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每个时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
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每个时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上都有创新,秦代达到原生文明的最高峰——民族统一、文字统一、疆域统一,由此创造性地统一了中国文明。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完善直到今天。
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夏商周从邦联制发展到联邦制的实践,为秦王朝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代改革精神、天下向一思潮、诸子百家争鸣并争先投入治国实践,是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遗产。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春秋战国500余年,变法运动一浪接一浪向前推进,从来没有中断。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创造了战国时代法治文明,使秦国不断强大,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中国文明的统一。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思想大爆炸,是人类古典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原典大创造现象。百家争鸣,奠定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基。
秦帝国时代最大的创造是统一了中国文明。夏商周三代,中国是松散邦联制、联邦制的统一。春秋伊始,对这种以国家经济为基础的僵化社会产生了普遍的不满,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自此,那时的中国进入了重新探索新的国家形式的历史阶段。到了战国时代,社会对松散分治的诸侯制的危害已经有了普遍的深刻的认识,“天下向一”的思潮开始形成。当时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经就“天下向一”有过分析论述。战国的历史实践也趋向于统一的发展,天下由春秋时代的数百个诸侯国,渐渐兼并融合为三十余个诸侯国,又渐渐兼并融合为七大诸侯国。因此,战国末期统一诸侯国是历史的必然,不由秦统一,也会由别的诸侯国统一。而秦之所以能承担统一重任,最根本的原因,是经由深彻改革而创建了法治文明,从而使秦成为当时整体文明最为发达的诸侯国。
统一国家是如此,统一文明也是基于历史潮流而发生。否则,这种统一文明在秦灭亡之后不能持久传承。战国末期,当时中国的所有基本制度与文化经济的基本呈现方式,都因国而异。所谓田畴异亩、车涂异轨、文字异形、言语异声等等,都显示了这种国别不同。这种差异与不同,给经济民生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都有普遍的不满。为此,秦帝国以方方面面的统一,最终完成了文明形态的统一,获得了当时社会的最为普遍的拥护,也成为后世无法改变的文明基础,一直有效传承两千余年。历史已经证明,秦帝国统一中国文明的坚实根基是不可撼动的。
我们的原生文明时代将近三千年。在这近三千年中,每个时代都有巨大的文明跨越,都有强烈的文明创造精神,都推动了中国古典文明的巨大发展,直到我们建立了伟大的统一文明的国家。惟其如此,原生文明是我们文明跨越的根基,原生文明时代是我们今天可以谋取文明跨越经验的最重要历史时期。 
小题1:下列有关“中国原生文明”的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原生文明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都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方面进行创新。
B.中国原生文明在秦时发展到了最高峰,形成了至今仍在不断完善的统一的中国文明。
C.战国时代法治文明是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内容,秦国因此而强大,并进而统一了中国。
D.原生文明的创新性,不仅推动了中国古典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今天可以汲取的经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以时间先后为序论述了中国原生文明的发展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春秋战国时代原生文明的基本特质。
B.第一段概括中国原生文明经历了七个时代;紧接着第二段以五帝和夏商周时代为例,强调每一个时代都在践行着“大一统”。
C.第三段先概述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遗产,再以“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为例,阐明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本原因。
D.第四、五两段分别具体分析了秦帝国“统一国家”和“统一文明”的历史原因,最后强调秦帝国统一中国文明是有坚实根基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夏商周从联邦制发展到邦联制的实践,为秦王朝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基础。
