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建筑大师贝聿铭: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贝...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建筑大师贝聿铭: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
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当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邀请64岁的贝聿铭到巴黎参加卢浮宫重建时,整个巴黎大吃一惊。贝聿铭的儿子贝礼中回忆:“法国人目瞪口呆、恼羞成怒,大叫‘怎么叫一个华人来修我们最重要的建筑’。”
贝聿铭在巴黎改建卢浮宫的13年中,应对法国民众的质疑与批评就差不多耗费了两年。但是,贝聿铭一如既往地淡定,“批评是需要历史、需要时间的,要过几十年再看。今天做了,明天就说不好,这样的评价我觉得没有价值”。
贝聿铭以自信从容面对建筑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法国人最终接受了贝聿铭设计的位于卢浮宫拿破仑庭院内的这座玻璃“金字塔”。“金字塔”成了法国新的骄傲。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州,父亲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上海外滩那幢独具中国民族特色却又简洁现代的中国银行大楼就是在其父督造下修建的。
大光明电影院是贝聿铭中学时代消磨时间的主要去处。很快他注意到:“在台球厅和电影院旁边是一座正在施工的大楼,人家说这幢楼要造24层,可我就是不相信。你想象一下,周围的楼都只有5层、6层、7层、8层,而这幢要有24层!所以每到周末我就去看它慢慢升高。”贝聿铭所指的大楼就是邬达克设计的国际饭店。
第一次,贝聿铭对父母的期许产生了不认同:他想成为一名建筑师,而不是像父亲那样的银行家。
1935年,贝聿铭违背父亲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的意愿,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193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成留校。
在纽约,贝聿铭度过了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他长袖善舞,与企业大老板、艺术家和国家元首交情不浅,但他的内心世界不是西方人所能了解的。决定加入美国籍于他而言是一个痛苦的抉择。“我成了一个美国公民,有一个美国家庭。我的孩子们都是美国人,但他们也都还是中国人。”
当时,欧洲正兴起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贝聿铭面对国际化的潮流,很难全部接受下来,因为他来自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贝聿铭的学习过程中,哈佛大学的Mreel教授对他的影响极为深远。Mreel是太阳的崇拜者,认为太阳的光芒使得建筑有了生命,提出光线对建筑是最重要的。
1964年,贝聿铭修建了肯尼迪图书馆,真正成为公众人物。就在人们开始关注贝聿铭的时候,他设计的波士顿保险公司大楼三分之一的窗户玻璃被风吹落下来,玻璃碎片散落了整个街道。批评和责难蜂拥而至,贝聿铭几乎被推到悬崖边上。7年之后,调查证明门窗公司对这件事情负责。贝聿铭说:“那次事故以后,那些公司都愧见我。”
1978年,他设计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迎来了它的落成之日,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贝聿铭在美国的生活就这样起起伏伏。但不管怎么起伏,贝聿铭从未放弃他的建筑梦。
回到祖国后的他有机会完成了许多更重要的作品。
北京香山饭店,他表达出的不是一所迂腐的宫殿,而是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他相信这绝不是过去的遗迹,而是告知现在的力量。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曾经的亚洲最高建筑,他试图使大厦的设计近乎纯真,一如他童年时的纯真。因为建筑赋予人类尊严,它必须要代表“中国人的雄心”。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建筑;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他善于把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贝聿铭早期作品中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那样以玻璃为主要建材,他喜欢混凝土。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了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设置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于建筑。直至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只是更着重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以博取大众欢心,而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与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具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在美国,移民一般都会迷失在不同的文化中,贝聿铭是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他吸收西方最先锋的事物,同时又不放弃东方丰富的传统。就像在美国参加社交,他总是穿着在中国缝制的那套西服。
他的建筑像竹子,比如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他自己也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参与改建卢浮宫是贝聿铭建筑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法国人因一位华人来修他们最重要的建筑而恼羞成怒;贝聿铭则从容应对,最终使“金字塔”成了法国新的骄傲。
B.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摒弃现代特色,也不把它建造成历史遗迹般的宫殿,而是使用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他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则代表“中国人的雄心”。
