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①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指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①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指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同样视作遗产。这种遗产观的产生,缘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型。人类的文明由远古到今天,一共经过两次转型。一次是由渔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那时人类尚没有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概念。另一次是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在文明转型期间,人们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正在逝去事物的内在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遗产的消亡正是在这种“物换星移”的时候。
②最先表达出这种新遗产观的是法国作家雨果。1832年他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一文中,用激愤的语言斥责当时大肆破坏法国城市历史的人。历史地看,新的遗产观最初总是被一些有识之士顽强地表达着。由于这些人不屈不挠的努力,新的遗产观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然后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国的第一部《历史建筑法案》就是作家梅里美努力促成的。到了20世纪初,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陆续有了一些范畴不同的遗产保护法。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现代化的加剧,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促使新的遗产观被国际社会广泛地接受。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建议案》,这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共识。
③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静态的,是实体,比如文物器物、经典古籍、大文化遗址、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广泛得多,但常常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包括民俗、方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等。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创造的,它一直被认为是底层的文化而不被重视,有些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但它是养育我们的一种生活文化,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它直接表现着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还有各自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各个民族的本质,也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④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日本、韩国等国家。日本在1950年确立的《文化财保护法》中首次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韩国在1962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并把江陵端午祭列为韩国的“重要无形文化财”。由于他们的努力,这种遗产观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法》,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上有好几种叫法,如“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等。我国过去习惯称作“民间文化”,现在为了与国际上的称谓相协调,便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内容由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伸延到非物质的、无形的、精神的、生态的,显示了当今人类对自己的文明创造的认识进了一大步。当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倍加珍视并加以保护时,一个现代的遗产观便形成了。
(取材于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法国的第一部《历史建筑法案》的颁布,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共识。
B.一些作家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促成了世界各国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形成与推广。
C.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严重的破坏,促使新的遗产观被国际社会广泛地接受。
D.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活文化,比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体现出各个民族的本质。
E.我国把“民间文化”改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示对国际新遗产观的认同和支持。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法的一项是(   )(3分)
A.国务院宣布2008年1月1日起将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
B.一些学校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让学生亲眼目睹并学习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C.我国有关部门正通过笔录、录音、摄像等多种方式,全面采集各地方言的原始数据。
D.被焚毁近90年的故宫中正殿近日复建竣工,完整再现了清朝乾隆时期的建筑全貌。
小题3:试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4分)
小题4: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一个现代的遗产观便形成了”。根据文意,“现代的遗产观”中的“遗产”包括哪些?(4分)
答案

小题1:CD(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
小题2:D
小题3:①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较广泛,常常看不见也摸不着。②非物质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创造,传承人越来越少。③直接表现着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有各自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④最能体现各个民族的本质,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一点1分,全对4分。)
小题4:①私有的物质财富 ②物质文化遗产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2分,三点全答对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建议案》,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共识。B.“一些作家”,在文中为“一些有识之士”E.“表示对国际新遗产观的认同和支持”文中无根据,“新遗产观”应指“现代遗产观”。
小题2:
试题分析:D项属于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总结。本题答案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三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广泛得多,但常常看不见也摸不着”,可总结出第一点;“由于非物质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创造的……”,可总结出第二点;“因此它直接表现着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还有各自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可总结出第三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各个民族的本质,也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可总结出第四点。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所考查句子在文章结尾处,结合上文“将文化遗产内容由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伸延到非物质的、无形的、精神的、生态的,显示了当今人类对自己的文明创造的认识进了一大步”来理解,“现代的遗产观”中的“遗产”应既包括传统遗产观中的“遗产”又包括,即第一段所说的“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又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①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指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睡美人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突然“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B角:“你上!”
B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万一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了。
B角在追光下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灯光的光芒融会在一整套的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B角分明已被爱情拥簇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姿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会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小题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4分)
小题2:这篇小说为什么以“睡美人”为题,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
小题3:有人说文中的女A角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鸡,为什么要叫?