B.春秋伊始的变革呼声,是人们对夏商周三代以来以国家经济为基础的僵化社会产生了普遍不满的表达。
C.“天下向一”的思潮和战国时期趋向于统一的历史实践,都说明了战国末期统一诸侯国是历史的必然。
D.秦亡后,秦完成的“统一文明”仍能传承两千余年的事实说明,“统一文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项“战国时代法治文明是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内容”原文中没有依据。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重点介绍的还有秦代。B项强调的是每一个时代的追求,为秦王朝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基础。C项“百家争鸣”奠定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基,而不是谈“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本原因”的问题。
小题3:
试题分析:A“夏商周从联邦制发展到邦联制的实践”错。应是“夏商周从邦联制发展到联邦制的实践”。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每个时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泥塑神手张充仁
①20世纪,中国诞生了艺术巨匠张充仁。他那双被上帝亲吻过的神奇的手,创造了一个个震撼世人的奇迹。张充仁的雕塑几乎是一部编年史,每一段特殊时期都在他的手中由软泥凝固、坚硬起来,永久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②张充仁的一生,如同他的雕塑作品一般丰富而纯粹。他出生于上海徐家汇。父亲是个木雕艺人,母亲则擅长刺绣,张充仁耳濡目染,自幼酷爱绘画。幼年时期进入徐家汇类思小学,获得艺术生涯中第一份名副其实的启蒙教育,之后逐渐接触并学习绘画。
③1931年张充仁只身远涉重洋,赴比利时留学。单眼皮、吃狗肉、长辫子,是那时欧洲人对中国人的全部印象,张充仁立刻指出,无论描绘什么故事都要以事实为根据。他第一个在欧洲喊出“日本在侵略中国”,并把这一切融入一幅幅简洁明快的漫画里。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著名漫画家埃尔热,他竭尽所能引导埃尔热去发现真实的中国,“要让全世界知道真正的中国,这可比我学美术更重要”。当埃尔热在四十年后与张充仁通信时,这样写道:“是你让我继马可•波罗之后认识了中国,认识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仍然专心于《道德经》和《庄子》,这两本书也是你向我推荐的。”
④张充仁回国后,在小洋房里创办了“充仁”画室。先后培训学生300余人,其中较著名的有严友人、邱瑞敏等,为我国绘画、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当时充仁画室的大门是敞开着的,有许多人会来,甚至美专毕业的学生也会过来。张充仁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计,但是他却收了许多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也许出于对自己身世的思考,他有时更加关照这些“穷学生”。中国解放后,许多艺术家纷纷逃亡海外,他们也劝说张充仁一起走,但是张充仁说:“共产党人不是些不学无术的人,我看过他们的报纸,他们也喜爱美术,而且画室还有这么多学生……”
⑤张充仁曾经说过,“人都是自己塑造的”。在近八十年的努力拼搏中,他塑造了大批享誉海外的雕塑佳作,同时也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雕塑艺术大师。他把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对正义的渴望揉进了泥土,铸入了青铜。他的雕塑机理品位和写实功力均得到极高评价。他在求学比利时皇家美院时,便以异国人的身份,史无前例地为布鲁塞尔百年宫顶雕刻了人体杰作,百年宫顶共有四个人体雕塑,张充仁雕刻了其中之一。他获得法国雕塑界最高荣誉,在他之前只有罗丹一人获得这项荣誉。他的作品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法国报载“以前都说中国丝,中国瓷,现在满街都说中国铜了”。他的大型青铜雕塑“埃尔热”像经法国政府决定,放置在安吉兰姆中心广场。他到爱丽舍宫为密特朗总统塑像,扬名法国。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界上的法语国家中,知道张充仁名字的总计约有10亿人。
⑥据张充仁的模特回忆,先生身材不高,略显富态,说普通话时还夹带着一口浓重的上海本地乡音。他常常一边熟练地捏弄着手中的泥巴,一边和我们谈笑风生,他自我介绍说:“我是上海七宝人……”口齿清楚,言语风趣。当时天气较热,工作室的条件很差,张老每次都是汗流满面,但他全然不顾,从不言累。
⑦张充仁过世一些年了。无意之间,有个叫陈耀王的高级畜牧师,写了一部有关张充仁的传记。陈耀王并非文艺圈中人,然而他却以敬贤之心和执著之意钦然为张老立传,并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奔走于国内外,访旧踪、寻遗迹、觅材料、问故知、探轶事,九易其稿。正因陈先生不是舞文弄墨出身,因而全书文笔朴实、叙述简要,洋溢着真诚之心,感人至深。他说他文笔不好,可张充仁的好友说:“我庆幸张充仁的传记是由一个所谓的文学槛外人写的。让人流泪的故事,还需要形容词,需要所谓的描写、润色吗?
