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藤鲍尔吉·原野[注]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根似树。树直立,根在地下爬行。但是藤更愿意选择做一根藤。树像士兵一样站在哨位,一辈子没往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鲍尔吉·原野[注]
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根似树。树直立,根在地下爬行。但是藤更愿意选择做一根藤
树像士兵一样站在哨位,一辈子没往前走过一步。藤是植物里的猴子,它在悬崖爬上爬下,把阵线搞乱,编织了森林里的蛛网。藤好奇心重,它想去一切地方。藤想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流出,野果边上有没有刺猬的洞。想知道高处有什么,想知道高处的高处还有什么。
藤直不起腰,它需要挂在什么东西上。藤做的事情叫作借力。它认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肩膀。它拍过石头、树和草的肩膀,然后向上爬。藤被庄子的故事吓住了:树越成材越近刀斧,树一旦刚劲挺直就成了床,供人坐榻,成了桌椅板凳和皇帝的案子,树不读书也被迫充当书架。藤是明白人,树成了材也不过是大立柜,变成夹肉的筷子自己却吃不着。藤以不材自喜,它要做一个山野流浪汉,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就这么办了。
藤不开花,它情愿寒碜,像穿褐色雨衣的药农。在雨里,藤的衣衫像石头一样黑湿黏滑,不开花。植物开花,只是一个富贵的梦想。花开过,花瓣被风揪走、被流水偷走,花记不住自己到底有几个花瓣。开花的树多少有一些矜持,像做家务的男人,更像粉墨面世的梅兰芳。藤没有开花的基因,也罢,不开就不开。藤假如开了花,必定妖邪,像身怀杂种的茨岗女人。藤把开花的力量变成皮革般的纤维,坚韧不拔。
因此,中国的文人画里,写藤见到笔墨功夫。毛笔先天适合写藤,藤之老劲虬顽,以墨之滞迟枯涩应对之。黄宾虹说,笔做什么?分明;墨作什么?融洽。黄宾虹把笔墨最上境界称为“融洽分明”。他的画语录常说笔法,笔分八面是黄宾虹的标志性言论,但他的画最好的地方仍在墨法,茂朴华滋显示黄墨的神力。有画家研究黄宾虹一辈子,不知他作哪一种皴(cūn,国画的一种技法)法,我说黄宾虹山水无皴法。他问是何法,我说不告诉你。画藤也无皴,见清楚笔法,所谓线。朱耷画荷茎与藤何其相似,只是墨性不同。毛笔的线——齐白石称运笔要迟,石鲁的线却飞快——在画藤时显出疾徐枯润,显示毛笔的霸蛮,齐白石说毛笔可夺天工。一般画家不画藤,也画不了藤,他怕别人说他在画蛇或画井绳。徐渭是墨藤祖先,其藤怒而刚烈。齐白石的藤显露金石章法。藤在文人画里上了厅堂,化大野为大文。文人画的藤叛逆,臣服朝廷的人肯定不画藤。藤在笔墨之间不止纠结,是不求纠结而纠结自。大师的墨藤肚子里有火,是身在江湖而不屑江湖,是好纸好墨,是不皴,是仿家画不的黑道道。藤是国画里的美人。
就这样,艺术远离着生活。在所谓“生活”里,藤变成屁股下的椅子,被屁熏得油汪汪的黄。藤是蛮人孟获的盾,是西南少数民族孩子上学路过的桥梁,是供养苔藓、昆虫的共生体。森林里,藤比树烂得慢,它属于筋一类燉不烂的东西。藤是高加索山民采野蜂蜜的梯子,它见过无数采蜜人摔进山谷。
(有删节)
【注】[鲍尔吉·原野]中国当代作家,蒙古族。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散文以“藤”为线索,抓住“藤”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藤”的个性和精神品质。
B.文章第3、4自然段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将“藤”跟树、植物的花和开花的树对比,表现了“藤”“以不材自喜”和“情愿寒碜”的特点。
C.藤是明白人,因为它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和树比伟岸,但在国画里是美人,能上厅堂,能化大野为大文。
D.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不惜笔墨写文人画藤,是着重指出要抓住藤的特征个性去认识和表现藤。
E.没有笔墨功夫的画家是画不了藤的,他怕别人说他在画蛇和画井绳。徐渭是墨藤祖先,其藤怒而刚烈。在中国画里,藤是叛逆的代表。
小题2:请阐释“艺术远离着生活”的含意。(3分)
答:
小题3:作者说藤虽不是树不是根,但它更愿意选择做一根藤,为什么?请作简要说明。(5分)
答:
小题4:文章借藤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感受。(8分)
答:
答案

小题1:C E
小题2:艺术反映的不是事物的实用价值,而是事物体现出的一种精神,一种品质。
小题3:藤虽不是树不是根,但是有着藤自己的特征和个性,具体表现为:①藤有很重的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②藤善于借力,借助石头、树、草的肩膀向上爬;③藤以不材自喜,自由自在,不被别人利用;④藤情愿寒碜,不把自己打扮得妖艳供别人欣赏,而是保持自己的本色;⑤藤有韧性,坚忍不拔。所以它更愿意做一根藤。(每点1分)
小题4:我们要像藤一样保持一种好奇心,拥有一种探索和冒险精神。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人失去了对自然、社会乃至人自身的探索,如果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要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我们要像藤一样善于借助有利的外部条件发展自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弱小的,我们要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完善自己,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借助阅读,丰富我们的阅历,提高我们的能力,增强我们的修养;也可以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提升我们,还可以借助与他人合作完成我们的工作。(其他评价角度:①我们要像藤一样,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本色,获得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②我们要像藤一样,不必为了表面的繁华受人利用;③我们要像藤一样,内心保持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选取角度3分,联系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5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和理解“藤”的象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段落,体会分析。C.“藤是明白人”,文中是指它明白的是自己虽然不能像树那样成材,但免除了成材带的“杀身之祸”,因而“以不材自喜”。E.原文中是“文人画的藤叛逆”,选项中的“中国画”范围扩大了。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艺术远离着生活”的含意,不难发现,艺术不是具体的事物的实用价值,体现的是精神追求。
