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凝⑴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⑴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太阳多好,没有雾的朦胧,哪里有太阳的灿烂,大地的玲珑? 
⑵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常有大雾。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着,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⑶我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⑷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像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⑸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⑹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到了我自己。
⑺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于是你和我不得不继续古怪着自己擦身而过,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⑻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⑼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只因为我们都在大雾里放肆地走过。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⑽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⑾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的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小题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我”在冀中乡村看到的雾景?(5分)
小题2:请多角度赏析第⑥段的表达特色。(6分)
小题3:文中问:“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得意忘形”的含义及其意义所在。(4分)
小题4:文章题为“在大雾里得意忘形”,但大量描写的是“我”的得意忘形,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答案

小题1:①文章开头对雾的描写展现了乡村大雾的飘游,湿润,使草垛 、屋檐、冻土等簇拥着霜花的天然的美丽。②营造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与城市中大雾中的路灯、车辆等的“不知所措”形成对比,反衬出要在嘈杂的城市找到雾中的快乐与自由,实属不易。③表达了我对雾的喜爱, 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与结尾形成呼应。
小题2: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运用排比、反复、反问等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我”的各种走姿,表现“我”从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到最后欲疯欲醉的变化过程,活灵活现,生动传神。 ②从句式的角度分析:善用短句,加快语言节奏,极力表现“我”稀奇古怪的走姿的变化多端,千姿百态。③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描写、叙述相结合,多变的句式和修辞,使文段形成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表现了“我”驾雾行走时轻松雀跃的心情。
小题3:① 含义:“得意忘形”指表面是指在雾中无所顾及、不加防备、自由自在地行走,实则指一种注视自我,回归本真,放浪形骸,率性而为、自在欢乐的生命体验
② 意义:“得意忘形”是对“正确”人间训诫的有意抗拒;是打破刻板生活常态的“非常”改变;是人生路途中难得的放松;是卸去伪装,解放自我,获得自在生命体验的美妙境界。
小题4:①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含有“每个人都可以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意味。“我”是“你”的一员,实写“我”的得意忘形,暗写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生命状态。②文章题目中的“你”既是泛指,也具体指“我”在雾中遇见的姑娘,“你”是和“我”一样在雾中“放肆”的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意在使文中的“我”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③文章大量写“我”得意忘形、放松自在的个体行为时,也穿***对“你”(每个人) 生命状态的普遍意义的探寻,意在以点带面,增强吁请、号召的说服力,使文章具有感性之美,亦富悟理之妙。④文章题目中的“你”又指假定的读者,作者以第二人称增强了文章与读者交流沟通的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以对“我”的得意忘形的具体描述,传达对自由人生境界的向往和对读者改变生命状态的真切期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作用题,答题时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其作用。这是一处景物描写,在结构上与结尾首尾呼应;在内容上则主要是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要多角度分析本段的表达特色,而本题分值6分,因此可以从修辞、句式和语言风格三个角度分析。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作为一篇散文,文章往往在最后卒章显志,答题时侧重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理解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文章中人称运用的作用。文中用第二人称“你”来写“我”,正是因为你中有我,以点代面,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核心考点
试题【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凝⑴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
(1)《红楼梦》中“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林黛玉因何事而说的?请简述这件事的起因。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永别了,哥哥。愿你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接受的。”
这封信是查理的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老葛朗台的,请简述老葛朗台是怎样对待这个委托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①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②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③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④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⑤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小题1:你如何理解“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中“天使”“禽兽”的含义?(2分)
                                                                                          
小题2: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这岸的果实已经采尽,他们打算渡过青鱼河,对岸有一片茂密的透着隐隐红光的山丁子树,挂在枝头的果实仍然可观。
③青鱼河河水流急,深不可测,因而很少有人在夏秋之时到对岸采浆果。一般来说,青鱼河被寒风冻僵了之后,才会有人拉着爬犁从它身上走过,去柳树丛中拾捡干枯的枝每当柴烧。