C.贝聿铭是美籍华人建筑师,他热爱祖国,加入美国籍于他是痛苦的抉择,“在美国参加社交,他总是穿着在中国缝制的那套西服”,这都表明他有着一颗中国心。
D.本文采用倒叙及叙议结合的方法,先写贝聿铭修建卢浮宫时的遭遇和成功,再写他的求学经历、职业生涯及成就,这样可以先声夺人,凸显贝聿铭的才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E.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内涵,如结尾“他的建筑像竹子”“他自己也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不仅表现了贝聿铭的建筑特色,还写出了他坚韧的品格。
小题2:贝聿铭是一个“从容自信”“淡定”的人,他的“从容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作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贝聿铭是如何“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贝聿铭在志愿的选择上没有认同父母的期许,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AE
小题2:①从容应对质疑、批评和责难。改建卢浮宫时,面对质疑与批评,认为“批评是需要历史、需要时间的”,最终使“金字塔”成了法国新的骄傲;波士顿保险公司大楼窗户玻璃被风吹落招来骂名和责难时,他不放弃自己的建筑梦;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不执笔阐释解析自己作品的观念,用建筑物本身作宣言。
②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以博取大众欢心,要对社会与历史负责;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具多样性、更优秀;在中西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①“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是指贝聿铭“吸收西方最先锋的事物,同时又不放弃东方丰富的传统”。
②善于把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③早期作品中有密斯的影子,但不以玻璃为主要建材,喜欢混凝土;接受Mreel教授提出的光线对建筑影响的理念,但作品善于设置内庭,使内庭成为光庭。(意思对即可)
小题4:观点一:在志愿选择上要遵从自己的兴趣,不必完全遵从父母的期许。①贝聿铭的父亲希望贝聿铭学金融,但后来贝聿铭没有认同父母的期许,而是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建筑,最终成为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这是尊重个人兴趣终获成功的一个典范。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乐学乐做,才能为取得成就创造主观条件,否则,学习和从业都是痛苦的,就谈不上出成绩,有成就。
观点二:在志愿选择上要参考、尊重父母的期许。①贝聿铭有着很好的学习品质、敬业精神和创造性才能,如果认同父母期许,在金融行业也可能会大有作为。②我们的父母有着较为丰富的经历和经验,能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且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爱好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志愿选择上,父母的意见值得尊重和参考。(选一种观点作答,注意和文本结合,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B.“摒弃现代特色”分析不当,“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是贝聿铭表达出的建筑理念,意即追求香山饭店建筑的朴素、贴近民间,并不是“使用”白墙灰砖。C.“在美国参加社交,他总是穿着在中国缝制的那套西服”是为了表明贝聿铭擅长在“中西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D.“倒叙”之说不够精准。
小题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贝聿铭是一位建筑大师,故而他的“从容自信”主要表现在他的建筑思想和建筑事业上。作答本题,首先要用概括的话语揭示其“从容自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容应对质疑、批评和责难,二是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关的事例,具体说明,不可遗漏信息要点。
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贝聿铭“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的具体表现,答题时首先要理解“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的具体含义,然后再联系贝聿铭的建筑思想和建筑事业来阐述。
小题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贝聿铭出身金融家庭,他选择建筑业,并最终成为一名建筑大师,是因为他顺从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成功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启示: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选择志愿要遵从自己的兴趣。不必认同父母的期许;父母的人生经验对于子女的志愿选择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尊重父母的期许,可以少走弯路。解答本题要联系贝聿铭的志愿选择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拓展到文本之外,论述要合理,分析应充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建筑大师贝聿铭:在文化缝隙中优雅摆渡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贝】;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巴甘的蝴蝶
鲍尔吉·原野
巴甘的妈妈不知得的是什么病。晚上,巴甘躺在妈妈身边。妈妈摸着他的头顶的两个旋儿,看他的耳朵、鼻子,捏他的小胖手。
“巴甘,妈妈要走了。”
“去哪里?”
“妈妈到了那个地方,就不再回来了,我走了之后,每年夏天变成蝴蝶来看你。”
变成蝴蝶?妈妈这么神奇,她以前为什么不说呢?
“有一天,村里人来咱们家,把我抬走。那时候你不要哭,也不要喊我。我不是能变成蝴蝶吗?”