小题3: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抓住藤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在每一段落里都有藤的性格特点的句子,如“藤好奇心重,它想去一切地方”。根据性格特征的分析,就容易得出藤有着藤自己的特征和个性,所以它更愿意做一根藤。
小题4:
试题分析:可以从藤的性格特征中选取一种代表自己人生态度的特点,结合着自己生活中的感受来进行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要注意选取的角度和感悟都要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藤鲍尔吉·原野[注]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根似树。树直立,根在地下爬行。但是藤更愿意选择做一根藤。树像士兵一样站在哨位,一辈子没往前】;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汉语,我想对你哭
北国骑士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巳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迭“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划为: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50分,而理科应后、往后考生分别只需50、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的冷漠、了解的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2000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抑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丈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其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验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危及语言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选自《读者》2004年第2期,有改动)
小题1:第1自然段中,在听武汉大学某教授讲演时,为什么先是“学子们一片哗然”,然后又“全场寂然”?(5分)
答:                                                                             
小题2:文章引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为了说明什么?根据文意,简要作答。(5分)
答:                                                                             
小题3:文章的题目是《汉语,我想对你哭》,而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却说“汉语,我只有对你哭”,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作答。(7分)
答:                                                                             
小题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 (6分)
A.作者认为,如果一个民族陷入了对英语的畸形崇拜,会危及本民族文化生存的前景。
B.文中谈到“我们对英语的态度是矛盾的”,意在说明对英语的学习、考试都要从应用的实际出发。
C.作者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呼吁:要加强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使得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地位。
D.文中列举“准大学生们”在高考作文中反映出的问题,其原因便是英语的泛滥导致年轻一代对汉语的冷漠。
E.文中举丁肇中先生的例子意在说明对待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方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自从2012年发现这种新病毒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
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SARS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然而,自去年9月在沙特首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以来,世卫组织共收到成员国通报的确诊病例34例,至少18人死亡。“这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局限于中东地区,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性,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与地区均存在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谭文杰说。但他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目前尚无证据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和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已明确,快速实验室诊断方法也已建立,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已采取了加强监测、检测与宣传等防控措施,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
(摘编自李颖《“类SARS”病毒到底有多厉害》)
小题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又叫“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B.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C.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
D.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相比,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者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B.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C.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D.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于其宿主细胞内,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一旦传染给人类,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还是未知。
