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庆祝农历新年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通过各种传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庆祝农历新年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通过各种传统庆祝活动,迎接牛年的到来。
在巴西华侨华人最为集中的城市圣保罗的自由广场,“中国年”活动在24日中午正式开始。活动颇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舞龙、舞狮、武术表演最吸引观众眼球。伴随主持人用汉语和葡萄牙语说出“新年快乐”的祝福声,数百个气球腾空而起,舞龙队从人群外欢腾而出,舞狮队也热闹入场,现场充满了新春的喜悦气氛。
24日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绵绵细雨和刺骨寒风抵挡不住喜迎新春的热情。由华侨华人和瑞典友人组成的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和灯笼舞队从市中心一路表演到东亚博物馆外的广场。乍一登场,舞狮表演就给现场注入一股暖意,带来喜洋洋的中国年味儿;女子腰鼓队欢快的舞步和咚咚的鼓声感染着每个人;灯笼舞中,有几个碧眼金发的瑞典演员,他们的灵活动作将中国传统舞蹈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地华侨华人还在东亚博物馆内展示了中国烹饪、茶道、书法等传统技艺,在场的外国友人赞不绝口。
热闹的锣鼓、翻腾的金龙、欢快的舞蹈、精绝的功夫表演让荷兰海牙市政大楼一扫往日的宁静,化身为热闹非凡的“中国城”。为期一周的荷兰华侨华人春节庆祝活动24日拉开帷幕。在市政厅附近的唐人街,展示传统中华文化技艺的帐篷一字排开。从水墨书画到剪纸,从手工编结的草蜢到红彤彤的中国结,精致而有创意的作品吸引了大批观众。海牙唐人街将在31日举行醒狮队巡游及爆竹贺岁活动,为一周的庆祝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以“热爱大地·回归自然”为主题的中国春节花车游行24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耕牛贺岁”“熊猫迎春”“孔子”“神七升空”和“中国牌楼”等14辆造型精美的花车让人大饱眼福。在“耕牛贺岁”的花车上,一名少年骑在耕牛上吹奏出悠扬的笛声,车尾一名墨西哥友人身着唐装演奏二胡,还有两名小童在“大树”下对弈。在“熊猫迎春”花车上,四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悠然自得地在青山竹林中静待新春到来,车的左侧是一支中国巨龙,右侧则卧着一条墨西哥羽蛇。伴随花车一同贺岁的还有舞龙、舞狮、中国功夫、太极拳、墨西哥骑警等14支表演方阵,使墨西哥城市中心改革大道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张灯结彩,“庙”门敞开。24日,华盛顿地区华人社区节日气氛在一年一度喜气热闹的美食庙会中掀起高潮。重庆同乡会、海南同乡会、广西同乡会等竖起各自招牌,麻辣凉粉、自制点心、桂林米粉等各种地方佳肴色香味俱全。脸上的笑容、身上的唐装和口中的美食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过年风情图。走出美食区,依然是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龙腾狮舞、锣鼓喧天,人们争相购买年货,将节日喜气带回家中。
小题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4分)
小题2:这则消息报道了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华侨华人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6分)
小题3:该消息只报道了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庆祝活动,题目却说是“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庆祝农历新年”,这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吗?( 6分)
小题4:这些庆祝活动中,体现中国特点的事物有哪些?(6分)
答案

小题1: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通过各种传统庆祝活动,迎接牛年的到来。
小题2:巴西圣保罗、瑞典斯德哥尔摩、荷兰海牙、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美国华盛顿地区华人社区。
小题3:这则消息并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因为综合消息的特点是报道面宽,概括性强,往往以点带面,可以通过典型的报道给读者全局性的认识。
小题4:舞龙、舞狮、武术、腰鼓队、灯笼舞队、烹饪、茶道、书法、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技艺的表演,“耕牛贺岁”“熊猫迎春”“孔子”“神七升空”和“中国牌楼”花车以及美食庙会等活动都突出了浓郁的中国特色。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文的第一段就交代了消息的要素,符合导语要求。
试题分析:
小题2:该消息用特写的镜头报道了各地华侨华人庆新年的情形,主体的每段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
试题分析:
小题3:这里主要是要考虑综合消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特点。
试题分析:
小题4:这里主要是突出庆祝活动的中国特色。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庆祝农历新年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通过各种传统】;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每小题6分)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是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除夕温爷爷和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忘不了,中南海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保,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1.5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11个问题一一坦诚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毅地说,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100万条,点击人数超过2 600万人次。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选自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联系全文,谈谈为什么温总理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时说“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十分艰巨”的任务时说“我们抱有信心”?