没过几天,妈妈真的被人从家里抬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赫热塔拉开始大旱,巴甘看不到那么多花了,也看不到蝴蝶,妈妈变成蝴蝶之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飞回赫热塔拉呢?也许中途累了,要歇一歇;也许它见到河里的云彩,以为是真的云彩,想钻进去睡一会儿,结果被水冲走了。巴甘常常这样想。
那年敖包过节后,巴甘坐舅舅的马车拉化肥,在来哈河泵站边上看见蝴蝶。他跳下马车,追那些紫色的蝴蝶。蝴蝶在沙丘上飞,穿过一片蓬蓬柳。它好像在远方,一会儿又出现在眼前。巴甘不动了,看着它往远处飞。一闪一闪,像树叶子。
后来,他们俩把家搬到奈蔓塔拉,舅舅给一个朝鲜族人种水稻,他读小学三年级。
学校有一位青年志愿者,女的,叫文小山,香港人。文老师领他们班的孩子到野外唱歌,讲故事,大家都喜欢她和她包里无穷无尽的好东西,遇到谁表现好,她就拉开包,拿一样东西奖励他。
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拿来一卷挂图,用图钉钉在黑板上。
“同学们,”文老师指着图,“这是什么?”
“蝴蝶。”大家说。
“对。这个呢?”她指着一个像栗子带尖的东西,“这是蛹。同学们,我们看到美丽的蝴蝶其实就是蛹变的,你别看蛹很丑,但变了蝴蝶之后……”
“你胡说!”巴甘站起来,冲上讲台,一口咬住文老师的胳膊。
“哎哟!”文老师大叫,教室里乱了。文老师捧着胳膊看带血的牙痕,哭了。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几个女生惊恐地抱在一起。
晚上,文老师来到巴甘家,她想和巴甘单独谈一谈。
文老师伸出打着绷带的手摸巴甘的脸,“告诉老师怎么了?”
“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过来,它会在萨日朗的花瓣里喝水,然后洗脸,接着飞。太阳落山之后再飞。在满天星光之下,蝴蝶像一个精灵,它也许是白色的,也许是紫色……”文老师没想到今天巴甘会说这么多话。
“蝴蝶让你想起了什么,孩子?”
巴甘摇头。
文老师叹口气,她从包里拿出一双白球鞋——皮的,蓝鞋带儿,给巴甘。她说:“蝴蝶是美丽的。巴甘,但愿我没有伤害到你。”
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暑假时,盟里组织了一个优秀学生夏令营去青岛,包括巴甘。最后一天,他们参观了昆虫博物馆。
蝴蝶!大玻璃柜子里粘满了蝴蝶,大的像豆角叶子那样,小的像纽带扣,有的蝴蝶翅膀上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巴甘心里咚咚跳。
蝴蝶怎么到了这里?是因为青岛有海吗?赫热塔拉和奈蔓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蝴蝶了。蝴蝶迷路了,它们飞到海边,往前飞不过去了,落在礁石上,像海礁开的花。
孩子都出来了,没有人发现巴甘。
巴甘走到讲解的女老师面前,鞠了一躬,把钱掏出来,有纸币和手绢包的硬币,捧给她:“老师,求您一件事,请把它们放了吧!”
“放了?”女老师很惊讶地看着这个草原来的孩子。
“放了吧,放它们飞回草原去。”
女老师很意外,笑了,看巴甘脸涨得通红并有泪水,又止住笑,拉住他的手进屋。
巴甘沉默了一阵儿,一股脑儿把话说了出来。
女老师用手绢揩拭泪水。等巴甘说完,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
“这个送你。”女老师手里的水晶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紫色镶金纹,“是昆山紫凤蝶。”她把水晶蝶放进木盒给巴甘,眼睛红着,鼻尖也有点红。她说:“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今生一样,来生还是一样。我们相信它,还要接受它。这是一只巴甘的蝴蝶。”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巴甘的母亲没有直接将死亡说出,而是以孩子的视角与巴甘达成了一个约定,避免对孩子产生伤害,这也为下文巴甘对蝴蝶的追逐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B.巴甘一直认为蝴蝶是美丽的,纯洁的;而文老师却认为蝴蝶是蛹变成的,是丑陋的,这样的解释深深伤害了巴甘的心,所以巴甘咬了她。
C.巴甘看到许多美丽的蝴蝶被禁锢在玻璃柜子里没有自由,觉得这很残酷,所以请求女老师放飞蝴蝶,让它们重回自然的怀抱。
D.女老师最后送给巴甘蝴蝶并告诉他要接受母亲已经离开他的事实,要他把母亲和他之间的爱永远寄托给美丽的蝴蝶并深深埋在心里。
E.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了巴甘的典型性格,语言简洁、细腻,清新婉转,极富表现力。
小题2:请以“蝴蝶”为线索,简述小说的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巴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小说以“巴甘的蝴蝶”为题目,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
张掮中
①启功的书法是难得的墨宝,所以假冒之作颇多,还真有几家店铺专卖这种“作品”。启功听说此事,有次会后路经此店,便进去一件一件地细看。有人特地走近他身旁问道:“启老,这字是您写的吗?”他微微一笑,答道:“比我写得好!”在场的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启功改口说:“这是我写的。”事后,他解释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这是看得起我。再者,此人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吗?”这便是启功的幽默风趣。他在家养病时,曾写一张字条贴在门上以谢客,上书:熊猫病了。让你吃了闭门羹,却仍不免莞尔一笑。
