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后面题。(15分)一个人的精彩——周洋勇夺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速写“就剩下你自己了,你要全力去拼!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拍拍自...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后面题。(15分)
一个人的精彩
——周洋勇夺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速写
“就剩下你自己了,你要全力去拼! ”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拍拍自己弟子周洋的肩膀,叮嘱她如何独自面对女子1500米决赛。
这是李琰赛前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因为有了周洋的存在,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非常有希望冲击冬奥会女子l500米短道速滑金牌,毕竟周洋在近两年的国际大赛上表现非常抢眼,连续两个赛季女子1500米世界排名第一位,但在比赛中也常常陷入韩国选手的包围圈,屡遭暗算。只是,如果有王濛和她配合,冠军从来就没落到他人手中,两人构成了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的“双保险”。
天不遂人愿。半决赛中,第二组出场的王濛被美国选手罗伊特撞倒,却被裁判判罚犯规,彻底无缘1500米决赛。看着王濛摔倒爬起来后无奈地在赛场外道绕圈,周洋有些揪心。半决赛前队长王濛告诉过她别看自己比赛,怕她紧张,周洋没当回事。但看到王濛真的摔了,她一下子就觉得像缺了主心骨,心里不踏实起来。随后在第三组出战,周洋就有点缩手缩脚,好在还是顺利进入决赛。
决赛中,l 8岁的周洋必须一个人孤军奋战,独自面对三名韩国选手的“围剿”,上届都灵冬奥会王濛曾因此落败,仅获铜牌,难道这一幕又要上演吗?
此刻,教练李琰心里也没有把握。虽然这种最坏的情况中国队赛前已经考虑到,她刚刚也告诉周洋在场上的应对策略,要她拼尽全力,不管拿第几都没关系。但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做“乖宝宝”的周洋,第一次站在奥运会决赛赛场,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  
“这就是一场比赛,不要把它想成奥运会。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站在起跑线前,周洋在心里把这句话念了好几遍。队长王濛摔倒的一幕还在她脑子里重演,她知道自己有些紧张,但从8岁起学习滑冰,不就是为了这一次机会吗?
起跑后,半决赛中超越了王濛的罗伊特又在决赛中制造“混乱”,与领先的韩国选手发生身体接触,紧随其后的周洋被挤到第四、第五的位置,身为世界纪录保持者的周洋离这枚金牌似乎越来越远。
但周洋稳住身体,开始加速滑行,并在不断变换位置的过程中寻找机会。教练席上观战的李琰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得出周洋是按照赛前既定的战术去滑,但是她真的滑得非常快,而且不停地换位——要知道,这是在l500米比赛中很少运用的战术,因为很可能没到冲刺就已经筋疲力尽。
可周洋就是拼了命在滑。在比赛还剩三圈的时候,周洋如闪电破空,瞬间冲到了第一位。尽管身后的对手被甩得越来越远,但场上的周洋没有任何减速迹象,只是奋力向前冲。
“我脑子当时一片空白,就想着往前冲,别让对手追上。”当用余光注意到自己已经遥遥领先时,周洋像她的队长王濛一样举起双手,放慢速度通过终点,迎接她的是身材娇小、纵情呐喊的教练李琰。师徒二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后,周洋突然发现,教练流泪了。 
“周洋太不容易了!这孩子是默默地发狠,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王濛夺冠军的时候我没哭,这次我哭了。”个性坚强的李琰谈起刚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眼中依旧有泪光闪动。
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为中国队创纪录地拿到一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同时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和第一个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冬奥会冠军,2分l6秒993的时间里,周洋已经用一个人的精彩创造了中国队一连串新的纪录!
