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美生灵(张炜)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美生灵(张炜)
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②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最后交出的是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种纯洁的生命的可爱。
③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④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
⑤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⑥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群羊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⑦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时,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⑧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
⑨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
⑩它们从来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小题1:作者将羊称作“美生灵”,从全文看,“美生灵”美在哪里?
                                                                                                     
小题2: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赏析第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题3:文中写道:“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4:文章结尾写道:“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案

小题1:(1)外在的美:①模样、神情纯洁可爱;(①、②自然段)②个体温顺弱小,群体充满和谐与温情。(⑤、⑥自然段)(2)内在的美(精神的美):①毫无侵犯性,无私地馈赠和奉献一切;(第⑦自然段)②深刻理解世界,顺应天命。(⑧、⑨自然段)
小题2:运用拟人手法或细节描写。作用:①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三只小羊的咩叫、嬉戏和心理特征,赋予了小羊以人的情感,形象地表现了羊群的和谐和温情;②为下文对人类的丑恶进行反思和批评张本(或“作铺垫”),与人类的同类相残形成对比。
小题3:①对其他生命的馈赠毫不感激;②习惯于对羸弱的生命进行索取和掠夺;③对同类也要进行掠夺甚至***戮,且不懂羞愧;④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还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小题4:①羊虽被欺辱,被***戮,却依然继续默默地对人类奉献和馈赠;②它们用自己善良的本性、高贵的精神让人类看到拯救的希望(或“无声地向人类昭示可怕命数前的救赎之途”)。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揣摩①、②两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出——外在的美:①模样、神情纯洁可爱;②个体温顺弱小,群体充满和谐与温情。揣摩⑤、⑥、⑦、⑧、⑨五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出——内在的美(精神的美):①毫无侵犯性,无私地馈赠和奉献一切;②深刻理解世界,顺应天命。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根据“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很容易确定拟人手法,根据“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可想到细节描写。理解语段的作用一般要根据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而定,而且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回答。文章中间的语段一般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不同的文章要根据其内容与特点做具体分析。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区间集中在第7段。概括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时,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这些句子都是关键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本句话的含意,要结合全文的中心。可抓住第④段“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第⑧段“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这些关键句子来揣摩。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美生灵(张炜)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⑵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⑶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⑷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⑸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⑹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⑺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⑻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⑼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⑽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⑾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⑿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⒀不仅仅是孩子们。
⒁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⒂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⒃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⒄寒冷还会来的。
小题1:第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第⑷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小题3:从文中概括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6分)
小题4: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高科技灾难与科学传播
蒋劲松
这些年来国内的专家名声颇为狼藉,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科技界屡屡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之外,专家们向民众发言的糟糕记录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今天这个科技时代,民众本来对专家的科普是非常相信崇拜的。结果,专家们拍着胸脯向民众保证的事情一次次落空,导致专家的信誉扫地。
我们很少听到专家在公共媒体上向民众警示高科技的潜在风险。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的核事故,从一开始发生到后来的不断失控,我们从各种媒体上得到的专家科普,基调都是要人们放心,小问题,很快就能搞定,影响不大等等。实际上,事故后来的发展几乎总是突破了专家们早前的预测。
这些专家们究竟是自己也没有能力预测事态的演变,而故意假装自己一切尽在掌握呢?还是明明知道事态会恶化,故意朝乐观的方向预测呢?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有负于民众的信任和期望,败坏了科学普及的声誉。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专家们的科学普及,就会变成笑柄,无人理睬。而绝望无助的民众,只能去听信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