②好多人都知道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启功第一怕是“怕过生日”,所以北师大把给他办九十岁生日的活动改为庆祝他从教七十年的研讨会和书画展。他的第二怕是怕沾上“皇家祖荫”,故隐其姓“爱新觉罗”。第三怕是怕良朋给自己介绍老伴。在他著述的《赌赢歌》中,有一个哀婉而温馨的故事:启功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一次,夫人章宝琛对他开玩笑说:“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功以他素有的幽默笑道:“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又疯这样子做呢?”夫人进而逼问:“如果你不信,咱俩可以赌下输赢账。”启功颇感意外,便狡黠地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还?”夫人便说:“我自信必赢。”不料这一戏言果然灵验。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老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老的脚脖上系。更有人不经同意便领女方前来“会面”的。这可吓坏了启功,于是他先以幽默自嘲谢客:“何词可答热情洋溢良媒言,但说感情物质金钱生理一无基础,只剩须眉男子相,如此而已而已。”此招仍不能挡驾,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③再说启功的“二不怕”,即一不怕病二不怕死。面对颈椎病发作,医生要他做“牵引”治疗。这般痛苦事,他却开心地喻为“上吊”,形神毕肖地写下《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一次验血检查,他见护士拿着装有他血液的试管不停地摇晃,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如此摇晃?”护士答曰:“您的血太稠啦,不摇晃很快就会凝固的,今后您要少吃肉啊!”此时,恰巧碰上赵朴初老先生也来此抽血化验,赵老颇为感叹地说:“我吃了一辈子素,现在也是血脂高……”这下可让启功抓住“反驳”的理由了:“你看,我说一定和吃肉没什么关系嘛!”
④在北师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启老,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便言:“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如此见面语,立马活跃了会场气氛。
⑤早在1978年,六十六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墓志铭》,其诙谐幽默,仍充满字里行间:“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写启功书法的假冒之作颇多,并且真有几家店铺专卖这种“作品”,这是从正面表现了启功的书法作品价值之高,是难得的墨宝。
B.启功面对假冒之作说“比我写得好”,后来又说“这是我写的”,既有对别人书法的肯定,确实比自己写得好,也有对别人的理解。
C.文中详述启功在夫人去世后拒绝不少牵红线的热心朋友的故事,不仅以幽默自嘲谢客,还以行动表决心,表现了启功夫妻恩爱,情深意浓。
D.结尾的《墓志铭》,概括了启功的主要生平,从中可以读出启功自撰《墓志铭》时的诙谐幽默,对自己即将身名俱灭的自嘲及其历经艰难坎坷的豁达。
E.本文选取了启功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为人真诚善良,谈吐幽默诙谐,心态平和豁达,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启功重感情、淡生死的形象。
小题2:本文题目是“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而第①段的内容似乎游离了题目,对此,你怎么看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体现了启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启功的幽默体现在许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体现了其怎样的人生价值取向及对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舜文化
①《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德”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②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在部落联盟的体制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④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舜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之后,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文化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⑤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梳理儒家的传授关系时说,是“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⑥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是舜文化。舜文化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舜文化这个道德文化的源头,就不可能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亲和力;没有舜文化的润泽,就不可能培养出国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舜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造就出以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为己任的一批又一批国家精英。