小题2: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
小题3:请结合作品,联系现实,谈谈政府与民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并有效解决民生问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党和政府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选自2009年1月19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小题1:从本篇文章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哪些积极意义?(6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理的?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3:本文作者认为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持慎行、缓行的态度,有人认为不应该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也有人认为应该尽快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对此,你怎么看?请就你认同的一种看法进行探究。(6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
B.显现出个性差异的高中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理学科各有所侧重显得很正常。
C.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的角度看,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对不是正确的做法。
D.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武断地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导致学科学习“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
E.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即使取消文理分科,也不能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京剧的创新发展应尊重艺术表演规律
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规律,以及丰富辉煌的名家流派,都为京剧奠定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点,也形成了它与时尚艺术形式不同的品貌与魅力。面对当代观众与昔日观众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特别是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的竞争,京剧面临着一个既保持自身品格,又必须与时俱进的严峻课题。
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必然是在对传统坚守前提下发展变化的活态艺术生命。继承与创新始终是相辅相成,彼此依托的客观存在;继承中必然有创新,只有在创造、创新中才能得以真正传承。事实上,京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变化、发展、创新的艺术创造史。后人继承前人又不同于前人。一代代杰出艺术家成功的创造超越了先辈的成就,推动了艺术的进步,丰富了京剧的宝库,葆有了艺术的活力。
京剧创新是具有独特规律的艺术创造过程。理想的京剧创新,应该是在尊重京剧艺术特点的前提之下,赋予它时代性的审美发展。京剧艺术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背离本体而使人难寻其固有的形迹;京剧的突破应敢于尝试以前没有的新题材、新生活、新形式,但又不宜太背离京剧擅长的故事形态、表演特点而另起炉灶。在选择题材和采用艺术表现方法上,应首先充分尊重京剧艺术的本质,符合其表现特点,切合其创造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创新的成功。
成功的京剧新作,应是在遵守京剧程式化、写意性表现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体现当代美的作品。京剧在表现方式上的独特美学追求,是历代艺术家心血创造的结晶,是京剧艺术历经多个时代变迁,而仍能魅力与价值犹存的关键。
遵循京剧特有的美学特点和艺术表现法则,应成为延续、发展京剧艺术的创造基础。实践证明,京剧艺术更善于表现故事性强的事件,更利于表达强烈明晰的情感,更适合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更长于用抒情和多彩的唱、念、做、舞、打的手段营造出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表演效果和欣赏魅力。这些年,京剧创新过程中的成功和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
真正的京剧发展,应是在发扬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创造特征时,推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新风格、新大师、新作品。京剧是以表演艺术为看点,以表演艺术家为创造中心的戏剧形式,它具有与电影、话剧那种以群体效果为追求的表演风格不同的,以主要人物和这个人物的剧中体现——主演和优秀演员为中心的突出个体的表演特质;同时它更具有主演功力与才力必然成为塑造人物、形成看点、吸引观众的核心的不可违抗的基本规律。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京剧的创新发展,绝不能够离开表演艺术家的创造主体,它必须要以表演手段的精彩、表演风格的特点以及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独特表演魅力为创造的基础。实践证明,优秀的编导的创造性固然很重要,但终究不能代替表演艺术对题旨、故事、人物的承托,成就和实现编导智慧与追求的终极因素,仍是表演艺术和演员的创造成果!
京剧创新发展是一项历史赋予国人的光荣义务,也是国人对京剧文化延续光大理应作出的奉献。充分尊重京剧规律,科学严谨地继承创新,京剧艺术的积累才会丰富。
(选自2009年9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京剧与时尚艺术形式不同的品貌与魅力是,京剧具有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规律,以及丰富辉煌的名家流派。
B.京剧要面对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和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的竞争,因此京剧必须另起炉灶,不断创新。
C.京剧艺术的魅力与价值犹存的关键,是因为京剧在表现形式上有独特的美学追求。
D.京剧是表演艺术和演员的创造成果,只有京剧艺术家的表演才能实现对题旨、故事、人物的承托。
E.因为充分尊重京剧规律,科学严谨地继承创新,所以京剧艺术的积累较为丰富。
小题2:下列对文中“表演艺术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表演艺术家的作用比优秀的编导更为重要。
B.京剧的创新发展,决不能离开表演艺术家的创造主体。
C.主演和优秀演员即是剧中表演艺术家。
D.京剧是以表演艺术家为创造中心的戏剧形式。
小题3:根据文意,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京剧的艺术特点。(6分
小题4:整合文意,分点列出京剧创新发展应该尊重的艺术表演规律或特点。(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15米泳池里的梦想
一个长宽仅15米、水深只有1.5米的室内游泳池,是加沙地带最好的泳池,也是这里唯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七八个不到20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正在教练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从被封锁的加沙地带走出去,在标准游泳场地参加一场国际比赛,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
18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杰哈德·萨利赫就是这些追梦青年中的一个。他浓眉大眼、身材浑圆,是天生练游泳的好苗子,曾获得过巴勒斯坦青年自由泳比赛冠军。但由于从年少时起就经历过太多苦难,杰哈德身上鲜有年轻人的活泼气息,说话时眼神总是很忧郁。
他告诉记者:想在加沙练好游泳实在是太难了。
杰哈德训练的地点在纳玛体育俱乐部,位于加沙地带最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这里靠近以色列边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以色列士兵与巴武装人员交火事件时有发生,这里不仅处于以方的机枪和坦克炮火射程之内,飞机和导弹袭击也是常事。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纳玛体育俱乐部场地有限,仅包括一个类似“蘑菇池”的室内游泳场及非常简陋的附属设施,但仍属于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之一,完全依靠阿拉伯其他国家的资助建成。
杰哈德的教练马尔旺说,虽然杰哈德的成绩不错,但他的技能训练只能依靠这个15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力量训练则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简易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再加上没有资助,每个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训练,他们每个月能够承担的费用大约只能够满足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
杰哈德的家在纳玛俱乐部以北,距离边界更近一些。他家的外墙上至今仍遍布着以色列机枪射击后留下的弹孔。推开房门,杰哈德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张低矮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衣柜是他家里仅有的家具,不大的房屋空空荡荡,说话时都有回声。灰黄的墙壁上,一幅杰哈德哥哥艾哈迈德的照片高高悬挂,特别醒目。