瘦驼
①“半夜鸡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过,鸡为什么要叫?西格尔是研究鸡的博士,他听得懂鸡的语言。虽然对于大多数人,鸡的语言无非就是母鸡下蛋“咯咯达”和公鸡打鸣“咯咯咯”,但是西格尔博士大概能听懂30种不同的“鸡话”。这一点儿也不奇怪,鸡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夫多妻的它们总有一大堆家庭琐事要处理。特别是作为家长的公鸡,更是要担负很多指挥和决策任务。比如,当公鸡发现了食物,它便会发出叫声呼唤妻妾们前来分享。如果发现的是蚯蚓或者豆子这样的美味,它的叫声频率会比较高;反之,如果它发现的不过是些米粒,米粒对鸡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它的呼唤声频率便会较低。
②至于公鸡打鸣,鸡语专家告诉我们,那是一种“主权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员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临近的公鸡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佛洛等人就尝试解码公鸡的打鸣声。经过录音和分析,佛洛他们发现,雄鸡的鸣叫与它们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密切相关,雄激素水平越高,鸣叫声越宏亮低沉,同时这样的雄鸡鸡冠越大,体型越健硕,战斗力越强。
③公鸡什么时候打鸣?当然是早上了,金鸡报晓嘛。对不起,你错了。实际上,公鸡很多时候都打鸣。有人统计过,白天里,一只公鸡大概每小时打鸣一次,只不过早上那第一声鸡叫划破了黎明的宁静,临近的公鸡不甘示弱纷纷宣誓主权,如此接力下去,让人印象深刻,而嘈杂的白天,人们忙着各种各样的事,就不会太留意这些打鸣的公鸡了。
④早上公鸡为什么打鸣?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夜里,鸡都在睡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做一下解剖学,深入到鸡的脑袋里去看一看。鸡的大脑里有一个小小的区域叫做松果体,这个小小的腺体曾经是我们的老祖先视觉系统的重要部分。但是现在它位于脑的中央,不过它与视觉神经还有藕断丝连的关系。松果体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褪黑素的物质,爱美的女士们不要被这个名字误导,它仅可以让青蛙的体色变淡。松果体是受光线控制的,只有伸手不见五指,松果体才会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入眼睛(其实眼皮并不能挡住太多光线),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有着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它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一天之中,当晨光乍现,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鸡便不由自主地“司晨”。公园里提着鸟笼的大爷也知晓这个道理,平常鸟笼都被厚厚的布罩盖着,一旦摘下布罩,光线惊醒了鸟儿的“鸣叫中枢”,歌咏会便开始了。
⑤在过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鸡也可以安享黑暗静谧的夜晚。不过有时候遇到满月,皎洁的月光偶尔也会刺激太过敏感的公鸡“起夜”。而到了战乱时候,鸡犬不宁,被声音和火光惊扰的公鸡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古人以“雄鸡夜鸣”为战争的凶兆。
⑥现代社会,尤其是广大城市,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昼夜的区别,与100年前相比,目前人们的“黑夜”普遍缩短了好几个小时。不但人本身深受“人工白昼”带来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诸如儿童性早熟,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高发,以及更普遍的情绪波动)的困扰,跟着人混的其他动物也跟着遭殃。经常有报道说某小区里“无德居民”擅自养鸡,结果半夜鸡叫不断,引发邻里纠纷。英国的国鸟是欧亚鸲,这种俗称知更鸟的小鸟现在完全不“知更”了,根据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报道,在英国很多地方它们彻夜鸣叫,都是路灯惹的祸
⑦由此可见,给地球熄灯一个小时,不管对人类还是包括鸡在内的其他动物,都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我们还回得去吗
(选自《新京报·新知周刊》,有删改)
小题1: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在英国很多地方它们彻夜鸣叫,都是路灯惹的祸。
小题2:结合全文,分条概述鸡叫的各种原因。(5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意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对它的准确定义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 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 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积比较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空气中的 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积聚,干扰肺内的气***换,引发各种疾病。因此,PM2.5对健康的危害特别严重。
1982年,美国已经开始展开有关PM2.5 的前瞻性研究,并于2002年将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同样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
随后,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胁,发现当PM2.5浓度增加 10 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非意外总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别上升 0.76%、0.43%和 0.67%。
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其中污染排放为首的主要因素有:汽车尾气的排放,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重犯”,包括大型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 运输卡车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这些 气体随着废气的排放扩散到空气中;工地建筑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正在城镇化中崛起的新型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泥头车”上路撒漏扬尘以及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均会促使 PM2.5 浓度升高。
为了更好的控制 PM2.5的浓度,专业人士建议出台整治施工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限制燃煤锅炉使用、加强清扫保洁作业、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措施。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机动车限行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从源头抓起,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水泥厂、 化工厂、冶炼厂和火电厂等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对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要采取停产、限产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可借鉴英美国家关于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举措,加快我国清洁空气的立法保护。
(节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注:①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②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时,另一 个变量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不过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正比”多与“正相关”混淆。正比,有一个确定的比例系数。
小题1:下列有关 PM2.5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细颗粒物 PM2.5,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B.PM2.5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污染物的原因是由于比表面积较大。
C.PM2.5之所以能够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并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是因为它的体积小,重量轻。
D.PM2.5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们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展开有关PM2.5前瞻性研究二十后才将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中国在此方面虽起步较晚,但至今也有近十年的研究。