小题1:下面对“舜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文化是炎、黄民族融合进程中产生的具有原生性特征的道德文化。
B.舜文化是在社会转型期为适应社会发展由当时的舜帝创造的文化。
C.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由文明产生的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
D.舜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
小题2:对文中“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的舜文化的核心。
小题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舜文化是为了适应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应运而生的和谐文化。
B.舜文化得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其原因是它代表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
C.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其中道德文化最重要。
D.舜文化的滋养和润泽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保持国家强大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①在轰动一时的影片《盗梦空间》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梦境世界可由人随意操控。而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报道指出,现实情况正逐渐向这一步迈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清醒梦”的体验,人类对梦的控制能力正在飞速增强。
②“清醒梦”也被称为清晰梦,即所说的“知道自己在做梦”的梦,意指人在睡眠时,大脑中掌管语言和运动的部分处于半清醒状态,甚至拥有清醒时候的思考和记忆能力。这种意识清醒时所做的梦,并非常见的“白日梦”。“白日梦”属于冥想或幻想,不进入睡眠状态中;但在“清醒梦”里,梦主自己能控制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说,将表层意识中一直念念不忘的愿望在梦中实现,因此多数有过这种体验的调查对象,会因在梦中实现愿望而具有莫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③一项早年间的统计显示,能多次且自然经历“清醒梦”的人少之又少,普通人须经由训练,如清醒再入睡法、周期调校技巧等,才能被引导进入“清醒梦”。不过最近研究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中做过“清醒梦”的人数增加了10%~40%。到现在,做出一个 “清醒梦”已不是什么稀罕之事,约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体验过它的奇妙。
④构建了大热银幕影片《盗梦空间》的概念就是“清醒梦”。主角在自己或他人的梦境中穿越游走,制定匪夷所思的场所,捏造梦的发展情节,甚至“一梦套一梦”以达到影响梦中人潜意识的目的。人的梦乡中竟可有巴黎市区翻转折叠、海边高楼接踵坍塌等场景。
⑤据《福布斯》杂志报道,目前通过名为“大脑起搏器”的设备植入脑细胞,向大脑具体部位发送电脉冲信号,就能将非常原始的信号注入大脑。该方式中,“大脑起搏器”能以脉冲影响特定的神经元,医学上用于减轻类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状,但至少在现阶段,靠它植入较高指令思想还纯属虚构。
⑥人们不能轻易进入他人梦乡,但控制自身梦境的过程却与影片描述相似,可以引导梦中的行为,或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赏梦境的幕布缓缓开启。只不过,现实中的“清醒梦”情形没那么华丽。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结果表明,大脑在做“清醒梦”时正在努力工作,大脑一些区域的活动程度与清醒时完全类似,正如影片中人可在梦境里按计划完成任务。有趣的是,研究还指出,易做“清醒梦”的人拥有类似的性格特征:他们比较富有创造性,同时注重个人责任而不是让社会承担责任。其实早在1968年,西利亚·格林所著、世界第一本承认“清醒梦”具有科学研究潜质的书就已出版,但至今人们仍对它模棱两可。而不要说“清醒梦”,人们甚至还不十分清楚普通梦的活动。
小题1:下列有关“清醒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醒梦”是“知道自己在做梦”的梦,指人在睡眠时,大脑中掌管语言和运动的部分处于半清醒状态,甚至拥有清醒时候的思考和记忆能力。
B.“清醒梦”让大脑在睡眠时还在努力工作,大脑一些区域的活动程度与清醒时完全类似,甚至可以完成一些计划中的工作。
C.“清醒梦”是一种睡眠状态,做梦的人能控制梦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此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D.“清醒梦”最佳的例子就是影片《盗梦空间》中主人公营造的巴黎市区翻转折叠、海边高楼接踵坍塌等场景,在自己或他人的梦境中穿越游走的奇幻梦境。