⑧也许,西洋雕塑,在中国人心中不长久。也许过时了的西洋雕塑,换不来现代的掌声和感动。然而当你了解了张充仁雕塑的他自己的手,在法国国家艺术收藏馆,和罗丹、毕加索的手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其实,张充仁已经在世界的中心开始了永远,张充仁的中国之手,其实已经在全世界拍响了中国的掌声。21世纪,乃至永远,我们没有理由不记住张充仁。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张充仁对艺术的热爱与小时候父母对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是家庭的熏陶使他走 上了西洋雕塑的道路。
B.张充仁留学归国后,着手创办了画室,招收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培养了大量杰出的绘画、雕塑大师。
C.第五段中写到,讲法语的国家中约有十亿人知道张充仁,通过这一侧面描写,张充仁在国外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D.张充仁的好友认为张充仁的传记由所谓的文学槛外人来写是值得庆幸的,他认为这样更能够客观地展现出张充仁感人的一面。
E.文章叙评结合,立体地为我们展现了张充仁丰富的人生,塑造了一个平易近人而又具有大师风范的艺术家形象。
小题2:张充仁被称作“泥塑神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结合文章,具体说明他在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6分)
小题3:文章的开头、结尾都写到了张充仁的“手”,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作者结尾说“我们没有理由不记住张充仁”,结合文章分析,我们记住张充仁的理由有哪些?结合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用植物生产塑料
最近,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利用植物”制成的电器外罩和汽车配件等塑料产品。这表明,利用玉米或者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所剥成的“聚乳酸”塑料,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割造的塑料比较,利用植物制造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本较高,而且在60℃左右就会变形。由于存在这些缺点,这种材料至今难以普及。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非常看好聚乳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植物作为原料。且聚乳酸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和地球变暖两大难题做出巨大贡献。
聚乳酸是一种在地球环境下“容易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所谓容易被生物分解,就是说,这种塑料不久就会被微生物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在这里,微生物对聚乳酸所起的作用,同微生物在堆肥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传统的塑料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他们在自然环境下不会分解,因此越积越多,结果造成了污染海洋和破坏生态系统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废物再生利用,可是,如何处理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始终是困惑着人们的难题。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个难题提供了希望。
聚乳酸在大气中遇火也不会燃烧,这是它受到各家企业关注的一个很大的优点。聚乳酸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螺旋结构。如果使它变成晶体,就有可能提高它的耐热性和强度。但是,聚乳酸变成晶体后,就失去了透明特性。若要保持透明特性,就只能把它应用于不高于60℃的环境。在许多应用场合,需要所制成的产品是透明的。要求不透明时,需使用结晶聚乳酸,但是聚乳酸的结晶过程十分缓慢,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某公司在2005年1月推出了一种其外壳使用了聚乳酸的笔记本电脑。据该公司的发言人介绍,这种聚乳酸是用玉米制成的,由于在其中掺入了一种叫聚碳酸脂的合成树脂,保证了这种新材料具有同传统的塑抖外壳一样的耐热性。
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十分看重聚乳酸材料能够在人体内被分解和吸收的生物吸收特性,因此,对它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实用研究。例如,如果把聚乳酸用作医治骨折的结合材料,那么,随着断处的愈合,聚乳酸会逐渐被分解,最终完全消失。而且,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它们被代谢后排出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目前,这种聚乳酸已经被制成医疗器具,用于医疗实践中。在日本,市场上已经能够买到这种医疗器具。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聚乳酸塑料特性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聚乳酸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螺旋结构,所以遇火也不会燃烧。
