乎可以松口气,但是拥有一双雨靴的想法仍旧不分白昼黑夜地折磨着他。
学校快开学了。
查戈德尔拮据的生活,这时也稍微宽裕了一点。他决定与妻子商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买一双雨靴吧。星期天下雨的话你穿,其他日子下雨,我穿。”
两人就这样说好了。
终于,这两个可怜的人拥有了一双属于他们自己的雨靴。
查戈德尔的老婆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乡下妇女,找了份给人家看孩子的临时工作,自己还有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从明年起就一个接着一个都要上小学了。
雨靴是买了,雨却没有下。一周以来,查戈德尔盼望着瓢泼大雨。他已等不及开学了。
终于开学了。查戈德尔按捺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雨后穿雨靴上班的情景。可是老天爷偏偏跟他作对,每天都晴空万里,金灿灿的阳光明媚地照耀着大地。
最终还是下雨了。这雨浇得查戈德尔心花怒放。
第二天,乌云散去,艳阳高照。查戈德尔穿上雨靴,急忙往学校走去。路上,与偶遇的同事攀谈起来。
“这雨下得真好!”
“就是,空气多清新。”
“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好处啊!”
说话间,查戈德尔不忘观察人们的眼神,他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自己脚上的变化。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已经穿上了雨靴。
这一瞬间,查戈德尔心里盘桓多日的苦闷连同刚才的那股喜悦心情,顿时化作泡影,思绪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空瘪了下来……
(选自《意林》2011年第07期)
小题1:文章多处用了对比的手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2:分析文中划线句表现了查戈德尔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3:文中插入查戈德尔穿新雨靴的梦境有何作用?(4分)
小题4:有的版本将此文的题目定为“雨靴”,与“盯着雨靴的人”相比,你觉得哪一个更好,请立足文本,说明理由。(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