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小题1:对一、二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小题2:对一、二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  )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钟书的文章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考。
D.选文行文机巧:明里赞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中讥讽西洋诗歌之短弊。
小题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越短越好,长篇是没有价值的。
B.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是中国诗歌的特点。
C.外国诗不够含蓄,却是尖刻斩截的。
D.作者引用贾岛的诗,是想说明中国诗有很多是使用疑问语气来作为结束的。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可先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大意,然后再仔细筛选辨别选项是否正确。B项,理解不正确,中国的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但因此形成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而不是深奥难懂。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一二两段内容,很容易发现,D项,“暗中讥讽西洋诗歌之短弊。”在文中并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所以选D。
小题3:
试题分析:可根据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来分析和推断选项是否正确。A项,“诗歌越短越好,长篇是没有价值的。”理解不正确,原文是“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C项,“却是尖刻斩截的”表述不正确,原文是“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过于绝对化。D项,“是想说明中国诗有很多是使用疑问语气来作为结束的”理解不正确,由原文可知,作者引用贾岛的诗目的是想说明中国诗具有含蓄的美。所以选B。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严冬海猎
陈秉汗
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兰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困,快步向海滩走去。她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困,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留下海里。深夜是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贬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娄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胆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小题1:阅读文中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请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6分)
小题2: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小题3: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独立动画:渐成中国动画领域的生力军
朱逸宁
作为中国动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独立动画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尽管有一群人始终在坚持且佳作频出,但很多人对此了解不多,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独立动画是怎样一种动画类型。
什么是独立动画?它首先意味着不依赖商业模式运作,其次也应当指一种创作动画的精神,也就是一种独立的思考和趣味的表达。动画导演皮三认为,动画应该是不高深、不复杂的,甚至可以不承载社会价值,不依附任何意识形态,主要就是表现作者的创造力,而个性明显的独立动画在这方面显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他看来,之所以有很多作者选择独立动画创作且乐此不疲,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表达方式很有趣,个人色彩很浓厚,能突破很多既定样式的牢笼,是一种真正“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
中国独立动画从2000年以后才有起色,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此前的中国动画处于加工厂状态,缺乏独立创作——所谓独立创作应是从加工机器转变为拥有自己的创作系统,这是在千禧年之后才逐步实现的。Flash和闪客的出现是一个重要标志,他们作为个人创作者在网上交流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立动画最早的潮流,这个时期动画的主要收获在于带来了很多生活经验。
这也正是皮三特别强调的一点:动画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比所谓的灵感要重要得多。中国的独立动画人在那时可能就已经意识到了动画人是流行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娱乐功能,动画才能赢得观众。对此,皮三说的很直白:观众不会因为同情动画的处境而去看,他们只因为好玩才会去看。
的确,在我们要求动画具有“寓教于乐”功能的时候,往往会过分强调“教”而忽略了“乐”,从而导致了大部分观众的流失。在这方面,独立动画的兴起可以说是起到“矫枉”的作用。