B.聚乳酸塑料是以玉米或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在地球环境下很容易被生物降解。
C.聚乳酸塑料制成的医疗器具只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可以直接排出体外。
D.聚乳酸塑料有可能帮助我们解决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和地球变暖两大难题。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聚乳酸塑料”难以普及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同传统的塑料比较,利用玉米、甘蔗等植物制成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本较高。
B.聚乳酸塑料耐热性差,在60℃左右就会变形,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C.由于聚乳酸的结晶过程十分缓慢,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聚乳酸塑料的制作比较困难。
D.如果提高聚乳酸塑料的强度,它的透明性就可能受到影响,这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推动聚乳酸塑料的广泛运用,科学家们将寻找加快聚乳酸结晶过程的有效方法。
B.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就能解决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的处理问题。
C.聚乳酸粒料缺乏耐热性的原因,是聚乳酸握料中没有一种叫聚碳酸脂的合成树脂。
D.由于聚乳酸塑料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它会逐步取代传统的医疗器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22分) 
今夜的泪水  
李汉荣
①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
②我就在野草杂树中胡乱走着,天渐渐黑了,我正可以在夜色里迷一次路,对黑夜的到来我有了一种隐隐的快感。一条野径把我带入一片竹林。早听人说过,南山上有一个竹海,与更南的四川相连,在南山的“海域”也有近千亩。那么我是下海了?至少已来到浅海湾。我折了一根干瘦的竹竿作为探路的拐杖,边走边敲敲这根竹子,敲敲那根竹子,既是为自己壮胆,也顺便对寂寞中坚守的竹子们表示敬意和问候。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在自生自灭的命运里,它们是何等孤独悲苦,天敌的伤害,饥饿的打击,病痛的折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至少,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还有,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相反,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
③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折回身,向来时的方向走。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人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天国里全部的照明设施都归我——一个凡夫俗子使用!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浩瀚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
④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里。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
⑤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对“红灯停,绿灯行”“笔直地走来走去”的生活方式是不满的,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生活。
B.作者认为,壮阔的宇宙星空对人、对生命是仁慈的,具有着崇高的精神;作为人,就应该具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
C.“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一句,点明了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破坏了星空的环境,表达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的不满。
D.“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整整一条银河”一组数量词连用,加强了语气,深切地表达出作者对仁慈宇宙的感激之情。
E、文章语言流畅,联想丰富,由眼前之路联想到生活之路,由平常人联想到智慧卓越的人,意味深长,给人启迪。
小题2: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就迷一次路吧”?第三段星星没有让“我”迷路,“我”为什么流出了眼泪?(6分)
小题3:文章第二段写“野猪、松鼠、刺猬”等小生灵的意图是什么?(6分)