“这是我的梦想。我特别想拿1500米冠军,”走下领奖台,这个文静的女孩羞涩地笑着说,“我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就是拿接力金牌。”                        
(选自《解放军报》2010.2.22,有删改)
小题1:这则新闻的中心是写周洋夺冠,而文中却多次写教练李琰。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篇新闻速写中周洋的主要形象特征。(5分)
小题3:文末周洋说完最后一句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

小题1:①以教练李琰的担心写出形势的不利,(1分)来衬托周洋夺冠的不易(1分)。②借教练不敢相信眼前情形(1分)写周洋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顽强刻苦(1分)。
小题2:①由“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做‘乖宝宝’”,“这个文静的女孩羞涩地笑着说”等语句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周洋是个温柔文静的女孩。②由“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等语句可以看出赛场上的周洋是个自信、不服输的女孩。③“拼了命在滑”“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 等语句可以看出赛场上的周洋是顽强刻苦、潜力大、爆发力强的女孩。④当周洋被挤到第四、第五的位置时,“周洋稳住身体,开始加速滑行,并在不断变换位置的过程中寻找机会” 可以看出周洋是个临危不乱、冷静从容的女孩。⑤走下领奖台后,“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等语句可以看出周洋是个有理想追求、有抱负的女孩。
小题3:观点一:没必要。①“一个人的精彩”已经结束1分,作者在倒数第二段已经对其进行了总结评论,再进行评论,就属于画蛇添足1分;② 结尾引用周洋自己的话语1分,凸显她的理想追求,表明她是一个有抱负的女孩1分,也间接表达人们对周洋的期望;③ 通讯以某个细节收尾会使文章留有余味,给读者联想的空间2分。(共6分。每点2分,要从结构、内容、阅读效果三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没表态,扣1分)
观点二:有必要。① 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有理想、有目标、有抱负的女孩的再次肯定和赞美;② 可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③ 加上评论,直接传达作者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导向。(共6分,每点2分,要从内容、结构、文体特点三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没表态,扣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理解衬托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文章表达中心人物形象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答题时,要从文章找出与教练李琰相关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李琰的心理活动等内容,从侧面来衬托主人公周洋夺冠的不易,刻苦拼搏的精神。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如“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做‘乖宝宝’”,“这个文静的女孩羞涩地笑着说”等语句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周洋是个温柔文静的女孩。以此类推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文章中具体内容,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阐述理由。如要选择有必要,就要从内容、结构、文体特点三方面作答,如内容上,对人物加以赞美,在结构上,可以使文章更完整,在文体上,可以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价值观等。如要选择没必要。也要从结构、内容、阅读效果三方面作答。如在内容上,用周洋的话结尾,表现了人物的理想和追求,给人以期待;在结构上,作者在倒数第二段已经作了总结评价;在文体上,以含蓄作结,给人留下回味空间。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后面题。(15分)一个人的精彩——周洋勇夺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速写“就剩下你自己了,你要全力去拼!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拍拍自】;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
蒋述卓
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学艺术常常被其他的文化现象如广告传媒、时装表演、商品包装、各种节庆等所借用,并覆盖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借用造成了许多亚文学艺术现象,或称之为文学边界的扩大,从而形成审美的泛化或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态势。对此文化现象我们究竟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文学艺术的这种被借用不是什么坏事,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来说,反而会起到一种形式上的拓展与推进。历史上文学艺术常常被宗教所借用,产生诸如西方的教堂音乐、教堂壁画以及中国敦煌的变文等等。宗教看重的正是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当今的广告借用文学增强它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若有独创性,亦可能产生广告文学这一新的文学体裁;网络文学更是借助网络的普遍使用而正逐渐形成它独有的文学体裁、语言等形式特征,并且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甚至改变了受众与生产者的相互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当物质生产条件包括技术发生一定变化之后,意识形态包括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在内都会产生或快或慢的变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在当今信息时代与消费时代,文学艺术发生扩容、变异并产生变种,应该是可以理解、容忍并逐渐接受的。
其次,文学艺术被其他领域所借用带来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并非坏事,而是好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追求进程中,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只能是越来越强烈。大众要求他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趋向于审美化,而生产者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将审美“灌注”于产品中,会成为消费社会的正常态势。美理应属于大众。大众在美的产品与全社会制造美的氛围中得到美的熏染进而提升自身的素质又有什么不好呢?在送人的礼品包装盒上印上唐诗不是既富人情味又富艺术性吗?在逛商场时顺便观赏它布置得美仑美奂的陈列橱窗,不也是赏心悦目吗?刺激消费当然是销售商的目的,但对“灌注”其中的艺术性难道我们就只有反感、排斥吗?日常生活成为审美文化的一部分,艺术也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艺术生产又成为文化制作的一部分,亚文学艺术现象亦能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诗意泛化一下又有什么不妥呢?