2005年前后,由于网络动画的数量大幅增加,泥沙俱下,也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动画作品,有些人因此对独立动画持怀疑态度,实际上,独立动画在此期间已经开始分流。长期以来,因动画对电视媒体的过分依赖,使得独立动画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而互联网的普及使独立动画有了一个通达的交流平台,动画特质得以放大并扩散,有些独立动画作品虽然很难一下子进入传统媒体,但其短小精悍的结构很适合在网络放映,从被某些观众喜爱到得到广泛传播,是迟早的事。
经过了10年历程,独立动画已渐渐成为目前中国动画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不仅在网络上有一批作品广为传播,如《哐哐哐》、《泡芙小姐》、《小破孩》、《李献计历险记》等,而且在诸多国际动画节中也屡屡露脸,如雷磊的《这个念头是爱》、刘健的《刺痛我》等,加之非营利性民间机构发起的独立动画论坛等活动,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独立动画正在走上一条稳健发展的道路——虽然这类动画作品并非商业大制作,但不代表没有观众和市场,它体现的是动画人最纯粹和最个性化的创作方式,最本真地展现出动画创作者的奇思妙想,是一块有益于动画成长的土壤,中国当代的动画大师就产生于此间也未可知。
(节选自2012年6月28日《中国文化报 》)
小题1:对“独立动画”的实质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动画是中国动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B.独立动画不依赖商业模式运作, 主要指一种独立思考和趣味表达的创作动画的精神。
C.独立动画个性明显, 主要就是表现作者的创造力。
D.独立动画个人色彩很浓厚, 能突破很多既定样式的牢笼, 是一种真正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中国动画长期处于加工厂状态, 缺乏独立创作, 所以直到2000年以后Flash和闪客的出现并形成独立动画最早的潮流, 中国独立动画才有起色。
B.中国独立动画人在千禧年可能就已经意识到了动画人是流行文化的创造者。
C.大部分观众从中国动画市场流失的原因是动画过于强调“教”而忽略“乐”, 忽视了动画应有的娱乐功能。
D.一些独立动画人才脱颖而出, 逐渐摆脱动画对电视媒体的过分依赖, 所以互联网成为独立动画的一个通达的交流平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观众的角度来说, 只有娱乐性强的动画片才会有人去欣赏观看。
B.今后的动画片会着重强调 “乐”, 忽视“教”的作用。
C.独立动画因其短小精悍的结构很适合在网络放映, 所以不会进入电视之类的传统媒体。
D.从目前形势看, 独立动画已渐渐成为目前中国动画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成为商业大制作自然指日可待。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8亿美元抛入大海
朱国勇
加拿大西部有个加宁特群岛,它由400多个零星小岛组成,这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是加拿大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在群岛的最西边,有一个小岛名叫籁哥,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托鲁克一家三口,就生活在这里,他们是小岛上唯一的居民。
托鲁克一家世代生活在这个小岛上,早在加拿大政府成立之前100多年,托鲁克家族就已经在这里落户定居。所以,依据加拿大法律,籁哥小岛属于托鲁克家族的私有财产。其实,加拿大地广人稀,土地根本不算什么,这么一个小岛根本没人在乎。只要是土著的加拿大居民,都留有一大块广阔的土地。
托鲁克有一艘旧帆船,这是打鱼和交通的工具,还有3间白墙碧瓦的房子。坐在门前,就可以看到蓝天碧海,白鸥点点,有高大的棕榈在温润的海风中摇摆。清粼粼的海水卷着巨大的浪花,“啪”的一声撞在礁岩上。在洁净的阳光映射下,浪花散珠碎玉一般闪着晶莹的光。在这天堂般的景致里,一家人生活得安宁而幸福。
有一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开了。在籁哥岛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青玉矿,储量惊人,据保守估计,价值也有三百亿美元。
加宁特群岛的居民兴奋了,他们纷纷驾船来到籁哥岛,向托鲁克表示祝贺。有不少人还不住在岛上走走看看,直到夕阳西垂,还留念着不忍离去。
他们说:“这回托鲁克发财了,托鲁克再也不用辛苦打鱼了。”
托鲁克淡淡地一笑。每天早晨,他依然迎着朝阳去打鱼,胳膊上结实的肌肉,在阳光下闪着黝黑的光泽。傍晚,在艳红的落日下,托鲁克坐在一张老木藤椅上,宁静地读一本书。妻子,在屋后打理菜地。孩子像穿花蝴蝶一般飞来飞去,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四个月后,加拿大矿业公司找到了托鲁克,他们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一套宽敞的住房,另外,再加500万美金的安置费。
周边岛屿上的居民纷纷惊叹:“这是上帝的礼物!”“托鲁克被馅饼砸中了!”
托鲁克十分诚恳地拒绝了矿业公司的请求。他说:“这是祖先留下的产业,我不想转让,真的抱歉,先生们。”
几天后,不甘心的矿业公司又派人来了,这回安置费提高到了2000万美元。可是,托鲁克依然摇头。这回,加宁特群岛的居民们不乐意了。有人撇着嘴,开始说风凉话:“托鲁克这家伙,奇货可居!当然要狠狠地敲矿业公司一笔。”
第三回,矿业公司的一位执行副总登门,并把安置费提高到了1亿美金。这几乎是天价!托鲁克仍然摇头。他认真地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我自小就生活在这里,我舍不得离开。再说,这么一个天堂般迷人的岛屿,如果变成了机器轰鸣、渣土碎石遍地的矿场,那简直是对上帝的亵渎!”
第二年春天,矿业公司老总来了,这回安置费提高到了8亿美元。老总拿着拟好的合同,脸上透着企盼:“这已经是我们公司所能开出的最高价了。托鲁克先生,希望您能认真的考虑一下,只要您签了这个合同,您立刻就能跻身世界顶级大富豪的行列。”
托鲁克接过合同,轻轻一扬手,那纸合同就如一只洁白的海鸥,随着浩荡的海风,翩翩然,落入激荡的海涛之中。
老总先是惊诧,接着是满脸的钦佩,他拉着托鲁克的手,由衷感慨:“不爱钱的人我确实见过,但是像您这样不爱钱的,我还真没见过。我实在无法想象,你有着怎样宽广又怎样沉静的胸怀。”托鲁克笑了:“谢谢,先生。我早就说过,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我实在舍不得这个岛,这么多年了,我真的习惯了。”
老总又是沮丧又是感动地离开了籁哥岛,在归去的途中,他想起了很多很多,关于人生,关于名利,关于成败,他有了许多崭新的认识。回首望去,夕阳下的籁哥岛,唯美得如同一幅中世纪的油画。
事后,托鲁克是这样说的:“很多人过多依赖金钱。那是因为,只有金钱才能满足他们的心灵。可是,如果碧海、蓝天与白鸥已经让一个人的内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那么,还要那么多钱来做什么呢?”