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英国《每日邮报》指出,现实情况正逐渐向这一步迈进,越来越多的人早已经有过“清醒梦”的体验,人类对梦的控制能力在飞速增强。
B.据统计,近年来能多次且自然经历“清醒梦”的人少之又少,普通人须经由训练,如清醒再入睡法、周期调校技巧等,才能被引导进入“清醒梦”。
C.据《福布斯》杂志报道,目前通过名为“大脑起搏器”的设备植入脑细胞,向大脑具体部位发送电脉冲信号,就能将非常原始的信号甚至较高指令思想注入大脑。
D.虽然全世界有许多人声称做过“清醒梦”,但要真正让人们认识到“清醒梦”具有科学研究潜质,仍有很多的困难。
小题3:下面对“清醒梦”和《盗梦空间》中的梦境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盗梦空间》的梦境就是清醒梦,主角在自己或他人的梦境中穿越游走,以旁观者的身份观赏梦境的幕布缓缓开启。
B.清醒梦中控制自身梦境的过程与电影描述的场景完全相同,只不过,现实中的“清醒梦”情形没那么华丽。
C.两种梦境中梦主自己能控制故事情节的发展,将表层意识中一直念念不忘的愿望在梦中实现,引导梦中的行为。
D.研究表明,要做清醒梦已是轻而易举的事,人们可以像影片中人那样在梦境里按计划完成任务,利用梦境的功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①在现实生活中,丑使人不快和让人生憾,而美学之为美感之学,是要让任何对象都成为审美对象从而让人感到快乐。不同的审美对象给人的快乐是不同的,但能带来快乐却是共同的。丑在被美学变为审美对象时,就成了滑稽。由丑而产生的滑稽之人、物、事,总令人开怀而笑,由滑稽而来的审美快乐,在美学上被称为“喜”。
②滑稽让令人不快的丑转变成为令人快乐的喜感之笑,其要义在于,由丑的消极性畸形转变为具有喜之特点的“不伦不类的组合”而产生文化的积极意义。“伦”与“类”都是正常,而“不伦”是低于正常之伦序,“不类”是低于正常之类型。文化在历史中建构起正常尺度时,同时就产生了正常的榜样即理想性的美和低于正常的丑。这些低于正常之丑,作为正常的偏离和畸形,在艺术中得到夸张性的体现。夸张的功能,是用典型化的方式让整个文化意识到丑的标准,而丑的建构又是为了突出文化的正常和作为正常理想的美;面对被夸张了的滑稽之丑,使本来略为低于正常的人,在比较中有了宽慰感且认同于文化的正常和理想。
③滑稽之喜充斥于文化的方方面面。首先有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尤为重要:一是知道正常但不由自主地跌进了偏离。如一个身体健壮灵活的成人在街上不小心跌了一跤。成人是不该跌跤的,跌跤者本人也知道这一点。但因不留神不由自主地跌倒了,这造成了成人实体和小孩行为的不伦不类组合,引出笑声。二是知道何谓正常,何谓偏离,但通过偏离正常,把文化之正常对自然本性压抑而造成的紧张心理释放出来,从而让人在自嘲中保持心理的健康。在这样的偏离中,人一方面从理性认同的强制性中暂时逃离出来,有一种由之而生的轻松感;另一方面又知道这一释放紧张的偏离还是属于偏离,有了一种自嘲感,而自己能够自嘲,又是自己优越性的体现。正是在这一复杂的心理转换中,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这两个方面的偏离内容复杂,都是以喜感之笑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④其次是知道自己低于正常,但自己由于无奈的原因,又不能离开这一偏离,于是用一个正常的假象来掩盖偏离,这就成了最正牌的滑稽。如,某人要打一个街霸,街霸说:“你敢打,你敢打,我就敢跑!”明明怕了,却用英雄口气来掩盖内心害怕。阿Q被人打了,却说“儿子打老子”,以此自我安慰,这成了最典型的滑稽。
⑤最后是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偏离而实际已经偏离了正常尺度。这尤其体现在文化的急剧变化和跨文化的交流中,如一个来自西方文化圈以外的人看见啤酒泡从瓶中冒出来,说:“我不奇怪它怎么冒出来的,我只奇怪它是怎么被装进去的。”普遍具有啤酒常识的西方人带着正常的思路听下去,突然遇到了低于正常逻辑的话,人们于是开怀大笑。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这类的喜感让外来者在笑声中迅速受到主体文化的软性规训和审美教化。
(选自张法《美学和文化视野中的“丑”》,有删改)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滑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来源于丑,但前提是这种丑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
B.滑稽给人们带来的审美快乐,区别于其他的审美对象。
C.滑稽可以让“不伦不类的组合”产生文化的积极意义。
D.滑稽之丑经由夸张,可以使特定人群从中获得宽慰感。
小题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现实生活中丑使人不快和让人生憾入手,说明丑在美学上具有独特性,须经由滑稽的层面才能转化为审美对象。
B.第②段承接上文具体阐释了滑稽这个概念,从内涵上来讲就是要构成不伦不类的组合,而从手法上来讲则需要运用夸张。
C.最后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滑稽既可由正常之人造成,也会由低于正常之人造成;既可有意为之,也会无意形成。
D.文章运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前两段说明丑与滑稽在美学上的联系,之后的分写意在表明滑稽之喜充斥于美学的方方面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理解某一人、物、事为何显得滑稽,首先需要理解何为正常,何为偏离。
B.最典型的滑稽常常出自那些智力低下之人,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是如此。
C.自嘲其实是自我优越性的表现,只要善于适当自嘲,就可以保持心理健康。
D.外来者常会受到嘲笑,这是因为需要受到主体文化的软性规训和审美教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