再次,对什么是消费社会中的“诗意”问题,也应有一个新的理解。拿中国画来说,昔日描写幽壑高林、渔樵寺庙谓之有诗意,到“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以及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等人,描写平民百姓以及百姓日常生活器物也不能说它就缺乏诗意。徐悲鸿画马固然符合传统的诗意,但写实写史的题材如《田横五百壮士》等也有诗意。当今的一些文人画,将候车的白领、闲居弄猫的妇人画进画中,也不能说就无诗意了。细想一下,西方的一些优秀画家,过去描写的也多是贵族的日常生活,如洗浴、梳妆、宴会等,它既是时尚,同时也充满诗意。如今的画家本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把笔触放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思想深刻,也同样会获得诗意的。在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通过一定的技术诗意还可能被放大与加强。如灯箱广告中的巨幅照片,电视中富有诗意与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片等。在这一点上,我倒很赞赏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本雅明,他认为在机械复制时代,以电影等为代表的现代机械复制艺术的诞生,虽然使得传统艺术的“光韵”(相当于“诗意”、“韵味”)消失,但因为它把艺术品从“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使艺术成为大众的东西,从而使得艺术的功能、价值以及接受都发生了根本改变。既然现代艺术的功能、价值以及接受都发生了转变,为什么“诗意”就不会发生转变呢?在当代社会,我宁可将“诗意”理解得更广泛些,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过的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里的“诗意”不仅指人类应具备精神家园,亦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当代文艺具备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给陷入物质迷茫当中的人以启蒙与警醒,让人在现实中重建对合理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不也是当代社会的“诗意”吗?  
(本文选自《文学评论》,有删节)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当今社会,文学艺术被其他文化现象借用,出现了许多亚文学艺术现象,从而形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态势。
B.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当物质生产条件发生一定变化之后,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C.生产者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将审美“灌注”于产品中,已经成为消费社会的正常态势。
D.现在的画家只要把笔触放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就会获得应有的诗意。
E.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诗意有可能被放大与加强。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列举“西方的教堂音乐、教堂壁画以及中国敦煌的变文”是为了证明历史上文学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密切。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这是文学艺术随生产条件和技术变化而变化的必然结果。
C.从文中可以推断出,中国古代画家一般以描写幽壑高林、渔樵寺庙为有诗意。
D.作者认为可以转变对传统的“诗意”概念的理解,甚至可以理解得更广泛一些。
小题3:如何理解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把艺术品从“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这句话?4分
                                                                                    
小题4:综观全文,作者对消费时代艺术被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些文化现象有怎样的观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通讯,回答后面题(16分)
云端深处有“菩萨”