B.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但当其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时,人类由于对其缺少免疫力,便会因此而患病。
C.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但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
D.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明确,能诊断能防控,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乡情里的“精神家传”
任玉梅
2013年1月27日,初冬的下午,阳光和煦。邓小宙站在安顺市一中“羲之图书楼”前,面对父亲当年捐建的“邓廷琮·张友杰图书馆”,百感交集。中午,邓小宙刚去祖坟上拜祭了爷爷和父亲。这样的拜祭,是他每年必须进行的一种“仪式”,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告诉天上的亲人,自己一定会将家族的教育慈善事业延续下去。
邓小宙的爷爷邓羲之,是清末民初安顺富甲一方的知名士绅。他看重文教,乐善好施,曾大力资助并参与编纂《续修安顺府志》;作为安顺救济院院长,他收养了很多孤儿并教他们谋生的技艺;他创办了老家大用镇最早的新式初、高两级学堂以及普定县建国中学,并为安顺县立中学(今安顺市一中)捐建“羲之图书楼”。
邓小宙的父亲邓廷琮,早年因战乱流落香港,靠着勤俭诚实和比别人更能吃苦的精神创办了自己的国际航空货运公司。功成名就后,邓廷琮没有忘记家族传统。2000年,他出资500万港币在香港注册成立邓廷琮教育基金会,每年资助100名黔籍贫困大学生。2001年,他回到阔别53年的家乡,看到安顺教育相对落后,便捐建了四所希望小学;他还捐资250万元为母校安顺市一中重建“羲之图书楼”,每年为学校30名贫困高中生提供助学金。在父亲的带动下,邓小宙和哥哥邓小宇也先后在老家大用镇捐建两所希望小学。“父亲一直认为教育对国家很重要,是立国之本!”邓小宙说。
2008年,邓廷琮去世后,悲痛万分的邓小宙在整理父亲的电脑资料时,发现父亲在生命最后两年写下的文章《没有虚度的一生》以及很多受资助学生寄来的照片和信。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悲哀的故事。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他们说自己在最绝望无助时遇上基金会,才有机会继续念书,改变一生。更有一些学生说自己已经工作了,虽然工资不高,但希望每个月捐一点钱给基金会,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就像基金会当年帮助他们一样!这一切,都让邓小宙更加理解了父亲为何乐于伸出双手,帮助别人。此后,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出任邓廷琮教育基金会主席。
担心自己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和工作,却继承不了他对基金会的那份感情和热爱,邓小宙倾尽全力推动基金会发展。在他的呼吁和募集下,4年后,基金会的基金增至1500万港元,资助对象也从安顺扩展到贵阳、铜仁、毕节、黔东南等地。邓小宙还将父亲生前以个人名义资助的高中生,正式纳入基金会的资助对象,并将基金会每年资助的人数从100名增加到140名,资助领域从教育扩展到医疗。截至目前,基金会已累计捐款1100万元,捐建多所学校、图书楼,资助1500余名贫困学生。现在,很多受资助的学生都已毕业,开始走入社会,服务国家。这让邓小宙很欣慰,他感到自己“终于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父亲一生都在不停地付出,从不问收获,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教会了我怎样拥有一个丰富的、没有虚度的人生,让我明白什么是心灵的快乐。”邓小宙说。
2008年,邓小宙被推选为香港贵州联谊会会长。之前,他的父亲曾连续三届担任联谊会会长,为黔港交流倾注了大量心血。早在联谊会创办之初,邓廷琮便把自己在海景中心大厦办公楼的第8层让出一半,以每年1元港币的租金提供给联谊会办公。后来,邓小宙把联谊会搬到了条件更好的九龙油麻地砵兰街,依然拿出自家办公楼的半层楼,年租金同样只象征性地收取1元港币。在这“1元港币”中,邓家父子以相同的方式传承着对家乡的爱。这种爱,在香港贵州联谊会无所不在——2008年贵州凝冻,联谊会向家乡捐劝港币30多万元;2010年贵州大旱,又捐了37万余元港币……截至目前,联谊会已累计为贵州捐款数千万元港币。与此同时,联谊会还向老乡和会员们提供新移民辅导、职业介绍、医疗优惠、法律咨询、旅游优惠、访老探病、扶贫济困等各种帮助。
这些帮助,用邓小宙的话来说,都是“联谊会应该为会员做的”,“我们并不要求会员能为联谊会做什么,而是要求联谊会能为会员做些什么。希望联谊会能成为会员们在香港的家,一个充满乡情、关怀和爱心的家,能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归宿感的家。”
有人问他什么是慈善,邓小宙说“慈善就像一颗种子,可以长出一棵树。有了这棵树,又可以长出更多的树。慈善就是能带给别人更多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能带给别人更多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
(选自2013年第6期《当代贵州》,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为富甲一方的知名士绅,邓羲之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乐善好施,他资助并参与编撰府志,创办学校,捐赠图书楼,收养孤儿并对之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
B.在父亲的带动下,邓小宙先后在老家大用镇捐建两所希望小学,他认为教育对国家很重要,是立国之本,因此将学生作为邓廷琮教育基金会的指定捐助对象。
C.父亲帮助过的学生工作后表示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捐一些给基金会,自己接任邓廷琮教育基金会主席后所帮助的学生也开始服务国家,这些让邓小宙感到欣慰。
D.文章开头的景色描写既是实写冬日暖阳,也为全文奠定了充满温情的感情基调,与祭拜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这种“仪式”的本质在于继承。
E.文章详述了邓小宙在父亲公益事业基础上的开拓之举,资助方式改变,资助人数增加,资助领域扩大,帮扶项目增多,充分表现了慈善在传承中壮大的主题。
小题2:邓小宙继承的“精神家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3:文章多次提及邓小宙父亲邓廷琮的言行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文章中提到邓廷琮的一篇文章《没有虚度的一生》,你认为用这个标题取代“乡情里的‘精神家传’”做这篇传记的标题好不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作家该向契诃夫学些什么?