(选自2012年第1期《微型小说选刊》)
小题1:请指出小说第4段中划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答:                                                                  
小题2:得知籁哥岛有一个巨大的青玉矿之后,各方反应如何?请作简要概括。(6分)
答:                                                                  
小题3:有人说小说到“唯美得如同一幅中世纪的油画”就可煞尾,有人则说最后一段话应该保留。你赞成哪种说法?请简要说说理由。(7分)
答:                                                                    
小题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通过托鲁克不肯把籁哥岛转让给加拿大矿业公司去开采青玉矿一事的叙写,引发读者对人生、金钱、名利等的思考,发人深省。
B.托鲁克说:“这是祖先留下的产业,我不想转让,真的抱歉,先生们。”这话表明托鲁克不愿以500万美金的低价轻易放弃祖先的产业。
C.加拿大矿业公司先后四次与托鲁克交涉,不断提高其安置费,意味着籁哥岛的青玉矿的确有着巨大的开采价值。
D.看到托鲁克把合同扔到大海里,老总由“惊诧”到“钦佩”再到“感慨”,这一系列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直接表现出了托鲁克不慕名利的品格和宽广沉静的胸怀。
E.小说的标题“8亿美元抛入大海”既有吸引读者眼球的震撼力,又能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暗示小说的主题,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听 泉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
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
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阴下闪烁。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打这里飞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都不清楚,就连那些领头的鸟儿也无从知晓。
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是着了迷似地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翅飞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
鸟儿依然呼啦啦拍击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
森林中有一泓泉水,发出叮叮冬冬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有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来说,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
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
鸟儿站在清澄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样,它们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
鸟儿想错了,它们最大的不幸是以为只有尽快飞翔才是进步,它们以为地面上的一切都是为了鸟儿而存在着。
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
我也是鸟群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
泉水常常问我:你对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吗?我总是深感内疚,答不出话来,只好默默低着头。
我从事绘画,是出自内心的祈望:我想诚实地生活。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谦虚,要朴素,要舍弃清高和偏执。
心灵的泉水教导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
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   
小题1:作者在文中写到“鸟儿的飞翔”,也写到“泉水的絮语”,请回答“鸟儿的飞翔”的特点是什么?“泉水的絮语”喻指什么?(4分)
                                                                      
                                                                         
                                                                    
小题2:这篇散文题为“听泉”,但文章开篇却用较大篇幅写鸟儿的飞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3:文中说“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三段,分别从鸟儿的规模、数量、飞行方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示了鸟儿匆忙飞行的状况。
B.文中写以前随处可见小河流淌、果实闪烁,而今却处处是漠漠荒原,使人联想到正是由于过于追求“进步”才导致这种变化。
C.文章写鸟儿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描写鸟儿的辛勤忙碌,然后再批判它们的盲目,前后对比明显,收到了很强的艺术效果。
D.“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去的地方”是因为“泉水”流淌的时间长,地域广,同时鸟儿又总是沿着有泉水的地方飞。
E.文章由鸟儿匆忙飞翔,到倾听泉水的声音,最后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层次清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先秦时期,百家蜂起,诸子争鸣,意识形态领域极为活跃,而理性精神是贯串其中的一个总思潮。它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就思想、文化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
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还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它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并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达到了最高峰。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但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道家的某些说法更好地抓住了艺术、审美的基本特征:大巧若拙,言不尽意;用志不纷,乃凝于神。这些恰恰又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
儒家强调的是官能、情感的正常满足和抒发,是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的规律。前者对后世文艺的影响主要在主题内容方面,后者则更多在审美方面。而艺术作为独特的意识形态,重要性恰恰是其审美规律。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有删改)
小题1: 根据文意,对“先秦理性精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理性精神是贯串先秦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总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中的一个共同倾向。
B.先秦理性精神承先启后,不仅摆脱了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而且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C.先秦理性精神在思想、文艺领域主要表现为作为中国美学思想基本线索的“儒道互补”思想。
D.孔子、孟子、荀子建立完成的以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为基本特征的儒学路线是先秦理性精神在儒家思想中的表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使它们得到抒发和满足。
B.孔子将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礼乐”,使得他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上取得了难以否认的地位。
C.作为补充和对立面,道家与儒家相反相成,是除儒家以外,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
D.道家强调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它的某些说法比儒家更好地抓住了艺术、审美的基本特征。
小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艺术和审美中,中国重视情、理结合,是以礼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重视的则是神秘的情感迷狂或心灵净化。
B.孔子认为,艺术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它要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这种理性主义解释在荀子学派手里达到最高峰。
C.孔子思想一方面发展为荀子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和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一方面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和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D.虽然庄子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突出美和艺术的独立,对儒家强调的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的这种观念给予了有力的冲击,但他的这种观念又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