B.潘小川教授的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可见PM2.5危害人体健康。
C.根据潘小川教授等人利用模型计算,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就会造成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0.43%。
D.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气和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建筑和道路交通而产生的扬尘,可以降低PM2.5浓度。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控制PM2.5的浓度,整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污染,限制使用燃煤锅炉,加强清洁作业,处理好生活垃圾等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B.要想整治好交通污染,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求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目标。
C.在工业领域一定要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禁止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气,对污染较重的企业要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D.为了更好的控制PM2.5的浓度,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是必然的趋势。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横田少佐   
希尔尼(新加坡)
我站在海山街口,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来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来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来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源街、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来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曾经是“昭南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来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来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来因病回国。——何况,近年来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来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去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来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的集中出发地。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来耐人寻味。
B.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C.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D.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横田先生来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
E. “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极度无奈和痛恨。
小题2: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中横田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点睛之笔,有人说是蛇足赘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托尔斯泰的眼泪
余 杰
① 年轻的艺术家夏里亚宾跟友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一起去看望托尔斯泰。夏里亚宾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要知道,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以前我只是从画像上见过列夫·托尔斯泰,现在是活生生的本人。”以前,他从照片上得出的印象,托尔斯泰不仅是精神的巨人,而且身材魁梧:高大、健壮、宽肩阔背。但是,此时此刻的托尔斯泰却是中等偏矮的个子。托翁亲切随和地向他伸出手来,小伙子感到非常害羞。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小声说:“如果让我演奏,真不知怎么办——我的手都冻僵了。”
② 果然,托尔斯泰请拉赫玛尼诺夫弹一曲。夏里亚宾忐忑不安,看来自己也要被点将唱歌了。不出所料,托翁让两人一起表演歌曲《老伍士》。托翁恰好坐在他的对面,两手插在短衫的皮腰带里。夏里亚宾有时无意中把目光投向托翁,发现托翁兴致勃勃地盯着自己,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和嘴巴。当夏里亚宾含着泪水唱出将被枪毙的士兵最后一句话:愿上帝保佑你们回到家乡吧。托翁抽出手来擦去了流下的两滴眼泪。
③许多人把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当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那一串眼泪让我们窥见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脆弱。在听演唱的时候,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托尔斯泰”来看待,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演唱者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这时,他成了一个普通的听众。正是在这种平常的心境下,他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才是最自由的,也是最美的。流泪的托尔斯泰比海伦还要美丽,我觉得。
④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与他最亲近的人物之一是年轻的秘书费·布尔加科夫。布尔加科夫是托尔斯泰热情的崇拜者,当时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他在《列夫 ·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穿着西伯利亚式的毡靴,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走进来。“我真高兴,非常高兴,”他说,“你来了,我需要您的帮助……”片刻之后,托翁关切地问:“您的嘴唇怎么这么干哪?您不舒服吗?”布尔加科夫回答说,可能是累了,因为晚上在车厢里没有睡好。“那你就躺着吧,”托翁指着沙发对布尔加科夫说,“休息一下,好好休息休息!”当我读到这个片断时,久久不想翻过去。这是一座怎样的大山啊,你已经感受不到它的高度。有的半高的山,很有些凌人的气质,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来。
⑤看看真正的大山吧——这位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老人是怎样待人接物的:一见面,托翁就把年轻人当作家里人。托翁面对20出头、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时,就像是老爷爷见到小孙子一样。托翁真不愧是大作家,一个照面就发现了年轻人干裂的嘴唇。那句问候,真是让人如坐春风。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
⑥那些汗牛充栋的颂歌,在这样一些细节面前轻如鸿毛。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许多人把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生活中的托尔斯泰和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
B.“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这句话意在表明托尔斯泰是真诚关心别人的。没有过多的客套,没有程式化的接待,有的是对每一位来访者最真诚的关心、问候。
C.选文引述了费·布尔加科夫《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时说到“当我读到这个片段时,久久不想翻过去”,这是因为这一细节描写取材于生活小事,写得非常精彩。
D.文章以年轻艺术家夏里亚宾和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以及年轻的费·布尔加科夫来衬托对比托尔斯泰的“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的特点。
E.夏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两人拜访托翁并合作表演《老伍士》。托尔斯泰被眼前的这两位年轻人深深感动了,以致流下了眼泪。
小题2:文章第①段花大量笔墨写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文中第③段中说“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伟大与平凡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4:为什么说“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