童道明
①1月31日,俄国作家契诃夫诞生150周年。这一天,俄罗斯总统到契诃夫的故乡拜谒这位伟人。同一天,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和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了“契诃夫和我们——纪念契诃夫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
②对契诃夫的纪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他那里学到什么。
③契诃夫崇尚质朴与简洁。他有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在图书出版日益市场化,流行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学习契诃夫作品的质朴,学习他在平易中出真实、见深刻的追求,对我们的文学创作,对克服日常写作中的矫饰之风都不无好处。
④最早想到要向契诃夫学习的中国人是剧作家曹禺。他在1936年发表的《日出·跋》里写了一段他对契诃夫《三姐妹》的读后感:“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龇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围里。我想再拜一个伟大的老师,低首下气地做一个低劣的学徒。”
⑤在曹禺之后,美学家王元化也写过赞赏契诃夫的文字:“契诃夫的剧本一直是我心爱的文学读物……我认为质朴深沉比雕琢卖弄需要有更多的艺术才华,虽然初看上去前者并不起眼。艺术需要含蓄,需要蕴藉,但这往往是贪多求快的读者所忽略的。当我逐渐懂得去欣赏契诃夫以后,不管经历多少岁月,面临怎样的艺术新潮,我再也不会发生动摇了。”
⑥而最近中国作家刘心武也发出向契诃夫学习的呼吁。他转述了一位青年朋友对社会上比富、追星等陋习的尖刻议论之后,笔锋一转,说起了契诃夫:“听罢小G之言,我说:你这描绘,属于典型化手段,若按契诃夫剧作……或者再冲淡些表现,可能更接近真实。”
⑦契诃夫还有一个优点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他面对新思潮的态度。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兴起之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象征主义流派。契诃夫没有漠视这一文艺新潮的存在,并且为我所用地从中汲取有益资源,从而补充自己现实主义的机体。
⑧从1895年创作《海鸥》开始,契诃夫就开始大胆地在剧本中运用“象征”元素,丰富戏剧的形象内涵,其结果就如高尔基所说,契诃夫把“现实主义提升到了激动人心与深思熟虑的象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现实主义创作是否“过时”的争论,契诃夫的创作态度无疑对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在把握传统与革新的辩证关系时有所启发。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根据原文,下列不能作为“该向契诃夫学些什么”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俄罗斯总统到契诃夫的故乡拜谒了这位伟人,中国也举办了“契诃夫和我们——纪念契诃夫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
B.契诃夫崇尚质朴与简洁,在平易中出真实、见深刻的追求,有助于我们克服日常写作矫饰的不良文风。
C.艺术需要含蓄蕴藉,契诃夫的质朴深沉创作就符合艺术的这种要求,虽然初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却需要有更多的艺术才华。
D.契诃夫面对新思潮的态度,没有漠视,而是为我所用地从中汲取有益资源,从而补充自己现实主义的机体。
小题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的中国文化领域呈现的势头是,图书出版日益市场化,流行文化明显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B.曹禺是最早想到要向契诃夫学习的中国剧作家,1936年发表的《日出·跋》体现了他的想法。
C.契诃夫创作《海鸥》,大胆运用“象征”元素,使戏剧的形象内涵得到了丰富。
D.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是欧洲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兴起,象征主义流派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之时。
小题3: 以下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对契诃夫的纪念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契诃夫那里学到什么。
B.契诃夫《三姐妹》抓牢了观众的魂魄,靠的是其结构上的平淡及没有起伏生展的剧情。
C.契诃夫剧作中的描写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段,如果能再冲淡些表现,可能就接近真实了。
D.契诃夫的创作态度对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把握传统与革新的辩证关系会有所启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玛莎
(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赢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而且,他那魁伟的肩膀怎么能穿得上这么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
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
“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难过死了呢!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立刻赶回村里去,赶回家里去。等到我回去,已经是半夜啦。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蟪蛄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还用手掌拍了一下地板!我说: ‘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随后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未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部用在玛莎的丈夫——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特点。
B.“贫苦的农人”“赢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反映了俄国19世纪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品评,但实质上持否定态度。
I).英俊的马车夫的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表现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挚爱,并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玛莎动人的形象。
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山下层农民的疾苦,表现了作家的先进立场和思想倾向。
小题2: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请分析哪些方面写出了马车夫的悲伤情绪?(6分)
小题3: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请分析作者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对“他”的刻画?(6分)
小题4: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根据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屠格涅夫这个作家的特点,并谈一谈这给你的启示。(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