艾哈迈德也曾是个游泳爱好者,和弟弟相比,他就没那么幸运了。2006年,年仅18岁的艾哈迈德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永别了喜好的游泳运动。家里的兄弟并不都像杰哈德一样,都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体育爱好,杰哈德的另外一个弟弟在艾哈迈德被打死后,一气之下放弃了任何运动,参加了哈马斯的警察部队。
杰哈德说:“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我就是想参加游泳比赛,不管是简陋的泳池还是以色列的封锁,都阻止不了我的梦想。尽管走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盼望能够走出加沙,让巴勒斯坦国旗出现在赛场上。”
目前,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分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游泳队也同样分散成两部分,加沙地带将有4名男选手的参赛名额,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名女选手的参赛名额。加沙地带由于封锁与外界沟通不畅,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只告诉他们选拔选手参赛,但未说明参赛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教练和受训者都只听说比赛将在中国举行,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比赛。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将在中国举办的有关游泳的国际赛事有今年的广州亚运会和明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加沙地带的这些选手能否如期参赛还是个未知数。
加沙地带当前受到严密封锁,其南部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是他们能够出去的唯一通道,但这个口岸只在“特殊情况”下不定期开放,要从这里出去必须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和埃及方面频繁协调。
“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杰哈德说。
对于加沙人来说,也许比赛结果远远不及能够参赛重要,他们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这个看似近在眼前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2010年4月10日新华网,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在加沙练好游泳”面临的困难。(3分)
小题2:从新闻特写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什么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5分) 陋,突出了巴勒斯坦人对游泳梦想的追求。
小题3:“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这句话有什么含义?(5分)
小题4:本文塑造了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的形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5分) 斯坦人对和平梦的追求,表现了人类渴望和平的主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10·全国新课标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6分)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便是欣赏青年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并结识她。
《雀之灵》这个舞蹈是1986年由杨丽萍创作并首演的。但是,这位年仅25岁的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赋予了《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和邰丽华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会客室。很难想象站在面前的这个清秀的女子就是舞台上那个充满灵动的舞者,她眉宇顾盼中流露出的那种婉约更是让人充满了爱怜。因为交流不便,我的问题必须要先告诉手语老师,而手语老师再将我的话转达给她,然后她以很美的手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手语老师,然后才是我。她的表达简单、纯净,纯净得让我知道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所以,我们最终约定,将采访放到网络上用QQ进行。于是,一个特殊的没有阻隔的交流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醇美的世界。
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一曲《雀之灵》有多少节拍,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是我算过,700个左右,对于完全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700多个节拍完全合拍,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长期的无声世界使邰丽华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态,她用躯体的舞蹈为自己的生命刻画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心灵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鸣。每次起舞,她就将自己带入快乐无比的心灵世界,在婀娜的旋转中找寻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如果说其他艺术家的舞蹈注重的是给观众带来艺术的完美,那么邰丽华的舞蹈则在这种完美之外给观众带来了梦想与爱。从1992年开始,邰丽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趋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心灵体会为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唯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在观众为这个残疾人艺术家报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总裁激动地对她说:“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你毫不逊色。”
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而是充满神奇和魅力的“雀之灵”。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的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在《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脸上虽无一丝笑意,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蓄隽永,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无国界文明艺术节”上,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就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就能体味其中的静谧清冽。
我问她残疾人自己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舞蹈,她说:“现在的舞蹈都是正常人帮助编排的,那是正常人的舞蹈,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小题1:下列对这篇人物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人物通讯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写得十分感人。
B.第2段“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是说邰丽华跳舞时不需要音乐和节拍也能跳出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C.第4段用具体数字说明邰丽华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苦行僧般的意志艰难地将《雀之灵》舞蹈的音乐节拍一个个深深刻进心灵的经过。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邰丽华这个典型人物向世界展现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E.作者认为,邰丽华用舞蹈书写了灿烂的人生,邰丽华用舞蹈将中国残疾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展现给了世界。
小题2:通讯以“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通讯结尾写道邰丽华“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有人说,处于无声世界的邰丽华要实现这个愿望无异于痴人说梦;有人说,有了名的邰丽华想出风头,制造更大的名人效应;有人说,邰丽华不想躺在已有成绩和荣誉的象牙塔上,她那超越自己,追求人生新目标、新境界的精神值得赞赏;有人说,邰丽华为创造真正的残疾人舞蹈艺术形式,让所有的残疾人共享舞蹈艺术美的献身精神让人敬佩。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说法进行探究。(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