④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嗉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高烧,大病一场。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⑤这时候又有三个采浆果的人回来了,一个说撞见蛇了,一个说看见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鸟,它发出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哭声。另一个嘟囔着倒霉,眼皮被蚊子叮肿了不说,半新的裤子还被树枝划了道口子。可是当他们拿了钱后,谁也不发牢***了,他们带着喜悦回家。
⑥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
⑦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熏的霜,去了大草句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⑧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气温骤降,雪花就像一位端庄、美艳、率性的公主,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乘着冬天的雪橇来了。金井人没人注意到下雷了,因为雪是在夜里来的,在森林河谷中奔波了一天的采浆果的人,都沉浸在梦乡中了。
⑨雪越下越大,到了清晨,雪深近两尺。当金井的主妇们推开家门抱柴生火时,发现世界已改变了颜色。雪没有停的意思,仍然漫天飘舞着。女人们慌慌张张进屋喊起了丈夫,又吆喝起了孩子,他们纷纷奔到窗前,看着苍茫的大地,一个个目瞪口呆。
⑩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⑧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阍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壤嵌。
(节选自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当城市商人出高价收购浆果时,正忙于秋收的金井人竟扔下农具,采摘浆果去了。这一事件,可视为以商业为标志的现代文明社会对农耕文明的一种侵蚀。
B.大鲁二鲁这对有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崇奉先辈的生存经验,恪守先辈的生活方式,对此,作者给予了应有的批评与否定。
C.曹大平夫妇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冒险渡河,最终无果而返,这种结局寓示了大多数金井人的共同命运,也暗示了作品的价值取向。
D.全篇流淌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讴歌,文字如行云流水,构思也颇有特色,悬念勾魂夺魄,情节跌宕起伏。
E.这篇小说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是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
小题2:文中⑧⑨⑩段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中采浆果这个故事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小题1:根据文章的思路,指出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2分)
①“无恶意的闲人”是指:                    
②“有恶意的闲人”是指:                    
小题2:文段的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小题3:讲讲文中所引用的诗句的意思和作者引用这几句诗的意图。(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课外现代文阅读。(6分)
谢 天
(台湾)陈之藩
①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我们家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②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了。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③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④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劳,祖母每天在茶饭里刻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可为什么却要谢天呢?我,一个小孩子,混吃混玩,我为什么却不感谢老天父?——这个问题,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个谜。
⑤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敦,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才得到一种新领会。
⑥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耳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耳;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纪念会上,他谦卑的致词更使人动容。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个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好像与爱因斯坦本人不相干似的。就连《相对论》本文中,爱因斯坦也会忽然天外飞来一笔:“这如不是劳伦兹,就不能出《相对论》!”像爱氏这种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中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了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了今人,就是不提他自己。
⑦我就想,为什么立功者偏不居功?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⑧几年来自己到处奔波,挣了几碗饭吃,作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点事以后,才有了一种新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无论什么事,也需要先人的遗爱和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等候与到来,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觉到自己贡献的渺小。
⑨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地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小题1:为什么“我”会觉得祖母的话“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答:                                                                                      
小题2:“我”对“天”的看法,前后有什么改变?用自己的话回答。
(1)原来,“我”以为“天”是指                                                           
(2)后来,“我”以为“天”应该是指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品的开篇显得平淡,甚至有俗套之嫌,但作品的主题却深刻而富有哲理。寓深刻于平淡,融哲理于浅显,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B.本文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第一、二部分是分说,分别从祖母和爱因斯坦两方面说明人们对“谢天”的态度;第三部分则总结,得出结论。
C.本文以“谢天”为线索,将祖母、“我”及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等三个材料组织起来,从而使作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D.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点。比如作品通过祖母与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的对比,赞扬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人格。
E.用“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的材料,表现“我”的幼稚无知,为下文觉得祖母的话“是既多余,又落伍”作好了铺垫。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