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上,除了两座代表现代文明的公共厕所外,再没有什么永久性建筑了。人们只能在一间间帐篷里找到茶馆、旅店、邮政所,甚至是一家藏在黄色帆布帐篷里的医院。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高的医院,没有之一。2002年,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的医生卢安娜·弗瑞尔在此创办了喜马拉雅搜救协会附属诊所。此前,海拔4450米一个小村落里的坡努奇诊所是最高的,那里需要徒步5天才能到达。事实证明,走得太远太快的游客往往会在这个海拔高度出现高原病症状。
珠峰急救室转移了相当一部分坡努奇诊所的病人。9年来,弗瑞尔和她的同事们已经救治过3000多名病人,其中包括30多名重病号。有人称他们是真正的“活菩萨”。
大部分病人是来自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他们是喜马拉雅山的原住民。 据称,这群长年生活在海拔4700米左右的人,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远高于常人。据说,曾经有背着氧气筒的登山队员气喘吁吁地向上攀登,却看到一个夏尔巴男孩从山上急匆匆地跑下来。这个光着脚的男孩气急败坏地告诉登山队员,“我家的牛今天早上跑没了,上了山顶也没找着。”
有西方记者甚至夸张地声称,“他们长着专门用于登山的第三片肺叶”。
在珠峰探险队中,他们的角色可能是向导、助手或搬运工。在队员登顶前,这群登山界的奇才必须先被雇来“修路”: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他们随身携带路绳爬到高处,将绳端用冰锥固定进千年岩冰,架设全长达7000米至8000米的安全绳,起到导路、辅助攀爬和一定程度上保障队员安全的作用。
不过,即便是夏尔巴人也不能总是幸免于严酷的高山环境。一些牧民在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上放牧牦牛,结果出现了带有剧烈头痛和呕吐感的急性高山症。居民们散居于高山各处,距离诊所太远。弗瑞尔就通过无线电话进行指导。她曾经借此指导村医对一名孕妇实施椎管内麻醉,并帮助一个婴儿健康地诞生。
登山队员也是珠峰急救室的常客。4年前的5月,来自尼泊尔的尤莎参加了一个条件简陋、只拥有一些最基本登山设施的廉价探险队,结果,她在距峰顶仅有550米处突发严重高空病,陷入半昏迷状态,倒在一个陡峭的、不稳定的雪坡上,氧气也快被用光了,她的大半生命已经越过了死亡的边界线。
也就在那时,两名已经登顶的队员正在下山途中,在这个“死区”撞见了陌生的尤莎。
他们将尤莎裹在一个睡袋中,绑到一架雪橇上,沿着珠峰陡峭的南坡,花了整整8个小时,才将尤莎一步步抬下险峻的山壁。12个小时后,抵达位于大本营的小诊所。
尤莎获救了,但并非所有人都像她这样幸运。就在她获救的1年前,英国登山者夏普也被困珠峰附近,数十人曾从他身边经过,登顶后返回,但没有人施以援手。最终,夏普因缺氧身亡。
弗瑞尔和她的同事们的重要工作,也包括处理那些遇难者的尸体,他们被封存在冰碛中,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后来者发现。
当然,这只是最最糟糕的情况。大部分时候,弗瑞尔的病人们总是捂着“快要被咳断的肋骨”,或是敲打着疼得“像是被刀劈成两半”的脑袋前来就诊。在这座孤寂、冰冷的冰山里,弗瑞尔甚至也会帮忙看看焦虑、烦躁的登山客的心理疾病。
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急救室里,各种各样的麻烦都会找上门来。有时,病人正在接受救治,但发电机却出了故障,不过几分钟的时间,高压氧舱的踏板断裂,正输着液的静脉输液管瞬间冻结,注射药物也成了冰块。
对这名53岁的女医生来说,这里最重要的器材可不是氧气袋或止血钳,而是可以粘住各种各样被冻裂了的医疗器材的防水胶带。几乎没有一天,弗瑞尔面对的是相同的状况,见机行事成为了她的准则,“毕竟,没有哪本教科书说过,当你身处海拔5200米,遇到意外时,到底该怎么做”。         (摘自《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20日 11 版)
小题1:“云端深处有‘菩萨’”这一标题蕴含了什么内容?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2:文章叙述了“夏普身亡”“尤莎获救”两则事例,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小题3:联系全文,简析这则通讯的新闻价值。(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为什么和诺贝尔文学奖渐行渐远
王呈伟
盯着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这个名字,我在想中国是否很需要这个奖项,这的确是一个文化大国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以强劲的态势引发世界瞩目,凭借各项经济指标屡屡对世人的眼球造成冲击的时候,文学是不应该处在一个沉寂的角落而悄然无声。
相比于文坛的寂寞,民族音乐的旋律曾多次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肯尼迪艺术中心,让世人领略了东方音乐的神韵;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和滚滚“韩流”,国产影视并不寂寞,电影人睁眼看世界的目光和向世界大奖不断冲刺的努力显示出电影人的执著和思考,虽说还不能捧得奥斯卡金像奖,但渗入浓浓的中国元素的华语片获奖也证明了中国文化的非凡影响力。这些都是值得文学创作者们深刻反思和借鉴的。