小题4:作者认为,历史上出现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的条件有哪些?(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从富贵高逸到市井民间
“明四家”之一的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从小攻读诗书,才华横溢,准备走“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道路。29岁时中应天府解元,后入京会试,却因一件科场行贿案被牵连入狱。从此他看破世情,绝意功名,以风流荒诞的生活态度,饮酒赋诗,乘兴作画,玩世不恭,以致在民间留下了“三笑姻缘点秋香”一类的逸事佳话。这种生活态度,完全打破了宋元文人士大夫高逸化的形象,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心境的暗转。就绘画而论,其态度也是如此。与宋元士大夫的“自娱”观不同,他公开提出其绘画在自写胸臆的同时,也是用于谋生的工具,所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也许,正是因为卖画为生,所以需要画家具备多方面的绘画才能,而不能局限于某一画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买主的多方面需要。
唐寅于人物、山水、花鸟均擅长,其画风学周臣,青出于蓝,同时又受到沈周的影响,在传统上取法南宋刘松年一路,兼学元代赵孟頫,画得秀润缜密,严谨而不失韵度,率意中透出工致。于吴门画派画家中,自树一帜。人物画在唐寅的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仕女形象,注意造型优美。其人物画的作风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水墨淡写,另一种工笔重彩,但二者的艺术氛围都是文静的,绝无浙派的浮躁霸悍之气。《秋风纨扇图》是唐寅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此图描绘一位手执纨扇的侍女,身材苗条,圆润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下方湖石坡地,几枝修竹摇曳风中,加强了萧索的气氛。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此图诗情画意,寓意殊深,反映了唐寅饱经人世沧桑,郁郁不得志的处境和时世态炎凉感叹,吐露积郁和牢***,发泄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唐寅人物画中小眉小眼的造型,以及整体的文静气质,与前代,尤其是唐代的仕女画判然不同。唐代的仕女形象丰肌硕体,雍容大度,有一种富贵的气派,其原型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妇女,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等。而唐寅笔下的仕女形象则显出一种穷酸气,其模特显然是当时社会下层的那些青楼妓女。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气质的变化贯穿在唐寅乃至整个昊派仕女画的创作之中,并成为一种典型的样式。如《孟蜀宫妓图》用工笔重彩的方法画成,勾线工细严密,赋色妍丽浓重。图中的四位宫女虽然浓妆艳抹,但所给人的感受却没有雍容富贵的气息。它既不同于唐宋宫廷美术“富贵”的庙堂气,也不同于宋元文人美术“高逸”的山林气。这一画品不仅反映于吴派的仕女画中,进入清代以后,更鲜明地反映于扬州画派的花鸟画中。
(节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小题1:下列对“从富贵高逸到市井民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是唐宋宫廷美术、宋元文人美术到明代唐寅绘画的气质变化。
B.是唐宋一直到明代唐寅,文人士大夫形象及其绘画观的变迁。
C.仕女画造型上表现出丰肌硕体、雍容大度向小眉小眼的流变。
D.中国绘画在明代从富贵高逸走向市井民间,唐寅是集大成者。
小题2:下面对唐寅绘画“市井民间”气质的形成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科场的失意使他看破世情,用风流荒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对待绘画。
B.认为绘画是自写胸臆的同时,把绘画作为谋生工具,努力适应买主需要。
C.是在学习周臣、沈周、刘松年、赵孟頫等人的基础上对前人的自然发展。
D.郁郁不得志的处境,使唐寅更多接触到社会下层并从中选取了绘画原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富贵高逸到市井民间,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比之唐宋元时期已大为下降。
B.唐寅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他的人物画均为仕女画,表现出市井民间的气质。
C.唐寅仕女画显示出的穷酸气成为了明代绘画的典型样式,可见其在当时影响之大。
D.唐寅市井民间气的画品不仅对吴派仕女画的影响深刻,还对清代绘画产生了影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
我的叔父弗雷德
【德】海因里希·伯尔
①1945年以后的岁月不堪回首,只是我的叔父弗雷德,才使这段回忆留存在我心里。
②一个夏日的下午,他从战场回到家里,衣服上没有饰物,唯一的财物是一个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他拥抱我的母亲,亲吻我的姐姐和我,喃喃地说:“面包、睡觉、烟草。”接着就往我们家的长沙发上一倒。在我的记忆中,他个子很高,躺下后比我们的沙发长出好多,这就使他不得不蜷曲两腿,或者干脆把腿伸到外边。这两种睡法都使他恼火,但他又觉得,这并不妨碍他在上面痛痛快快地睡个够。