为什么专家们的科普,脱离了其本来应有的严谨客观的要求,变成了报喜不报忧的维稳宣传呢?除了知识上的限制之外,主要的原因是专家们没有正确地理解科学传播的真正宗旨。近代以来,科学普及曾经是科学主义的重要工具,自觉地承担所谓启蒙的重任。国人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传统经学思维,用在科学形象的维护上,不敢正视科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局限性和缺点,为科学讳,把科学打造成无人格的现代神。如梁启超被协和医院的大夫错割了肾脏,却不敢坚持科学精神,如实向公众告知,而隐瞒这一事实。此类做法,后来成为专家向民众发言的潜规则
这样的科普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当然可以使有关部门推广核电没有阻力,减少沟通成本,加快产业化速度,看起来的确是很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盲目信仰,也使得核电缺乏必要的民众监督,白白地丧失了最重要的核安全保障力量。
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站出来以专家身份说服民众放心的人士,会从要推广科学技术获得巨大利益。比如,核电站专家会强调核电很安全,而手上攥着一大把转基因制种公司股票的科学家会强调转基因很安全,而受雇于孟山都的科普专家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吹转基因的优点。
因此,有必要恢复科学传播应该具有的品格:要准确客观地介绍科学技术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避免报喜不报忧的掩饰和夸大。在介绍科学技术时,要防止利益相关方把科学传播作为谋求私利和利益集团的工具。传播者要如实介绍自己与这项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科学传播的主力应该由那些相对独立和公信力较好的自由撰稿人与NGO组织的专家来担任。科学传播应该主要侧重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因为,正面效应早已由力主开发的专家和公司炒作得人人皆知了。为了平衡,也为了预警和安全起见,应该加强民众对于科学技术风险的批判。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小题2:文章认为造成专家科普信誉扫地的原因有哪些?(6分)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四段提到的“潜规则”具体指什么?作者运用这个词有什么样的意味?(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雨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
                                 (节选自赵伯陶《宋词的文化品格》,有删改)
小题1:作为与诗不同的文学样式,词具有哪些文体特征?(6分)
小题2:如何理解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说法?(4分)
小题3:“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一句中的“双重选择”指的是什么?词“在言志咏史的有关题材中,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请举例说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五个饽饽(有删节)
莫言
除夕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那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煤油要凭票供应,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财神爷,站门前 / 看着你家过新年 / 大门口,好亮堂 / 石头狮子蹲两旁/大门上,镶金砖/状元旗杆竖两边 / 进了大门朝里望 / 迎面是堵影壁墙……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的祝福。他都快要把我家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
“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快点拿,快点拿 / 金子银子往家爬 / 快点抢,快点抢 / 金子银子往家淌……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
“不!”我说。
“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
我起身跑到院里,惊得目瞪口呆,我使劲地揉着眼睛,又扯了一下耳朵,很痛,不是在做梦!五个饽饽两个在上三个在下,摆在方凳上呈宝塔状……
【注】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一短篇小说。有删节。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
小题1:本文第一段有何作用?(4分)
小题2:试简要分析“财神”这一人物形象。(6分)
小题3: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划线的段落进行赏析。(4分)
小题4:小说的结尾,丢失的五个饽饽又神秘地出现了,你认为这个情节是否多余,请结合你对整篇小说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全民焦虑”也称集体焦虑,它是一种广泛的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紧张心理状态。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当下中国人为何焦虑?”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全民焦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而且焦虑问题多,焦虑度较高,特别是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焦虑程度远超对宏大命题的焦虑;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情绪还可以相互传染,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
近年来,社会流动渠道堵塞,处于较低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几乎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流动,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打破,这种心理落差使他们感到失落、挫折和无助,于是就焦虑起来,浮躁起来。再者,在吃饱穿暖之后,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安全,但是,因为对“看病贵、看病难”等医疗保障不完善的忧虑,对食品、药品不安全的担心,对能否长寿以及长寿了生命、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疑惑,加上一部分人的关注过度,出现了“关心则乱”的焦虑障碍。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机制,旧的游戏规则被打破,而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建立之中,激烈的社会变迁使社会规范也变得不确定。在大多数人还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在富裕起来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和财产与非法、违法、犯罪有着难以切割的联系,更有一部分官员通过贪污受贿来敛财。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道德方面的严重焦虑。然而,要对这种普遍的焦虑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能简单武断,操之过急,只对公众的焦虑进行批评指责是不明智不公道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彻底治愈“焦虑症”绝非朝夕之功。
(选自2013年《人民论坛》,有删改)
小题1:从材料看,“全民焦虑”有哪些特点?(3分)
小题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全民焦虑”。(6分)
小题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治疗“全民焦虑”。(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