当电影人和音乐人在世界舞台上都挤到前排的时刻,我们的文学却一直缺席世界大奖而成为文学工作者们心中永远的痛。有些汉学家对中国文学的现状开始大放厥词也着实让我们惶恐不安,一是我们确实缺乏足够的审视自身的勇气,二是我们的思维似乎和“诺奖”正渐行渐远。
我们真的不能只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层面上来评价作品了。倘使我们有唐诗的高度,有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的文采精华,不拿“诺奖”我们也有足够的民族底气;倘使我们有宋词的广度,即使在饮水处也有人歌唱柳永词,与“诺奖”失之交臂我们也可大气地付之一哂;倘使我们有曹雪芹这样的作家的视角和笔力,即便一生清贫也清高,纵使不得“诺奖”也会让后人高山仰止。笔者担心的是时下的作家可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
文学必须按照它自身运行的规律去发展和完善,它首要解决自身发展中带来的问题,这个领域里有很多事等着文艺工作者们去做,而且迫在眉睫。就文学系统本身来讲,还缺乏足够的开放性,圈内的论资排辈现象还相当严重;而掌握话语权的文学杂志应该抓住机遇焕发新的生机,新时期文学崛起时大型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收获》、《当代》、《十月》和《花城》)须有清源注入,还应发挥新的引领作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还须弘扬真正的文艺批评,如果潜规则多了,文艺圈就烂了。应该让那些诠释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作品早一点脱颖而出,让人世间的悲悯被激活,良知被唤醒,信念升华为时代风貌。
另外,人们受网络思路的影响太重,浏览、剪贴、链接成为时人阅读的常态,速度是上去了,可思维的深度比以前是变浅了,居然堂而皇之地衍生出“浅阅读”一说,而且有人还专门宣扬“浅阅读”的优势,一味地随俗罢了。其实只有深度阅读才会生成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思想元素,只有深度阅读才有解构人类社会乱象的智慧,只有深度阅读才有超越于民族和地域之上的人类共享的思想风华!若只用“浅阅读”生成的作品到纯文学的殿堂里去亮相角逐,估计未交锋就已“失了东风一半”。再加上娱乐风气盛行的误导,作品偏失了人性的剖析,这样的作品岂不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了?
行文至此,笔者想到温总理站在民族的高度上对大学师生们的殷殷期待:“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我们民族才有希望。”这里“仰望星空”的人就应该是那些肩负历史使命,关注民族的发展未来,并用一生不懈地追寻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就目前的文学现状来讲,期待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也不失为一种仰望星空的智慧和勇气。
(本文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浅阅读”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由于“浅阅读”的衍生盛行,导致浏览、剪贴、链接成为时人阅读的常态,网络思路严重影响人们的阅读质量。
B.“浅阅读”追求阅读的速度,轻视阅读的思维深度,并且被堂而皇之地宣扬,这其实是一种随俗心态的反映。
C.“浅阅读”之风的流行,不利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也不利于培育超越民族和地域之上的人类共享的思想。
D.在“浅阅读”环境中生成的文学作品,是无法跻身世界纯文学的殿堂的,从而也导致了中国文学的悄然无息。
E.“浅阅读”的文化氛围,必然助长文学娱乐化之风,进而误导文学创作,使文学作品出现人性剖析的偏失。
小题2:不属于“中国文学不应在世界悄然无声”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
B.我国强劲的发展态势引起世界瞩目。
C.民族音乐、国产电影跻身世界舞台。
D.中国的文学作品远离了诺贝尔奖。
小题3:本文谈的是中国文学和诺贝尔奖渐行渐远,为什么要写到民族音乐和国产电影?(4分)
答:                                                              
                                                                        
小题4:通观全文,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渐行渐远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5分)
趟过小河是故乡
宋长征
(1)你坐下来,时光在眼前静静地流淌。你想抓住些什么,时光却在指缝中溜走。阳台上的雏菊花开了,黄的白的和粉的交错在一起。你想起了故乡,小河畔的野雏菊开得正浓。可阻断你的到底是什么,总也说不清,你只知道那满坡的春天啊,还有母亲的羊群都在小河里流动。而你,说不清的距离像横亘在生命里的一场雾霭,和故乡遥遥相望,任脸颊清泪两行。 