③那时我14岁,是和那个我们称之为黑市的奇特机构进行联系的唯一纽带。我的父亲已经阵亡,母亲领一份微薄的抚恤金。我的差事就是几乎每天把轰炸时抢救出来的小部分财物拿出去变卖,然后换回面包、煤和烟草。煤在那时是造成严重损害财产观念的原因,这种损害行为今天就得使用“偷窃”这个严厉的字眼来表达。就这样,我几乎天天出去偷窃或变卖。我母亲尽管心里也明白这种丢人的行为是出于无奈,但她每天早晨总是眼泪汪汪地目送我去尽我这份艰难的义务。 
④弗雷德叔叔的到来唤起了我们的希望,大家都期待这个强壮的男人能给我们有力的帮助。一开始他就使我们大失所望。从第一天起,他的胃口就使我非常不安。当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种忧虑告诉母亲时,她要我先让他“苏醒过来”再说。他的苏醒花了差不多八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他不断咒骂那张不够长的沙发,可他在上面睡得还挺香。
⑤我们再三要他谈谈战争中的事情,他一次也没答应。他说,那不值一提。
⑥他过去当过会计。当他在我们的沙发上度过了头四个星期以后,我的母亲就亲切温和地劝他去打听一下从前那家公司的下落。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经过一个小时费力的打听和奔波,我在一个破坏了的城区找到了那家公司:一堆8米来高的颓垣断壁。弗雷德叔叔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
⑦他把身体往后一靠,给自己卷了根纸烟,洋洋得意地对我母亲点了点头,然后请她把所有的财物找出来,还有他那只放在卧室的一个角落里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它。从里面拿出来的东西有:20本厚度和质量都属于中等的小说,一块金怀表,两副吊裤带,几个笔记本,一张商会证书和一本有1200多马克存款的存折。他把存折交给我去取钱,其他东西拿去变卖。
⑧这样,我们有四个星期不用为面包、烟和煤发愁了,这使我感到非常快慰,尤其是这时所有的学校又打开了大门,欢迎入学,而叔叔劝我完成我的学业。
⑨然而这个时期的大事是:书雷德叔叔在他令人欣喜地回到家里整整八个星期以后开始行动了。
⑩夏末的一天早晨,他从沙发上起身,将他的胡子刮了又刮,所花的工夫使我们吃惊;然后要了洗干净的衣服,借了我的自行车骑走了。
11很晚的时候,他带着一片嘈杂声响,和一股强烈的葡萄酒味回到家里。酒味是从他嘴里喷出的,响声是由一根粗绳子拴着的半打锌桶发出来的。直到他说决定在我们这个惨遭破坏的城市做鲜花买卖来谋生时,我们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新的价值世界极端怀疑的母亲反对这个计划,她说鲜花没人要买。可是她错了。
12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早晨,我们帮弗雷德叔叔把装满鲜花的桶送到电车站,他在那里开张营业。那些黄的和红的郁金香、露水晶莹的丁香至今还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叔父站在一片灰蒙蒙的身影和废墟中,用他响亮的嗓门吆喝起来:“鲜花——”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神采奕奕。关于他生意的兴隆发达,我就毋庸赘述了,简而言之:就像彗星一般。四个星期以后,他已是3打锌桶的业主,两间分号的老板;一个月以后,他已成了纳税人。我感到整个城市都改观了:许多角落里如今都出现了花摊。鲜花供不应求,花桶不断添置,新的木房陆续修建起来,手推车也愈做愈多了。
13现在,我们不光鲜花时时有,面包和煤也源源不断得到供应,而我也可以不再当中间人了。我的叔父弗雷德也早已是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了,他的分号是那样生意兴隆,他已有了一辆小汽车。
14今天,当我见到他:一个魁伟的人,坐在漆得红艳艳的汽车驾驶室里,就觉得十分诧异,在我的一生中竟会有一段时间为他的胃口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有删节)
小题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对弗雷德的“睡”着墨较多,这表现了叔父在经历战争之后困顿、疲惫的情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的伤害。
B.第③段着意写14岁的“我”为家庭几乎每天出入黑市之中,既表现了我们家当时艰难的生活处境,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第⑥段“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又“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刻画了弗雷德的矛盾心理,就其本心,他并不愿出去做事。
D.第⑨段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令人欣喜”一词表达出我们一家对弗雷德叔叔终于“开始行动了”的欣慰之情。
E.小说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母亲反对叔父做鲜花生意、城市中出现了许多花摊属于后者,对弗雷德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小题2:小说主人公弗雷德叔叔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3:小说写弗雷德行动前,用大部分篇幅来写弗雷德回家后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请结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它给你的启示。(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