(2)梦里,母亲的捣衣声孤单地响起,溅起的水雾打湿了她的发髻。浣衣的石板在水流里青着,泛起一些岁月凝集的韶华。青石板有泪么?那淙淙的河水不回答,也不怎么匆忙,静静地流淌。
(3)一个背影和一头金色皮毛的老牛在下游的岸边伫立,影子被清澈的河流带走,只留下一些湿淋淋的回忆,在今夜或者某夜的月光中上岸。父亲的那头老牛,金黄色皮毛的光泽在夜色中闪耀,照亮了潺潺的流水。
(4)岸上的野雏菊兀自开着,母亲的羊群只剩下小小的一朵,在天上飘,随风,随着时光,再也来不及在明净的水面上打量一下自己的模样。
(5)你为什么忧伤?你的远行不过是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的距离。尽管你走时,母亲撩起衣襟在门板后擦了擦眼睛,然后让你踏着她的目光上路,涉水而过。那一天,风正紧,雨斜织在小河的上空,如烟,如雾,网织着故乡的模样。
(6)季节啊,有时也像一条小河,先是用绿色把你的思念串起,就成了一挂风铃,叮当着童年的时光。河水像母亲的温柔,从腋间,从脚趾缝里,从甜蜜的心窝子里轻轻流淌。你快要醉了。母亲的气息有春天的香甜,舌尖上,睡梦中,咂了又咂;眼眸里,摇篮中,要了还要。——你是喂不饱的小花狗呢!母亲眉眼弯弯,用嗔怪戳着你的额头。
(7)叛逆的河水总在夏天暴涨,你不用再牵谁的手就能轻松跨过漫水的小桥。你自信长了青蛙的蹼掌,扎个猛子就能从此岸泅到彼岸。父亲的眼里是坏坏的笑,专门倚在老牛的身上等你,看你呛水的样子。
(8)秋天了,谁在岸上等你?野雏菊向着太阳,擎出盛满了子实的托盘。可是一个又一个秋天啊,你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直到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你还在彼岸徘徊。
(9)流泪的母亲啊,在河边捣衣,遥远的布谷声声,再也不能惊醒她的鼓膜。她浑浊的双眼痴痴地望着清水柔波,每一条游鱼的自由自在都值得这样每天为之祈祷。河岸上的野雏菊开了,河岸上的野雏菊败了;那个和她一起耕耘岁月的人被一头金色毛皮的老牛牵走了……
(10)她的青石板没有了棱角,每一缕流水轻轻走过,再也打不出旋涡。
(11)布谷鸟停止了歌唱。在青石板上敲打岁月的母亲不得不这样认为,然后依然用力,希望“嗵嗵”的捣衣声可以传得更远。----从此岸到彼岸。
(12)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玉带般缠绕着一些熟悉的身影。你定定地凝望今晚夜空里的月亮,月亮那么明媚又充满哀伤。你知道今夜月光如水,就如流年似水一样不能紧紧把握。还不如那条小河,轻轻一掬,就捧起一汪晶莹。可是你的渡口呢?即便是“野渡无人”不是也希望有一艘能载动清愁的小船么?好让你从此岸到彼岸,再看那野雏菊花开的模样。
(13)“快回、快回”,布谷鸟的叫声比任何时候都要嘹亮,能穿透夜色,也能穿透心房。你还要踟躇么?母亲的鬓发在窗外飘过他乡的夜空,带一片野雏菊花开的美丽,来看你。你的心开始跳跃了吗?一些失落或忧伤在那个等待的怀抱里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她会嗫嚅着嘴唇,哽咽着喉咙,为你擦去思念的泪光;她会揽你入怀,就像小时候,端详着你的脸颊,读出一生的幸福。
(14)从此岸到彼岸,每一处都是渡口。每一个渡口都停泊着一艘写着故乡的小船,在等你,趟过小河是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 2008年4月 有删改)
小题1: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12)自然段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小河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探究文章的深刻思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转型从归零开始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我人生的一些经历。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转型从零开始。
一位老者问我:“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讲:“我父母,拿出了一间屋子,把我所有得过的奖牌、奖杯、奖状全部放在这个屋子里头。”他跟我讲:“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了过去。”
从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在想这句话。因为一个运动员的转型,是很困难的。快要退役的时候,就在考虑:以后怎么办呢?是当教练呢?还是走向社会?如果不当教练,我会做什么?我决定要去读书,要完善自己,选择了去读清华大学。
刚进清华,可以说还是很自卑的。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很坦率地跟老师讲:“我没有办法上来就跟大课,尤其英语的课程。”老师问我:“你的英文什么水平?”我说:“是零。”他说:“那你,二十六个字母先试试吧!”我能想起来的字母,大小写一块混着写——也没写全二十六个字母。这就是我清华的第一堂课。
一切从头开始!清华读了一段时间,我被中国奥委会推荐到国际奥委会。第一次去开会,我极其地受刺激!因为所有的委员,都可以讲英文、法文,唯独我一个带着翻译去。别人想跟你交流的时候,也觉得很困难。这个极大地刺激了我:无论如何也应该把英语先拿下!
98年,国际奥委会要在葡萄牙开一次会,当时中国奥委会建议说,一定要在上面发言,帮助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稿子,也就一页纸。这一页纸当时对我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根本不认识。怎么办呢?当时我在英国,请了一个私人老师。我请这个老师把它录下来——他讲话,然后录下来。把这个内容,用字典全部翻译出来、标上音标;然后我就跟着录音,一遍遍地学。就这一篇纸的讲话,也不超过五分钟,大家猜猜我学了多长时间?多少?三天啊?你太高估我了!一个月?谁说的?没错!我真的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到里斯本开会,正好是老萨(萨马兰奇)主持会议,他以为会是翻译上,结果我就用英文讲。我一开口,老萨(萨马兰奇)就笑了,一直笑到我把这篇讲话讲完。最后呢,他说:“邓,才学了三个月的英文,能够有今天这样的一个发言,我们大家应该给她祝贺鼓掌!”
好多人问我:“转型你害怕吗?”我说:“有什么好怕的呢?你一生下来,你就不会,你不是通过一点点地学习吗?”所以说: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的成功。明天的失败,也不等于你后天不可以成功!在这样过程中,虽然很艰辛,也很困难,但是,好像还有一点点信心,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笨。笨也是笨,刚才同学讲三天一篇五分钟的讲稿。没错,你们能三天,我就得用一个月。我想以勤补拙、笨鸟先飞。这个事儿,大家是公平的,对吧?
在清华拿完学士学位,英文是我的专业。随后又到了诺丁汉大学,攻读了一个硕士学位。信心来了,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到剑桥,去读一个博士学位。但刚有这个想法以后,我周边的所有人: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老师,包括老萨(萨马兰奇),统统说别去读。为什么?他们觉得太难了,说:“你名气这么大,万一读不成,这多难看啊!”这都是在为我考虑。但是我觉得:这辈子机会来了,干吗要等下辈子?所以,我仍然坚持去读剑桥。
我就读的这个系是Land economy,翻译过来叫土地与经济系。最后,我博士论文定位在了什么呢——《奥林匹克品牌的商业价值研究》。
在我没进入互联网这个行当之前,我拜访了多位这个行业的专家、学者、老师,还有我们业界的大牛。包括李开复、张朝阳、马云、曹国伟,可以说没有一个我没有拜访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确确实实给了非常多的建议和意见,也泼了非常多的冷水。因为我们毕竟还很年轻。
我想,我今天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最重要的,是定战略方向。
其次,找到跟你同甘共苦,能够创业奋斗的一批精英,然后带领大家勇往直前。我想,在人生的道路当中,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就是要不断地归零。
(根据邓亚萍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节目的演讲整理)
邓亚萍,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1988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在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2008年又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任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小题1:本文所说“归零”是什么意思?邓亚萍有哪些“归零”经历?(4分)
答:                                                              
小题2: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的话,能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答:                                                              
                                                               
小题3:本次演讲社会反响很好。你觉得演讲人是如何成功地调动听众兴趣的?(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